成都学院物联网工程有哪些课程

成都学院物联网工程有哪些课程,第1张

物联网工程本科四年制

专业简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备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基础知识,掌握物联网标识与感知技术、智能传输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等基本理论知识,具备物联网系统的设计、研发与综合组网应用能力,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责任意识、敬业精神和发展创新物联网技术及产业的科学素养,能够从事与物联网产业相关的设计、研发、管理与维护等方面工作,也能从事传统产业领域的网络与应用系统的设计和开发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传感网原理及应用、RFID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网络、无线局域网技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C++)、C语言程序设计及实践、TCP/IP网络编程技术、数据库原理与设计、移动开发技术、云计算技术、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应用、物联网概论、单片机与接口技术、信息安全技术、电子技术基础、概念实训、技能实训、综合项目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就业方向:毕业后可在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慧旅游、智能农业、环境保护、智能物流、公共安全、智能汽车等多个领域中的应用工作,也可以从事物联网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也可继续攻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以及相关技术学科的硕士学位。 专业特色:本专业是涵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交叉学科知识的新兴专业,综合运用传感技术、网络传输技术、通信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等基本知识和技能,瞄准物联网应用并为产业服务,培养既具有高素质的专业技能,还具有一定的设计和研发能力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适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需求,学生实践能力强,就业覆盖面广。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物联网专业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计算机、通信技术、电子技术、测控技术等专业基础知识,以及管理学、软件开发等多方面知识。

物联网是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物联网工程专业属于典型的交叉学科,涉及电子、计算机、测控、通信、软件等多个专业的知识。根据“产业导向、行业牵引、学科交叉”的专业特点,本专业旨在培养学生系统掌握物联网的相关理论、

方法和技能,具备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精通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传感技术、智能信息处理等信息领域宽广的专业知识,适应物联网技术相关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于2021年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本专业现有教师26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9人,陕西省教学名师2人,80%的专业教师具有博士学位,30%以上的教师具有海外留学和访学经历。

专业特色:瞄准行业和社会对物联网人才的素质要求,形成了“培养基础扎实、工程能力和创新意识并重的高素质人才”的物联网工程专业办学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科技创新能力为核心

建设了“注重基础、强化实践、推进创新”的专业课程体系。以“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为牵引,构建了“系统性和综合性强”的物联网实践课程体系。以条件建设为抓手,建立了“资源优化、特色突出”专业实践支撑平台

