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蒙系统上线一个月,效果怎样?未来如何发展?

鸿蒙系统上线一个月,效果怎样?未来如何发展?,第1张

华为鸿蒙系统已上线一个月了,国内家电、 汽车 等行业纷纷抛出橄榄枝表示将鼎力支持,而各大手机厂商却选择集体沉默,庞大的手机系统才是鸿蒙真正的市场,这一块蛋糕撬不动,鸿蒙的未来并不明朗。

在外界推行国产技术的形势压力下,这些厂商咬紧牙关纹丝不动,冒着让国人失望的风险,坚持拒绝鸿蒙系统,这是为什么呢?

既得利益者才能做到真正的风轻云淡,家电行业和 汽车 行业所涉及的系统并非产品的核心领域,也不存在竞争关系,选择鸿蒙支持国产,可获得大众好感,免费的广告,百利而无一害,自然积极热情。

鸿蒙系统对于国内各大手机厂商来说,却是个烫手的山芋,不用会被外界谴责,用了风险太大,在脸面和利益面前大多人都会选择利益,手机大佬们也不例外。
国产手机品牌不敢贸然使用鸿蒙系统,这是意料之中的,华为自己也做手机,同行是冤家,让自己的手机品牌搭载昔日竞争者的系统,将自己的命脉送到有竞争关系的同行手中,如果不能拿到确定的保障,贸然强行搭载,这未免有些强人所难。

这就好比,让淘宝关掉支付宝使用微信支付,让饿了么解散自己的配送团队使用美团的配送系统,风险太大也不合理。

很多人还希望国家能出手强制各手机品牌搭载鸿蒙系统,建立我们自己的手机生态链,这个愿景很美好,但时机还未到。

在苹果iOS、谷歌Android系统雄霸天下的过程中,全世界诞生过很多 *** 作系统,塞班系统、黑莓系统、Windows Phone等系统都曾昙花一现,又因为各种短板而被淘汰。

在无法确定鸿蒙的市场竞争力前,国家不会贸然出手,如果鸿蒙系统无法适应市场,其他厂商又放弃了安卓系统,那么海外市场的损失该谁来承担?

作为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国产 *** 作系统,鸿蒙系统代表着华为的愿景和野心,希望能打破谷歌和苹果在 *** 作系统领域的垄断地位,目标是年底能达到36亿用户。

这个目标对于以前的华为很容易,自己的手机用户就能达到这个目标,但是现在华为手机因为芯片限制的问题,新增用户很少,市场占有率一直在下降,如果无法打开其他品牌的系统市场,鸿蒙系统很难在安卓和苹果手里抢到市场占有率。

有人认为鸿蒙系统不需要手机市场,它是5G时代的产物,目的是万物联网,打开智能设备市场就可以生存,这种说法未免有些天真,万物联网不仅仅是5G时代的畅想,这个构想一直存在着,也在不断完善着,光靠智能电器和 汽车 市场,无法支撑鸿蒙系统走得更远。

为了取得其他手机品牌的信任,华为也表现出了极大的诚意,在鸿蒙上线的第一时间就将其开源了,还贡献了核心代码。

但这些举动并不足以打动各手机品牌,只要华为手机存在着,别的厂商就不可能轻而易举使用华为的系统。

谷歌是软件供应商,从不明面染指手机等硬件业务,和全球手机品牌都是客户关系而不是竞争关系,更容易得到手机品牌的信任。

苹果手机是自用系统和自用芯片,不需要将自己的系统和芯片推向市场,独具一格,华为一开始也是想走苹果的路线的,只是被阻拦了,现在手机业务受困,只能将系统推向市场。

鸿蒙在国内的市场发展还未成定局,在国外却是步履维艰困难重重。华为推鸿蒙系统的直接原因是谷歌断供了华为的GMS服务。

现在鸿蒙系统推向市场,谷歌更会将华为视为死对头,为了遏制鸿蒙系统,谷歌将上传谷歌应用商城的新应用都用AAB格式取代以往的APK格式,就目前的国际形势,华为想用鸿蒙打开国际市场,非常困难。

鸿蒙系统推向国际太困难,目前的希望还是集中在国内,没有利益竞争的第三方市场已经收入囊中,现在最大的困难就是如何说服国产手机品牌使用鸿蒙系统。

现在摆在华为面前有两个为难之处,如果要将鸿蒙系统推向手机领域让别的手机品牌接受并使用,华为就得彻底舍弃手机业务,这部分业务虽然目前面临困境,但却是华为曾经最赚钱的业务,想要放手就等于砍断华为的右臂,左臂早就在荣耀被卖时斩断了。

如果不能割舍手机业务,华为的鸿蒙系统在手机领域可能只能自给自足了。除非国家出面,让各大品牌拿到信任的保障,否则让他们冒着风险舍弃现在的系统用新系统,很难做到。

鸿蒙系统是建立在国产技术上的系统,在使用过程中避免了使用国外 *** 作系统带来的信息泄露安全隐患,这是我们一直需要的。

这款系统还在测试阶段,只要通过测试,性能稳定了,肯定是要推行的,是否会强制推行不得而知,但使用国产技术是企业的发展趋势。

不管是行政选择还是市场选择,就算没有鸿蒙还会有别的国产系统, 科技 自产自足是趋势。

就看华为和别的厂商该如何达成妥协,在双方都能接受的水平线上共同推进我国的 科技 产业链发展。


智东西(公众号:zhidxcom)文 | 韦世玮

2020年开篇不久,“投资公司”小米又开始有所行动了。

巴菲特说:“别人贪婪时我恐惧,别人恐惧时我贪婪”,在全球经济陷入危机边缘的时刻,雷军的小米产业基金已经开启贪婪模式。

从1月16日起,小米集团通过旗下的湖北小米长江产业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小米长江产业基金,在短短两个多月内,先后投资了帝奥微电子、灵动微电子和翱捷 科技 等八家半导体公司。

这一波 *** 作,距离2019年11月19日,小米第一次投资速通半导体才过了不到半年。至此,小米供应链投资版图一隅,半导体布局已扩展至19家,覆盖Wi-Fi芯片、射频(RF)芯片、MCU传感器和FPGA等多个领域。

小米的造芯梦并未停止。

去年10月,智东西曾针对小米的供应链投资情况进行了调查报道,围绕小米的生态链和供应链投资战略,尤其是半导体领域进行了梳理。(《小米突围战:两年投资12家供应链企业的布局与厮杀,雷军还有多少底牌?》)

小米在2019年第二季度财报中透露,截止2019年6月30日,其共投资公司超过270家,总账面价值287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08%。与此同时,截至8月20日,它已投资12家供应链公司,覆盖半导体到智能制造领域。

其中,它所投资的8家半导体公司,不仅在短期内为自身的“AI+AIoT”双引擎战略提供了续航动力,同时也为它长期冲击芯片研发市场,打通产业链“经脉”埋下了技术伏笔。

而这些,都是小米在澎湃S2芯片流产后,针对半导体领域所进行的产业链“自救”与新打法。

随着小米在2020年以来的一系列投资动作,智东西决定再次聚焦小米的半导体投资规划,在探究小米在半导体领域的布局与进展的同时,也从中摸清它隐藏在背后的战略思路和变化。

与此同时,小米的产业链投资战术是否真能开创出新的技术布局玩法?长路漫漫,小米的造芯之路又体现了雷军的哪些野心和期待?

今年2月,在小米开年首个产品发布会上,在太空走了一遭的旗舰机小米10再次引起行业热度,其中撑起产品性能的主角,也从高通骁龙855升级到了骁龙865。

骁龙865“光环”加持的背面,是小米澎湃S2“暗淡”的第三年。

“自研芯片”一词,从2017年小米5C手机及其搭载的澎湃S1面世后,逐渐成为小米的又一软肋,而这也是一个早已被行业讲“烂”了的故事。

2018年,自小米旗下的半导体公司松果电子重组,成立南京大鱼半导体后,小米的自研造芯路在外界看来似乎已经停止了步伐。

虽然在一年后,大鱼半导体联合平头哥共同发布了名为U1的NB-IoT SoC芯片,面向物联网领域,内置GPS和PA(功率放大器芯片),支持北斗NB-IoT R13,却未在市场中掀起太大的浪花。回头看,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松果电子的官网也早已落满了灰,显示无法访问。

但与小米自研芯片进程缓慢相反的是,小米的半导体投资动作正逐渐加快。

2018年1月23日,小米旗下的紫米 科技 和雷军合伙创建的顺为资本,对从事集成电路(IC)研究和设计的半导体公司——南芯半导体进行了A轮投资,交易金额数千万人民币,打响小米踏足半导体投资战场的第一q。

随后两年里,小米投资“引擎”不断加速,相继入股了云英谷 科技 、乐鑫 科技 、芯原微电子等19家半导体公司,覆盖显示驱动芯片、MCU传感器、Wi-Fi芯片和射频芯片等多个领域。其中,聚辰半导体、乐鑫 科技 和晶晨半导体3家公司,已成功在科创板上市。

而小米的这股冲劲儿也延续到了2020年,并在市场展现出更猛的势头。

自1月16日以来,小米旗下的湖北小米长江产业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长江小米产业基金,在两个月内共投资了8家半导体公司,新增投资7家,远远超过以往频率。

据公开信息统计, 这8家半导体公司分别为帝奥微电子、速通半导体、芯百特微电子、Fortior(峰岹 科技 )、昂瑞微电子、翱捷 科技 、灵动微电子和瀚昕微电子。

1、帝奥微电子

成立于2010年2月的帝奥微,是一家混合模拟半导体IC设计及制造公司,其创始人兼董事长鞠建宏毕业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电子工程专业,在正式创立帝奥微前,他曾在美国仙童半导体有着近十年的工作经验,负责芯片的设计、技术、应用和市场等工作。

目前,帝奥微面向消费类电子、智能家居、LED照明、医疗电子及工业电子等领域,提供相应的芯片解决方案,主要产品包括LED照明元件、超低功耗及低噪音放大器、高效率电源管理电子元件,以及应用于各种模拟音频/视频的电子元件。

截至2019年7月1日,帝奥微已申请65项各类专利。其中,已授权发明专利15项、已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7项。

据江苏南通苏通 科技 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公开信息,2019年6月30日,帝奥微已获得科创板上市入轨。

而在2020年1月16日,帝奥微也迎来了小米的一笔战略融资,其股东新增长江小米基金,持股1723%,但关于交易金额尚未披露。

2、灵动微电子

灵动微电子是一家MCU芯片及解决方案提供商,成立于2011年3月,其董事长兼CEO吴忠洁博士毕业于东南大学,有着多家大型芯片设计公司工作经验。

在产品方面,灵动微电子基于Arm Cortex-M0及Cortex-M3内核,研发了MM32系列MCU产品,主要为F/L/W/SPIN/P五大系列,分别针对通用高性能市场、超低功耗及安全应用、无线连接、电机及电源专用,以及OTP(One Time Programable)型MCU。

据了解,MM32系列MCU产品已广泛应用于 汽车 电子、工业及电机控制、智慧家电及医疗、消费电子等市场。

实际上,早在2015年8月31日,灵动微电子就已在新三板挂牌上市,但该公司在2019年发布公告称,其将于3月14日起终止股票挂牌,宣布退市。

紧随着小米半导体产业链投资的扩大,小米也将投资的目光聚焦在灵动微电子的MCU技术优势上。今年1月19日,灵动微电子获得长江小米产业基金投资的战略融资资金,注册资本增至5668万元,增幅1988%。

