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纳斯县的历史名人

玛纳斯县的历史名人,第1张

史秉直
史秉直,汉族,祖籍甘肃天水。1890年前后,史秉直的爷爷带着五个儿子从老家来到绥来县西的一个只有十几户人家的村庄里安家落户。史家五兄弟个个头脑灵活,吃苦耐劳,在短短的几年中,就创立了自已的家业,成为当地的富裕人家。
李玉琮
李玉琮祖籍天津,1921年生于甘肃。后移居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1953年调玛纳斯县工作。曾任玛纳斯县文教科科长,玛纳斯师范学校校长,玛纳斯县政协第二、三、四、五届委员。2004年,李玉琮在玛纳斯走完了他的人生旅程,身后,在社会上留下了很好的口碑。
高克勤
高克勤1919年出生于陕西省米脂县,1938年参加革命,1941年参加中国。1949年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六军十七师五十一团进入新疆。1950年3月集体转业到绥来(今玛纳斯),任县委书记历时五年。
穆兴发
穆兴发,回族,1903年出生于新疆吉木萨尔县三台镇,穆兴发(左)和专家1940年迁到绥来县兰州湾大疙瘩村定居。1954年12月加入中国,历任昌吉回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玛纳斯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县人民委员会委员,玛纳斯县红旗人民公社副社长,红旗大队党总支书记,玛纳斯县人民政府科委副主任,县政协第五、六届委员等职。
吾麻尔
吾麻尔,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秋,年仅14岁的吾麻尔考入新疆省立第二师范学校。1950年11月,吾麻尔又考入迪化(乌鲁木齐)老满城干部培训班。吾麻尔在这里学习了近一年时间后,回到绥来县,参加了工作。
李千甫
李千甫,原名李发俊,别号千甫,后以号行世。1910年9月18日(农历八月十五)出生于绥来县广东地。李千甫担任过绥来县国民一校校长、教育科长、民政科长、县参议会参议长、汉族文化促进会理事长等职。
朱学珍
朱学珍,1912年出生在绥来县(今玛纳斯)北五岔朱家团庄村,在盛世才统治新疆时期,曾经出使过前苏联,是历史上唯一的绥来籍外交官员。
赵福宝
赵福宝,字琼林,经名哲麻隆拉西,祖籍陕西泾阳县,是玛纳斯县历史上知名的回族爱国知识分子。从1961年10月起,历任政协玛纳斯县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和第六届委员,第五届、六届常委,昌吉州政协委员、县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副主任。1985年10月11日,赵福宝因心脏病归真,享年67岁。
乌受阿吉·吐依买拜
乌受阿吉·吐依买拜1899年出生在托里县一个贫苦牧民的家庭。解放后,1950年他被省人民政府任命为绥来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在任长达17年之久,曾担任过昌吉州政协副主席、自治区人大代表、玛纳斯县政协第一届至第四届常委。1967年因病辞世,终年68岁。
巨奴斯·吐依买拜
巨奴斯·吐依买拜于1918年出生于新疆绥来县(今玛纳斯)清水河子一个哈萨克牧民家庭。1945年,乌受阿吉被委任为绥来县副县长,巨奴斯接任东山区区长。1947年,新疆保安司令部独立第八团(简称哈八团)成立,绥来县南山的哈族自卫队被扩编为第四连,巨奴斯兼任副连长。

通了。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截止2022年12月22日,疫情已经全面放开。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不得采取各种形式的临时管控,严禁以各种方式封堵消防通道、单元门、小区门和村组,不在划分高中低风险地区,取消交通管制,所有车辆正常通行,居民恢复正常通行,居民出行不在查看行程码,健康码,核酸证明。所以2022年十二月份石河子到玛纳斯县的班车通了。