传感网 传感网 定义:随机分布的集成有传感器、数据处理单元和通信单元的微小节点,通过自组织的方式构成的无线网络。 功能:借助于节点中内置的传感器测量周边环境中的热、红外、声纳、雷达和地震波信号,从而探测包括温度、湿度、噪声、光强度、压力、土壤成分、移动物体的大小、速度和方向等物质现象。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二十世纪计算机科学的一项伟大成果,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变化,然而在目前,网络功能再强大,网络世界再丰富,也终究是虚拟的,它与我们所生活的现实世界还是相隔的,在网络世界中,很难感知现实世界,很多事情还是不可能的,时代呼唤着新的网络技术。传感网络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全新网络技术,它综合了传感器、低功耗、通讯以及微机电等等技术,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传感网络将给我们的生活方式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无线传感网 无线传感网络技术是典型的具有交叉学科性质的军民两用战略高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GF军事、国家安全、环境科学、交通管理、灾害预测、医疗卫生、制造业、城市信息化建设等领域。无线传感器网络(WSNs)是由许许多多功能相同或不同的无线传感器节点组成,每一个传感器节点由数据采集模块(传感器、A/D转换器)、数据处理和控制模块(微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模块(无线收发器)和供电模块(电池、DC/AC能量转换器)等组成。近期微电子机械加工(MEMS)技术的发展为传感器的微型化提供了可能,微处理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传感器的智能化,通过MEMS技术和射频(RF)通信技术的融合促进了无线传感器及其网络的诞生。传统的传感器正逐步实现微型化、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正经历着一个从传统传感器(Dumb Sensor)→智能传感器(Smart Sensor)→嵌入式Web传感器(Embedded Web Sensor)的内涵不断丰富的发展过程。 国际上比较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无线传感网络实用和研发项目有遥控战场传感器系统(Remote Battlefield Sensor System,简称 REMBASS --伦巴斯)、网络中心战(NCW)及灵巧传感器网络(SSW))、智能尘(smart dust)、IntelMote、Smart -Its项目、SensIT、SeaWeb、行为习性监控(Habitat Monitoring)项目、英国国家网格等。尤其是今年最新试制成功的低成本美军“狼群”地面无线传感器网络标志着电子战领域技战术的最新突破。俄亥俄州正在开发“沙地直线”(A Line intheSand)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这个系统能够散射电子绊网(tripwires)到任何地方,以侦测运动的高金属含量目标。民用方面,美日等发达国家在对该技术不断研发的基础上在多领域进行了应用。 英特尔与加利福尼亚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正领导着微尘技术的研究工作。他们成功创建了瓶盖大小的全功能传感器,可以执行计算、检测与通信等功能。2002年,英特尔研究实验室研究人员将处方药瓶大小的32个传感器连进互联网,以读出缅因州“大鸭岛”上的气候,评价一种海燕巢的条件。而2003年第二季度,他们换用150个安有D型微型电池的第二代传感器,来评估这些鸟巢的条件。他们的目的是让世界各国研究人员实现无入侵式及无破坏式的、对敏感野生动物及其栖居地的监测。该公司开发出了用于家庭护理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根据演示,试制系统通过在鞋、家具,以及家用电器中嵌入半导体传感器,帮助老年人、阿尔茨海默氏病患者,以及残障人士的家庭生活。该系统利用无线通信将各传感器联网,可高效传递必要的信息,从而方便病人接受护理,还可以减轻护理人员的负担。该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是英特尔公司在阿尔茨海默氏病患者家庭的合作下,历时一年研究完成的,2004年下半年开始试用。 日立制作所与YRP泛在网络化研究所2004年11月24日宣布开发出了全球体积最小的传感器网络终端。该终端为安装电池的有源无线终端,可以搭载温度、亮度、红外线、加速度等各种传感器。设想应用于大楼与家庭的无线传感器以及安全管理方面。 三菱电机日前开发成功了一种设想用于传感器网络的小型低耗电无线模块。能够使用特定小功率无线构筑对等(Ad-hoc)网络。目标是取代目前利用专线构筑的家用安全网络,计划2005年~2006年达到实用水平。具体而言,与红外线传感器配合,检测是否有人、与加速度传感器配合,检测窗玻璃和家具的振动、与磁传感器配合,检测门的开关,等等。 在旧金山,200个联网微尘已被部署在金门大桥。这些微尘用于确定大桥从一边到另一边的摆动距离—可以精确到在强风中为几英尺。当微尘检测出移动距离时,它将把该信息通过微型计算机网络传递出去。信息最后到达一台更强大的计算机进行数据分析。任何与当前天气情况不吻合的异常读数都可能预示着大桥存在隐患。 我国现代意义的无线传感网及其应用研究几乎与发达国家同步启动,1999年首次正式出现于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领域方向研究》的信息与自动化领域研究报告中,作为该领域提出的五个重大项目之一。随着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的深入,2001年中科院依托上海微系统所成立微系统研究与发展中心,引领院内的相关工作,并通过该中心在无线传感网的方向上陆续部署了若干重大研究项目和方向性项目,参加单位包括上海微系统所、声学所、微电子所、半导体所、电子所、软件所、中科大等十余个校所,初步建立传感网络系统研究平台,在无线智能传感网络通信技术、微型传感器、传感器节点、簇点和应用系统等方面取得很大的进展,2004年9月相关成果在北京进行了大规模外场演示,部分成果已在实际工程系统中使用。国内的许多高校也掀起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热潮。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东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沈阳理工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等单位纷纷开展了有关无线传感器网络方面的基础研究工作。一些企业如中兴通讯公司等单位也加入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的行列。 传感网在民用方面,涉及城市公共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生产、智能交通、智能家居、环境监控等领域。国内从事传感网应用的大企业目前为数不多,小企业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北京鼎天软件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城市公共安全应急指挥系统建设,已经承担扬州电子政务和扬州应急指挥系统。上海电器科学研究院主要从事智能交通方面的工程,已经承担上海市内、外环智能交通工程。嘉兴中科无线传感网科技有限公司在数字航道、城市应急系统、机场监控等方面有较好的技术背景,相关项目工程正在进行中。沈阳东软、北大青鸟、亿阳信通等企业也传感网应用方面有所涉足,目前主要在电子政务方面,正在向公共安全应急指挥系统进发。 物联网 所谓“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指的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RFID)装置 [1] 、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种种装置与互联网结 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目的,是让所有的物品都与网络连接在一起,方便识别和管理。 物联网是利用无所不在的网络技术建立起来的其中非常重要的技术是RFID电子标签技术 以简单RFID系统为基础,结合已有的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中间件技术等,构筑一个由大量联网的阅读器和无数移动的标签组成的,比Internet更为庞大的物联网成为RFID技术发展的趋势。在这个网络中,系统可以自动的、实时的对物体进行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并触发相应事件。 物联网又称“传感网”,以互联网为代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二十世纪计算机科学的一项伟大成果,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变化,然而在目前,网络功能再强大,网络世界再丰富,也终究是虚拟的,它与我们所生活的现实世界还是相隔的,在网络世界中,很难感知现实世界,很多事情还是不可能的,时代呼唤着新的网络技术。 无线传感网络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全新网络技术,它综合了传感器、低功耗、通讯以及微机电等等技术,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无线传感网络将给我们的生活方式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定义:随机分布的集成有传感器、数据处理单元和通信单元的微小节点,通过自组织的方式构成的无线网络。 英文名:Wireless Sensor Networks;缩写:WSN 功能:借助于节点中内置的传感器测量周边环境中的热、红外、声纳、雷达和地震波信号,从而探测包括温度、湿度、噪声、光强度、压力、土壤成分、移动物体的大小、速度和方向等物质现象。 目前较为成型的分布式网络集成框架是EPCglobal提出的EPC网络。EPC网络主要是针对物流领域,其目的是增加供应链的可视性(visibility)和可控性(control),使整个物流领域能够借助RFID技术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EPC网络的关键技术包括: EPC编码:长度为64位、96位和256位的ID编码,出于成本的考虑现在主要采用64位和96位两种编码。EPC编码分为四个字段,分别为:①头部,标识编码的版本号,这样就可使电子产品编码采用不同的长度和类型;②产品管理者,如产品的生产商;③产品所属的商品类别;④单品的唯一编号。 Savant,介于阅读器与企业应用之间的中间件,为企业应用提供一系列计算功能。它首要任务是减少从阅读器传往企业应用的数据量,对阅读器读取的标签数据进行过滤、汇集、计算等 *** 作,同时Savant还提供与ONS、PML服务器、其他Savant互 *** 作功能。 对象名字服务,类似于域名服务器DNS,ONS提供将EPC编码解析为一个或一组URLs的服务,通过URLs可获得与EPC相关产品的进一步信息。 信息服务,以PML格式存储产品相关信息,可供其他的应用进行检索,并以PML的格式返回。存储的信息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与时间相关的历史事件记录,如原始的RFID阅读事件(记录标签在什么时间,被哪个阅读器阅读),高层次的活动记录如交易事件(记录交易涉及的标签)等;另一类是产品固有属性信息,如产品生产时间、过期时间、体积、颜色等。 物理标示语言,PML是在XML的基础上扩展而来,被视为描述所有自然物体、过程和环境的统一标准。在EPC网络中,所有有关商品的信息都以物理标示语言PML来描述,是EPC网络信息存储和交换的标准格式。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