与此同时,小米产业基金管理合伙人王晓波成为灵动微电子新任董事。

3、芯百特微电子

相比于小米投资的其他半导体公司,成立于2018年10月的芯百特则显得尤为年轻。

据了解,该公司创始人兼CEO张海涛从清华大学微电子专业硕士毕业后,赴美求学获得了加州大学微电子系博士学位,并在高通、TriQuint和RFaxis公司有着十余年工作经验。同时,他也曾带领研发团队负责苹果iPhone5/6和德州仪器WiFi射频终端项目。

芯百特主要利用高性能射频芯片技术,进行无线通讯射频器件的设计和研发,产品布局5G、Wi-Fi和IoT等领域,面向通讯设备、消费电子、 汽车 电子、医疗电子和智能设备等多个市场。

目前,该公司已研发出Wi-Fi 5前端模块(FEM)、5G通讯功率放大器和射频开关等产品,与小米、联想、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等公司达成合作伙伴关系。

今年1月21日,芯百特也披露其第一笔股权融资情况,长江小米产业基金投资5603万人民币,持股占比433%,成为该公司第七大股东。

4、峰岹 科技 (Fortior)

成立于2010年5月的峰岹 科技 ,是一家较为低调的IC设计公司,主要研发电机驱动控制专用芯片。

据调查,创始人兼CEO毕磊在2012年曾入选国家中组部的第八批“千人计划”,而CTO毕超在2015年同样也入选了第十一批“千人计划”,这是我国针对引进归国人才方面,所实行的一项重要人才政策。

与此同时,毕超担任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后导师、IEEE高级会员,并曾担任新加坡 科技 局资深科学家,在电机技术领域有着丰富的研发经验。

▲峰岹 科技 CTO毕超

目前,峰岹 科技 在中国和新加坡分别设立了两大研发中心。

它通过多项三相、单相无霍尔直流无刷驱动等核心技术,研发了直流无刷电机驱动全系列产品,包括三相BLDC专用控制芯片、单相BLDC专用控制芯片、电机专用MCU系列等,广泛应用于终端设备、无人机、消费电子、家电电和医疗设备等领域。

2014年4月,峰岹 科技 获得了交易金额数千万人民币的A轮融资。而今年1月21日公开的战略融资,则由小米长江产业基金、中兴创投等机构投资,其中小米投资12972万人民币,股权占比187%。

5、昂瑞微电子

对刚刚搬了新家的昂瑞微来说,小米在2月20日投资的31071万人民币,无疑是个喜上加喜的好消息,在此之前,昂瑞微已经七年未曾进行增资。据了解,这笔投资后小米股权占比为698%,成为昂瑞微的第三大股东。

与此同时,这笔投资昂瑞微也将用于5G手机终端的射频前端芯片,以及新一代物联网SoC芯片的研发中。

昂瑞微成立于2012年7月,是我国重要的射频/模拟集成电路设计研发厂商之一。

它通过长期积累的CMOS、SiGe、GaAs和GaN等射频工艺,面向手机终端和物联网领域,研发了2G/3G/4G/5G射频前端芯片、蓝牙低功耗(BLE)芯片、双模蓝牙芯片、低噪声放大器等一系列射频前端和无线连接芯片,量产芯片已超过200款。

据了解,昂瑞微研发的芯片已覆盖移动终端、可穿戴设备、无人机和智能家居等消费领域,客户包括三星电子、富士康、中兴、TCL和联想等在内的厂商。

6、速通半导体

与其他传统芯片厂商相比,成立于2018年7月的速通半导体也较为年轻,是一家Wi-Fi 6芯片设计公司,但它却是小米2020年半导体投资中唯一非新增投资的企业。

实际上,长江小米产业基金在2019年11月19日就已入股速通半导体,成为该公司第六大股东,而这也是小米2019年在半导体领域的最后一笔投资。

基于速通半导体在Wi-Fi 6领域的芯片研发技术,小米决定加大砝码,并于今年2月20日领投该公司的A轮融资,耀途资本跟投。至此,速通半导体的注册资本从最初的1040万人民币增长至1300万人民币,增幅25%。

除了进一步扩大工程研发团队外,速通半导体还计划将这笔投资用于Wi-Fi 6 SoC产品的研发和量产中。

据悉,该公司的核心研发团队有着较为丰富的Wi-Fi 6标准化经验,此前已在全球范围内研发了超20款Wi-Fi、蓝牙和蜂窝4G的无限SoC芯片组。

现阶段,该公司亦正在加速下一代Wi-Fi 6芯片组的研发和量产工作,以进一步满足市场对Wi-Fi 6芯片的强劲需求。

7、翱捷 科技

翱捷 科技 是一家主要研发移动终端设备、物联网、导航以及其他消费类电子芯片的基带芯片设计公司,成立于2015年,并在2017年8月获得了阿里巴巴的和深创投投资的A轮融资,阿里巴巴为第一大股东,持股2175%。

有着丰富的融资历程的翱捷 科技 在今年2月24日,获得了由长江小米产业基金、兴证投资等机构的战略投资入股,注册资本亦从363亿美元增长至375亿美元。其中,小米的认缴出资额为51917万美元,占比138%。

据了解,翱捷 科技 创始人兼董事长戴保家硕士毕业于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电气工程学,还拥有芝加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在创立翱捷 科技 前,他还曾担任射频芯片公司锐迪科的董事长兼CEO。

值得一提的是,该公司在2017年收购了Marvell公司的移动通信部门(MBU),成为我国为数不多拥有全网通技术的公司之一。

目前,翱捷 科技 的产品线已覆盖2G/3G/4G/5G和IoT在内的多制式通讯标准,并成功研发了移动通信基带芯片、Wi-Fi芯片、LoRa芯片和多模物联网可穿戴芯片等多款通信芯片。

8、瀚昕微电子

成立于2017年3月的瀚昕微电子,是一家快充协议芯片公司,包括数模混合芯片、电源芯片等。目前,该公司已拥有LDO(low dropout regulator)、电压检测、锂电池充电、快充接口识别和USB充电协议端口等多条业务产品线,广泛覆盖玩具、智能电表及快速充电等领域。

据了解,瀚昕微电子不仅与TCL、SK海力士在2017年达成了数千万战略投资合作,同时还是高通、华为和展讯等公司的快充协议供应商,快充协议芯片的累计出货量已将近1亿颗。

就在一周前的3月10日,长江小米产业基金宣布新增对外投资,正式入股瀚昕微电子,认缴出资3086万人民币,持股占比992%,成为该公司的第四大股东。

与此同时,瀚昕微电子的注册资本也从原来的27778万人民币,增长至31121万人民币,增幅1204%。

不难看出,小米的半导体产业布局和雷军惯用的“一手生态链,一手产业链”投资路径相同,也将“鸡蛋”放在了两个篮子里,一个是自研芯片,一个是产业链投资。

但从实际情况看来,小米的自研造芯路走的并不顺畅。

据了解,小米在2017年推出的澎湃S1是一颗64位处理器,采用28nm制程工艺和八核心设计,并包含了4颗22GHz主频A53内核、4颗14GHz主频A53内核,以及4核Mali-T860 GPU。

对于互联网起家的小米来说,澎湃S1的诞生虽然已很不容易,但雷军将小米半导体研发的第一q打在了移动智能终端市场,那么这颗芯片与其他竞争对手相比,在性能、工艺和功耗等方面却仍显疲软。

随着坊间传言澎湃2芯片因无法突破功耗性能瓶颈,以及高管团队无力承担芯片研发和流片等环节巨额开销,小米原本声势浩大的自研造芯计划渐渐悄无声息。

虽然随着松果电子公司的重组,大鱼半导体在2019年与平头哥联合推出了NB-IoT SoC芯片,但却表现平平,未能真正刷新行业和市场对小米“造芯能力不足”的标签。

那么,雷军磕磕绊绊的自研造芯梦该醒了吗?目前看来,这个答案仍然是否定的。

在产业链投资领域熟能生巧的小米,在过去两年多的时间里,渐渐开辟出了一条具有“小米特色”的半导体供应链投资路,从侧面弥补了自身半导体研发实力不足的短板。

据智东西梳理发现,在过去两年小米投资的19家半导体公司中,其通过的投资主体除了雷军合伙创建的顺为资本外,还包括湖北小米长江产业基金合伙企业(简称长江小米产业基金)、江苏紫米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简称紫米 科技 )、天津金星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武汉珞珈梧桐新兴产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和People Better。

而在小米徐徐铺开的半导体投资版图背后,长江小米产业基金则发挥了最为重要的作用。

据了解,该基金成立于2017年,基金目标规模120亿人民币,主要用于支持小米以及小米生态链企业的业务扩展。但与其他重点投资物联网企业的基金不同,这一基金的对外投资则主要聚焦在半导体领域。

智东西发现,目前长江小米基金在企业工商信息查询平台上公开的对外投资共24笔,覆盖手机及智能硬件、电子产品核心器件、智能制造、工业自动化、新材料及新工艺等领域。

其中,该基金半数以上的投资落在了半导体领域,共计13家,已然成为小米投资半导体供应链的重要武器。

目前看来,“天使投资人”雷军的半导体投资梦,正蓄足了力向前冲。

2020年,不仅是雷军宣布启动小米的“手机+AIoT”双引擎战略后的第二年,同时也是小米造芯梦的第三年。

现阶段,小米的半导体投资版图已布局MCU、FPGA、RF、GaN和IP等多个领域,逐渐实现了从半导体材料、电子元器件到IC设计等全产业链覆盖。

但不难发现,小米的造芯梦正在转舵,从最初雷军瞄准的移动终端芯片市场,慢慢朝着物联网市场发展。

最直接的体现在于,小米的智能手机产品硬件依然采用高通芯片为主,而自己的半导体投资重点则布局在应用范围更广泛的AIoT领域。

例如,小米投资涉及智能家居领域的半导体公司超过8家,包括无锡好达、晶晨半导体、芯原微电子、安凯微电子和昂瑞微电子等。

这无疑是小米在2018年市场掀起的AIoT发展风口下,落的重要一步棋子。

据市场研究机构艾媒咨询(iiMedia Research)报告数据,2018年我国的AIoT硬件市场规模已达到5000亿元,而这一数据到2020年预计将突破万亿。

随着2019年年初,雷军宣布要在未来5年内投入100亿人民币在AIoT领域,小米的研发投入费用亦逐年上升。

今年2月13日,小米发布自愿性公告公开了最新收入及研发费用。截至2019年12月31日止年度,小米的研发费用预期约为70亿人民币,并计划加大在5G+AIoT领域的重点投入,进一步扩大公司在IoT方面的优势。

与此同时,截至2020年12月31日止年度,小米的研发费用预计将超过100亿人民币,比雷军在2019年承诺的5年内达到100亿研发投入提前了4年。相比之下,2017年小米投入的研发费用仅为3151亿,占总营收275%。

从另一角度看,小米更倾向于走“投资双赢”的造芯路。简单地说,小米即是那些半导体公司的“金主”之一,同时也是它们的重要客户。

以小米在2018年11月投资的晶晨半导体为例,该公司以研发多媒体智能终端应用处理器芯片为主,包括亚马逊、谷歌、阿里巴巴、百度和小米在内的公司均为其客户。其中,2018年晶晨半导体对小米的销售金额约262亿人民币,占同期营收1106%。

正是基于这一战略关系,小米的AIoT业务在2019财年中亦拿下了不错的成绩。

据小米2019年Q3财报数据,截至2019年9月30日,小米IoT平台已连接的IoT设备(不包括智能手机及笔记本电脑)数达到2132百万台,同比增长620%。

除此之外,小米的IoT与生活消费产品部分营收156亿元,同比增长444%。其中,据奥维云网统计数据,小米电视在2019年第三季度中,以169%的市场占有率稳居国内出货量第一。

