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技术应用在医疗中的案例有哪些

物联网技术应用在医疗中的案例有哪些,第1张

医院Wi-Fi实时定位管理;RFID&北斗-人员实时定位解决方案;物联网RFID技术在道地药材保护中的应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护理信息系统”;长沙县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等等,具体的案例方案可以去物联商业网了解

物联网能利用局部网络或互联网等通信技术把传感器、控制器、机器、人员和物等通过新的方式联在一起,形成人与物、物与物相联,实现信息化、远程管理控制和智能化的网络。
物联网的出现成功地成为我国传统工业至智能工业的桥梁,它实现机器与机器、人与机器间的互联互通。提高了生产线过程检测、生产设备监控、材料消耗监测的能力和水平,在生产过程中进行智能监控、智能控制、智能诊断、智能决策、智能维护,从而提高了产品质量,优化了生产流程。
医疗卫生领域,物联网技术实现医院与人之间智能化医疗和管理,当今物联网在我国医疗卫生领域里涉及到条码化病人身份管理、移动药物管理、移动病案管理数据保存及调用、婴儿防盗、护理流程、临床路径等各种管理。目前采用物联网技术最广泛的当属 RFID 技术。RFID(射频识别技术)是物联网感知层核心技术之一。它利用射频信号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如下:

智慧城市管理就是要利用物联网、移动网络等技术感知和使用各种信息,整合各种专业数据,建设一个包含行政管理、城市规划、应急指挥、决策支持、社交等综合信息的城市服务、运营管理系统。

智慧城市管理运营体系涉及公安、娱乐、餐饮、消费、土地、环保、城建、交通、水、环卫、规划、城管、林业和园林绿化、质监、食药、安监、水电电信等领域。还包含消防、天气等相关业务。以城市管理要素和事项为核心,以事项为相关行动主体,加强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实现政府组织架构和工作流程优化重组,推动管理体制转变,发挥服务优势。

智慧医疗利用物联网和传感仪器技术,将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的有效地连接起来,是的整个医疗过程信息化、智能化。智慧医疗使从业者能够搜索、分析和引用大量科学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诊断,并通过网络技术实现远程诊断、远程会诊、远程会诊、临床智能决策、智能厨房等功能。

同时,它还可以惠及医生,整个医疗生态系统的每个群体(如医学研究人员、药品供应商和保险公司)。建立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医疗信息集成平台,整合医院之间的业务流程,共享和交换医疗信息和资源,跨医疗机构还可以实现网上预约和双向转诊,这使得社区的“小病”社区、大病住院、社区居民的康复就医模式成为现实,极大地提高了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真正做到了以患者为中心。

随着民众对健康医疗的需求日益提高,加强区域协同、促进信息共享、推进智慧医疗成为现阶段医疗卫生信息化发展的新趋势。传统医疗信息化的核心技术主要集中于应用软件的开发,目前,许多新兴技术也逐渐在医疗领域得到应用,如云计算、物联网、5G技术、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将持续助力我国医疗行业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升级。

医疗信息化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国内医疗信息化行业的上市公司主要有:卫宁健康(300253)、东华软件(002065)、万达信息(300168)、东软集团(600718)、创业慧康(300451)、思创医惠(300078)、麦迪科技(603990)、和仁科技(300550)、易联众(300096)、久远银海(002777)等。

本文核心数据:医疗信息化专利申请状况、医疗信息化主要技术、医疗信息化公司新兴技术应用情况

我国医疗信息化领域的研发活动十分活跃

专利数量可以反映出行业技术的活跃度情况,专利数量越多,代表技术研发的活跃度越高。在SooPAT专利信息服务平台上以“医疗信息化”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截至2021年4月28日,有关专利共有12万项。按申请年进行分析,2010-2020年,我国医疗信息化行业相关专利申请量逐年上升,尤其是2015年之后有明显增加。我国医疗信息化领域的研发活动十分活跃。

从专利领域分布来看,截至2021年4月,G16H(医疗保健信息学,即专门用于处置或处理医疗或健康数据的信息和通信技术)排名第一,专利申请量高达3322件,占比达2747%;其次是G06F(电数字数据处理),专利申请量为3026件,占比为2502%;A61B(诊断;外科;鉴定)排名第三,专利申请量为2572件,占比为2127%。