关于公布2019-2020年度物联网关键技术与平台创新类、集成创新与融合应用类示范项目名单的通知
工信厅科函〔2020〕15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物联网分册(2016-2020年)》,经各地区各单位推荐、综合评审和网上公示等环节,确定2019-2020年度物联网关键技术与平台创新类、集成创新与融合应用类示范项目名单(见附件),现予以公布。
请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及项目推荐单位结合“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布局和工作实际,在技术创新、应用落地、政府服务等方面对入选项目加大支持力度,协助做好上下游企业对接,加强实施效果跟踪,推进优秀成果推广应用,深化物联网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更好地推动产业集成创新和规模化发展。
附件:2019-2020年度物联网关键技术与平台创新类、集成创新与融合应用类示范项目名单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
2020年6月30日
附件:
2019-2020年度物联网关键技术与平台创新类、集成创新与融合应用类示范项目公示名单
序号
申报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
关键技术与平台创新类(面向高精度传感器、边缘计算、 *** 作系统核心软件、无线通信、安全可信等关键技术项目,以及物联网标准体系、物联网检测认证等创新平台项目)
1
电气线路火灾智能预警物联感知终端及系统应用
上海枫昱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2
单芯电池监测芯片技术开发与应用
大唐恩智浦半导体有限公司
3
微机电与传感技术创新平台
武汉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
4
IoT边缘端红外-可见光异构图像传感单元及AI处理系统
西北工业大学
5
物联网用新型高精度电学量传感器系列
上海贝岭股份有限公司
6
钢丝绳物联检测传感器技术应用
冷丘(上海)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7
5G边缘计算网关与业务平台
浪潮软件集团有限公司
8
ALP_iCloud-IOT平台
青岛奥利普自动化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9
H3C 绿洲物联网平台边缘计算支撑系统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10
新型交通基础设施电子标识传感器与车路协同多模融合AI芯片
北京易华录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11
基于物联网的机器人视觉边缘计算
华通科技有限公司
12
矿山安全监测与风险管控系统
北京北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13
支撑物联网大数据应用的GIS基础软件研发及产业化
北京超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14
中信工业互联网平台
中信云网有限公司
15
基于物联网关键技术的智慧停车管理服务平台
厦门科拓通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16
城市智慧能源管控系统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雄安新区供电公司
17
矿山智能综合管理服务平台
宁夏广天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18
基于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实验室系统
安徽皖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9
新疆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新疆汇通互联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20
电力物联网智能化安全主动防御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21
物联网安全管理系统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22
工业互联网信息安全产业应用支撑平台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23
基于芯端云协同的物联网整体安全体系研究和产业化
大唐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24
高安全物联网终端拟态处理器及应用示范
之江实验室
25
绿盟物联网准入网关项目
北京神州绿盟科技有限公司
26
工业物联网设备安全可信接入技术研发及产业化
广东纬德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7
基于多元网络数据的物联网安全风险监测服务平台
恒安嘉新(北京)科技股份公司
28
数字化大坝安全智能监测平台
新华水力发电有限公司
29
物联网使能平台自主研发与生态运营
天翼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30
综合管廊可视化运控平台
长沙变化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31
面向物联网区块链的设备资源虚拟化与边缘计算调度技术研究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32
数字视网膜开放平台及芯片验证应用
浙江智慧视频安防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33
基于可信认证的城市公共安全视频智能监控网络平台
讯之美物联网服务有限公司
34
物联网系统与安全检测评估平台
工业和信息化部计算机与微电子发展研究中心(中国软件评测中心)
35
基于物联网的衣物全生命周期智慧解决方案
青岛云裳羽衣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36
物联网近场空口检测认证服务创新平台
福州物联网开放实验室有限公司
37
物联网系统抗复杂电磁环境研究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
38
基于物联网电子证据链的远程检测平台及应用示范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
39
车联网信息安全检测认证平台建设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40
基于5G-V2X的智能网联基础设施集成和云控平台研发
深圳市金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41
基于5G技术的设备物联状态监测平台
鞍钢集团自动化有限公司
42
近零功耗物联网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创新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43
无源物联网节点及芯片关键技术与产业化
上海坤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44
新型显示器件MURA缺陷视觉检测技术
武汉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45
面向云制造领域的物联网关键技术创新
贵州航天云网科技有限公司
46
基于“云边端”协同的低耦合、高扩展的智能感知解决方案
西安图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47
工业实时 *** 作系统NECRO
安徽国讯芯微科技有限公司
48
一铭国产 *** 作系统
一铭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49
自动驾驶 *** 作系统虚拟化技术研发与产业化
国汽(北京)智能网联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集成创新与融合应用类(面向车联网、工业互联网、泛在能源物联网、智慧城市、智慧农业等领域物联网集成应用项目)
50
基于北斗的车辆运输应急安全管理云平台
山东航天九通车联网有限公司
51
基于C-V2X的车联网公交云脑平台应用示范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
52
基于新型电子电器架构的智能网联汽车平台技术开发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53
新能源汽车远程监控和电池溯源管理平台
东软集团(大连)有限公司
54
“一路”云停智慧停车管理系统
厦门路桥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55
基于辅助驾驶产品车联网生态应用
南斗六星系统集成有限公司
56
基于智能网联的移动出行平台建设项目
北京嘀嘀无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57
基于北斗新能源汽车绿色公务出行示范与应用
安徽中科美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58
全程供应链管理之车联网智慧运输管理系统
广州市嘉诚国际物流股份有限公司
59
基于车路云协同技术的“数字轨”智能驾驶解决方案