由此看来,小米正以不断加速的半导体投资布局,彰显它在AIoT与造芯浪潮下勃勃野心。

但小米的造芯路,光有野心是仅仅不够的。在半导体投资版图的背后,小米仍在忍受着“缺芯”和“缺技术”软肋的刺痛。就目前看来,小米要真正站上行业制高点,成为如雷军所说的一家“伟大的公司”,它依然缺少一颗“芯”。

回看小米造芯的舆论场,一面是行业对小米自研芯片的调侃和质疑,一面又是资本市场对小米战略投资的好奇与期待。

现阶段,就小米在半导体产业链的投资和具体发展情况而言,其造芯突围仍是一场漫长持久战。一方面,小米仍在等着松果电子的“东山再起”,并希望“新秀”大鱼半导体能后来居上;另一面,虽然小米正不断扩大半导体投资版图,却尚未真正撼动国内头部玩家的市场地位。

不可否认,小米投资半导体公司虽有助于自身AIoT业务的丰富与扩展,但归根结底,这些投资对小米自身芯片研发技术的加持力度如何?能否真正给小米带来技术创新?我们还不得而知。

小米逐渐加速的半导体投资布局,在短期内能为自身的“AI+AIoT”双引擎战略提供发展动力,丰富和壮大自身的AIoT业务。但从长期来看,小米雷军的造芯梦仍道阻且长。





5月25日华为EMUI官博正式更名HarmonyOS,鸿蒙 *** 作系统及华为全场景芯片发布会也将于6月2日举行。鸿蒙手机 *** 作系统将正式和大家见面,华为之前宣称2021年底搭载鸿蒙 *** 作系统的设备数量将达到3亿台。


一款 *** 作系统想要活下去,除了自身优秀的产品力,16%的市场占有率是底线,塞班和三星Tizen两个 *** 作系统的落寞就是前车之鉴。此次鸿蒙手机 *** 作系统到来之前,像是华为智慧屏、穿戴设备和第三方家电品牌都已经有鸿蒙系统的身影,有数码大V表示鸿蒙手机 *** 作系统对高通平台的适配工作已经展开,联发科平台的适配计划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



5月28日魅族正式官宣接入鸿蒙生态,这个决定对于如今追求“小而美”的魅族来说意义重大。虽然魅族接入鸿蒙生态的产品并不是手机和手表系列,但或许会促成未来双方的深度合作。除了魅族的鼎立支持外鸿蒙系统想要活下来离不开其他国产厂商的支持。截至到目前除了荣耀部分产品之前明确会升级鸿蒙,当下就连荣耀CEO赵明表示当下首选是安卓。


小米对于鸿蒙的表态很微妙,不排斥也不拒绝妥妥的业界“渣男”,中兴之前表示暂无鸿蒙系统的适配计划。OPPO公关(已引咎辞职)表示本质上某蒙就是基于ASOP开发的,开源给其他厂商用,其他厂商会用吗?明显不会,base的ASOP版本太低,适配与维护的成本高,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适配后很多服务便掌握在华为手里,只有小的智能硬件厂商可能会这么做。


该番言论一出引发业界热议,到底是“实话实说”还是“恶意诋毁”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判断。目前Android 12和iOS 15的舆论造势似乎都在为鸿蒙让路,但真正厂商合作方面华为鸿蒙OS被“孤立”,谁也没想到,最大败笔是“不安全”!


HarmonyOS是基于微内核的全场景分布式OS,华为方面表示鸿蒙系统将免费开源,“开源”两字在大家脑海中的认知是会被各种魔改,不管是手机 *** 作系统还是各种第三方设备的运转都将面临很大的挑战。而此次鸿蒙系统的微内核设计“天然无root”,这就意味着OPPO公关所谓的数据和服务掌握在华为手中并不是空穴来风。


谷歌服务并运行安卓这么多年,2016年才推出自己的手机业务,对于谷歌手机现在的“非主流”状态,并不是谷歌没有能力做好手机业务,很大程度上谷歌做手机的目的是为了宣传安卓,如果谷歌有足够的野心那其他手机在使用安卓系统时自然会有顾虑。华为手机硬件产品力足够优秀,其他厂商想要适配鸿蒙自然也有顾虑,所以说OPPO公关“诋毁”鸿蒙系统的言论似乎是有一定的道理。




就目前各个手机厂商的态度看,似乎华为鸿蒙OS“凉凉”。鸿蒙系统是华为未来开拓物联网领域一枚重要的棋子,只是大家把侧重点都放在了手机 *** 作系统方面。HarmonyOS已经快要和大家见面,大家觉得未来谁会成为下一个“塞班”呢?


努力给大家带来不一样的自媒体视角!

智能硬件是继智能手机之后的一个科技概念,通过软硬件结合的方式,对传统设备进行改造,进而让其拥有智能化的功能。智能化之后,硬件具备连接的能力,实现互联网服务的加载,形成“云+端”的典型架构,具备了大数据等附加价值。[1]
改造对象可能是电子设备,例如手表、电视和其他电器;也可能是以前没有电子化的设备,例如门锁、茶杯、汽车甚至房子。智能化之后,硬件具备连接的能力,实现互联网服务的加载,形成“云+端”的典型架构,具备了大数据等附加价值。[2]
智能硬件已经从可穿戴设备延伸到智能电视、智能家居、智能汽车、医疗健康、智能玩具、机器人等领域。比较典型的智能硬件包括Google Glass、三星Gear、FitBit、麦开水杯、咕咚手环、Tesla、乐视电视等。智能家居
智能家居是“以住宅为基础平台,综合建筑装潢、网络通信、信息家电、设备自动化等技术,将系统、结构、
服务、管理集成为一体的高效、安全、便利、环保的居住环境。”[3] 智能电视
智能电视是具有智能 *** 作系统的开放式平台,通过互联网连接,不仅可实现一般电视的播放功能,更可在智能应用程序APP自行下载、安装、卸载各类应用软件,持续对功能进行升级和扩充的电视机的统称。[4] 智能汽车
智能汽车就是在普通汽车的基础上增加了先进的传感器(雷达、摄像)、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通过车载传感系统和信息终端实现与人、车、路等的智能信息交换,使汽车具备智能的环境感知能力,能够自动分析汽车行驶的安全及危险状态,并使汽车按照人的意愿到达目的地,最终实现替代人来 *** 作的目的。[5] 智能手环
智能手环是一种穿戴式智能设备。通过这款手环,用户可以记录日常生活中的锻炼、睡眠、部分还有饮食等实时数据,并将这些数据与手机、平板、ipod touch同步,起到通过数据指导健康生活的作用。智能手表
智能手表,是将手表内置智能化系统、搭载智能手机系统而连接于网络而实现多功能,能同步手机中的电话、短信、邮件、照片、音乐等。2013年3月媒体报道,苹果、三星、谷歌等科技巨头都将在2013年晚些时候发布智能手表。美国市场研究公司Current Analysis分析师艾维·格林加特(Avi Greengart)认为2013年可能会成为智能手表元年。智能防丢设备
专注于物联网技术与产品开发的Linquet公司发布了新一代基于云的智能防丢解决方案,通过软硬整合,实现将手机、自行车、钥匙、钱包甚至宠物等现实世界的一切事物进行相连。Linquet能自动适应用户的生活方式,当相连物品超出一定范围时,还会自动提示用户。[6]
2硬件门派编辑百度
百度采取扶持外部产品,内置百度服务,形成开放生态是百度的智能硬件思路。
百度在服务于健康云的dulife智能硬件设备品牌,咕咚手环、Boom Band手环等明星产品位于其中,推出的BaiduInside平台成为智能硬件行业大事件。在技术布局上百度自己还拥有多项智能硬件专利,涵盖智能眼镜、可穿戴设备等领域。
在技术之外,百度与京东合作JD+智能硬件计划,与强势渠道结盟;与TCL合作力推TV+智能电视有望突破100万出货量。还投资了智能家居厂商海眸科技,智能汽车则有Carnet。360
360成立了智能硬件事业部,拥有360随身WIFI、360智键、360安全路由、360防丢卫士、360安全手环数款独立产品,同时还与TCL合作推出了360空气卫士。单品铺量成为360智能硬件的打法。小米
小米在智能手机之外,先后推出智能电视、智能电视盒子、智能路由器、米WIFI、米键等产品,它正在力推的智能路由器有意做智能家居的中心,野心不小,围绕MIUI形成一个软硬结合的生态,将MIUI用户量做上去是小米的战术。阿里
阿里在智能电视领域牵头成立了SmartTV联盟,同时投资华数、文化中国等内容厂商,推出天猫魔盒电视盒,并且与华数合作推出电视支付,要做智能电视生态。在智能家居领域则投资了海尔,与格力等合作在智能家电中接入了阿里云服务。
阿里的云服务、产品矩阵、 *** 作系统和商务合作,分别对应到百度、360、小米和阿里的硬件思路,在智能电视、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智能汽车等领域跑马圈地已久。[7] 腾讯
2014年11月,腾讯开始向智能硬件发展,腾讯发布了路宝APP+路宝盒子,这是一款OBD设备,插入汽车的接口之后与腾讯云连接,可实现车辆诊断、油耗分析、车友社交等功能。
3发展趋势编辑空净类
空气净化器产品的异军突起绝对是国内智能硬件发展的特例,主要原因是由北京、上海这类特大城市的雾霾天气导致的民众怨声载道,产生的强大需求。
初创团队和跨界公司往往比传统公司更引人瞩目,比如像本属移动互联网领域的猎豹做起了净化器、研发半年的三个爸爸创造了千万级的众筹成绩、苦研三年的SciX也赶上这一波市场,开始受到追捧。
净化器产品的火爆

1月30日晚间,阿里巴巴公布了其2019财年第三季度财报。

财报显示,阿里云营收规模为2136亿元,4年间增长约20倍,飞速发展的阿里云已是亚洲最大的云服务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在全球范围内,3A(亚马逊AWS、微软Azure和阿里云Alibaba Cloud)占据了超过七成的市场份额。在中国市场,阿里云更是一骑绝尘,其市场份额相当于第二名到第九名的总和。

转型2B的关键

数据显示,阿里云在近2年保持营收高速增长,2018年4个季度的营收分别达到4385亿、4698亿、5667亿和6611亿元,全年总营收2136亿元,相比2017年,全年营收1117亿元增长913%。

2018年11月,阿里又一次启动组织架构调整,将阿里云升级为阿里云智能事业群,整合全集团技术团队,将集团中台和达摩院的技术与阿里云技术结合,目标是构建数字经济时代基于云计算的智能化基础设施。

这一次调整释放阿里巴巴继续强化2B业务的信号。

事实上,阿里是从2B业务起家的,阿里B2B公司就是服务中小企业的外贸生意,后来才有2C业务淘宝天猫等等,所以阿里一直是2C和2B结合的路线,2B业务除了阿里云还有阿里妈妈、阿里钉钉等。

但就现阶段而言,阿里云是阿里的王牌,未来也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据统计,40%的中国500强企业、近一半中国上市公司、80%中国 科技 类公司都在使用阿里云,数字经济正在阿里云上得到快速发展。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云计算将颠覆原有IT产业格局。

