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数字孪生为何而生

城市数字孪生为何而生,第1张


河北新闻网
409万粉丝
关注
从八个方面着手 河北制造强省建设2021年工作要点发布

河北新闻网
2021-04-05 00:00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河北新闻网官方帐号
关注

河北发布制造强省建设2021年工作要点
加快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河北日报讯(记者米彦泽)日前,省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河北省制造强省建设2021年工作要点》提出,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加快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推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完善重点工业企业监测平台建设,提升预测预警和生产调度能力。进一步完善重点企业培育库,加强对新增在统规上工业企业分档奖励,促进小微企业“小升规”。落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省市县三级领导分级包联机制,一企一策、分类施策,帮助企业正常生产运行。持续加强产融合作,加大对工业企业、中小微企业融资支持力度。
推动国家重大战略加快实施。进一步完善京津冀协调推进工作机制,搭建区域重点产业合作平台,协同打造生物医药等先进制造业集群,指导开展应急产业等重点领域产业对接活动。推动雄安新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促进5G、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智能雄安建设深度融合。推进张家口冰雪产业园建设,加快培育发展冰雪器材装备产业。发挥2021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等国际性展会窗口效应,努力引进一批“大好高优”项目,推动传统产业“走出去”。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补短板,依托钢铁、石化等重点产业链全景图,明确断点堵点和短板弱项,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谋划延链补链。锻长板,支持钢铁企业向装备制造、金属制品、建筑用钢结构等下游产业延伸,向冶金新材料领域拓展。提升创新力,继续推进“百校千企”产学研用合作对接活动,开展制造业创新中心对标培育和企业研发机构提档升级,鼓励A级研发机构创建省级及以上企业技术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支持企业争创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推动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加强技术改造,实施省级重点技术改造项目1000项,深化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分级协调推进机制;加快创建工业诊所,力争总数达到100家。加强企业工业设计中心培育,深化设计创新载体平台建设,加速推进设计与制造融合发展。高质量举办第四届河北国际工业设计周、第二届金芦苇工业设计奖活动,扩大和提升河北设计影响力。深化“三品”专项行动,打造一批河北地标品牌、知名产品。
推动新旧动能加快转换。培育壮大高潜产业,加快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产业发展,积极推进石家庄、保定、唐山等示范基地建设。加快应急产业发展,推动张家口怀安、唐山开平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加快培育石家庄等6个省级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加快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发展,打造一批知名产业园区、知名企业品牌、优势特色产品和新型服务模式。实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专项行动。培育壮大高端装备产业,加强重大装备首台套推广应用力度,提高基础配套装备技术水平,打造“河北制造”升级版。
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加快5G、大数据、物联网、新型显示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加快京津冀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支持企业开展网络改造升级,推动IPv6、5G等新一代通信技术在企业内网的应用。围绕个性化定制等新模式新业态,创建试点示范项目,支持搭建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完善河北省企业上云公共服务平台,推进企业上云规模化。完善工控安全保障体系。高质量筹办2021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进一步提升国际化水平,深入推动全球数字经济交流合作。
推动工业经济集聚集约发展。巩固去产能成果。全面启动“淘汰关停一批”“搬迁入园区一批”“就地改造提升一批”“做优做强一批”工作,调整优化产业布局,有效推进产业集约集群发展。推进企业综合绩效评价试点,推广邢台市“亩均论英雄”等典型经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深化实施绿色制造工程,打造一批绿色制造典型示范,开展工业企业节能诊断工作,推进工业节约用水。推进工业资源综合利用。
推动民营经济更高更快发展。持续优化发展环境,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加快振兴县域特色产业,以107个省级县域特色产业为重点,深入实施特色产业“六个一”工程,举办“特色产业+专业展会”,扩大区域品牌影响力。推动“产业集群+数字平台”融合发展,支持企业加快应用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质增量,着力打造细分领域的“配套专家”“单打冠军”和“行业小巨人”。开展“百场万家”公益服务活动,培育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力争全年开展公益服务活动100场以上,服务企业超过1万家。

3月18日,凤凰网房产从石家庄市政府获悉,石家庄发布了《石家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纲要依据《中共石家庄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全市发展战略,明确政府工作重点,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市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职能的重要依据。规划期为2021—2025年,展望到2035年。

关于京津冀一体化建设:

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 围绕交通互联互通、生态联防联治、产业协同共赢、公共 服务共建共享,强化政策协同、深度融合,在对接服务京津中 加快高质量发展。

一、加快推进交通一体化 加快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 通运输体系,建成以石家庄为中心、连接京津冀主要城市及相 邻省会城市“15 小时交通圈”。加快航空枢纽建设,积极参与 京津冀世界级机场群分工协作,全面提高正定国际机场的客货运输功能。

加快公路、铁路、轨道交通建设,完善公路交通路 网,强化与京津冀主要城市之间铁路通道功能,加快推进石雄 城际、石衡沧港城际铁路建设,谋划建设津石铁路。构建统一 开放的运输市场,提升一体化运输服务管理水平,建立与京津 对接的区域综合交通信息共享平台,推动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联 程联运”和货物“一票到底”,普及“燕赵通”,实现全国一 卡畅行、一码畅行。