(1)每周接受几次相对短暂但无拘束的阳光照射,可以避免一系列使人衰弱甚至致命的疾病,包括骨质疏松、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症、风湿性关节炎、抑郁症、结肠癌、等。
大多数人90%-95%的维生素 D是通过日常在阳光下获取的,人体所需的维生素 D,很少有人能通过食物或补充剂来获取。
阳光还是医治抑郁症的良药。因为阳光会刺激人体大脑中的松果体,而由松果体产生的松果激素会刺激身体内的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的分泌。体内这些激素越多,体内的细胞活动就越活跃,生命也就越有活力。激烈的社会竞争,使很多人处于亚健康状态,而在治疗亚健康的绿色处方中,最主要的一种方式就是晒太阳。
(2)小孩子多晒太阳。不论春夏秋冬,每天到室外晒太阳。因为在人体皮肤中含有一种维生素D3源,这种物质经日光中紫外线照射后,才能转变为维生素D3,这是人体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维生素D的作用在于促使身体吸收钙,预防佝偻病。
(3)阳光可以给人热量,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汗液、皮脂的正常分泌。阳光可以杀死细菌,使人体皮肤表面保持正常的细菌区系。
(4)在井下长期作业的矿工,日光浴可使其恢复和保持健康,因而日光浴一度成为一种时尚。
二、利用太阳发明创造
当今通过科学技术装备,人们扩大了对太阳能的直接或间接的利用。最简单的是太阳能热水器,再就是科学家利用太阳发明了太阳能空间发电站、太阳能飞船、太阳灶等,还有用太阳能驱动车辆。
我国的西藏、青海等地区,日照比较强,近年来地面的太阳能发电装置发展较快。西藏平均海拔4000米,是世界上离太阳最近的地方,空气稀薄、透明度好、纬度低,年日照时数在3000小时左右,太阳能年辐射总量为每平方厘米185千卡以上,据测算去年西藏通过太阳能的开发利用年节能相当127万吨标准煤、价值人民币1亿元左右。
太阳与动、植物的关系
喜光植物的叶片跟着太阳转,阳光普射时鸟儿生殖兴旺,阴雨天多数动物无精打彩,都是生物离不开太阳的常识性见证。
地球上的能源直接或间接依靠日光供给,绿色植物可转日光能成化学能,而植物可为动物所食用,草食性动物又被肉食性动物所食用,于是基于营养的关系而将环境中的各种生物联系起来,成为食物链。
阳光是地球万物的热和能量的来源,阳光普照时,地球和万物充满生机,太阳落山,则万籁俱静,悄然静息。
太阳的特点
太阳离我们很远,乘坐"神州五号"到太阳去要大约220天才能到达;即使是在宇宙里传播速度最快的光到太阳去也需要大约500秒的时间

国际对外汉语教师已成为中国教育培训行业最紧缺人才,缺口高达30、40万,工作1-3年后平均年薪可超10万,优秀的国际对外汉语教师年薪甚至可达20万。并有更多国外就业机会!国家对外汉语教师职业人才证书比起其他证书都更具有法律效益,在全国范围内有效,大量的对外汉语行业的热衷者,大学生,中青年在职者都学习并报考该证书。

藏族民间说唱体长篇英雄史诗《格萨尔》、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传记性史诗《玛纳斯》被并称为中国少数民族的三大英雄史诗。

1、《格萨尔王传》是我国藏族人民创作的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大约产生在古藏族氏族社会开始瓦解,奴隶制国家政权逐渐形成的历史时期,即公元前二、三百年至公元六世纪之间。吐蕃王朝建立之后(公元七世纪初叶至九世纪)得到进一步发展。

2、《江格尔》最初产生于我国新疆地区的蒙古族卫拉特人中,至今还以口头和手抄本形式广泛流传于新疆天山南北广大地区的蒙古人中,成为他们家喻户晓的英雄史诗。这部史诗约于15世纪至17世纪上半叶形成于当时的西蒙古或“卫拉特”地区。

3、《玛纳斯》是柯尔克孜族民间文学的优秀代表作品。柯尔克孜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历史悠久而古老的民族之一。千百年来,勤劳、智慧、勇敢的柯尔克孜人民为缔造伟大中华民族的光辉历史、创造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扩展资料:

青海省玉树州囊谦县有一座名为格萨尔的寺院;果洛州玛多县境内有格萨尔的鄂博;海南州共和县曲沟乡属宁玛派的当加寺中曾塑有格萨尔的雕像;玉树州称多县孕桑寺的大经堂内有格萨尔的壁画;著名的格鲁派寺院塔尔寺的大金瓦寺顶部,有格萨尔的壁画;果洛州达日县查朗寺附近新建有格萨尔的狮龙宫殿;海南州贵德县昨那寺和果洛州甘德县隆恩寺,都有格萨尔藏戏团。

