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托普水肥一体化的智能灌溉主要好处是什么?

物联网托普水肥一体化的智能灌溉主要好处是什么?,第1张

1、节水节肥——高效水肥灌溉和精准调控
2、省时省力——可迅速大面积灌溉和施肥
3、智能控制——根据土壤水分等相关参数自动反馈控制灌溉
4、提高产量——投运该系统可增产30~50%

农业现代化进程发展中,水土资源缺乏导致各种节水方法和措施被采用的趋势逐渐提高,在此,智能灌溉系统就应用而生,作为一个农水研究生而言,我觉得智能灌溉系统主要能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水资源浪费、更加便利、促进智慧农业的形成。

⭐提高生产效率

农业智能灌溉可以将农业信息化和智能化进行整合,对农田水分的检测和分析,判断出农田的田间需水量,对土壤的水量进行科学的控制并统一调度,在作物不同生长阶段进行科学的灌溉

提高产量,增加收益

通过智能的设备将水科学的引入农田,适宜的水分大提高了了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也提高了工作人员的生产效率。

⭐减少水资源浪费

我们都清楚农业究竟有多么的耗费水资源,仅仅是一亩地的水稻一年就需要灌溉水20t,而我国更是水稻生产大国,所以在农业灌溉系统的利用是很有必要的。

水稻生产占比

近年来有很多实践证明智能灌溉系统的利用能减少40%的水资源浪费,同时还能增加农作物的产量。这恰巧符合我们节水增产的目标。也能在未来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一个新的方向。

水资源利用情况

⭐更加便利

使用智能灌溉系统,我们可以通过远程计算机进行实时监测,采集控制有关的信息,在提供了便利性的同时也为我们解决了灌溉困难和灌溉方式效率低的问题。

远程控制

同时,我们能对作物生长情况、生长问题、温度、湿度、土壤情况有着直观的数据,方便我们对异常数据进行检查和处理,带给农民们远超于传统农业的便利性,提高了农民们耕作的积极性。

数据详情

⭐促进智慧农业的形成

如今,信息已经成爆炸式增长,即便是农业都脱离不了信息化带来的便利。而在这种风口,传统工科行业及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而农业也是如此,如水利向着智慧水利转型一般,农业也向着智慧农业转型。

传统灌溉和智能灌溉比较

当然,智能灌溉系统仅仅是大转型的一小步罢了,但是智能灌溉系统的诞生,真正优化利用了水资源。不仅仅给我们带来了巨大便利,也节省了人力资源成本,更是解决了灌溉过程中的很多问题。

智慧农业一览

未来智能灌溉系统将成为智能农业发展的支撑和趋势。

智能灌溉系统的诞生在某种意义上使得如今的农业脱离了传统农业的范畴,向着更智能化的未来前进。

水肥一体化是一项综合技术,涉及到农田灌溉、作物栽培和土壤耕作等多方面,其主要技术要领须注意以下四方面:

一、首先是建立一套滴灌系统

在设计方面,要根据地形、田块、单元、土壤质地、作物种植方式、水源特点等基本情况,设计管道系统的埋设深度、长度、灌区面积等。水肥一体化的灌水方式可采用管道灌溉、喷灌、微喷灌、泵加压滴灌、重力滴灌、渗灌、小管出流等。特别忌用大水漫灌,这容易造成氮素损失,同时也降低水分利用率。

二、施肥系统

在田间要设计为定量施肥,包括蓄水池和混肥池的位置、容量、出口、施肥管道、分配器阀门、水泵肥泵等。

三、选择适宜肥料种类

可选液态或固态肥料,如氨水、尿素、硫铵、硝铵、磷酸一铵、磷酸二铵、氯化钾、硫酸钾、硝酸钾、硝酸钙、硫酸镁等肥料;固态以粉状或小块状为首选,要求水溶性强,含杂质少,一般不应该用颗粒状复合肥(包括中外产品);如果用沼液或腐殖酸液肥,必须经过过漏,以免堵塞管道。

四、灌溉施肥的 *** 作

1肥料溶解与混匀:施用液态肥料时不需要搅动或混合,一般固态肥料需要与水混合搅拌成液肥,必要时分离,避免出现沉淀等问题。

2施肥量控制:施肥时要掌握剂量,注入肥液的适宜浓度大约为灌溉流量的01%。例如灌溉流量为50m3/亩,注入肥液大约为50升/亩;过量施用可能会使作物致死以及环境污染。

3灌溉施肥的程序分3个阶段:第一阶段,选用不含肥的水湿润;第二阶段,施用肥料溶液灌溉;第三阶段,用不含肥的水清洗灌溉系统。

总之,水肥一体化技术是一项先进的节本增效的实用技术,在有条件的农区只要前期的投资解决,又有技术力量支持,推广应用起来将成为助农增收的一项有效措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dianzi/1296791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9
下一篇 2023-05-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