目前来看,阿里在B端优势明显,业内流行一种观点,互联网下半场的重心是由C端转向B端。

根据这种观点,阿里显然已经领跑互联网下半场。

国际化的排头兵

马云曾经说过,他希望成立一家由中国人创办,但属于全世界的公司。因此,国际战略是阿里发展的重心。

而阿里云是阿里国际化布局的重要一环,扮演排头兵的角色。

阿里目前的主业务分为四大板块,分别是电商,云计算,数字媒体与 娱乐 ,创业业务及其他。

电商是阿里发家的核心业务,在国内优势明显,但在国际上的扩张并不理想。

欧美电商市场是亚马逊的天下,日本则有乐天,阿里只能在东南亚以及拉美等地区寻求机会,然而这些市场体量较小,不足以支撑阿里全球扩张的野心。

阿里的移动支付同样难以在国际上扩张,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有着完善的xyk体系,何况他们有自己的移动支付,某种程度上,支付宝的成功借鉴了PayPal的经验。

而云计算则不同,目前全球云服务市场呈现出“3A竞争格局”,即以亚马逊、微软和阿里为首的第一集团垄断了超7成的市场份额。

阿里在云服务方面和亚马逊以及微软在同一水平上,强如谷歌和IBM都稍逊阿里一筹。

云计算为阿里带来了弯道超车的契机,进入发达国家的市场,打败当地巨头,并非不可能。

题主提到的华为云、腾讯云、阿里云、金山云都是当下国内比较有名气的云,如果非要说谁最厉害,我觉得应该是阿里云。

首先,从全球知名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发布的数据来看,阿里云稳居全球公有云IaaS市场前三,并且增长速度最快,而且优势还在不断扩大。在国内,根据IDC的数据,阿里云也占据了476%的市场份额,这体量其他云也望尘莫及。

其次,前阵子Gartner又公布了2018年全球数据库魔力象限,阿里云作为中国唯一厂商进入远见者象限,在严苛的评选条件下,我国 科技 企业强势多次进入该榜单,阿里云的实力不容小觑。

至于其他云,除了在实力上与阿里云相差甚远,一直默默无闻之外还各有“硬伤”。

几家云厂商相比之下,还是阿里云更厉害。

目前在全球云计算市场,亚马逊AWS占据统治地位,而且是独一档的存在。

而在国内云计算市场,阿里云占据行业第一、独立统治第一阵营,紧随其后的是腾讯云、金山云、电信云占据行业第二阵营,再往后份额就是百度云、华为云、以及七牛云、网易云、Ucloud等等这些组成的行业第三阵营。

那么阿里云到底是有哪些优势呢?

大家都知道,做云计算最早的是亚马逊,早在2006年亚马逊已经开始布局云计算了,而紧随其后的就是2009年阿里巴巴在王坚博士带领下就开始了云计算业务。

用阿里云副总裁的话说,中国的有两种云,一种是拿来云,一种是自主可控飞天云。

能说出这样的话还是需要底气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阿里云的飞天 *** 作系统,飞天是阿里云自主研发的大规模云计算 *** 作系统,能够将全球数百万台的服务器连成一台超级计算机,为这个 社会 提供强大的算力。

全新一代的飞天20,具有秒级启动ECI到云端超算集群的全覆盖,对计算和AI能力进行协同控制,实现全球可达到网络以及全方位的IPv6的支持,随时随地实现连接,兼容市面上几乎90%以上的物联网解决方案。

飞天20支撑起了阿里云遍布全球各地的基础设施,针对于亿万个端进行适配,其中阿里云飞天的设计理念是AI是大脑、IoT是神经网络、而计算是心脏,总体来说就是万物智能。

阿里巴巴做云计算是有先天优势的,电子商务公司本来就是云计算的最好试验田。

天猫双十一,阿里云最好的试验田,要知道且不说别的,就只说天猫双十一的峰值,今年就达到了451万笔/秒,这个就算是拿到世界上,也是一个很高的成就。经过十年的双十一历练,阿里云已经获得了最好的锻炼,可以说是一步步实战中积累起来的。

除此之外,在阿里云顺利走向市场以后,国内基本上除了巨头企业,大部分都是阿里云的客户,这些客户里面包括了饿了么、菜鸟网络、优酷等众多企业,而且现在这些企业还融入到阿里的生态中,可以说战绩辉煌。

因此不管从什么角度来说,目前阿里云在国内依然拥有绝对的行业领先优势,不过目前腾讯云、金山云、百度云在后面追赶也很快,份额提升得很快,也不能算完全占据统治地位,只能说目前阿里云依然是国内云计算龙头老大。

这几家云厂商比较来看,阿里云应当是最厉害的,那么我就从这个方面来说说我的看法。

先来说阿里云吧,阿里云的实践场景是非常丰富的。最初,阿里云的技术应用在了蚂蚁小贷中,后来,阿里云的很多新技术也都最先在阿里巴巴集团内部实践。

有人认为,阿里的技术实力越来越强是因为其电商的溢出效应。

毕竟阿里巴巴旗下有全球最大的电商平台和全球最大的支付平台,而淘宝和支付宝所需的大规模调度、消息处理、分布式数据库等都需要云计算的支撑。尤其是每年双11、双12不断突破记录的流量高峰,都要求阿里云不断提升技术能力。

这种观点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并不全面。因为除了阿里巴巴集团内的场景,阿里云还有大量行业标杆企业的实践,比如国税总局、海关总署、新浪微博等等。

就拿新浪微博来说吧,大家都知道,春节期间新浪微博的流量非常大。 在阿里云的支持下,微博搭建起了一个社交媒体云混合架构,结合实时数据对预估峰值进行动态调整,不仅减少了1400台服务器的购买,还支撑了用户182亿次阅读量和8亿次红包领取。

反观其它云, 华为作为一家老牌通信企业,主要经营的是通讯设备,最了解的是中国电信、中国联通这些运营商的需求,对于企业的互联网技术需求了解并不多;腾讯则是做社交起家,缺少ToB的基因;金山是做软件开发的,都没云计算的技术和实践提供更多助力, 从这一点上来说,这几家云都缺少应对互联网场景技术的经验。

再来看服务的客户,我从华为云的官网查了一下,看到只有拓维信息、郑大信息几个案例;腾讯云的客户大多集中在 游戏 和社交产品;金山云的客户数量不够多,也缺乏说服力。

这样比较下来,大家应该心里都有底了,所以我说阿里云最厉害。

个人排序:华为云 -->阿里云-->腾讯云-->金山云

从技术积累、市场份额、营收等因素来看,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都属于第一梯队,金山云在第二梯队,阿里云在四者中领先优势明显!

根据美国市场研究机构Synergy Research Group发布的2018年Q1全球主要云厂商排名来看,AWS、微软、谷歌、阿里云和IBM分列前五;而在亚太地区,前五名分别是AWS、阿里巴巴、微软、谷歌和腾讯。

阿里云



2008年9月,阿里巴巴确定“云计算”和“大数据”战略,决定自主研发大规模分布式计算 *** 作系统“飞天”。




2009年9月,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是全球领先的云计算及人工智能 科技 公司。

2016年10月,杭州联手阿里云发布城市大脑,人工智能ET帮助治理交通。





2017年12月20日,阿里云在云栖大会·北京峰会上正式推出整合城市管理、工业优化、辅助医疗、环境治理、航空调度等全局能力为一体的ET大脑,全面布局产业AI。

2018年9月22日,2018杭州·云栖大会上阿里云宣布成立全球交付中心。

2017年11月1日IDC发布“2017年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半年度跟踪报告”,阿里云位列中国云计算第一。

北京时间2018年2月1日晚间, 阿里巴巴集团公布 2018财年第三季度(2017 年 10 月至 12 月底)财报,阿里云连续第 11 个季度保持规模翻番,该季度内同比增长 104% 达到 3599 亿元。2017全年阿里云累计收入约112亿元,是国内首家百亿规模的云计算服务商。

腾讯云

2010 年02 月,腾讯开放平台接入首批应用,腾讯云正式对外提供云服务(包括CDN 等)。



腾讯云包括云服务器、云存储、云数据库和d性web引擎等基础云服务;腾讯云分析(MTA)、腾讯云推送(信鸽)等腾讯整体大数据能力;以及 QQ互联、QQ空间、微云、微社区等云端链接社交体系。



2017年11月1日IDC发布“2017年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半年度跟踪报告”,腾讯云位列中国云计算第二。



在2018年9月份的腾讯架构调整中,全新的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成立,这意味着腾讯将全面发力B端市场。

2018年11月14日晚间,腾讯公布截至2018年9月30日未经审核的第三季度业绩,报告显示,腾讯总收入为人民币80595亿元(11716亿美元 ),比去年同期增长24%。期内盈利为人民币23405亿元(340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0%。报告称,腾讯云财务数据首次被公开,前三季云服务的收入近60亿人民币,第三季度云服务收入同比增长逾一倍。

华为云

华为云成立于2011年,贯彻华为公司“云、管、端”的战略方针,依托于华为公司雄厚的资本和强大的云计算研发实力,面向互联网增值服务运营商、大中小型企业、政府、科研院所等广大企事业用户提供包括云主机、云托管、云存储等基础云服务、超算、内容分发与加速、视频托管与发布、企业IT、云电脑、云会议、 游戏 托管、应用托管等服务和解决方案。



2017年3月起,华为专门成立了Cloud BU,全力构建并提供可信、开放、全球线上线下服务能力的公有云。

截至2017年9月,华为共发布了13大类共85个云服务,除服务于国内企业,还服务于欧洲、美洲等全球多个区域的众多企业。

华为云数据中心:华为全球建立480个数据中心,其中有160个云数据中心。



作为国内公有云第一梯队,华为云增长势头迅猛;在2018年华为全联接大会上,华为称云服务已经成为华为整体业务的底座与基础,;华为还宣布将于12月底在南非正式上线提供云服务,这也是全球首个在非洲用本地数据中心提供服务的公有云服务提供商。

金山云

创立于2012年的北京金山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山云),是金山集团旗下云计算企业,于2017年跻身于中国公有云市场三甲。



2017年11月1日IDC发布“2017年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半年度跟踪报告”,金山云位列中国云计算三甲。

截止到2018年1月29日,金山云已完成D系列72亿美元融资,估值达2373亿美元。

四云对比

1从市场份额的角度(2017):阿里云〉腾讯云〉金山云〉华为云

预计2018年,华为云有可能会上升到第三位。

2从估值角度:阿里云〉 腾讯云 〉金山云。

(华为不上市,华为云也难以评估)

3论综合技术实力来看: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金山云。(仅个人看法)

先排除金山云

现在是阿里,腾讯,华为

三年后阿里,华为,腾讯

五年后华为,阿里,腾讯

我有使用过腾讯云和阿里云,对于华为云和金山云来说,我并没有使用过,所以我没有办法评判他们谁更加的厉害一些。

目前来说我的主力服务器全部放在阿里云上,腾讯的云服务我现在曾经使用过,但是我后来放弃了。

相对来说,阿里云的服务的话,各个方面都非常的周全,提供的各种工具也相当的多,在进行服务器维护的各个功能上都是比较完善的,所以我个人使用还是比较方便的。

腾讯云相比阿里云的话会有一些缺失,并且在价格上还不一定更加便宜,所以我在使用了一台腾讯云的服务器之后,我就放弃使用腾讯云的服务器了。

目前我个人有十几台服务器,全部是使用了阿里云的云服务器,从稳定性到数据备份以及各个方面来说都让我相当的满意。

所以我个人会推荐大家使用阿里云的云服务。

华为云、腾讯云、阿里云、金山云相比,可以很肯定的说,阿里云是从技术、规模等方面最强的,可以说是中国第一,世界前三。在中国,阿里云占公有云市场43%的份额,而保包括腾讯云在内的其他公司占比之和加起来才相当于阿里云的份额。在世界,近5年来,阿里云增速高达12倍,甚至超越了排在第一的亚马逊AWS。