7月15日,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第八届《玛纳斯》国际文化 旅游 节在阿克陶县布伦口乡慕士塔格峰脚下喀拉库勒湖畔开幕。

又是一年登峰旺季和 旅游 旺季的开始,拥有“猎鹰之乡”、“无花果之乡”美誉的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柯尔克孜族英雄史诗《玛纳斯》的故乡,来自国内外的游客在这里感受《玛纳斯》音乐歌舞的浑厚悠扬。

重庆游客冯国庭说:“到现在为止,我已经是第三次来新疆了,这是第一次到克州来,原来我只知道克州的风光十分壮美,没想到克州的文化也是十分的浓厚,听到《玛纳斯》史诗的传唱,感觉太震撼了,这次柯尔克孜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据介绍,本届文化 旅游 节以“美丽中国 魅力西陲”为主题,借助“神天之门·文明之约、追光逐影·彩云之约、高原之巅·冰峰之约、史诗之光·雄鹰之约”四大主题活动造势,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展示和推介克州丰富的文化 旅游 资源。

开幕式以《玛纳斯》传唱展演形式演艺了“传承”“我和祖国”“客来客往”和“前程似锦”四个篇章,彰显了柯尔克孜族用艺术表达思想、 历史 、文化的民族,以口头形式演绎史诗、说唱部落谱系、即兴创作和表演民歌的经典精神文化遗产。

据了解,正是因为它具有特色的文化艺术价值和深厚的思想 历史 价值,《玛纳斯》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已经举办七届的《玛纳斯》国际文化 旅游 节成为新疆重要的节庆活动。
开幕式后,还举办了2019年慕士塔格峰登山大会开营授旗仪式、2019年全国徒步大会(帕米尔站)出发授旗仪式、中国环保志愿组织慕士塔格环保行动授旗仪式等活动,此外还将开展中国高原生态环保暨劲草嘉年华摄影展、克州特色文化 旅游 产品展、肯道尔国际山地展演以及精品 旅游 线路推介等活动。

克州文化 体育 和 旅游 局局长王宏说:“我们拥有猎鹰文化、《玛纳斯》 历史 史诗两大品牌文化,拥有被誉为‘冰山之父’的世界级登山基地慕士塔格峰以及壮美的慕士塔格峰-喀拉库勒湖、白沙湖、天门大峡谷和两大口岸等 旅游 景区景点。克州将以此为依托推进文化、 体育 、 旅游 的深度融合,推出丝路古迹民俗风情体验、帕米尔高原风光、中国西陲边境深度游、《玛纳斯》史诗民俗文化四大 旅游 产品。”(王思超 文/黄江鸿 摄)

#村官# 导语2019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玛纳斯县选聘大学生村官公告已发布,本次大学生村官报名定于4月29日至5月17日进行,为了方便广大考生的查阅,下面 为您详细介绍一下本次选聘大学生村官的具体事宜,希望广大考生及时关注。

为聚焦聚力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乡村人才振兴战略,进一步充实村工作力量,调整优化结构,建设高素质基层干部队伍,经请示县委、县人民政府同意,决定面向社会公开选聘大学生到村工作。具体如下:

一、选聘对象和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和非法宗教活动。

(二)具有全日制大专及以上学历,年龄在18周岁至35周岁(2001年4月25日至1984年4月25日之间出生),本县户籍年龄可放宽至40周岁及以下(1979年4月25日以后出生),民族、性别不限。

(三)具有正常履行报考岗位职责的身体条件。

(四)下列人员不在此次公开招聘范围:

1玛纳斯县公益性岗位和社区工作人员、公安系统警务辅助人员、协警;

2机关、事业单位正式在编干部职工;

3近三年来,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录(聘)中有作弊、弄虚作假等行为的;

4参加机关、事业单位招录(聘)已进入公示和正在进行体检、考察的;

5被机关、事业单位开除公职或者辞退(聘)的;

6曾因违反公安机关警务辅助人员管理规定被解聘的;

7立案审查尚未作出结论的;

8受刑事处罚、行政处分尚未解除的;

9曾因违法行为,被给予行政拘留、收容教养、强制戒毒等限制人身自由的治安行政处罚的;

