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G还没仔细体验,5G还没用上,6G却“露脸”了,这样真的好吗?

4G还没仔细体验,5G还没用上,6G却“露脸”了,这样真的好吗?,第1张

应邀回答本行业问题。

没有什么好不好的,其实通信业一直是这样,只不过是现在是互联网时代,被你们发现了而已,以前也是这样,就是没人注意。
1G是模拟通信技术,诞生于1980年附近。
1G开始是1971年AT&T向FCC提交了移动蜂窝技术提案。1973年,世界上第一部移动电信被摩托罗拉发明。
而直到1978年,第一个移动蜂窝电话系统AMPS才在贝尔实验室问世,1982年,FCC才正式批准了该制式,分配了频谱,才让它可以正式商用。

同时代诞生的还有北欧的NMT系统(1981年),德国的C-netz,英国的TACs。

而在1982年欧洲邮电管理大会(CEPT)就决定开发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了,这套系统就是占据了2G时代绝对主导地位的GSM系统。
2G的GSM被国际正式部署是1991年。
高通成立于1985年,正式推出CDMA是在1989年。而做为主要的CDMA商用网络是后续演进的CDMA IS-95。

2G时代基本上是GSM全球独大,CDMA后起直追的时代。
2G出现不久,欧洲就启动了3G的研究,同时 国际电联在1985年提出了第三代通信通信系统的要求,当时被称为FPLMTS(未来公众陆地移动通信系统)。
同样的,3G标准正式成型是2000年左右。
1999年11月,ITU在芬兰举行的会议上正式通过了”IMT-2000无线接口技术规范",最终宣布了IMT-2000可用的5种RTT技术,涵盖了欧洲和日本的WCDMA,中国的TD-SCDMA和美国的CDMA2000。
3G网络建设的商用推进比较慢,我国是2008年才开始建设3G网络的。

3G是高通的时代,不过也正是因为如此,早在2004年,3GPP就开始启动3GPP长期演进,也就是后来被称为LTE的技术。
第一个3GPP R8标准的完成预示着LTE时代来临,不过这个版本没有被ITU认可。2009年10月,我国提交的TD-LTE-Advanced和基于FDD的LTE-Advanced和IEEE 80216m被作为IMT-Advanced(4G)的技术候选。
2010年12月,满足IMT-advanced标准的3GPP R10才正式面世,这个才是属于4G标准。

我国的LTE组网是从2013年12月4日,工信部颁发TD-LTE牌照开始的。中国的4G时代也可以认为从2014年开始,2014年中国移动才开始规模的建设4G基站。

而第一个5G项目是欧盟的METIS,该项目从2011年4月开始筹划,正式启动于2012年11月1日,对全世界的5G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国的IMT-2020(5G)推进组于2013年2月成立,是我国推动5G研发,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的平台。
从以上的通信 历史 可以看到,移动通信领域的研发是一直持续进行的,往往在某代移动通信技术还没有开始商用,下一代就开始研发了。
所以说,现在5G还没有用上,6G却露脸了,一点儿也不奇怪。通信业一贯如此,只是你以前不知道而已。
前段时间,任正非说“不要过分夸大5G作用”,这会又有媒体说,中国已开始研发6G网络,速度是5G的10倍以上(5G的速度可达每秒1Gbit),关键是5G还没上,6G就到来了,这就有点尴尬了。
但是,中国确实预计将于2020年加快6G概念研究和试验,以便制定自己的一套定义和标准。其实,这是题中之义,也是实际要求,要知道5G就是一个抢占先机的过程,为什么华为在国际市场的发展屡屡受钳制,因为华为在5G方面一般人很难人能企及。

这就给我国的5G发展带来了制高点,人任正非说:我们华为的技术,西方必须购买,而且非买不可!
所以,我们现在研究6G正是时候,也是未雨绸缪,而且包括俄罗斯,美国等国家都在纷纷
对6G展开方向性研究,旨在进一步提升6G方面的能力,而6G的重点就是:太赫兹通信技术。它应是6G的新型频谱资源的技术,如同5G将频谱资源扩展到了毫米波一样。

不过和毫米波不同(波长为1~10mm的电磁波),而太赫兹的波长大概在003到3mm范围,它是一种新的、有很多独特优点的辐射源。而它的技术是一个全新的领域,能够给6G带来更好的技术支持。

但是,无论如何,我们都可以确认6G是未来我们必须要紧抓的部分,这是我们必须要研究,也是未来能够不受制于美国等国家的原因。
吃着碗里,盯着锅里,摸着柜里,想着地里,本来就这样,通讯行业也不例外。