过去10年,阿里云主要做了三件事:一、开创中国云时代;二、研发了中国的云 *** 作系统和城市AI平台(飞天:中国电子学会 科技 进步奖,城市大脑:国家AI开放创新平台);三、云普惠各行各业数百万客户。

阿里云有以下五大优势

从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到万物互联网,互联网成为世界新的基础设施。飞天希望解决人类计算的规模、效率和安全问题。飞天的革命性在于将云计算的三个方向整合起来:提供足够强大的计算能力,提供通用的计算能力,提供普惠的计算能力。

飞天系统的整体技术架构图 飞天系统的服务能力

飞天20可满足百亿级设备的计算需求,覆盖从物联网场景随时启动的轻计算到超级计算能力。飞天20相比上一代 *** 作系统的升级包括秒级启动ECI、云上超算集群的全场景覆盖、云边端一体的协同计算和AI能力、支持IPv6等多个方面。

飞天20支撑了阿里云遍布全球的基础设施,针对亿万个端进行广泛适配,可覆盖最后一公里的计算。计算是心脏,AI是大脑,IoT是神经网络,这是我们对万物智能时代的构想,也是飞天20的设计理念。

飞天20系统在物联网方面的连接能力显著升级,其兼容市面上90%物联网通信方案。在云栖大会上,阿里云宣布,基于飞天平台的杭州城市大脑升级到20,覆盖杭州市共420平方公里,接管了1300个信号灯路口、接入4500路视频,处理数以百亿计信息的实时分析。

阿里云业务目前已成为阿里巴巴最重要的创收渠道之一,阿里2019财年第一季度(2018年4月至6月底)财报显示,公司云计算业务营收达到4698亿元,同比猛增93%。

总结

目前阿里云已经在在城市、工业、零售、金融、 汽车 、家庭等多个场景推出ET大脑等“产 业AI”方案和相关人工智能产品,例如基于CPU、GPU、FPGA等异构计算平台,面向开 发者的机器学习PAI平台,以及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视觉识别等130多款细分产品。

从以上阐述我们可以看出,我们足可以看出阿里云无论从技术、服务能力、规模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在我看来,国内云服务竞争力来看,主要在BAT,全球主要集中亚马逊和微软。今天刚好有一篇关于云服务的内容,在此分享,大家一起来探讨,在我看来,云服务的核心是在于物联网。

以下是《万物互联将至!BAT激战云端,以此抢夺物联网赛道》部分内容:

互联网已成过去,取而代之的是物联网,所带来的信息 科技 席卷全球,作为未来发展重要方向,承载了世界梦想,被视作全球经济增长新引擎,但要发展物联网,贯穿所有智能设备所需要各平台成为产业发展基础,才能使的物联网得以实现。

云计算作为物联网重要基础设施,是物联网产业发展基石,在这条赛道上聚集了亚马逊、微软、谷歌和BAT与华为等重量级玩家,但对于云服务商来说,丰富的云应用是深入市场核心,因这些一线巨头的入场,2019年物联网将更值得期待。

全球 科技 巨头争夺云服务市场

移动互联网红利逐渐退去,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万物互联的物联网时代,万物互联发展得益于Sigfox、LoRa和NB-IoT为LPWAN低功耗广域网无线技术发展增速迅猛,2017至2023年期间,LPWAN连接复合年增长率为109%,到2023年,仅连接方面支出将会超过45亿美元。

图表来自IoT Analytics

物联网连接规模日益扩大,在这个大连接时代,势必产生海量数据,继而需要云平台对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利用数据有望创造更多的全新的商业机遇。至此,基于海量物联网设备的连接,提供软件和平台相结合的厂商将会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面向各行业的物联网云平台运营而生,继而激活数据价值。

在物联网高级顾问杨剑勇看来,云服务打通云端边并结合AI能力,助推物联网应用至各行业,同时,各巨头相继进入,行业竞争格局也将更加残酷,在平台层最终比拼的是应用能力,覆盖医疗、教育、交通和制造等丰富应用的云平台是争夺物联网这一张船票的核心。

亚马逊

作为全球云服务市场领头羊的亚马逊,亚马逊和微软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且最具规模的云服务商,丰富的应用促使基于他们的云平台构建的物联网应用无处不在,在医疗方向,借助Amazon SageMaker,GE Healthcare可以通过强大的人工智能工具和服务来促进患者护理的改善。

微软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加大部署物联网,微软以云服务+人工智能构件生态,已经广泛应用互联网服务、智能硬件和工业制造等各行各业,Azure IoT等服务帮助制造商实施工业40,包括ABB、通用电气和西门子等工业巨擘都在利用Azure开发自己的物联网平台。

BAT抢夺物联网赛道

腾讯云今年战略重大尤为坚定,积极推进云服务战略,不过在这一市场,阿里云深耕行业多年,百度云快速发展,腾讯云在这一场争夺战中还面临诸多考验。

百度

国内三大互联网巨头将在物联网时代再次激战,百度云以ABC+IoT+智能边缘促进物联网应用落地,早在2016年,百度云就提出ABC三位一体战略,现在则正以ABC+IoT+智能边缘促进物联网在各垂直领域展开大规模应用。

百度云ABC+IoT解决方案走在了行业趋势前端,经过多年积极 探索 和发展,百度云ABC已升级30版本,ABC30就是希望智能无处不在,数据真正发挥其价值。百度云作为百度AI能力、百度资源、行业解决方案的对外服务输出窗口,已助力更多企业合作伙伴向智能化和AI化升级。

在产业应用落地方面,百度云为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等产业提供了更易用的解决方案,在15个细分行业的全面布局,生态版图已经覆盖金融、钢铁、家居、 汽车 等领域,大力推进百度云ABC能力在各产业落地。

阿里

阿里云作为阿里巴巴旗下云计算企业,阿里云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2019财年上半年营收突破百亿,在全球市场与亚马逊和微软形成三足鼎立态势,如今阿里云在阿里巴巴集团战略再次提升,升级为阿里云智能,将阿里巴巴集团在过去几年在实施的中台战略过程中构建的智能化能力,全面和阿里云结合,向全 社会 开放。

在过去几年中,阿里云依托云+AI+IoT能力先后众多大企业提供服务,希望在5年内要连接100亿物联网设备,至此看到了阿里云在各行业应用案例落地,通过云+AI+IoT三驾马车能力赋能全行业变革。

腾讯

就在今年9月30日,腾讯对组织机构进行了大调整,积极面向产业互联网转型,提升云服务战略,新成立了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整合腾讯云、智慧零售、安全产品、腾讯地图、优图等核心产品线,帮助医疗、教育、交通和制造业等行业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

事实上,早在2014年,腾讯就在积极 探索 并推进万物互联发展,以连接一切搭建生态助力物联网发展,微信向万物互联延伸,凭借庞大用户和小程序攻城略地,微信早已超出社交属性,伴随平台属性越来越强,承载了腾讯对物联网的憧憬。

与此同时,腾讯成立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后,通过整合自身技术和生态资源,腾讯云正构筑全链路的开发者服务体系,帮助人工智能、物联网、小程序、云原生领域开发者快速成长,助推产业互联网升级,这是腾讯云副总裁王龙在首届腾讯云+社区开发者大会透露的信息。

如今,小程序生态的快速发展,另外,腾讯云将依托腾讯20年丰富的技术和生态资源,一如既往地秉持开放和连接战略,聚焦新趋势、新技术和新应用,全方位助力打造产业互联网,做好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的助手。

最后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

云计算作为基础平台的价值在于能够提供新零售、新制造、新能源和新交通等行业的解决方案。并在边缘智能和AI技术加持下,物联网将会以更加快的速度应用至各个垂直行业,赋能产业快速提升应用与服务的技术水平,而巨头们以云平台搭建庞大物联网生态也加速全 社会 数字转型。

文/小伊评 科技

一个系统想要成功“ 天时地利人和 ”缺一不可,别说阿里的Yunos没有成功(其实Yunos在车机上的发展还是不错的)那个时期由微软这个老牌系统厂商力推的WindowsPhone不一样折戟沉沙了么?

大家一定要清楚一个道理,从0到1做出一个系统其实并不难,安卓系统的初始版本就是由安卓之父安迪·鲁宾一个人利用空闲时间给整出来的,Windows系统最早的版本也是由比尔盖茨一个人捣鼓出来的,大家想一下,一个人能做出来的东西他的技术门槛能有多高呢?(国内也有大量独立团队做出来的基于Linux内核的 *** 作系统)

所以,一个系统能不能最终发扬光大,技术层面的创新固然重要, 但是优秀的运营策略以及外部的推动力同样非常重要 ,三者缺一不可。

安卓系统之所以能够一统手机江湖,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当年谷歌选择了一条和其他系统企业完全不同的道路——“ 免费开源,共享共建 ”的发展策略,从而和终端厂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让安卓系统拥有比较良好的落地机会。(WP之所以失败和他系统授权费用过高不无关系,当时微软对于终端厂商的要求是一台手机收取五美金的系统装机费)

事后证明,这一条发展策略非常聪明,而且当时的安卓系统也确实赶上了移动设备爆发的东风,天时地利人和三者齐备,发展也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那么我们再来看阿里的Yunos,看看他都犯了哪些错误。

错误一:错误的发布时间,失了天时。

Yunos发布于2013年,2013年的时候小米已经发布了四款机型了,而且当时安卓和IOS两分天下的市场格局已经确立,国内手机市场的终端品牌大多都已经在安卓系统布局多年。

而移动 *** 作系统真正的爆发点是在2008年-2011年,Yunos整整落后了四五年。所以在当时那个安卓系统已经完成初步布局的大环境下,Yunos的出现就显得非常的尴尬。因为市面上已经有了一个非常成熟且免费好用的 *** 作系统,终端厂商为什么要主动去拥抱一个陌生的系统呢?

错误二:Yunos的独特优势沦为鸡肋,并未展现出特殊的价值,失了地利。

当时Yunos主打的优势卖点是什么,是 云应用 ,简单来说就和咱们现在使用的小程序的概念是很类似的(H5应用),就是把运行负载压力放在云端,让用户可以以一个比较低的性能负载来打开应用。

但是,阿里明显高估了当时的移动网络的性能以及H5的性能,2013年,那个时候4G才刚刚开始发展,普及率很低而且网速普遍也不快。至于WIFI无线网络等设备在那个时代也不算特别的普及,这也就导致了云应用的体验并不如何出色,而且那个时候H5技术远没有现在这么的发达,导致云应用的体验甚至还不如原生的安卓应用。至于其他方面,Yunos也根本没有太多的创新,几乎可以看作是加了一定云技术的安卓复制品。

那么一个没有展现出任何优势甚至还不如安卓系统的Yunos,你凭什么认为它能够去替代和超越安卓系统呢?

错误三:Yunos由于被谷歌抵制以及远程卸载用户应用事件被口诛笔伐,失了人心

Yunos在发布之初就被谷歌抵制,谷歌当时抵制Yunos的原因很简单,谷歌认为Yunos是抄袭安卓系统的产物,只是把安卓系统中的Dalvik虚拟机换成了阿里自己的阿里虚拟机而已,而且当时谷歌还给Yunos扣上了一个“ 分裂生态的帽子

援引资料如下:

也就是说,当时的谷歌实际上是站在了一个道德的制高点来对Yunos进行抨击,而当时国内的用户也大多比较赞同谷歌的说法,而且Yunos还出现了远程删除用户应用的“作死”行为,进一步加快了让Yunos口碑崩坏的速度。而谷歌的全面抵制也让Yunos的拓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其他手机厂商就算是想要适配Yunos也需要去关注谷歌的态度。

也正是因为如此,天时地利人和一个不占的Yunos慢慢从to c变成了to B(和其他企业合作),淡出了消费者的视野之中。不过,现在Yunos在车机,机顶盒等领域的发展还是不错的。

华为的鸿蒙比阿里Yunos高明在哪?

