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充电宝平台有哪些

共享充电宝平台有哪些,第1张

2019共享充电宝最新十大排名有街电、来电、小电、云充吧、怪兽、倍电、羽博、租电、V电、搜电。

1、街电

街电科技是聚美优品陈欧投资的共享充电宝品牌,也是最早发展共享充电宝的企业,陈欧投资3亿元发展共享充电宝,当三年前很多人都不看好共享充电宝时,2017年底,共享充电宝遇洗牌,共享充电宝行业“死亡名单”十多家,对于创业公司的街电存活至今,强大的资金实力支撑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2、来电

来电是深圳市来电科技有限公司的共享充电宝企业,来电科技申请专利高达300多项,是共享充电宝产品中专利最多的企业,获得中国含金量很高的中国专利奖。

3、小电

小电在2017年的融资中,吸引了腾讯、元璟资本领投、鼎晖、道生投资、盈动资本等亿元融资,腾讯的实力大家是有目共睹的,小电的CEO为唐永波,在共享充电宝行业也是名人了。小电主打的是桌面式共享充电宝机柜,大型共享充电宝立式广告机也有。

4、云充吧

云充吧由深圳市云充吧科技有限公司运营研发,主要经营智能充电宝租赁终端设备,云充吧的机器外观还是不错的,广告机居多,带有液晶显示屏,所以相对来说产品造价也不便宜,在现在共享充电宝市场,颜值高,但是客户需要的是充电而已,造价偏高也给代理商带来了运营成本回本周期压力,显得有点“花里胡哨”。

5、怪兽

怪兽共享充电宝也是最早涉足共享充电宝的品牌之一,首轮融资得到小米科技等投资机构的看中,怪兽充电宝资金实力雄厚。

6、倍电

倍电共享充电宝由深圳市倍电科技有限公司运营和进行全国招商。倍电科技由六年支付服务企业运营,团队为九方集团旗下子公司运作。九方集团直接代理商高达10万人。倍电产品特点:聚合物锂电池,设备自带三线,支持TYPE-C,安卓和苹果充电,在目前的共享充电宝市场,和小电街电第二代产品类似。

7、羽博

羽博是一款老牌的充电宝品牌,进入共享充电宝的市场也挺早,网络电商平台看到很多羽博共享充电宝的身影,线上推广做的很多,深圳羽博天成科技有限公司,位于广东深圳龙华。

8、租电

深圳市租电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6月,拥有30余项国家级技术发明专利,是一家依托互联网与物联网技术、结合产业特点及大数据应用于一体的智能共享平台。

9、V电

V电是广东蜂巢科技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下属品牌-V城生态),是一家集技术研发、互联网营销于一体的现代化高科技企业。公司核心团队拥有雄厚的软硬件自主开发能力和丰富的研发经验,专注于物联网软件和硬件的开发。

10、搜电

搜电由深圳市搜电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运营和进行全国招商,注册资金200万,搜电的网络推广运作的不错,百度SEM竞价,搜狗SEM竞价,手机端和电脑端都有不少推广广告,搜电公司不是很大,属于创业型企业,当然创业型企业也是有活力的,搜电成立于2015年9月,发展至今,也是有自己的不错的运营方式和产品理念。