新奇点智能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60
机器视觉检测系统在工业互联网中的应用
研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61
基于卫星遥感与物联网的公路建设全过程智慧管控平台研究
新疆交通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2
电建大型机械设备远程监控平台项目
中国电力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63
基于二维码标识的轮毂精确追溯系统
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
64
水电工程物联网安全监控平台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65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纸行业云运维系统
长沙长泰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66
工业企业能效与环保综合管理物联网平台
河北申科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67
集装箱智能监测管理系统
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
68
基于物联网的起重机安全与健康监控系统集成创新
江西飞达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69
基于德恩云智造新模式的工业物联网建设
四川德恩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70
基于5G通信网络的工业多源异构数据管理平台
山东万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71
基于智慧工厂及数字化车间研发及应用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重庆锦声科技有限公司
72
自主研发智能终端在工业互联网的创新融合应用
银川华信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73
基于AI的煤矿信息化综合监控嵌入式系统平台
精英数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74
面向汽车研发验证与产品优化的物联网集成平台构建
中汽数据(天津)有限公司
75
互联网+智能水电站监控系统
甘肃博瑞电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76
面向高端铝材精深加工的协同制造工业互联网平台及示范
辽宁忠旺集团有限公司
77
路曼远程运维服务项目
天津路曼科技有限公司
78
中服云端智能物联网平台
西安中服软件有限公司
79
光纤预制棒数字化与智能化制造技术研究
青海中利光纤技术有限公司
80
盾构远程在线监测云平台
中铁工程服务有限公司
81
基于富士康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刀具专业云
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
82
安捷综合能源智慧管理集成创新融合应用
天津安捷物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83
多能互补微网系统解决方案及示范工程应用项目
西电宝鸡电气有限公司
84
鞍山综合能源服务示范项目
辽宁电力能源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85
基于边缘智能的输变电隐患与缺陷预警泛在电力物联网应用
山东信通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86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配电房解决方案研究
南方电网数字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87
基于园区的综合能源管控物联网项目
浙江新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88
基于“云-边-端”一体化的综合能源物联网服务平台
科大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89
面向智慧生活的家庭、社区融合服务智能物联平台及应用示范
海信集团有限公司
90
基于物联网应用的创新智慧医联综合服务云平台
北京维卓致远医疗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91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决策分析与道路指挥调度系统
成都九洲电子信息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92
“生态眼"—生态环境立体多源实时动态感知平台
江苏南大五维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93
新一代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结构监测与安全评估系统研发及应用
武汉智慧地铁科技有限公司
94
基于物联网的机场智慧运行管理平台
飞友科技有限公司
95
“金龙湖绿网”绩效服务分析平台
无锡中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96
海绵城市智能管控分析系统及应用
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97
基于物联网的北斗智慧交通监控与综合服务平台
广州海格通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98
智慧城市大数据服务平台
江西飞尚科技有限公司
99
基于AI+物联网融合创新智慧集成应用
福建星网物联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100
面向 AIoT 的全域交通 AI 控制系统
银江股份有限公司
101
城市轨道交通融合云平台运营及运维联合创新项目
呼和浩特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102
城市异构物联网分布式云平台研发与应用
深圳市同洲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103
全面支持国家标准的智慧城市大数据应用平台
中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104
智慧养老全区块监管平台
上海市爱护网健康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105
基于中国移动OneNET的城市物联网平台
中移物联网有限公司
106
基于超大监测物联网的地铁隧道全寿命诊断与预警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应用
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107
中信智慧水务
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108
汇桔大脑
广州博鳌纵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109
临平老城区有机更新一期(文化艺术长廊)智慧化项目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110
基于NB-IoT物联网技术的智慧照明大数据云平台
河南继元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11
晨泰科技智慧用电安全动态监管平台
浙江晨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12
电动自行车安全管控系统
福州聪电堡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113
基于视频分析挖掘的智慧城市管理平台的开发与示范
天地伟业技术有限公司
114
智能化办案区管理系统
哈尔滨哈工大机器人集团嘉利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15
基于物联网的城市供水管网智慧监控与优化调度技术应用示范
河北建投水务投资有限公司
116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楼宇综合管理平台的研发及推广应用
日立楼宇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117
智慧水利云平台应用示范项目
山东力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18
生态环境泛在网络科研装备研发与应用示范研究
成都德鲁伊科技有限公司
119
农业有害生物监测及防控技术体系构建与产业化应用
广州瑞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20
蔬果数字农业示范区
上海赋民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21
基于物联网的粮食仓储管理解决方案
安徽航天信息有限公司
122
智慧孵化物联网应用推广示范
烟台大地牧业股份有限公司
123
平安智慧产销溯源平台项目
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124
渔联网+智慧渔业
常德启腾水产服务有限公司
125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养殖系统
南京丰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26
物联网高效节水项目
京蓝沐禾节水装备有限公司
127
以文山三七为重点的智慧农业公共服务平台
云南神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28
轻量化汽车零部件协同设计、制造物联网集成创新应用项目
浙江华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29
生产制造业 (汽车制造 )智能分析管理平台
吉林省联恒易达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130
基于HTML5的Web网络单片机技术研究及产业化
海口丰润动漫单片机微控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
原标题:《2019-2020年度物联网关键技术与平台创新类、集成创新与融合应用类示范项目名单公布》