优势一:鸿蒙出现的时机恰到好处,占了天时。


首先,华为的鸿蒙OS并不是安卓的简单复制品,它的定位是一款物联网系统,它所瞄准的是未来即将到来的物联网时代。简单来说,鸿蒙OS是未来的 *** 作系统,定位上就比安卓系统领先一代。

鸿蒙的布局并不局限在手机这种终端设备上,它的终极目的是被应用在各种终端设备上,比安卓系统的目标更加宏远,对于安卓系统来说更像是一种降维打击。

鸿蒙的真正对手是谷歌的Fuchsia OS而不是安卓,而Fuchsia OS目前同样是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和鸿蒙处于同一起跑线,并不存在错位竞争。

优势二:鸿蒙OS具备自己的独特优势

鸿蒙OS是一款物联网系统,采用的是分布式微内核的设计思想(其实大家可以理解为鸿蒙OS是多个系统的集合,他通过一条看不见的软总线把各个设备联系起来)

可以被用在各种不同的终端设备上,这种能力是安卓所不具备的。再加上华为在通信领域上的积累,让鸿蒙OS可以爆发出更强大的竞争力。

优势三:鸿蒙OS具备更广阔的群众基础以及更丰富的落地机会。

Yunos在被谷歌抵制的时候,谷歌实际上是站在了一个道德的制高点,而国内的用户群体也确实更加认可谷歌的说法,认为Yunos只是一个可恶的抄袭者。

然而经过近两年中美摩擦以及谷歌封锁华为的事件之后, 国人清楚地认识到发展自主系统的重要性

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鸿蒙出现了(我更倾向于认为鸿蒙项目的设立日期很早,但是华为专门选择了一个比较恰当的时间点对外界公布了鸿蒙系统),所以鸿蒙从一开始就具备广泛的群众基础,不管是官媒也好,还是普通老百姓,都认为鸿蒙OS的出现将会打破西方国家的系统垄断,这就够了。

而且谷歌封锁华为的做法实际上也影响了其“不作恶”的姿态,降低了谷歌在技术开发社群中的形象,这时候华为实际上是站在一个道德的制高点上,这是很重要的。

其实现在纠结鸿蒙在手机上的 *** 作系统究竟是不是抄袭安卓根本不重要,只要大家都认可鸿蒙这就足够了。(就像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只要大家都认可伊拉克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就够了,哪怕他只是一包洗衣粉)

另外,鸿蒙系统作为一个物联网系统,他第一步的发展策略是向家电产业布局,这是很聪明的,因为华为和这些品牌并没有直接的竞争关系,合作是完全可行的,当下的物联网市场也确实缺乏一套大家都认可的底层标准,拥抱鸿蒙对于他们来说利大于弊。而且这些家电品牌也根本不惧怕谷歌的掣肘。目前国内几乎所有的知名的一线家电品牌——美的,格力,九阳,小熊,格兰仕等等都已经宣布将会加入鸿蒙的体系。

等到鸿蒙系统真的完成在家电行业的大一统之后,手机终端的普及也只是时间问题罢了,你的手机系统如果不能 *** 作我家里面配备鸿蒙系统的家电设备,我买来何用?

所以,现在的华为并不急于向其他手机厂商推广鸿蒙,只需要在自家设备上完成初步适配即可,其他的就交给市场来进行选择吧。

总之,个人认为鸿蒙能成,大家拭目以待。

中国人一直说“谋时不如趁势”,阿里云OS和华为鸿蒙OS的区别就是推出的时间点不同,国际环境发生了变化,因此华为就希望鸿蒙能够有一个不同的前途。当然阿里云OS的下场大家都看到了,但鸿蒙最后的前途是不是能如华为的盘算,咱们还需要继续往下看,因为鸿蒙是刚刚走上赛道,远远没有跑到终点。

阿里云OS当初的想法其实与现在的鸿蒙几乎差不多,也是以万物互联为方向,而且为了降低开发难度,大幅地使用了安卓的运行时库、软件框架和开发工具。原则上讲,用了开源的资源就应该开源,但阿里云OS就是不开源,而这却极可能是阿里云OS推不开的根源。而且当时阿里正如日中天,野心大到要在智能家居全领域铺开,那么按照阿里自己的利益考量,阿里云OS仅仅适配阿里自己的智能家居设备,成为全行业霸主才是利益最大化。于是,就是个体要服从大局了,所以牺牲了阿里云OS的先发机会,但阿里随后的一堆事情,就把阿里云OS耽误了。

华为鸿蒙却是华为“走背字儿”的时候推出的产品,这个定位就和阿里正红火的时候不一样。因此,华为自开发开始,就定下了开源共享的基调,算是吸取了阿里的经验教训,当然这与华为没有如阿里在智能家居全领域攻城拔寨的能力有关。反正就是阿里踩过的坑,华为是不会再踩一回。但此时的大环境却也与阿里推出阿里云OS时候不能比了,这就是时也、命也。

现在国际大环境对华为是绝对不友好,和昔日阿里推出阿里云OS的时候差距实在太大了。在这种大环境下,本来所有国货的竞争就是白热化了,那么怎么还会有哪个厂家在这个时候,冒着自己出危险的可能来拉华为一把?这就是华为鸿蒙“叫好不叫座”的最根本原因。华为鸿蒙现在只能靠华为自己,这与阿里当时的情况差不多。但阿里是自己的商业选择,而华为则是被强迫的,但最后的效果却是一样的,就是没人会理睬!

那么鸿蒙会不会成功的关键就在华为自己了。华为现在的目标是2021年内有3亿台设备装上鸿蒙,其中2亿是华为设备,1亿其他智能家居设备。我想这第一步,大概有相当大的可能实现。毕竟2018年至今华为的手机销售量有55亿台,去掉荣耀品牌,也有差不多2亿台华为品牌手机存量。这就是华为的底气所在。

但走完这第一步后,下面第二步可就走不出去了!因为国际公认的 *** 作系统生死线是16%的活跃用户数量。全球移动设备差不多有大几十亿,甚至上百亿了,这16%的数量是多少,3亿用户可就不够看了。而且最重要的是,华为新设备的销售数量只怕有限,而每年退役的设备却非常多,毕竟华为曾经销售占中国半壁江山啊!如此一来,就不用说将鸿蒙活跃用户数量推涨了,想办法保持不掉下来就是个大难题。

如此一来,这第二步就是生死一步了。将鸿蒙用户数推上去就活,用户数量掉下来就是下一个阿里云OS!关键不在今年,在明年和后年,最多到后年就知道是生是死了!大家慢慢看结果吧。

阿里云OS当时缺乏的是实习机会就立马上岗了,虽然说当时入股了魅族,但是魅族的体量还是难以支撑当时的阿里云OS的内测到公测再到上线的。而且阿里云OS有怎样的特色?



很显然看到介绍消息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个系统就是一个超前的系统,他缺乏对于当下的互联网局势判断,2012年还是3G网络向着4G网络转型的初期,而YunOS是主打云端的系统,更多的特色是不需要下载应用直接通过云端账号登录!


这无疑也能看出是有秀肌肉的感觉,因为阿里云也就是那两年开始崛起的,开始做起来了云计算和大数据的事情,后来应用到了双十一和12306给予后台支持,做分布式运算才算真正的出名。而在个人终端设备上明显是不适应的,如今华为推出鸿蒙系统也不敢说完全依靠云端,他的很多交互都是基于蓝牙或者NFC形式的近距离设备与设备之间的交互!当然有时候也是局域网下的发挥效果!


这就大大地减弱了网络因素对于手机的决定因素,不会因为网络原因导致手机无法应用,他的特色是智能家居、智能出行、智能办公、智能万物互联等场景,从而实现更加高效,给我们在硬件层面如同软件一样更加有趣的个性化选择空间。可以让我们好几台设备就像用一台设备一样方便便捷!

那我们再来看看对于阿里云OS当年的这个 *** 作系统,功能上是如何介绍的:



首先第一必须要登录阿里云账号,第二主要的特色是阿里旗下的消费级别的应用,可以支持安卓的软件!哪有人就会问了阿里的云OS系统如果成熟了,腾讯的APP系列会怎么办?会不会支持!所以阿里做 *** 作系统是不占据优势的,第一在互联网行业有对手,只有容纳所有的互联网企业事情才能成!第二 *** 作系统不够落地, *** 作系统流量成本是个人消耗不起的!第三每个企业都有基因,很明显阿里云OS的系统更多是给阿里电商赋能价值,缺少了为整体 *** 心系统服务的精神;第四阿里云OS,缺少像华为一样庞大的用户群体和用户基数,所以阿里做这件事不容易!

华为是带着大家一起玩儿而且有政府在强力支持成功是必须的

我们这有句俗语“瘌痢头儿子,自家好。”鸿蒙套壳没啥技术含量也好,卖爱国情怀也罢,毕竟它是我们自己的系统,不要鄙视不懂技术的花粉,也不要指责爱国的脑残粉,如果没有他们的支持,你也就只能用外国的系统,他们给你看什么,你就只能看什么;给你听啥,你就听啥,和猪一样,给嘛吃嘛,如果有一天他们不高兴了,你连猪泔水都吃不到,不要解释太多不用国产软件的客观原因,那些都是假命题,支持国货,支持国产软硬件的创新和发展,加强民族凝聚力才是真理,现在不需要你显摆高冷的技术范,也不需要体现你的独树一帜的独立思考能力,现在只需要你在这关键时刻表现一下作为国人的基本态度。

不说阿里了,只讲鸿蒙。

1、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中国需要在卡脖子的技术或产品方面有所突破。 *** 作系统无疑是卡脖子的技术,那么,鸿蒙系统的出现,一定会得到中国政府和人民的支持!而且是大力的支持!

