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的黑马,柔性生产来了!

智能制造的黑马,柔性生产来了!,第1张

过去这几个月,是这个世界变化最快的日子。

先是口罩、额温q、口罩机、熔喷布、呼吸机等防疫物资的告急,本行企业加急生产,其他自动化程度领先的企业跨界支援,比亚迪、上汽通用五菱、广汽集团等多家企业都参与造口罩了。

另一方面,全网云带货正在兴起。网红电商们改变了消费者的购物习惯,也改变了供应链的方式,小单快反的程度进一步加深。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倒逼各行业企业打破常规,积极寻找出路。

一边是跨界,一边是转型。

一个共性是,疫情冲击下能够快速完成产线切换,或者快速调整战略的企业,大多拥有先进的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其背后都蕴藏了一个可以称之为“柔性生产”的能力。

例如比亚迪,2月8日正式宣布调配资源援产口罩。通过对现成的手机组装生产车间提升净化等级,轻松拥有了生产口罩的净化室;通过种类各异的在用高精设备和专业的技术人员储备,7天内就完成了口罩机的研发制造。比亚迪的速度,是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内实现了口罩的量产与爬坡,如今日产量达到5000万只,跃居成为全球产能第一。

例如汇川技术,当了解到对N95口罩机的调试运营成为设备厂商的心头大病(有些厂商辛苦买回来的口罩机,调试了半个月还是没能正常生产,最紧张时外面调试工程师的报价已经飙到1天10万元),于是快速推出了基于英特尔软硬件平台的全伺服N95口罩机电气解决方案,在减少约1/3的设备调试工作量同时,帮助客户节约调试费用数万元。重要的是,口罩机少运转一天,就少生产一天的口罩,时间才是最宝贵的。

潮水褪去便知谁在裸泳。或许是突如其来的疫情无情地洗刷了一批缺乏危机应对能力的制造企业,存活下来的玩家才能更加清楚地看到“柔性化”带来的赋能魅力。

全文较长,主要从四点展开:

1、以柔克刚。

2、柔性生产魅力几何?

3、柔性生产需要什么?

4、柔性生产改变了什么?

1、以柔克刚

有柔就有刚,刚性生产出现的时间更早,指的是产品以规模化的方式批量生产,主要用来满足社会对大量工业品的需求。

在刚性生产的环境下,市场整体供不应求,只要能生产出产品,就一定能把它给卖出去。就像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国内流行的“粮票、布票”,物资匮乏的情况下,还要啥自行车呢?

最典型的刚性生产案例来自于美国福特汽车公司。

1908年,亨利·福特做出了一项战略性的决策,决定打造一款满足大众需要且买得起的汽车。

1913年,世界上第一条汽车流水装配线在福特的工厂里出现了。这种批量流水作业,使得生产汽车所需的时间、成本和资源大幅下降,生产效益却大幅提升。

到1927年,福特一共生产了1500万辆T型车,推动汽车从奢侈品变成普通大众能够负担得起的交通工具。
删除

福特T型车

换个更直观的例子来说,以前的服装厂,一年只需要做几个爆款就能轻轻松松养活一大家子了,即便走在路上撞衫率极高,消费者依然愿意买单。

但伴随消费结构升级,下游需求的疲软,卖方市场逐渐变成买方市场,刚性生产缺乏个性、成本浪费、响应时间慢等弊端逐渐暴露出来。

尤其某些领域的制造企业面对消费者个性化、定制化、时效性等要求的步步紧逼,发现满足“多样化、小规模、周期可控”的柔性化生产模式,才将会是企业未来生存和致胜的关键。

如同服装业直播爆火的背后,是纺织供应链正在承压,他们必须适应柔性化生产定义下小单快反的节奏,才有机会接纳更多订单和客户。

“一件样衣拿过去,如果这个工厂半天做不出来,就不用他们了,反正长三角的服装厂多的是。”一位曾经帮主播对接过工厂的人士这么说。

2、柔性生产魅力几何?