物联网相关技术:
1信息感知技术
超高频和微波RFID:积极利用RFID行业组织,开展芯片、天线、读写器、中间件和系统集成等技术协同攻关,实现超高频和微波RFID技术的整体提升。
微型和智能传感器:面向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需求,开展传感器敏感元件、微纳制造和智能系统集成等技术联合研发,实现传感器的新型化、小型化和智能化。
位置感知:基于物联网重点应用领域,开展基带芯片、射频芯片、天线、导航电子地图软件等技术合作开发,实现导航模块的多模兼容、高性能、小型化和低成本。
2信息传输技术
无线传感器网络:开展传感器节点及 *** 作系统、近距离无线通信协议、传感器网络组网等技术研究,开发出低功耗、高性能、适用范围广的无线传感网系统和产品。
异构网络融合:加强无线传感器网络、移动通信网、互联网、专网等各种网络间相互融合技术的研发,实现异构网络的稳定、快捷、低成本融合。
3信息处理技术
海量数据存储:围绕重点应用行业,开展海量数据新型存储介质、网络存储、虚拟存储等技术的研发,实现海量数据存储的安全、稳定和可靠。
数据挖掘:瞄准物联网产业发展重点领域,集中开展各种数据挖掘理论、模型和方法的研究,实现国产数据挖掘技术在物联网重点应用领域的全面推广。
图像视频智能分析:结合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应用,有针对性的开展图像视频智能分析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实现图像视频智能分析软件在物联网市场的广泛应用。
4信息安全技术
构建“可管、可控、可信”的物联网安全体系架构,研究物联网安全等级保护和安全测评等关键技术,提升物联网信息安全保障水平。
关键技术相见《2020物联网技术部署》