1、街电共享充电宝
在很多城市中,街电共享充电宝都已经安置了。终端安置在合作商户营业场所内,用户可通过手机微信支付宝扫描二维码进行自助充电,自助计费缴费,自助收取及退还押金,全程无需人工轻松实现自主化、智能化,颠覆了人们传统的充电方式。
街电不仅在产品优化、用户体验方面走在前列,在场景布局上亦是如此。街电CEO原源曾表示,共享充电宝的用户体验不仅来自产品的体验,还要有网点的铺设,让用户好借好还。想要实现这一目标,对于企业来说考验的是自身的铺货速度和渠道能力。
2、租电共享充电宝
深圳市租电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6月,拥有30余项国家级技术发明专利,以场景物联为核心的互联网企业,通过多种智能产品组成面向5G时代的商业场景。深圳市租电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将为商户建立基于自身场景的局域商业服务平台,连接起庞大的物联网商业体系。
深圳市租电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第一阶段的共享项目,即“手机共享充电”相关设备和产品,吸引了全国超过250个城市近1000名合伙人加入,累积注册用户高达5000万,充分验证了租电以“诚信、分享、开放、公平”为前提的“合伙人机制”的科学性和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
3、云泓科技
云泓科技成立于2017年深圳,公司全称:云泓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连接每个更深的节点 ,倾听每一个用户的需求,致力成为、为用户提供最大价值化的互联网综合服务公司。致力于软件信息技术与高端设计。
在软件开发、网站设计,等方面深层次的连接每一个更深的节点。 云泓成立以来,着力于高科技在互联网行业的应用推广,经验丰富的开发人员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量身订做产品,以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
4、飞天鹰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市飞天鹰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成立于2002年,注册资金 2000万,工厂面积16000平方米, 现有员工1000余人,月产能3百万只以上。拥有电源品牌:“FLYPOWER”和“飞天鹰”。
公司拥电源资深专家为首的100余名的研发团队,具有强大的新产品开发能力和快速响应能力,先进的国际设计理念, 紧跟世界电源新技术的发展,推出各种高性能、高可靠的电源产品。至今,已获得了数十项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专利。6级能效电源技术居前球领先之列。

最大功率为200瓦左右。
中国移动和易充是中移物联网有限公司依托物联网技术,自主研发的一套城市级安全充电解决方案,集智能充电终端、移动物联专网、充电运营管理云平台、用户端APP于一体,广泛适用于共享充电、智慧社区、智慧城市等场景和领域,为广大电动车主提供更安全、更智能、更便捷的充电服务。

3月12日,怪兽充电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递交招股文件,拟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有望成为国内共享经济的第一股。

对于企业本身,我们绝不能断言其未来如何,因为企业是活的,它永远有调整转型的机遇。

但对于其所处的赛道,我表示非常不看好。

共享充电宝是一门很low的生意,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业态内,话语权low(低声);

市场端,客单价和市场总盘low(低数目);

未来潜力,总体的天花板上限low(矮小)。

在整个共享充电宝的行业生态中,大致有这样几个主要角色共同搭建起相关服务。

最上游有飞毛腿、比亚迪、紫米等零配件制造厂商和技术研发商。

再下一环有富士康、租电等移动电源生产商和代工厂。

然后就是咱们的共享充电宝运营商,人们常说的三电一兽(来电 科技 、街电 科技 、小电 科技 、怪兽充电)就是这一part。

具体使用场景中,餐饮、购物、 娱乐 以及医院、车站等公共场景,共同构成了下游商户渠道,一般称其为点位(POI)。

在各大报告中,分析师们往往将共享充电宝的消费场景归纳为“低频应急类需求”。

这个“急”字就决定了,用户在具体消费中是没有忠诚度的,往往都是选取最近的点位充电。

好比出门在外的公厕场景,消费者绝不会因为特别中意某条街的某个坑位,而让自己尿了裤子。

此外,我们需要认清在共享充电宝的消费场景中,消费者到底买的是什么东西?

是充电宝的临时使用权吗?是多网点服务吗?是利落的机柜,舒适的充电宝体验吗?

都不是。

消费者买的,是电。

电这个东西,绝大多数消费者是感知不到区别的。

听HIFI大神介绍,火电的力度大点,声音偏暖,用水电的声音偏冷,但解析力很高。

水电中,以葛州坝的电音色最好。

火电中以北仑电厂的电音质最好,因为烧的无烟煤的比例最高。

但绝大多数普通人都劝大神要勤挖耳屎,可见凡人的悟性是十分有限的。

既然对消费者而言,电是毫无差异的。那么共享充电宝的用户群体中,是很难产生任何“品牌溢价”的。

这就决定了怪兽充电等共享充电宝运营商,在面对上下游时的话语权缺失。

上游方面的产品供给市场,有这样几个特点:充分竞争,单价低廉,利润微薄,因此双边都谈不上什么话语权。

目前来看,上游供应商分散且众多,产业链也已经十分成熟,因此产品端的进入壁垒几乎为零。

但考虑到运营成本和安全保障以及品牌质量,能与运营商们匹配的优质资源其实并不多。

而头部大厂就是开门做生意,想拿独家是十分困难的事。

怪兽充电对接的是小米供应链,主要依托紫米 科技 代为生产,而比亚迪则同时对接了小电和街电。

资料也显示,设备成本在共享充电宝行业中,仅占到了154%,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和供应链的改善,这一成本占比还将逐年递减。