与刚性生产对比,柔性生产给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快速、多样化”。

在业界,柔性被定义为两个方面:

一是指生产能力的柔性反应能力,多指机器设备的小批量生产能力。

二是指供应链的敏捷和精准的反应能力,从传统的“以产定销”模式转变为“以销定产”,要求厂商及时作出响应。

举个例子,昨天工厂有2条产线生产A系列,2条产线生产B系列;今天A系列需增加至3条产线才能按量交货,B系列需求减少只需开设1条拉线。

A、B系列工艺不同,要用到的设备、夹治具、加工程序和参数甚至是 *** 作工人都是不同的,此时柔性生产若能做到极致,就是无论排产计划如何变更,都可以快速地完成产线调整而不用停产换线。

再比如根据客户的需求实现定制化已经是趋势,手机壳可以定制,青岛啤酒可以定制,海尔冰箱可以定制……

笔者曾经接触一家国内知名的工控企业,自述常常通过小批多样的方式进行产品销售。公司的4000多款产品型号,任意一款都可以按照最小批量30台起订,产线可以随时换线,并且保证交货时间。

总体看来,柔性生产能够及时响应内部或外部的变化,拥有快速、低成本地切换生产品种的能力,且能够精准调整产能,使之和市场需求一致,避免产能不足或产能过剩。

这里要强调一点,柔性生产是有其适用领域的,并不是以一箩筐大赶快上的口号实现野蛮发展。

其模式一般适用于品种和数量变化很快的企业,或者是虽然品种和数量变化不快,但是产品销售有明显淡旺季的企业。

像荷兰ASML这样在光刻机领域处于垄断地位的企业,2019全年仅出售26台极紫外线(EUV)光刻设备也能大赚一笔,倒也不必谈到柔性生产。但是像汽车、3C、家电制造这样的领域,柔性生产能力就是最大的竞争武器。

另外,提倡柔性生产并不意味抛弃刚性生产,刚性生产标准化、流程化的特点,在今天仍然有重要的用武之地。
3、柔性生产需要什么?

柔性生产不是今天才提出的,谈到它业界普遍会提到2个重要的论点:

1、柔性生产的定制性不意味消灭标准化,柔性生产是积木式生产。

根据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实现定制化确实是趋势,但柔性生产要做的绝对不是无限定制化。

用乔布斯先生的话说:“消费者并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直到我们拿出自己的产品,他们就发现,这就是他要的。”

柔性生产要求厂商引导客户梳理需求,而不是任其天马行空自由发挥。

虽然从实现难度上讲,无限定制化并不是不可以,但最大的问题是成本不允许呀,这不符合商业之本质。

所以,如今强调柔性生产、强调定制化的厂商,依然应该拥有产品设计模块化、标准化的能力,可以将产品尽量简化为多个相互兼容和替换的功能模块,需要什么就拼上什么,这样才能快速创造多样化的产品品种。

2、柔性生产以自动化和无人化为关键特点。

以此前最热门的N95口罩生产为例,就因柔性化程度不足遭遇诸多痛点。

比如,辛辛苦苦买回来的口罩机调试成本高、效率低,影响产线开工。

其中原因既与设备本身的先进程度有关,又与设备机械结构复杂,调试过程繁琐,对工人师傅的技术要求高有关。

特别是印花与切刀的相位同步和送鼻梁条与推鼻梁条的机械动作时序,一般同时需要多个调试师傅配合并反复多次的尝试才能达到调试要求。

再比如,传统的质检工序比如检测表面是否有异物、鼻梁线和海绵条平整度、封边宽度和耳线的点焊状态等,判断标准如果是由产线工人口口相授来的,虽然管用,但也粗糙,因为人总会有错检、漏检的情况。为了防止出错,只能多加工位,多几个人检测,但这又浪费了成本。

相比下,三一重工的“18号厂房”因柔性生产在业界极具盛名。

18号厂房最大的特点就是“各环节全部实现自动化、信息化,只在关键位置增加人工的干预”。

根据2017年的资料,当时一条生产线可以生产5至10个车型,整个厂房可实现69种产品的混装柔性生产。对比通常一条传统生产线只能生产一两种车型,可谓是跨越级的提升。

标杆已经在那了,怎么才能和它一样?

简单来说,我们认为可以从4个环节来考虑柔性生产,这将涉及到对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理解与应用。

01、感知:通过部署传感器、摄像头等硬件,使产线具有获取数据的能力;

02、分析:在将数据上传到可信云平台后,通常会形成具有交互能力的实时监控系统画面,用来对数据进行理解与分析。

03、决策:通过对数据建模,使能机器拥有推理分析的能力,将简单的决策或指令交给机器来做。

04、执行:柔性制造的基础是设备和产线的自动化,自动化程度将极大影响柔性生产的发挥空间,是真正实现快速、高效生产要求的重要保障。

4、柔性生产改变了什么?