近年来,医疗器械正在走向家庭,医疗场景也向家庭延伸, 健康 智能可穿戴设备正是延伸的触角,它以智能化、小型化的方式满足消费者 健康 管理的需求,与大数据、AI等技术结合,开始发挥 健康 风险评估、智能预警、个性化 健康 管理的作用,成为物联网生态的入口。

市场研究机构Ahadome预测智能可穿戴设备在医疗 健康 领域的应用成为主流,占比超过50%。2012年也被称为“可穿戴设备的元年”,但是很多产品沦为“玩具”。

想要在医疗领域有更多话语权,可穿戴设备需要进入医疗核心,具备更多的不可替代性。

想要突破壁垒进入医疗中心的企业很多,苹果在Apple watch 推出搭载了通过FDA认证的ECG监测产品,也有2016年上市市值达891亿美金的iRhythm。

在大部分产品还处于无权威认证、淹没在同质化泡沫中时,动脉网发现维灵(VivaLNK):一家源自硅谷的医疗物联网公司,在成立之初就和谷歌合作“电子皮肤”项目,旗下首款医疗级柔性智能体温贴产品获得包括FDA、CE Medical、TGA等在内的多项专业认证,并与世界500百强企业Reckitt&Benckiser合作,成功实现世界范围内商用化。

在基础技术平台之上,维灵(VivaLNK)针对全球市场推出“Developer Program”开发者项目,以期与合作伙伴共同打造医疗物联网(IoHT)生态。目前,维灵VivaLNK携手AlacrityCare、Myia,共同助力癌症与心血管疾病远程诊疗创新 。

除了在癌症和心血管疾病反面,维灵(VivaLNK)助力提供临床解决方案外,维灵还和斯坦福大学、凯斯西储大学(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达成合作展开压力管理研究。

兼具底层技术平台开发和软硬件一体化开发能力的维灵(VivaLNK)又将如何成为创新医疗领域的中坚力量?为此,动脉网专访了维灵(VivaLNK)创始人、CEO、国家千人专家李江博士和市场发言人徐磊女士。

用领先的传感器和算法提升体征数据质量

维灵(VivaLNK)拥有自主研发的颠覆性电子皮肤(eSkin®)医疗传感技术与先进的医疗云人工智能数据分析能力,致力于通过医疗级可穿戴设备实现医疗物联网领域多生命参数监测和体征分析,为其市场合作伙伴提供 健康 管理、患者监测、远程看护等综合性解决方案。

目前,维灵(VivaLNK)主要的三款产品是Fever Scout体温监测贴片、Vital Scout 健康 监测贴片、ECG监测贴片。这三种产品都建立在维灵(VivaLNK)独研的电子皮肤(eSkin®)医疗传感技术上,通过柔软穿贴、实时监控生命体征提升了动态生命数据管理质量。告别了传统设备无法持续监测、笨重等缺陷,也革新了市面上可穿戴设备缺乏精准度的问题。

医学数据重要的三块,生命体征、生化指标、医学影像是不可或缺的部分,而体温是生命 健康 的基本指标。Fever Scout配合医疗级双面胶贴,可以贴在儿童腋下,实现“零距离”的实时体温监控。