但另一边,我们看到商户成本高居第一位。

这也说明了在下游方面,共享充电宝运营商处于绝对劣势。

据艾瑞咨询调研,2017年,入驻商户的分成比例是0%~20%。而2019年,这个比例很快就上升到了50%~80%。

一方面,由于用户品牌忠诚度低,最近点位是其决策中的最大依仗,这一状况也直接映射在了运营商与点位之间的关系。

同时,运营商还需要保证其铺设密度来满足即时性和借还体验,进一步放大了下游点位的话语权。

从商业逻辑上,共享充电宝的流量来源也是极大依赖于线下而不是线上,目前行业内普遍采用的排他性合作模式,也进一步推高了点位的待价而沽。

由于共享充电宝服务并不能给商户带来什么额外的利好,因此,商户选择合作运营商的参考因素中,入场费及分成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

艾瑞咨询的调查报告中,也印证了这一点。

怪兽充电的招股书给我们清晰展示了这一点。

招股书显示,在支出中增长最高的营销费用,主要是用于对合作伙伴的激励费用,包括佣金和入场费以及向业务开发人员支付的报酬。

这笔费用在过去两年分别为1362亿元、2121亿元,增长率为5587%。

在总激励费用中,怪兽充电的入场费(直营模式)从2019年的106亿元增至2020年的38亿元,增长了约260%。

支付给合作伙伴的佣金(代理商模式)也从2019年的822亿元增加455%至2020年的1196亿元。

大的数据方面,2019、2020年,怪兽充电的营收分别为2022亿元、2809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67亿元、75427万元。

典型的增收降利。

以至于媒体惊呼:“共享充电宝原来一直在给商场打工!”

据报道,很多热门商圈的价格从原来每小时1元钱,普遍涨到每小时2到5元钱,部分繁华地段甚至高达每小时10元。

对上市来说,这其实是一个好消息。

在各大分析研报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用户对充电宝价格不敏感”,是作为一个行业优势来讲的。

说得再术语一点,这个叫“缺乏价格d性”。

比如,粮食类的农副产品价格d性就极弱,刚需就卡在那里。当产量减少,价位抬高时,市场的需求也不会出现太大的萎缩。

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糖高宗等段子,就体现了这一特性。

就农产品而言,由于整个市场并不存在什么技术垄断和进入门槛,当价格大幅上涨后,高额的利润会迅速吸引农民转型种植大蒜等,进而在来年导致供给过剩,以至于价格暴跌乃至烂掉。

但相比之下,共享充电宝的进入门槛还是相对要高得多的。

在研报的逻辑中,由于用户普遍缺乏价格d性,同时刚需稳定,那么该赛道的上涨空间还有很多。

可事实是否如此,我们仍需要进一步分析。

在共享充电宝的使用受众中,其实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两类人群。

一类是真正的“低频应急刚需”,而一类则是常用顾客。

对前者而言,倘若他正在等一通十分重要的电话,或关乎于几千万的订单,或关乎于他的学业乃至婚姻幸福。

那在这个特殊的时刻,共享充电宝对该类用户来说价值就是极高的,定价到万元都有人咬牙买单。

但这显然不能作为商业基座。

对绝大多数共享充电宝的消费群体而言,他们用户画像是怎样的?他们到底在为什么付费?

想明白了这一点,我们才可以探究相应的客单价上限在哪里?