10法律、法规要求不得列入公开招聘范围的。

二、选聘数量

计划为全县81个行政村选聘大学生91名。

三、选聘程序

(一)报名及资格审查

1报名时间:2019年4月29日10:00至2019年5月17日19:00。

2报名要求:符合选聘规定的人员,需携带《2019年玛纳斯县选聘大学生到村工作报名表》(详见附件2),本人身份z、户口本、毕业证原件及复印件,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学信网>柯尔克孜族的英雄史诗《玛纳斯》
新疆史诗《玛纳斯》
1995年,对柯尔克孜族的英雄史诗《玛纳斯》来说,是个有时代划意义的一年。这一年,柯尔克孜文版的《玛纳斯》八部18集共23万行,全部出齐。这是至今世界上第一个最完整的印刷版本,彻底实现了从口头传唱文学到文字印刷、出版的转变。
在这之前,1991年我国出版了《玛纳斯》第一部的汉文版上、下册。前苏联也曾出版过《玛纳斯》的前三部。
《玛纳斯》是柯尔克孜族民间传唱的八部英雄史诗,产生于公元10世纪,形成于13世纪。近10个世纪以来,一直由被尊称为玛纳斯奇的人以传唱的形式流传。“玛纳斯奇”,柯尔克孜语意思为“能传唱玛纳斯的人”。
《玛纳斯》是我国民间三大史诗之一,共有八部。第一部中主人公的名字为玛纳斯,是柯尔克孜族人民最为崇拜的一位英雄。史诗以主人公名字冠名为《玛纳斯),又以《玛纳斯》之名统领其他各部史诗。其余各部,虽各有其名,但均无统领资格。
史诗以玛纳斯等八个英雄的故事为线索,描述了古代柯尔克孜族的政治、经济、历史、哲学、文化、宗教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可以说是研究古代柯尔克孜族的百科全书。《玛纳斯》是柯尔克孜族同胞千百年来集体智慧的结晶。在传唱的过程中,由于演唱者总要对史诗进行雕琢加工,使其更加完美,一步一步走向高峰,同时也产生不同风格的演唱变体。因此,它被称为活形态的史诗,被誉为民间艺术的奇葩。
收集、整理、出版《玛纳斯》史诗,是对柯尔克孜族乃至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抢救,也是对世界级文化遗产的保护。从1961年起,我国民间文学工作者、翻译以及有关人员,在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开始了对《玛纳斯》的收集整理工作。
歌手在哪里,他们就到哪儿去,“忠实记录”、“不漏掉一个歌手,不漏记一行史诗”。他们历尽艰辛,足迹遍布我国柯尔克孜族居住区,先后走访了五百多位民间艺人,邀请了一百多位“玛纳斯奇”进行演唱、记录,发现丁国内惟一能演唱八部《玛纳斯》的大师居素甫·玛玛依。
居素甫·玛玛依是国内外著名的“玛纳斯奇”,被海内外史诗专家誉为“活着的荷马”、中国的“国宝”。他在背诵、演唱八部《玛纳斯》的过程中,将《玛纳斯》中原来的散文部分,改编成韵文,倾一生心血,创造出自己的演唱变体。这是目前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结构严谨、气势恢弘、艺术性强、倍受群众学者青睐的不朽变体。他也因此获得国家文化部、民族事务委员会的奖励,被选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联名誉主席、政协常委,还被吉尔吉斯斯坦授予“人民演员”称号。
在我国抢救、整理《玛纳斯》的过程中,由于20世纪60年代的整理稿多已散失,已经年过花甲的居素甫·玛玛依,从1979~1983年,用5年的时间,重新演唱、记录了八部《玛纳斯》23万多行,为《玛纳斯》的抢救工作,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玛纳斯》的汉文翻译工作一直由汉族学者、翻译家刘发俊主持。1995年,已全部完成。刘发俊从20世纪60年代起至今,参与《玛纳斯》的抢救工作,为其付出了毕生精力。
在各族学者、专家共同努力下,我国已拥有100多万行史诗资料,八部完整的《玛纳斯》史诗,成为世界上这一资料最丰富、最完整的国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dianzi/1301417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9
下一篇 2023-05-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