徐磊对动脉网说道:“小朋友发热容易诱发热惊厥等其他疾病,需要家长实时观察了解孩子的状态;一些术后感染或其他并发症的情况也会通过体温指标显示出来,维灵(VivaLNK)有和AlacrityCare类型的公司合作,在癌症治疗过程中有效得连接患者与护理人员,更好得了解整个治疗过程中人体体温等其他指标的变化情况,同时也致力于为医院提供临床级的监控方案。”

除了体温监测产品线,基于专利技术,维灵(VivaLNK)也开发了一系列心率、房颤相关 健康 体征监测的产品。硬件上有顶尖传感器,在软实力上维灵(VivaLNK)也有AI、云计算等技术支持数据整合和分析。

以维灵的 健康 监测贴片Vital Scout为例,通过HR和HRV,即心率和心率变异性(HRV是指逐次心跳周期差异的变化情况,它是预测心脏性猝死和心律失常性事件的一个有价值的指标),连同后台专业算法,帮助消费者更好地进行 健康 管理,通过一个粘贴在胸腔处的小小贴片和APP,用户就可以在终端上看到压力、睡眠、运动、恢复等指数。

在生命体征监测方面,维灵(VivaLNK)用专利芯片和传感器技术以及新型材料技术实现了医疗级别的数据收集和整合,亦达到了消费级产品的便携和智能。

除了成立初期就与谷歌合作推出“电子皮肤”外,维灵(VivaLNK)与斯坦福大学于近期也达成了合作,由维灵自主研发的Vital Scout 健康 监测贴片将助力斯坦福精神病学与行为科学系的研究人员,用以实时、长效追踪青少年压力指数与其他关键生理参数,该项目意在探究压力水平与青少年抑郁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

在去年12月底,维灵(VivaLNK)再下一城,和世界著名高等学府凯斯西储大学(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达成合作。

凯斯西储大学将采用维灵(VivaLNK)的设备测量相关指标和压力水平的关系,这些关键指标包括心率、呼吸率、出汗率以及急性/慢性工作负荷比率,急性/慢性工作负荷比率是测量运动损伤的一个固定指标。

用专利传感器技术和智能计算技术构筑核心壁垒

这个市场的需求将会非常大,在国外,根据动脉网2018年医疗物联网专题报告,2022年,全球医疗物联网将突破1580亿美元,2017~2022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309%。其中,体征监测、资产管理、人员管理成为医疗物联网应用最多的场景。

登陆生命体征监测的最早的消费级的产品大多都变成了泡沫,而剩下的都在向把消费级产品加持为医疗级产品突围。

凯撒医疗集团CEO Robert Pearl博士就说过:“ 健康 级别可穿戴设备的难以普及和推广的主要原因在于,它所提供的监测功能一方面准确度有限,另一方面在于无法提供后续医疗干预的服务。”

这两个问题有一个解决方案,那就是数据获得医生认可,让数据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通过FDA的认证可以在这两方面为产品背书。

在这方面在登陆的头部企业有两家,一是iRhythm,二是巨头苹果。两家也休戚相关,在苹果推出搭载ECG监测的Apple watch时,iRhythm还因此股价大跌。

iRhythm核心产品是一个心律失常快速检测的可穿戴设备Zio@Patch。但是Zio@Patch只能通过开具处方获得,不能实时传输数据,在两周后,病人再将贴片邮寄到iRhythm公司,在云平台分析数据。最后发送给用户的医生。无法实现维灵(VivaLNK)产品的便携式记录和对生活方式进行即时管理和反馈。

对于用户来说,只呈现数据,价值不大,设备不光需要反馈交互,更需要在数据呈现之后提出解决方案。

李江博士表示:“电子皮肤对电路设计、结构设计、封装工艺、信号处理等方面都有着技术壁垒。维灵即将推出的ECG产品可以识别房颤,拥有数据预警、自动监测等功能,并可重复使用,有助于用户进行生活方式管理。”

而决定着潮水流向的苹果是也同样在生命体征监测上重金投入,也有新闻报道表示多人因为Apple watch的心律异常提醒救回一命。

虽然Apple watch的产品通过FDA认证值得叫好,也代表了医疗可穿戴设备迈向更加精准化的潮流。目前院内权威监测部位处于心脏附近,手腕处获得的数据通常都要进行再确认。