2、鸿蒙系统是下一代的技术,主打万物互联,其理念已经初步得到广大用户的认可,现有的安卓和iOS系统如果不改变,一定是落后的,只能在大浪淘沙中被淘汰。如果改变,目前看就只能模仿鸿蒙。鸿蒙系统已经占了先机。

3、鸿蒙系统有一个基本盘,那就是中国用户。中国用户既是挑剔的,也是爱国的。挑剔,是因为中国在互联网的应用方面已经走到了世界的前列,引领 时尚 潮流,只有好的产品才会被追捧。而现在的国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情怀,他们可以容忍打破封锁的产品初期的暂时不足。

4、更令人兴奋的是,银行支持,电动 汽车 支持,煤矿企业支持,港口支持,家电企业支持,高校支持,政府支持……从来没有看到过这样的盛景吧!这,就是大势所趋!有杂音也正常。但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所以,我的观点是鸿蒙系统能够成功!但希望华为继续奋发图强,为国争光;继续保持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不断改进,给广大用户更好的消费体验。

不在一个维度上。阿里本质还是基于安卓的云。鸿蒙本质上是独立于安卓,但兼容了安卓。

阿里之所以不会成功,是因为做了第二个安卓系统,并且还没有安卓好用,你说会成功吗?这问题基本属于脑残问题

时势造英雄

华为mate30pro5g的黑 科技 有很多哦,这里简单盘点一下:

一、前置3d人脸识别结构光,华为和苹果作为当今世界唯二坚持3d结构光人脸识别的厂家,他们的人脸解锁均达到了支付级,解锁速度、安全性等各方面都完胜其他厂家的普通2d人脸解锁。

二、7680帧的慢动作摄影,现在作为一个全民创作的时代,华为mate30pro5g上标配了一颗4000万像素的**镜头,不仅大大提升了手机录像素质,还支持了高达7680帧的慢动作摄影,这可以帮助创作者和普通人捕捉生活中一些难以发现,难以察觉的瞬间。

三、手机中的夜视仪,华为mate30pro5g不仅有徕卡调色加持,还采用了ryyb的拍照方式,相比其他普通手机提升了40%的进光量,夜景摄像和录像效果十分震撼,目前还没有对手,堪称手机中的夜视仪。

四、隐私保密,多人观看手机时自动隐藏消息通知,这是一个华为mate30Pro5g版本上的一项特殊功能,当你接收到了微信、QQ和信息时,通知栏通常都会d出具体信息,但这个时候突然有人悄悄的看上你的手机屏幕时,手机则会自动隐藏具体信息,这是一个比较好玩的小功能。

五、隔空 *** 作,包括隔空滑动手机和截屏,这是一个挺好玩儿的功能,当你在吃一些东西的时候,或者不方便用手 *** 作手机的时候,可以用一只手来隔空滑动屏幕,来刷抖音、截屏。

五、华为share,这个功能是华为手机上特有的一项功能,不同的华为手机,只要同时打开华为share分享,就可以快速的传递文件音频等信息,传输速度远远快于蓝牙,也可以利用这个功能连接到打印机等设备,快速打印文件。

六、全屏翻译,这是华为emuI系统的一项功能,也是我个人比较喜欢的一项功能,用两根手指长按屏幕5秒钟,就可以召唤智能识别,智能识别功能有很多,比如可以跳转到淘宝等页面,而最好用的就是全屏翻译,在线将你的屏幕中所有内容翻译成不同语言。

七、一碰穿和多屏协同,这是华为emuI系统的一项功能,把你的华为或荣耀手机贴到你的华为或荣耀笔记本上,就可以实现一碰传和多屏协同功能,可以方便的把手机上的文件直接拖动到电脑屏幕上,也可以在电脑上直接接听手机的电话,而不需要通过中间的应用来连接,提升了办公效率。

总而言之,华为mate30pro5g版上有很多堪称是黑 科技 的功能,以上只是简单列举,有的是它独有的功能,有的则是华为手机系统特有的功能。

华为mate30Pro5G有什么冷门黑 科技

我觉得华为mate30Pro的 7630慢动作 是个我比较喜欢的黑 科技 ,虽然是插帧拍摄出来的,但我还是觉得很强,我为什么说它是呢?对于我来说慢动作这个功能可以把精彩瞬间变慢,突出一些细节,感觉很震撼,那么除了这一个黑 科技 还有什么呢?下面来看看吧!

IP68级防水: 为什么要提到它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IP68的意义吧。 IP 分为两个数字组合,这里的 6 表示的是防外物以及灰尘进入。 8 表示的是在指定水压下面,可确保不因浸水而造成内部损坏。一般都是数字越大,防护越高。目前有很多厂商都是有这个级别的防护的!

为什么我觉得这个功能算是黑 科技 呢我是这样想的,既然有防水,我可以保证手机不损坏的情况下拍摄水底的画面,配合mate30Pro强大的拍照功能,我相信只要拍照技术好,成品都很震撼的!

屏幕发声 :虽然没有听筒,但是也可以发声的!这个功能虽然有人觉得没有用,有人觉得有用。但是有就一定有它存在的意义,正是使用的屏幕发声,mate30Pro的防水有了进一步的保障,那我们来看看屏幕发声的好坏吧!

好处: 正是因为屏幕发声,所以mate30Pro的刘海可以更小,可以容下更多硬件。防水也好了一些。

坏处: 首先屏幕会有震动,当然震动不大,接着就是吐槽没有立体声了,为什么这个屏幕发声不能做副扬声器外放呢?因为这硬件是通过震动发声的,震动得保证有声音的情况下不损坏屏幕,所以这个屏幕发出的声音太小。声音大了震动也大,有可能损坏屏幕!

前面的3D镜头和姿态镜头

这枚3D镜头和一个辅助泛光感应元件后可以用于人脸解锁,而且一个镜头的配合泛光感应元件的效果和iPhone x刘海里的多个镜头匹敌,正是因为这枚tof 3D镜头配合辅助泛光感应元件解决了mate20Pro上大刘海的设计,安全也有保证,正是有这个镜头,mate30Pro在有消息来时可以检测周围情况来判断是否显示消息内容,这个功能正好用上这个硬件。这个功能叫 AI信息保护。

然后还加了一枚姿态感应镜头,这个镜头可以远程用姿势来控制手机,就像一定的动作可以控制手机向下滑动,这个功能就叫 AI隔空 *** 作。 这枚镜头配合npu可以实现低功耗的 *** 作。虽然有用户评论这个功能不使用也不实用,毕竟第一次使用还有很大优化余地呢,不妨看看后期是否机型使用这个黑 科技 并优化吧!

侧边触控和音量调教: 为什么这个音量调教都算黑 科技 呢?要知道华为mate30Pro这款机型没有实体音量按键,那该怎么调节呢?正好这款机型使用的是OLED曲屏,恰巧用到了曲屏的地方来当虚拟按钮,完美利用了曲屏的边缘区域进行 *** 控。在误触这方面做了很大功夫。但还是有部分用户误差情况比较严重的。

以上几个就是我觉得华为mate30Pro的几个黑 科技 ,当然也有其他的没写出来。回答到此结束,感谢阅读哦!

看图了解一下配置:

说到这个黑 科技 ,我个人感觉有这几个:

1、AI信息保护

当有陌生人观看你的屏幕时,它会自动隐藏信息的消息内容,以防他人偷窥自己的个人隐私。

2、多协同办公,展现了华为万物联网的野心

3、“黑 科技 ”刘海

余承东在华为Mate30系列的发布会表示,很多中国消费者并不是很喜欢‘刘海屏’,认为正面这块屏幕是残缺了。实际上,“刘海区域”隐藏着黑 科技 。

4、AI隔空 *** 控

在精密的“刘海区域”保障下,华为Mate30 Pro实现了“AI隔空 *** 控”功能,通过姿态感应器、微核NPU,实现低功耗运行,作为脱离屏幕的非接触交互,可完成上下滑动、抓取截屏 *** 作。可以想象,一边吃饭一边刷抖音,切视频时不用放下食物;做饭时翻看手机菜谱,不用洗完手再擦干,省时省力。

5、调节音量

那么音量该如何调节呢?只需在曲面环幕屏的一侧双击两下,并上下滑动,配合线性马达的震动效果,体验相当出色。而这样也意味着屏幕边缘的触控还会有新玩法挖掘的可能性。

6、快速充电和超大电池

华为Mate30 pro拥有40w超级快充和27w超级无线快充,同时支持双向无线充电,电池容量4500mh。

7、**级4000万徕卡四摄

全新一代的华为Mate30系列摄像头参数是很“残暴”的。华为Mate 30 pro拥有四颗摄像头,包括两颗4000摄像头(一颗超广角, 一颗超感光),一颗800万长焦摄像头和一颗3D TOF摄像头。参数可能对于大部分人很陌生,以直观的数据告诉大家,华为Mate30 pro的拍照是目前智能手机最顶尖的,包括iPhone 11 max pro在内。

8、5G

华为Mate30系列拥有5G版本,而5G作为接下来最为热潮的黑 科技 ,拥有5G这一特性,绝对是华为Mate 30 pro最大的卖点。

总结:对于目前有购机需求的人来说,如果预算在5000元左右,华为Mate30 系列无疑是最合适的选择,支持5G、顶尖的旗舰配置,旗舰工艺,强大的售后服务都是华为Mate 30 pro独家拥有的优点。

国产高端的秘密!

带你领略华为mate30pro的黑 科技 [灵光一闪]

华为mate系列是华为的高端产品,具有最新的处理器麒麟990,和莱卡摄像。更是具有很多黑 科技 。

1无线充电和反向充电。无线充电是丢三落四的人的知音。反向充电更是解决了我们想玩手机但是没电的烦恼。

2超级放大镜能放大30倍。很厉害的夜景拍摄功能。只要你会用拍出单反的效果不成问题。

3超级快充,续航能力强。4500mh电池为你的使用效果更上一层楼。支持40瓦快充。节省时间。

4防偷窥功能。再也不用担心自己的信息泄露。

5 *** 控文档更加简便。文字直接转化表格

6小艺智慧助手。能够 *** 控智能家居。功能强大。

7具有智能手势功能,能够隔空截图翻页。非常厉害。满足好奇心理。

8最新的IP68防水防尘系统,再也不用担心手机掉到水里而不能用。

9曲面屏设计,让视觉体验更加舒服。

10可以区域性截屏。想截哪里就可以截哪里。

卢伟冰从来不提的功能都是黑 科技 !

我来说几个友商目前完全不具备的黑 科技 功能吧!

1、一碰传

一碰传可以称为华为生态链的桥梁。举两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你想把手机文件传到电脑上、你需要几步?一般而言都是三步手机—微信/QQ—电脑而华为一碰传可以让你的文件传输流程更加简洁华为手机—华为电脑。

众所周知、微信在安卓端不允许一个账号同时在两台设备上登陆、如何破解这个难题呢?华为给出的答案依旧是一碰传。试想华为手机靠近华为平板、文件传过去了、微信也能用了、这体验是不是very good?更多的生态链玩法其实值得大家去 探索 [机智]

2、3D人脸识别

目前这个星球上、唯二能做到3D面容识别的公司只有华为苹果、连三星都没法搞定这个技术!

很多人没有用过3D面容识别、确实无法了解其中的精妙、如果你的手是湿的、手很脏、请问你能够用指纹解开手机吗?我想是不可能的。但是3D面容能做到这一点。并且华为的3D面容还能做到更多不可思议的 *** 作、比如隔空 *** 作手机。你可以双手抱着零食用眼睛去刷抖音、而其他手机却无法做到这一点!