事实上,共享充电宝的常用顾客有着这样的行为画像:

手游、视频、直播类应用的重度使用者;

没有携带充电宝的习惯;

有移动充电的场景需求(拒绝插座模式);

再凝练一点,那就是懒。

这种懒是心智上的,对应的是不想提前计划,以及决策的灵活性。

由于共享充电宝的诞生,年轻人可以更随意地开启一场“说走就走的逛街/K歌/约饭”,彻底解决了用户的决策顾虑。

换言之,用户是在为这种“随意”的自由感付费。

那么,对应到每个人来说,其心理价位都多少有所不同。

对于不常出门的用户来说,偶尔的一次应急使用,十块乃至二十,都是可以咬牙接受的。

但对于其眼下的主力消费人群而言,过高的定价一定会将其倒闭入充电宝的常备军。

考虑到此前共享充电宝行业仍处于培养用户习惯的推广阶段,其定价起点本身就相对较低。

但随着不断加价,相应的影响也一定会在用户的消费频次和复购率上出现直接的负面体现。

一方面,“说走就走的旅行”难谈刚需。

另一方面,充电宝的购买成本也仅有50~100元左右。

二者叠加,留给共享充电宝的涨价空间绝不会太高。

再来看市场总盘。

在招股书中,怪兽充电援引了艾瑞咨询数据,称2020年中国移动设备充电服务市场规模为90亿元,并预计在2028年达到1063亿元,2020年至2028年复合年增长率(CAGR)达到362%。

这样的预计基于两个基础,在定量的技术上,假定是过往的增速不会发生大的变化。

在定性的逻辑分析上,则是因为下沉市场还处于发展早期,仍有大量的用户红利可以挖掘。

关于此,还有很多似是而非的理由作为依据,比如下沉市场用户的日均使用手机时长高达539小时。

但它没提到的是,这群用户中有7567%的月均收入在5000元以下。

使用手机的五个多小时里,绝大多数时间是花在了自家的沙发炕头上。

退一步讲,就算这些人有户外使用手机的需求,在四线乃至更低的县城里,市中心和家门口也就是步行半小时以内的路程。

更别提5823%的下沉用户都拥有乘用车,抛开车里充电不谈,回家也就是一脚油门的事儿。

由于生活节奏,收入水平,生活场景,城市圈规模等各种特性不同,共享充电宝在下沉市场的发展,决不是一道简单的加法算术题。

眼下,共享充电宝在一二线城市已发展饱和,甚至已经率先进入了点位的价格争夺战。

用户方面,所谓的价格敏感度低,指的其实是真正的“低频应急”群体。对其常用客户而言,大家的付费不过是为了“一时的灵活自由”,难谈刚需,涨价则必然会影响该群体的复购频次。