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基础设施技术为医疗信息系统提供支持

我国传统医疗信息化的核心技术主要集中于应用软件的开发,包括基于组件化平台的架构技术、报表开发管理引擎、电子病历解析引擎、医疗信息标准集成引擎等,随着技术的发展,云计算、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基础设施技术逐渐为医疗信息系统提供更多的支持。

政策鼓励新兴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医疗卫生信息化发展的关键在于以病人为中心实现信息的共享、流动与智能运用。在医疗卫生服务整个环节中实现协同和整合,才能推动各医疗机构医患资源的灵活流动和结构优化。从医疗信息化政策中可以看到,国家支持新兴技术在医疗领域进行应用,利用新兴技术,建设数字化、智能化的医疗服务体系。

新兴技术能够应用于医疗领域的多个环节

我国医疗信息化行业发展迅速,疫情常态化下的医疗卫生体系建设也让数字化转型成为提升医疗机构服务能级和创新力的关键。在需求的推动下,数字技术与医疗健康行业的融合将持续往纵深方向发展。除了医疗系统软件产品和技术不断加速的更新换代外,云计算、物联网、5G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信息化领域逐渐得到应用。

医疗信息化企业加大对新兴技术的投入

我国医疗信息化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物联网、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的支撑,在关键技术领域持续拓宽产品及服务生态圈,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拓宽盈利方式,以满足医疗信息化的建设需求。

新兴技术在医疗领域应用前景广阔

医疗卫生业务的复杂性决定了医疗行业需要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大型数据中心和大规模系统集成工作将会逐步展开,互联互通的信息系统成为医疗体系未来的发展趋势,5G技术将持续助力医疗行业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升级,人工智能在我国医疗领域应用将加速落地。

更多数据可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医疗信息化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物联网给我们医疗健康带来的改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优化看病就诊流程。利用物联网技术,智慧医疗让患者就诊便利化,患者只需要动动手指,挂号、缴费、查看报告等就能便捷完成,省去了排队等候、重复缴费的辛苦。同时,借助视频远程会诊、信息化转诊平台等手段,可以让农村地区也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资源。
2实现智能化管理。物联网技术能够帮助医院实现对医疗设备的智能化管理工作,通过对医院医疗器械、车辆、基础设施等资源进行智能化改造,让医疗设备无线化,物资管理可视化,帮助医院实现智能化管理。
3快速收集有效数据。各种医疗设备通过物联网卡接入到智慧医疗系统中,可以有效的识别患者数据,并且将信息反馈到处理中心,及时对信息进行智能分析及处理,为医生快速提供患者精准数据,减少医生工作量。
4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物联网技术在医疗领域有着巨大的潜力,既可以帮助医院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医疗成本和开支;还可以给患者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让更多的患者可以快速就医,享受健康呵护。这些对于提高我国的医疗服务水平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11月5日,2021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阿斯利康成为首批签约企业之一,并在两天内签署了近90亿元的合作协议。据了解,阿斯利康在进博会上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等多家企业和机构签署了合作协议,涵盖领域包括药物研发、生产和销售、医学教育和科研等。其中,阿斯利康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签署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为阿斯利康在华业务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和服务,包括拓展合作领域、提供优质企业资源、加速市场准入等。阿斯利康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备受瞩目。据公司公开,2019年,阿斯利康中国市场销售额达到493亿美元,同比增长15%。今年上半年,阿斯利康宣布计划在中国新增2000名员工,加大对华投资力度。进博会是中国吸引外资、扩大开放的重要舞台,阿斯利康此次签约表明其对中国市场的信心,并将加速在华布局,为中国的医疗健康事业贡献力量。

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医疗领域的主要应用技术,主要在于物资管理可视化技术、医疗信息数字化技术、医疗过程数字化技术三个方面。

医疗器械与药品的监控管理

医疗设备与药品防伪、全程实时监控、医疗垃圾信息管理。

数字化医院

病患信息管理、医疗急救管理、药品存储、血液信息管理、药品制剂防误、医疗器械与药品追溯、信息共享互联、新生儿防盗系统、报警系统。

远程医疗监护

RFID助老人独立生活的应用、智能轮椅的应用、移动医疗、RFID腕带的应用、GPS定位心脏病人的应用、看病只要“一卡、一腕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dianzi/1288947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8
下一篇 2023-05-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