千好万好,带来可观的利益才是真的好。具体说来一定是成本的节约、效率的提高。

还是用上文提到的汇川技术N95口罩机电气解决方案举例,看看柔性生产究竟带来哪些改变?

01、方案采用全伺服传动机制,用电气传动取代机械传动,解决口罩机生产线调试难交付慢的问题,减少了约1/3的设备调试工作量。

02、方案采用工业物联网远程运维,使设备上云,实现产线级及工厂级的监控,提高故障检测效率;

03、方案采用机器视觉品检+纠偏系统,全面引入深度学习技术,在来源段、出货段等处实现机器换人式的缺陷检测,提高质检效率。

技术实现方面,这一系统是基于英特尔 X86 处理器,结合 OpenVINO™ 图形处理加速工具所开发的。整个系统在口罩生产线的 4 个不同生产工位,部署了多台工业相机,通过图像抓取产品状态,并传输到汇川基于英特尔® 酷睿 i5 处理器开发的高性能计算平台 Kinovision上。Kinovision 平台通过边缘训练服务器进行在线训练,并根据训练好的模型进行实时推理运算,从而保证了缺陷检测的精准效果。

实施效果方面,可达到每分钟检测 150 件口罩的检测量(150pcs/m),同时可以实现 9998% 的准确率,平均每条产线减少 2-3 名检测人员的同时,仍旧可以确保 24x7 无间断的生产。
删除

汇川折叠立体式口罩机视觉检测系统

值得一提的是,机器视觉正在成为工业转型升级的必备形式之一。OpenVINO™是英特尔推出的一款快速开发高性能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应用的工具包,希望在人工智能与异构边缘计算等领域充分发挥优势,帮助企业快速调配产能,高效柔性生产。

5、道路会曲折,但方向是对的

早几年前,业内谈论分析柔性生产的文章还有很多,但近来却慢慢变少了。

原因无他,人们对柔性生产的定位已经走过了期望高于实际的顶峰期,目前正处在恢复理性,寻找出路的阶段。一方面,概念还要讲,市场还要培育;另一方面,客户更渴望看到成熟稳定的柔性生产解决方案。 

眼下新基建概念正火,工业互联网的重要性被一提再提,市场需求越来越瞬息莫测……但一切都得往前走的,柔性生产就在前面等着被更多的了解与应用,谁先触摸到了,就有更大乘风而起的机会。

黑马培训的教学,是真的让我有点后悔。上课的时候,课堂上一点学习的氛围都没有,师生间的互动没有,同学间的交流也没有,而且最最主要的是,又加上老师放的那个视频,我根本听不懂,弄得我一天天的学习动力都没有了。


去年5月份一颗手机芯片的问世让一直在芯片行业默默深耕许多年的紫光展锐走进了大家的视野。 这是全球首颗6nm EUV 5G芯片 ,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几乎全球的芯片厂商都在为了这一目标不懈努力着,“6nm”、“EUV”、“5G”每一个词汇都代表着世界范围内领先的技术水平,然而紫光展锐默默地把它带到了这个世界,没有过多的造势也没有过多的宣传。甚至芯片问世之后也只在国内外媒体的帮助下轰动了一阵子,不久后紫光展锐又恢复了往日的默不作声,继续闷头干着自己的事业。紫光展锐就像班级里的第二名,比大多数人都努力,比大多数人都优秀,只是每次考试成绩一公布就成了第一名的背景板,然而这种一次凭借着自己的努力拿了第一。

事实上,它的好成绩还不止于此,儿童智能手表、低速物联网领域以及功能机市场,这些都是它的满分科目。在儿童智能手表市场拿下60%的市场份额,勇夺全球第一,其他“同学”还没反应过来,市场就已经被占领;低速物联网领域,狂砍一半份额,依旧是全球第一,让对手大惊失色;功能机市场包揽7629%的市场份额,不仅全球第一,还几乎没给其他“同学”留下太多的机会。