至于用来画饼的下沉市场,则有着全然不同的生态模式。

场景切换后,一二线城市的运营逻辑能否复用,乃至需求本身是否还存在,都需要打一个问号。

基于以上判断,2028年想要达到1063亿元的市场规模预计,几乎毫无可能。

如今,每一家企业,尤其是需要资本助力来拼一个未来的公司,都在追求一个词,叫“时间的朋友”。

这个共享充电宝行业,不仅不是时间的朋友,反而是时间的敌人。

所谓敌人的朋友,就是敌人。

共享充电宝本身就是一个没什么技术含量的租赁型经济,而时间都站在了它的替代品一边。

比如快充技术的发展,多屏终端时代的展望,以及可拆卸电池的无厘头理念。

有段子称,某零零后灵感闪现,为什么不发明一款可拆卸电池?两块电池轮换使用,一块没电了直接换上另一块,然后给换下的电池充电,不耽误玩手机,就像换卡一样。

大家觉得这种“创意”很 搞笑 ,因为十几年前这种电池本就是手机的标配。

“开 历史 倒车”还以为创新,瞬间就戳中了某些中老年的笑点。

但凑近探究,所谓的可拆卸电池设计,并非看上去那样匪夷所思。

如果,电池的大小可以做得更加小巧紧凑,如果拆卸装置可以更加便捷人性化,如果电池的充电器不要那么露骨硬核。

试想,如果真的有一款如同AirPods一样的便携式小巧电池,两块轮换,随换随充,除了解决边充边玩的痛点之外,还顺带解决了电池寿命到期后不得不换手机的问题。

那么整个共享充电宝的商业基座,将被彻底动摇。

从严格的技术角度,由于电池技术的发展缓慢,上述脑洞实现起来是有一定难度的。

但快充技术的飞速发展,将实实在在对共享充电宝造成冲击。

2019年,电池充满所需时长,最快需要35分钟,主流旗舰机型平均充满电的时间约80分钟。

如今经过两年多的发展,整个手机终端厂商在性能上都已经提无可提。充电功率开始成了军备竞赛的赛道之一。

除了果粉强大的苹果依然坚持在万年不变的5W功率上之外,安卓厂商已经提速到了120W快充,整整翻了24倍。

如今,iQOO7搭载120W的FlashCharge闪充,4000mAh双电芯电池充满100%的电量只需15分钟。

紧随其后的小米10至尊纪念版,也只需要24分钟即可充满。

要知道,在如今的终端行业中,技术壁垒已经保持太长时间,当头部技术突破后,后续的跟进将非常快。

对应到共享充电宝的场景中,过去消费者无法接受插座模式,有强烈的移动充电需求,其本质并不是用户享受包里装个充电宝跑来跑去的感受,而是用户无法接受长时间的插座充电等待。

但如果主流手机的充电时间都被压缩到15分钟,10分钟,乃至更短,那么共享充电宝的移动充电场景的吸引力将大打折扣。

当然,这依然无法解决用户“懒得”带充电器插头出门的痛点。但在这样的技术背景下,成本更低的固定充电桩模式,将对共享充电宝造成直接冲击。

最终,就是关于多屏时代的预言。

由于5G具有mMTC(大规模机器类型通信)的技术特性,在面向海量设备的网络接入场景中,多屏设备联通协同,跨屏互融和场景匹配的时代正在向我们走来。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所有的人机交互,联网场景都以“个人”为中心,而“个人场景”中,核心设备就是手机。

但在5G带来的物联网多屏时代中,除了“个人场景”之外,我们还将迎来“家庭场景”、“移动场景”以及“工业场景”。

除手机外,电视智慧屏、 汽车 内的车载屏幕、商场中的玻璃墙壁、休息区的智慧桌面等一系列多终端屏幕将共同构建起我们新的人机交互方式。

整个过程中,智能手机将从绝对核心变成多个屏幕中的其中一块,智能终端的去中心化将大幅削减人对手机的依赖,进而彻底动摇共享充电宝的业务根基。

在招股书中,怪兽充电披露,IPO募集资金除了将用于继续扩大重点商户网络、提高运营水平、加强技术能力等常规事项外,还将用于寻求投资机会并 探索 新商机。

但到底是怎样的“新商机”?其利润和现有资源又能支撑其探寻怎样的“新商机”?

招股书均未提及。

云智充充满自停,按时间收费的。

云智充拥有全套核心软硬件原创技术,迄今为止已取得多项实用新型,发明专利,商标,软件著作权。云智充产品覆盖小区,学校,工厂,商场等。

将成为充电桩行业领导者。云智充,悄悄改变着人们电动自行车的充电习惯,开启了城市充电新理念,云智充共享充电桩物联网将带您走进大数据时代。

1、安全

使用ABS--V0高级别塑料防火材料,外接电源线国标225防火电缆线,内设自动熔断设计,安全防火有保障。

2、高效

3、便捷、时尚

支付采用手机APP、微信、支付宝与IC卡相结合方式进行,便捷时尚。

4、节能、环保

充电完毕后电路自行关闭,省电、环保,有效保护电动自行车安全,延长电动自行车电池使用寿命。

1、云智充智能共享充电桩使用灵活自由,手机app支付,刷卡等满足不同年龄用户使用、无须综合布线,减少工程投入,提升物业形象和管理档次,只要有220v市电都可以自由灵活安装。

2、产品设有定时检验功能,对电动车的充电器及电瓶所产生的漏电和短路不安全现象有自动断电功能,同时云智充智能共享充电桩对电动车充满即时自动断电,有效保护用户的电瓶,有效遏制窃电发生,有效杜绝火灾,减轻物业管理负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dianzi/1287553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8
下一篇 2023-05-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