3、NPU

华为被夸的最厉害的是它的海思麒麟处理器、然而在我看来、华为最擅长的其实是AI、这里说的AI可不是简简单单的一声“小艾同学”、而是利用NPU芯片去做运算处理。

为什么华为的手持夜景能拍的那么好看?为什么华为的手机拍照能够实现去除路人以及AI留色?这些简单功能背后都是NPU在发挥作用。很多厂商都会说NPU没用、其实到底有没有用他们心里十分清楚、这也是为啥最近苹果会持续在AR上发力的原因、无非就是自家NPU芯片也十分强悍。而从目前的NPU排行榜来看、华为几乎达到了屠榜的境地、未来你的手机想要有更多新功能、那一定出自NPU[机智]

去年11月份的时候华为推出了mate30pro5g版本这款手机,华为Mate系列一直是华为主打的高端旗舰商务系列,在这款手机上华为算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其中就包含了不少的黑 科技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有哪些冷门黑 科技 :

1、5G

5G是这款手机最大的卖点,众所周知,全新发布的iPhone 11 max pro都是不支持5G的,所以也是最大的黑 科技 ;

2、徕卡四摄

从图上可以看到,华为Mate30系列摄像头是很“残暴”的。华为Mate 30 pro拥有四颗摄像头,包括两颗4000摄像头(一颗超广角, 一颗超感光),一颗800万长焦摄像头和一颗3D TOF摄像头,即使是拍夜景也能拍的非常清晰。

3、虚拟按键

虚拟按键本不算什么黑 科技 ,不过把实体按键去了后,再加上隔空 *** 作的功能,借助隐藏在手机正面额头的红外相机、点投影仪等多个部件,可以让用户无需接触显示屏的情况下,便可通过挥手等 *** 作对手机进行诸如切换歌曲,暂停歌曲播放、翻页或者静音手机等诸多隔空 *** 作功能,这就有黑 科技 的味道了;

4、双向无线快充

华为Mate30 pro拥有40w超级快充和27w超级无线快充,同时支持双向无线充电,电池超大容量4500mh。

总结

华为Mate30 pro 5G的黑 科技 非常之多,是国货里面的精品,除了上面说到的几个黑 科技 还有比如3d人脸识别、IP68的防水、慢动作摄影等,只不过这些其它手机上也有配置就不一一列举了。

34条华为黑 科技 ,1-前置高清拍照,堪比单反 2-无线充电, 3-反向充电 4-小艺智能助手 5-智能手势,隔空翻页截图 6-超级望远镜 7-超牛夜景拍摄 8-超级快充 9-超级慢动作捕捉 10-曲面屏设计 11-超强待机 12-设置自带的微信qq分身 13-防偷窥功能 14-超级防抖拍摄 15-天际通服务 16-智能识别手机主人有么有看屏幕 17-分屏 *** 作 18-指关节选择性截图 19-智能遥控器 20-超智能拍照识物,识图 21-5G 22-拍星空,拍流星专业级摄影调试 23- *** 作wlod文档便捷 24-手机身份z 25-智能家居控制 26-双摄(**级摄影)27-无线打屏 打印 28-屏幕指纹解锁,面部识别 29-侧滑音量键 30-IP68防水防尘 31-mate独有俩个独立手机空间 32-畅联通话 33-灭屏显示 34-NFC功能 ,我的回答,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1超级梦幻外观

2超级计算机:中国芯片!

首款商用旗舰5G+先进的7nm+ EUV工艺制程,一颗真真切切、完完全全的中国芯!华为麒麟990 5G SoC芯片

3超级无线充电器

4500毫安超大电池+40W有线快充+27W无线快充,随时随地,轻松补给,碾压苹果!

4超级侧屏触控体验

指尖滑过数字化边框,即可完成调节音量等 *** 作,带来全触控交互。

侧边触控,就是通过手机侧边屏幕,对手机进行 *** 作。华为Mate 30 Pro首次采用侧边屏幕曲度接近90度的“瀑布屏”设计 ,取消了物理音量按键,音量键调节等 *** 作全部通过侧边屏幕触摸控制。

5超炫酷AI智能隔空 *** 控

它支持AI屏幕随心功能,可识别人脸观看屏幕的角度,智能转换横竖屏。

6超感光莱卡**四摄

双4000万像素超感光主摄,

800万像素长焦镜头,

还有3D深感摄像头,

成为全球照相感光能力最强的手机!妥妥的手机单反!

7超级5G时代正式来临

8超级AI信息保护

华为Mate30是一款真正属于你的手机!它通过启动面部识别校验机主,然后自动隐藏信息和通知内容,比如当机主自己使用手机时,信息为展开“状态”手机检测到多人注视的时候,信息就会被“折叠”

说了这么多,其实最希望的还是能被阿华翻牌,让我从P9跃升到Mate30Pro,看看三年来华为摄影的新高度。

大家好,我是一个 科技 领域创作者,我了解很多 科技 领域作品,在 科技 领域方面,我有着丰富的经验 我把我的观点分享给大家,希望你们能喜欢

1超级梦幻外观

2超级计算机:中国芯片!

全球首款商用旗舰5G+先进的7nm+ EUV工艺制程,一颗真真切切、完完全全的中国芯!华为麒麟990 5G SoC芯片,别看这款芯片面积不到1平方厘米,却插入了103亿颗晶体管,首次将处理器和5G基带集于一体,使用7nm+ EUV工艺,功能极为惊人。相比上代芯片GPU性能提升高39%,能效提升高达32%。

3超级无线充电器

4500毫安超大电池+40W有线快充+27W无线快充,随时随地,轻松补给,碾压苹果!

在下载速率上,更是直接秒杀使用高通芯片的三星Note10+ 5G版。华为Mate 30内置4200mAh电池,支持40W有线快充和27W无线快充。市面上有品牌推出了30W无线快充,但指的是充电头输出端的功率,而华为的27W无线快充是手机可以获得的功率。所以目前,华为的无线快充速度可以说是无人能敌!另外,华为mate系列的“反向充电”功能也升级了。反向无线充电速度是上代的3倍。

4超级侧屏触控体验

指尖滑过数字化边框,即可完成调节音量等 *** 作,带来全触控交互。侧边触控,就是通过手机侧边屏幕,对手机进行 *** 作。华为Mate 30 Pro首次采用侧边屏曲度接近90度的“瀑布屏”设计 ,取消了物理音量按键,音量键调节等 *** 作全部通过侧边屏幕触摸控制。

华为Mate 30 Pro内置4500mAh电池,支持40W有线快充和27W无线快充。

余承东强调,虽然市面上有品牌推出了30W无线快充,但指的是充电头输出端的功率,而华为的27W无线快充是手机可以获得的功率。

5超炫酷AI智能隔空 *** 控

它支持AI屏幕随心功能,可识别人脸观看屏幕的角度,智能转换横竖屏。

还可以根据你的眼睛观看角度而自动调整手机界面,而不用动手调节。

更神奇的是,它还支持AI隔空 *** 控,不需要接触手机,挥个手势,页面就会自动滑动,上滑、下滑,随心所欲!拳头轻轻一握,还能轻松截屏。

6超感光莱卡**四摄

Mate 30Pro双4000万像素超感光主摄,800万像素长焦镜头,还有3D深感摄像头,成为全球照相感光能力最强的手机!这不妥妥的手机单反!4个镜头的配合下,华为手机可以让你轻松一机走天下!随便拍一张,就是大片!华为Mate30系列的夜摄成像能力,堪称夜视仪。连银河和星星都可以拍出效果来!5倍混合变焦,30倍数字变焦,远处的美景也尽在眼前。无论是变焦,还是微距,一直走在手机行业的前沿。

摄影,Mate 30 Pro可以达到7680帧每秒的超高速摄影,也就是说,每秒可定格7680个瞬间,要知道,三星Note10+是960帧,苹果iPhone11 Pro Max最高也支持240帧。7680帧有多牛?Mate 30 Pro可以清晰拍摄每秒煽动80次的蜂鸟的翅膀的视频。让我们可以更慢、更清晰,感知奇妙的超高速世界。除此之外,还有4K广角延时视频,让你自由选择时长和速率,恢弘时空,由你来掌控!更引人入胜的是,手机拍摄视频也可以实时虚化,景深效果,不再局限于静态,动态一样可以有!AIS视频防抖,录的时间再长,也不怕手抖!

7超级5G时代正式来临

牛哄哄的芯片可以覆盖最广的5G基带,连接速度更是无与伦比,对比4G网速有巨大提升!领先的双卡5G体验,也同样支持5G+4G的双卡双待组合,智能切换,和手机卡说拜拜!

8超级AI信息保护

华为Mate30是一款真正属于你的手机!它通过启动面部识别校验机主,然后自动隐藏信息和通知内容,比如当机主自己使用手机时,信息为展开“状态”;手机检测到多人注视的时候,信息就会被“折叠”;这样再也不用担心微信消息被偷窥啦!

领域创作者,我了解很多 科技 领域作品,在 科技 领域方面,我有着丰富的经验 我把我的观点分享给大家,希望你们能喜欢

 

以上就是属于我个人的观点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能开开心心的做 科技 领域, 科技 领域作品能更进一步,最后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回答,谢谢大家!

mate30pro什么黑 科技 ?

整机都是中国黑 科技 呀!!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全是中国造啊!

自从2019年美国开始动用国家力量来打压华为开始,各种美国的公司与华为停止合作,断供的断供,渠道拒拒接华为新品发售,直接下架华为的产品,比如微软商店,当然最惨的还是断供。你造手机的零件美国不卖给你了,这真的是釜底抽薪呐!

中兴有多惨!!

你看美国制裁中兴,中兴可是全球四大通信巨头,结果美国的关键芯片领域直接对中兴断供,中兴差点跪了,为了解除禁令,前前后后给美国交了100多亿的违约金和罚金!辛辛苦苦几十年,一朝回到解放前!耻辱啊,关键技术自己没有就是受制于人,你再牛又怎样?你全球四大通信巨头又怎样,还不是分分钟弄跨你!

打完中兴反手就打华为!

美国看到华为这么强势,5G技术甩美国一条街,通信更是全球第一大巨头,芯片领域,无论是手机芯片还是服务器芯片均突破了美国的封锁,达到国际顶尖水平。所以美国着急,所以先有一系列公司元器件公司断供华为,后有谷歌 *** 作系统,GMS停止与华为合作,全方位的立体打压就为了干掉华为!

但是!!华为顶住了!!!

关键是什么???

华为几十年前就开始考虑备份工程建设,把美国断供华为作为极限假设条件进行,除了核心部件自主研发之外,其他手机产业链供应链一直在扶持和寻找非美系的替代品。

谷歌 *** 作系统断供,华为就推出了2012年就开始研发的鸿蒙;芯片自家产的就不说了;GMS不给用我就推出自己的HMS,还有还有像射频等关键技术都寻找到了替代品,你不要以为这些听起来很简单,随便挑一个难度都是地狱级的!比如芯片,之前小米声称自研芯片,后来就没下文了,为什么?如果地狱有排名的化,芯片就是排在最难的18层地狱!

在美国的打压下,华为手机绝地求生,用一年的时间实现了对美系原件去依赖化,在华为mate30的机器里,几乎已经找不到美国产的器件,真正意义上的摆脱了美国的控制,实现了完全独立!

这绝对是中国 科技 历史 上里程碑的壮举!!!!

2020年3月,华为公布2019年年报,8588亿元营收,狠狠的抽了美国一巴掌!断供又怎样,LZ活得依然潇洒 虽然过程很艰辛!真是狠狠的为中国出了一口气!

最后,如果要考虑手机,真的一定要考虑

买华为的手机!

我要正式的告诉你们一件事

你以为你买华为手机仅仅只支持了华为吗???

不!!!

你支持了整个中国的手机产业链,你支持了大多数中国的高 科技 企业!!

华为mate30系列,内部已无任何美国零件,供应链已完全摆脱对美依赖!对,完全摆脱!

华为P40系列,整机满打满算只用了不到1%的美过零件,用华为消费者业务总裁余承东的话说“我们有能力做到完全摆脱美国零件,但是之所以用部分美国零件,是因为他们再过去给了华为很大的支持,所以我们照顾一下他们的生意!”华为的零件来自哪里呢?

比如摄像头模块来自国内的舜宇光学,欧菲光和丘钛 科技

屏幕来自于京东方

散热系统领益智造

玻璃盖板,蓝思 科技

电池系统:欣旺达

NOR:兆易创新

屏下指纹芯片:汇顶 科技 、兆易创新

快充电源管理芯片:圣邦股份

功率半导体:闻泰 科技 (安世半导体)

天线:立讯精密,信维通信,硕贝德

芯片代工,中芯国际!等等,还有很多国产供应链的企业没列出来!华为早已和中国顶尖 科技 企业的命运牢牢的绑在了一起!

所以,从这个角度,支持华为就是支持中国的高 科技 系所有公司!

希望那些无脑喷华为的黑子谨言慎行,不要太无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dianzi/1300015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9
下一篇 2023-05-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