这样的紫光展锐本应该站在聚光灯下,接受所有人的夸奖。 可惜“班里”有个常年第一——华为海思 。于是乎不管紫光展锐多努力,在天赋型选手面前,紫光展锐还是免不了沦落为背景板的命运。由于常年紧随华为,屡屡屈居第二,最后还落了个“小华为”的称号,纵使心中万般不甘,也只能是无可奈何。

让紫光展锐没想到的是, 老美对华为的封锁,反倒成就了自己国内第一的位置。 在海思黯然离场后,国内网友纷纷开始为国内的芯片事业开始担心, 失去华为之后,本就在国内市场横行的高通无疑会近一步坐稳第一的位置。 而要想改变这一局面,必须能找到能与之抗衡的国产芯片品牌,这时候紫光展锐再一次出现在了人们视野当中,人们突然发现国内原来还有一家如此优秀的国产芯片巨头。人们开始关注紫光展锐的动向,希望它能够接过海思的大旗,实现国内芯片的复兴。

紫光展锐并没有让大家失望,以令人咋舌的发展速度迅速成长。芯片开始进入5G时代以后,紫光展锐就展现出了它不可阻挡的势头,全球芯片领域能够完成5G芯片设计的芯片商本就屈指可数,海思又深陷封锁,这让紫光展锐以新的“代表队”身份,进入了5G芯片市场的斗争之中。在技术层面,紫光展锐并没有输给前辈华为, 在5G技术领域紫光展锐屡屡斩获先机,这让其他芯片巨头不再敢轻视这匹横空出世的黑马。

机会始终留给有准备的人,紫光展锐的成功逆袭与其在芯片领域的潜心研究和默默付出有着很大的关系。事实上,4G时代紫光展锐与同行的差距非常大,无论是性能还是知名度,紫光展锐与其他芯片巨头相比都有着巨大的差距,这也迫使紫光展锐不得不放弃与其他芯片巨头们争夺高端手机芯片市场,从而转向征战中低端市场,以及其他智能设备芯片市场,没想到这一决策反而让紫光展锐得到了迅速发展的机会。

除了手机市场之外,紫光展锐还将商业版图拓展到了儿童智能手表、智能家电、 游戏 主机、pod机等领域,近乎于贪婪的版图拓展,让紫光展锐迅速成为了全国第一的芯片厂商,这一次紫光展锐很难再保持低调。

据调查今年紫光展锐的芯片出口量跻身全球前五与其他芯片厂相比,紫光的增长同比超600倍。 这与它与海思想同的“以客户为中心”的态度有关,值得一提的是紫光曾经也濒临破产华为前半导体首席战略官加入进来后改变了其发展策略,开始学习华为吸纳人才、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仅数年时间,紫光展锐不仅追赶上了同行,甚至在许多技术领域还实现了反超。今年一众搭载紫光芯片的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销量都很不错。可见紫光展锐在科研方面所投入的资本和精力都是常人所无法想象的。

我们可以看出,在紫光展锐的商业版图中并没有向其他芯片产商一样,只看中高端市场而忽视低端和中端市场的发展。相反,紫光展锐在竞争不是特别激烈的终端和低端市场不断拓展自己的版图。它的崛起让我们看到了国内芯片行业的韧性,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芯片突破困境重回世界巅峰的希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能够实现芯片独立,不在受他人的威胁。

联网行业的话,通信或者计算机都是该行业需要的人才~~推荐计算机,本人也是计算机专业,网络工程的,大三了,准备考研,也是考计算机,网站制作,数据库管理,通信协议,加密解密技术,什么的,都是属于计算机范畴~~计算机精通一门语言就OK了,搞理论,没饭吃的,除非你做经理!!做管理!!!
虽然回答得和你提问无多大关系,仅在此探讨一下~~呵呵

半导体MCU是指微控制器,俗称单片机,一般可以分为芯片级芯片和系统级芯片,将CPU、存储、电源管理、I/O接口等功能集成在一起的是芯片级芯片,一般仅可运行由汇编语言等低级语言编制的简单系统。

