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物联网技术的论文

关于物联网技术的论文,第1张

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网络,是我国的新兴战略产业,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下面是我精心推荐的关于物联网技术的论文,希望你能有所感触!

关于物联网技术的论文一:物联网技术浅谈

摘 要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网络,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都互联成网。物联网技术是当今的前沿技术,是我国的新兴战略产业,是未来发展的趋势。物联网技术目前处于起步阶段,但各国都十分重视并作为战略产业来研究和发展。本文从物联网的由来、物联网的特征、物联网的类型、物联网的组成等四个方面来探讨物联网技术。

关键词物联网;特征;组成;关键技术

一、物联网的由来

物联网的概念最早于1995年出现在比尔盖茨的《未来之路》书中,在该书中比尔盖茨已经提及了Internet of Things的概念,只是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1998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创造性地提出了当时称为EPC系统的“物联网”的构想;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首先明确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提出了物联网就是将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RFID)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相连,能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的网络。2005年11月,国际电信联盟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峰会上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

2009年11月,温家宝发表了《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讲话,“我国要着力突破传感网、物联网关键技术,及早部署后IP时代相关技术研发,使信息网络产业成为推动产业升级、迈向信息社会的‘发动机’”,从而物联网作为我国的新兴战略产业。

物联网就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射频识别、传感设备和无线通信等技术,构造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Internet of Things”; 即英文名称为“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在这个网络中,物品能够彼此进行“交流”,而无需人的干预。其实质是利用RFID等技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和共享。

二、物联网的特征

(1)网络化:网络化是物联网的基础。不论是有线、无线还是专网来传输信息,都必须依靠网络,而且必须与互联网相连,这样才能形成完全意义上的物联网。(2)互联化:物联网是一个包含多种网络、接入、应用技术的大集成,也是一个让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进行交流的平台;与互联网相比,物联网具备更强的开放性,应能够随时接纳新设备、提供新的服务与应用,即物联网具备自组织、自适应能力。(3)物联化:计算机和计算机连接成互联网,实现人与人之间交流。而物联网是实现人物相连、物物相连,通过在物体上安装传感器或微型感应芯片,借助计算机网络,让人和物体进行“对话”和“交流”。(4)感知化:物联网离不开传感设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正如视觉、听觉和嗅觉器官对于人的重要性一样,它们是物联网必不可少的关键设备。(5)自动化:物联网通过传感器设备自动采集数据;根据事先设定的处理规则,利用软件自动处理采集到的数据;自动地进行数据交换和通信;对物体实行自动监控和自动管理。一般无需人为的干预。(6)智能化:物联网融合了计算机网络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微处理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等,从它的“自动化”、“感知化”等特点,已能说明它能代表人、代替人“对客观事物进行合理分析、判断及有目的地行动和有效地处理周围环境事宜”,智能化是其综合能力的表现。

三、物联网的组成

物联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子系统,有些物联网可能只包括了这些子系统中的一部分。

(1)电信网络:物联网的信息传送与日常使用的文字、语音、、图像传输相比,有其独特的地方,物联网中的信息传输大多是小数据量和特大数据量的传输。小到每月只发送几bit,如电力抄表;大到持续发送大幅图像,如交通监控,而中等数据量的信息传送却不多见。这就对通信网络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推出新的通信标准和新的接入技术,以适应物联网各种通信的需要,实现物联网的高效通信。现有的通信网络主要有电缆、光纤、无线电、微波、卫星、蓝牙、红外、WiFi、移动通信等。(2)传感器:传感器可以把一些物理量的变化变为电信号的变化,收集信息,做出响应。例如麦克风和喇叭就是一对语音传感器。传感器可以是声、光、电、重量、密度、硬度、湿度、温度、压力、震动、速度、图像、语音等。(3)电子标签:电子标签用来标识物联网中的各物体。现有的电子标签主要有RFID、条形码、二维码、IC卡、磁卡等。(4)数据处理:物联网通过传感设备所采集到的数据,必须经过计算机软件进行处理,才能满足用户不同的需求,实现各种目的。这些数据处理往往包括汇总求和、统计分析、阀值判断、数据挖掘和各种专业计算等。(5)报警系统:传感设备所采集到的数据信息可能需要直接报警或者经过计算机软件处理后报警,报警形式主要有声、光、电(电话、短信)等。(6)显示系统:传感设备所采集到的数据信息可能需要直接显示或是经过计算机软件处理后显示出来,常见的显示形式有文字、数字、图形、表格等。

四、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1)感知与标识技术

感知和标识技术,负责采集现实中发生的事件和数据,实现外部信息的感知和识别,是物联网的基础,如传感器、无线定位、射频识别(高频、超高频)、二维码等。

(2)网络与通信技术

网络是物联网数据传递和服务支撑的最重要基础设施,通过人物互联、物物互联,实现感知信息高可靠性、高速度、高安全地传送。物联网的实现涉及到近通信技术和远程通信技术。近距离通信技术主要涉及RFID,蓝牙等,远程通信技术主要涉及互联网的组网、网关等技术。包括短距离无线通讯(zigbee、蓝牙、WiFi等), 低功耗无线网络技术,远程网络、多网络融合等。

(3)计算与服务技术

海量感知信息的计算与处理是物联网的最重要支撑,服务和应用则是物联网的最终价值体现。

海量感知信息的计算与处理技术是物联网应用大规模发展后,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需要攻克海量感知信息的数据挖掘、、数据融合、高效存储、并行处理、知识发现等关键技术,研究物联网“云计算”中的虚拟化、智能化、分布式计算和网格计算等技术。其核心是采用云计算技术实现信息存储和计算能力的分布式处理和共享,为海量信息的高效利用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