集IT、医学界大拿组建梦之队破除医疗信息孤岛

维灵(VivaLNK)能够研发出易于使用并具备数据分析功能的医疗级IoHT尖端传感设备及其平台级解决方案,离不开背后强大团队的支撑 。

创始人李江获得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博士学位,被评选为中国国家千人计划专家,个人拥有23项美国专利,曾在AMD、Spansion等高 科技 公司担任高级管理职位,成立维灵(VivaLNK)的契机源于其在美国看病的一次经历,因心跳较普通人更缓慢,险被误诊。

“医院因为缺少了我平常的心电信息,因而难以准确判断,过去几十年,IT产业发展极快,可是医疗行业却迟迟没有感受到 科技 之光。我在瞬间就选择投身于数字医疗产业。”李江博士说道。

苹果在团队组建上采用挖角的方式,从多个公司挖人。而维灵(VivaLNK)壮大团队的方式没有剑拔弩张而是水到渠成,以维灵(VivaLNK)的医疗顾问Jeffery Olgin 为例,Jeffery Olgin是世界级心脏电生理学专家,酷爱中国 美食 的他在一顿饭后就答应加入维灵(VivaLNK)。

凭借着核心的底层技术和顶尖的团队,维灵(VivaLNK)在硅谷成立不久就通过 “5050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项目”的引进,作为A类重点资助企业落户在杭州,并获得国家高新企业的称号。接下来,维灵(VivaLNK)将继续发力中国和全球市场,为机构和个人提供完整的物联网监测方案。

文 | 杨雪

微信 | hhhh333yyyy

添加时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后台发送关键词即可获得相关好文

网站、公众号等转载请联系授权

近期推荐

3月27日,阳光明媚。上午十时许,在高楼镇高楼村泰香农业公司生产基地里,20多名工人正在整理大棚,为下季栽培做准备。“目前,羊肚菌的春季采摘已经结束。由于公司在大棚中引进了新技术,为羊肚菌的高产优质提供了技术保障。”泰香农业公司技术部负责人文星说。

文星所说的大棚运用的物联网技术,听起来还有些新鲜。它究竟是一个什么的东西,又是如何在农业生产上发挥作用的呢

简单地说,农业物联网就是在大棚控制系统中,运用物联网系统的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等设备,检测环境中的温度、湿度、光照等情况,通过各种仪器仪表实时显示并自动控制调节,保证农作物有一个良好的、适宜的生长环境。

文星一边介绍,一边带领记者走进了安置着一些设备的大棚,实地了解物联网的运用情况。

“这个叫监测管和喷头,它负责监测大棚里土壤、空气的湿度、温度。”文星指着大棚里的一个圆型设施说,当土壤、空气中的湿度、温度超过农作物的生长需要时,它会将信息反馈到中心控制室,中心控制室经过自动分析后,会将指令发送给大棚中间上空的喷头,喷头会喷出水雾降温或增湿来调节湿度和温度。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套设施由卷膜器、监测管、换排气阀、供水泵和中心控制柜构成。喷头负责喷水降温,换排气阀负责抽湿散热,卷膜器负责四周薄膜的升降来调控温度,而这一切,都是根据中心控制柜的智能化仪器仪表发出的指令自动完成。

这套设备总的称为体,是现代信息技术在现代农业上的应用。据了解,该系统工作时可以及时检测到农作物的生长环境,实时采集图像、土壤、气象、温度、光照度等信息,通过高清摄像头等传感器设备传输汇集到云数据平台,再从手机APP上就可以看到农业园的各项关键监测数据。中心控制柜将接收的数据进行自动分析后,随即将发出的指令反馈到设备终端,设备终端会自动启动排湿、降温、散热、喷水、升温等有关功能,把生长环境调控到最佳的程度。

据了解,该基地自建起物联网技术体系后,为羊肚菌提供了最好的生长条件,实现了高产和质优的目标。

“农业物联网改变了过去农民种地凭经验、靠天吃饭的状况,实现了对瓜果蔬菜等作物需要的水、肥和温度、湿度、光照等进行实时定量的智慧把控,可以达到调节农作物生长周期、改善品质、增加产量、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区蔬菜生产办公室负责人介绍说,物联网设施进入蔬菜行业并成功应用,目前在铜梁区还是第一家。它的引进和成功应用,开启了物联网现代农业技术服务蔬菜生产的先河,值得在有较好条件的农业公司和专业合作社推广。

该负责人还介绍说,当前,引进物联网技术体应该瞄准开发中高端和高产值的农产品,特别适宜在蔬菜、花木、果苗育苗基地应用。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投入较大,加之管理的技术要求高,必须配有专业的技术管理人员,才能物尽其用,发挥出好的效果。

发掘科技一家专业的物联网硬件方案公司:发掘科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dianzi/1303984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9
下一篇 2023-05-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