目前MCU按照位数分为4位、8位、16位、32位、64位等,位数越高性能越强,32位MCU为目前主流。

截至5月比亚迪半导体车规级MCU量产装车突破1000万颗,公司车规级与工业级MCU芯片至今累计出货已突破20亿颗,国产MCU在 汽车 领域应用持续提升。

在 汽车 行业“缺芯”大潮中, MCU芯片是受影响最严重的芯片, 目前,全球半导体产能供不应求,业界普遍预计,产能短缺将持续至2022年或2023年。

例如成立于1980年的联电(UMC)半导体设备交货期一般已达14-18个月,其投资产能已规划至2023年,MCU需求旺盛,紧缺状态下价格继续上行,相关公司有望受益。

老俞盘点未来3年极具潜力的5大半导体黑马如下:

兆易创新: 公司在通用MCU 领域一直保持技术创新性和市场先进性,目前也在积极布局超低功耗市场,传统车身控制、新能源 汽车 新应用等 汽车 MCU 市场,高性能工业控制、多媒体控制等市场。

公司的核心产品线为FLASH、32位通用型MCU及智能人机交互传感器芯片及整体解决方案,公司产品以“高性能、低功耗”著称。

目前公司MCU 全球市占率仍较低,考虑到公司32 位产品优势及全球供需趋紧,我们认为公司MCU 业务有望打开更大的市场空间。

东软载波: 公司已形成以芯片设计为源头,能源互联网与智能化应用两翼齐飞的产业格局,在完成智能制造的基础上,构建了跨越发展的3+1模式。

公司拥有独特而完整的MCU-SOC芯片设计平台,主要提供8位、32位MCU,公司MCU产品主要应用于白色家电、消费电子、工业控制、工业以太网、电机控制、仪器仪表、电池管理、 健康 医疗电子等领域, 汽车 电子也有一定应用。

公司已构建全面满足物联网需求的芯片产品组合,MCU芯片持续更新迭代,并先发布局Wi-Fi芯片、锂电池管理芯片,老俞认为将受益于集成电路国产替代加速、物联网终端设备放量。

北京君正: CPU+存储器双龙头,拥有全球领先的32位嵌入式CPU技术和低功耗技术。

公司 收购ISSI 后已形成“CPU+存储+模拟布局”, 公司整合ISSI 的效果开始在报表正常显现,随着公司在车载存储和模拟芯片领域的持续加码, 未来有望持续受益于下游需求爆发。

公司目前拓展海外市场,ISSI 也可以借助北京君正在国内市场的渠道资源,实现国内的市场拓展,形成“海外+国内”并进的市场布局,强化公司的行业竞争力。

紫光国微: 公司作为中国特种IC、安全IC、FPGA三大赛道龙头企业 , 旗下的子公司紫光同芯主要提供8位、16位的MCU,产品应用于智能家电。

公司布局车载控制器芯片,有望打破国外厂商在该领域的垄断,抢占车载芯片国产化发展先机,目前公司车联网应用相关的安全芯片已经开始进入试用阶段,车载控制芯片正在紧密开发过程中, 推动车载芯片关键技术和产业落地进程。

公司通过长期耕耘建立了显著的渠道优势、品牌优势和先发优势,并持续通过研发提升技术能力构筑高竞争壁垒,更能享受到下游行业的高景气红利,行业地位进一步增强。

士兰微: 国内半导体领先企业,是国内产品线最为齐全的半导体IDM 厂商, MCU是公司重要产品线之一,公司目前收入中约30%来自MCU/逻辑器件。

公司MCU 主要分为8 位、32 位、可编程ASSP,其中32 位MCU 也已推出多款,公司MCU 搭配IPM 模块销售,形成整套方案,解决客户需求的同时增厚公司营收体量。

此外,公司电控类MCU产品持续在工业变频、工业UPS、光伏逆变、新能源车、物联网等众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投资,从来都是赚认知范围内的钱,好赛道好公司还需要好价格 。

ADC芯片主要看两个基本指标,一个是 速度 ,一个是 精度分辨率 。顾名思义,速度代表ADC可以转换带宽的模拟信号带宽,带宽对应于模拟信号频谱中的最大频率。精度是转换后的数字信号与原始模拟信号之间差异的度量。什么是 高端ADC芯片 ?简而言之,它是与消费电子市场不同的ADC芯片。 主要用于军事工业,航空航天,有线和无线通信, 汽车 ,工业和医疗仪器(核磁共振,超声)等。 对过程,性能和可靠性有极高要求的领域。