二、持续强化生态环境联防联治 巩固京津冀生态协同治理成果,科学实施重污染天气应急 管理各项措施,禁止“一刀切”。加快滹沱河生态修复,进一 步提升重要水功能区水质等级。落实京津冀区域环境监测预警、 信息共享和协调联动机制,推进跨区域环境联合监察、跨界交 叉执法、环评会商、区域污染联防联控。推进碳排放权交易、 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

三、深化产业协同合作 主动参与京津冀产业链分工,积极培育一批“研发总部+制 造基地”跨区域高精尖产业集群,协同打造一批高新技术产业 链。主动承接京津商贸金融、科技服务、总部经济、文化创意、 健康养老等功能外溢,建设一批区域总部和服务中心。强化文 化旅游产业协同发展,积极引进京津文化旅游高端服务平台和 战略投资者,共建特色旅游线路,共创优秀旅游品牌。

四、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积极对接京津优质教育资源,吸引京津高校、中小学在我 市建立校区、分校,着力推进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分校建设, 探索与京津共建高校学科联合体,支持京津石共建职业教育集 团。继续推进与京津医疗机构合作共建,创新区域性分级诊疗 和远程医疗医联体等模式,探索一体化智慧医疗,规划共建医 养结合服务设施。推进公共文化体育互惠共享,推动博物馆、 图书馆、美术馆和体育场馆等联盟建设。

五、提升承接平台能级水平 持续提升正定新区、石家庄高新区、石家庄经开区等省级 重点产业承接平台承载能力,更好吸引京津产业转移,推动与 京津产业互补。加快鹿泉经开区、装备制造产业园等市级承接平台建设,力争纳入省级重点承接平台管理序列。积极争取建 设首都非功能疏解“微中心”,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加 快京石协作创新示范园、石家庄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等重大工程建设,增强承接能力。

京津冀协同发展

1交通互联互通。加快公路、铁路、轨道交通建设,大力推进石雄城际铁路建 设,积极谋划建设津石铁路项目,加快津石高速公路配套设施建设,强化与京津冀主要城市之间通道功能。

 2产业转移承接平台。提升正定新区、石家庄高新区、石家庄经开区、乐城•国 际贸易城等省级重点产业承接平台承载能力;到 2025 年,鹿泉经开区、装备制造产业园力争纳入省级重点产业承接平台。

3区域产业合作。加快高新区京冀协同创新园、灵寿产教融合数字科技基地、 中国北方(高邑)鞋服小镇、行唐县京津冀服装产业园、福美文旅城、中信皮革产 业循环经济示范基地、藁城区京津冀联创智慧谷和天津铂创科技物联网芯片研发制 造、栾城金茂生态创智科学城、平山冶河产城教融合示范区等项目建设。

 4公共服务合作。加快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分校、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石家庄 (无极)教育基地、栾城区新安贞安泰心血管医院与医养健康管理服务中心、藁城人民医院与盈创世嘉(北京)公司、爱迪生医院、市一院与天津肿瘤医院和糖尿病 医院合作、市中医院与北京西苑医院、京津冀妇女儿童保健专科联盟、广安门医院 专科联盟合作、央美美术馆石家庄分馆、无极县京津冀育苗中心等项目建设,提升 公共服务能力。

目前,教育部审批设置的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产业本科专业中有“物联网工程”、“传感网技术”和“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三个与物联网技术相关的专业。此三个专业从2011年才开始首次招生,首届毕业生于2015年毕业,但整体人数较少,所以,无法从往年的就业率来判断未来的就业情况,但可从行业的整体发展趋势和人才市场的需求等方面了解该专业未来的就业形势。
作为国家倡导的新兴战略性产业,物联网备受各界重视,并成为就业前景广阔的热门领域,使得物联网成为各家高校争相申请的一个新专业,主要就业于与物联网相关的企业、行业,从事物联网的通信架构、网络协议和标准、无线传感器、信息安全等的设计、开发、管理与维护,也可在高校或科研机构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
中科院院士、华东师大软件学院院长何积丰表示,未来的物联网技术要得到发展,需要在信息收集、改进、芯片推广、程序算法设计等方面有所突破,而做到这些的关键是如何培养人才。柏斯维也指出,从整体来看,物联网行业是非常需要人才。
其实,从人才市场的需求来看,无论是物联网专业还是云计算专业的人才都是炙手可热的,但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是相当高的。很多单位和企业不但要求应聘者须是硕士以上学历,还要求有几年的相关工作经验。对此,企业纷纷表示,做核心的研发工作或核心的基础架构是需要一些经验积累的,本科应届生一般不具备这些经验。
因为物联网是个交叉学科,涉及通信技术、传感技术、网络技术以及RFID技术、嵌入式系统技术等多项知识,但想在本科阶段深入学习这些知识的难度很大,而且部分物联网研究院从事核心技术工作的职位都要求硕士学历,因此本科毕业生可从与物联网有关的知识着手,找准专业方向、夯实基础,同时增强实践与应用能力。
面对现在大学生毕业就业难的情况下,物联网领域却急需相关专业的人才,同时物联网行业内前景大好,这也是成为高校热门专业的一个重要原因。从工信部以及各级政府所颁布的规划来看,物联网在未来十年之内必然会迎来其发展的高峰期。而物联网技术人才也势必将会“迎娶”属于它的一个美好时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dianzi/1295671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9
下一篇 2023-05-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