服务计算。物联网的发展必须以应用为导向,在“物联网”中,服务的内涵得到了革命性的扩展,不断涌现出大量的新型应用将导致物联网的服务模式与应用开发受到巨大挑战,面临着许多机遇,如果仍然沿用传统的技术路线势必制约物联网应用的创新。为了适应未来应用环境的变化和服务模式的变化,必须研究针对不同应用需求的标准化、开放式的应用支撑环境和服务体系结构以及面向服务的计算技术等。

(4)管理与支撑技术

随着物联网应用以及网络规模的扩大、支撑业务的多化化复杂化和服务质量的高要求,影响物联网正常稳定高效运行因素的越来越多,管理与支撑技术是保证物联网“安全高效可控”的关键,包括测量分析、网络管理、物联网标准和安全保障等方面。必须研究新的高效的物联网管理模型与关键技术,用来保证网络系统正常高效稳定的运行。

参考文献:

[1]物联网导论(第二版),刘云浩主编,2013年8月,科学出版社

[2]物联网基础及应用,王汝林主编,2011年10月,清华大学出版社

[3]物联网技术导论,张飞舟主编,2010年6月,电子工业出版社

[4]物联网的由来与发展趋势, 吕廷杰, 2010年4月,信息通信技术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关于物联网技术的论文二:物联网技术及其应用

《图解物联网》([ 日] NTT DATA集团)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密码:0my8

书名:图解物联网

作者:[ 日] NTT DATA集团

译者:丁灵

豆瓣评分:78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7-4

页数:312

内容简介:

本书图例丰富,从设备、传感器及传输协议等构成IoT的技术要素讲起,逐步深入讲解如何灵活运用IoT。内容包括用于实现IoT的架构、传感器的种类及能从传感器获取的信息等,并介绍了传感设备原型设计必需的Arduino等平台及这些平台的选择方法,连接传感器的电路,传感器的数据分析,乃至IoT跟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的联动等。此外,本书以作者们开发的IoT系统为例,讲述了硬件设置、无线通信及网络安全等运用IoT系统时会出现的问题和必备的诀窍。

作者简介:

日本NTT DATA集团

河村雅人

从事物联网与机器人的研发,工作内容涉及软件架构、产品选定,甚至还包括焊接、编程等。

大冢纮史

曾参与过应用了机器人中间件和AR交互技术的机器人服务开发,现致力于物联网和机器对机器通信领域,以及与传感器相关的研发。

小林佑辅

致力于技术开发,近年来尝试着把自己在数据分析工作上的经验应用到技术开发中。

小山武士

负责安全技术开发,现在热衷于开发设计可穿戴设备安全性方面的应用技术。

宫崎智也

专注于开发那些用来解决社会问题的机器人服务,从事云机器人基础架构的研发以及服务模型和应用方案的拟定。

《短距离无线数据通信入门与实战》
《C8051F系列单片机与短距离无线数据通信》
《PIC单片机与ZigBee无线网络实战》
《CC1010无线SoC高级应用》
《CC1110/CC2510无线单片机和无线自组织网络入门与实战》
《ZigBee无线网络技术入门与实战》
《ZigBee2006无线网络与无线定位实战》
《ARM9微控制器与嵌入式无线网络实战》
《ZigBee2007/PRO协议栈实验与实践》

如果需要了解物联网无线传感器网络方面的产品资源,可以给我留言。

(2010年10月11日 中国无锡)中国第一本物联网综合技术高校基础教程《物联网技术概论》,今天在中国高校第一个物联网工程学院完成编写;
全书400页,约50万字,由江南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和无线龙通讯科技公司根据校企合作协议联合编写,江大物联网和传感网学术带头人彭力教授和一批国内外物联网技术高级专家学者共同主持了《物联网技术概论》一书编辑工作;
该书分为20章,围绕物联网主流核心技术的20个知识点展开,覆盖无线传感器网络,短距离无线通讯,Wi-Fi和蓝牙网络,远程网络和3G网络,RFID,无线定位网络等广阔的技术领域;深入浅出的针对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技术原理和基础理论组织教学;
每个章节都安排了相关技术的课堂演示和课后实验,全套已经国产化的物联网教学实验设备硬件将保证教学的直观化和实验实训顺利进展,确保物联网技术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包括多媒体课件,习题库,学习指导书等配套高校教学资源,也已经同步完成。

不管关于哪一行业的书都是五花八门的,以下是比较受人推荐的几本,您可以放心的阅读~~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物联网》
根据国务院和江苏省关于推进物联网发展的指示精神,系统全面地介绍了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基础构成、支撑技术、协议与标准等内容,并以实际案例方式介绍了物联网的应用,包括智能家居、智能医疗、智能物流、智能电网。为了方便读者学习并了解物联网,《物联网》还附录了名词简介及中国物联网大事记。
2、《物联网世界》
--行业中首屈一指的专业期刊
3、《物联网技术概论》
可以作为物联网及相关行业从业人员的参考书,也可以作为物联网工程、传感网技术、计算机、电子、通信等专业相关课程的参考教材。
物联网导论》
4、《冲出数字化:物联网引爆新一轮技术革命》
从大众文化和科普的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解读,让我们每个人都能全面地了解和理解物联网,为迎接美好的物联网时代而做好准备。
5、《物联业导论》
普及读物——语言生动,通俗易懂,案例丰富,新增作者与世界知名科学家就物联网的对话录,帮助对物联网感兴趣的各类读者把握第三次IT科技浪潮的方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dianzi/1297933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9
下一篇 2023-05-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