芯海 科技 的主要产品是低速和高精度ADC信号链芯片和高可靠性MCU芯片 。主要应用领域是智能 健康 ,压力触摸,智能家居,工业测量和微处理器。该公司是 国内为数不多的能够跨越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技术两个主要领域的信号链芯片公司之一 ,掌握了全球人工智能物联网基础设施的测量和控制的两个主要节点,并将其与自己的ADC和MCU技术结合使用,可为AIoT设备提供“精度”。 Perception ADC +精确控制MCU +精确AI算法”来实现信号链生态闭环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具体包括:①高精度ADC芯片:通过测量现实世界中的模拟信号并将其转换数字化;互联网时代的兴起要求全球约50%的电子产品ADC芯片/模块主要用于对技术和性能要求极高的领域,同时,MCU被用作智能的核心。控制,并将CPU和内存集成在芯片上形成芯片级计算机已成为信息产业和工业控制的基础。②信号链MCU芯片:从测量到计算再到控制,信号链的完整闭环形成; Chipsea竞争的核心价值点主要在于高精度传感技术,可靠性和高可靠性控制技术,公司积累了高精度智力的离子测量ADC / AFE技术已有很多年了,后者来自该公司对高可靠性MCU芯片技术的积累。

芯海 科技 的下游客户包括小米,华为等,公司将资源集中在芯片设计和研发上,以提高公司对下游客户的响应效率;在分销模式方面:(智能医疗芯片销往小米,华米,乐心、香山),卓新微(通用微处理器芯片销往万魔声学),威盛康 科技 和中电国际信息 科技 等下游优质分销商达成长期,深厚而稳定的合作关系;公司的上游采购主要集中在芯片制造成本上,公司是一家无晶圆厂模式集成电路设计公司,专注于集成电路设计,这有助于更快,更好地响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公司与华虹半导体,天水华天,易兆微,中芯国际等国内的专业集成电路制造,封装和测试公司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有效地保证了芯片生产能力。

芯海 科技 经历17年的发展, 已打破国外对国内高精度ADC的垄断,是目前国内高精度芯片235有效数字的记录保持者,其24位低速高精度芯片CS1232的差分输入阻抗高达5GΩ,误差温度漂移低至05ppm / ,分辨率超过百万分之一,在业界处于高水平同类芯片中的标准 。在智能 健康 芯片方面,公司的代表性产品主要是CS125X系列芯片(主要用于人体脂肪秤,红外线额头温度计等)。主要竞争对手是国际知名的TI公司。在MCU芯片领域,中国MCU市场相对分散,芯海 科技 具有独特的技术优势和巨大的潜力, 目前,中国的MCU市场仍然主要由意法半导体,恩智浦和瑞萨 科技 等外国制造商占领。排名前八位的国外MCU制造商占据了8408%的市场。尽管国内市场也像兆易创新,中颖电子等MCU厂商脱颖而出,但整体市场份额仍然较低,从替代进口的角度来看,国内的MCU芯片设计公司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芯海 科技 当前最高级的MCU微控制器芯片是32位产品,主要用于电源快速充电领域。当前的32位MCU产品主要是CS32G020 / 021系列,标准工业产品是赛普拉斯的CCG3PA系列和ST的STM32G071K8系列。 MCU芯片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集成电路领域的市场规模相对较大。目前,中国的MCU市场仍由ST(STMicroelectronics)和NXP(NXP)等国外制造商的MCU主导。国内的MCU芯片设计公司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与国内第一梯队公司兆易创新,中颖电子等公司由于终端应用领域的不同,与公司没有直接的竞争关系。兆易创新主要是32位的应用于物联网,工业控制等。在该领域,公司的MCU芯片目前是8位的,主要用于电子消费产品,32位MCU产品目前主要用于电源快速充电领域。

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为254亿元,同比增长6688%;其中,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9400万元,同比增长5949%,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6100万元,同比增长21662%。

A股上市公司半导体信号链芯片黑马股芯海 科技 自上市以来保持震荡上行格局,主力阶段性控盘结构,据大数据统计,获利筹码约为95%,主力筹码约为54%,主力控盘比率约为41%, 趋势研判与多空研判方面可以参考15日EXPMA与35日EXPMA。

强烈推荐你看: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dianzi/1297491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9
下一篇 2023-05-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