在通信行业中,从最开始的1G网络到现在的4G网络,还有即将要正式商用的5G网络,一直都是在不断的研究和 探索 中,很多人都说在4G时代才刚开始使用,5G手机还没有出现,但是听说6G却已经露脸了,这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确实速度和节奏非常的快,但是对于,从事通信行业的企业来说,这绝对是正常的速度。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6G,用简单的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全覆盖,全应用,全频谱。

因为从5G到6G来说,这不仅仅是移动通信的变化和变迁,更是信息通信的改变,比如说大家现在所熟知的,人工智能,大数据,计算机等等一系列的产业技术革命都融合在一起,所以将来6G的出现一定是对我们生活有着翻天覆地的作为。

就目前而言,4G可以说是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普及,但其实我们使用的时间并不是很长,还没有使用3G网络的时间久,只是4G的爆发式的发展,在全球的速度过快,而在2020年左右5G网络的商用可以说是已经能够正式进行了,那么看似在通信领域的技术更迭速度非常之快,已经超出了我们大家的想像。

但是如果我们真正的了解之后,就会明白,每一代的通信技术其实都是在上一代还米有商用之前就已经立项研发了。在5G还没有正式上线的时候,其实6G网络就已经被提升了日程,而且不论是欧洲的6G研究,还是美国或者中国都已经在紧锣密鼓的进行6G项目的研发和投入,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能够使用通信行业持续不断的发展。

高 科技 行业都是如此!现在,5G网络技术已经成熟,普及只是时间问题。现在着手研发6G网络,在正常不过了!

我们先来看看5G网络,世界上最早是在10年提出5G概念,11年开始研发5G网络的,国内的5G研发推进小组,也是在13年2月份成立的。而当时世界平网络平均水平还在3G,国内4G网络还没有正式开启商用。由此可见,提前研发6G网络是抢占先机,让未来国内6G网络技术强人一等,而不是代表着5G受打压而放弃5G网络。
并且,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增强,研发难度也随之提升。根据我国工信部的说法,6G网络除了要解决无线上网的问题之外,还要解决解决物和物之间、物和人之间的这种联系,也就是加强5G物联网这个概念。所以,6G网络的研发时间无法预估!
目前,包括美国在内的多个国家已经开始研发6G网络了,国内自然也不例外。就在去年12月底,中国三大运营商携手中国信通院、华为、中兴、大唐、OPPO、vivo等通讯设备厂商启动《“后5G”系统愿景与需求》项目,执行时间为2018年12月到2020年12月。在这段时间内,它们将共同针对“后5G/6G网络”进行研发。
之所以现在国内5G技术被西方国家打压,是因为技术不够强,我们的优势是便宜,但5G网络还没有到离不开中国的地步。要是我国能领先研发出6G网络,就不是美国抵不抵制我们的问题了,而是我们考虑要不要让美国用6G了!

4G还没仔细体验,5G还没用上,6G却“露脸”了,这样真的好吗?这是很正常的,用一代研究一代,未雨绸缪一代。4G应用已经到达了顶端,市场将很快进入5G时代,着手研究下一代的产品就在情理之中,如果不早着手准备可能也会在未来落后。
4G的体验也就到顶了,没有什么再上升的空间,接下来将步入5G时代。按照我们国家的规划,2019年将进入预商用节点,2020年将要商用,大约还会经过3、4年的建设期才能进入到成熟。到5G正式商用,会有大量的应用场景出现,个人、家庭、城市、产业等会有大量5G的需求。
而随着各种需求的陆续出现,5G也会承载相当大的压力。5G是否还能够胜任那时的万物互联、甚至现在想象不到的场景可能是个问号。所以6G必然也会提早进入研究阶段,否则真到应用时却根本提供不了,那是会对 社会 的发展起相当大的负面作用。
我们国家的5G已经进入部署实施阶段,而6G的研究也已经提上了日程。6G概念研究已经启动,2020年将进入正式的6G研发,预计2030年投入商用。而6G相对于5G来说又是一个飞跃,理论下载可达1TB/秒,这种速度可以说是相当惊人的。其实不只是我国,韩国的LG也已经启动了对6G技术的研究。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以后的通讯领域,谁都想在标准上取得对自己有利的位置,早做研究必然会有相当的成果。如果一旦取得标准的胜利,会对自己有相当多的好处的,看看4G及以前标准的最大获益者高通所获得的利益就明白了。
如果你所在的地区不是比较大的城市,可能就是这一两年才普及到4G的,大一点的城市在好几年前就普及了4G了。可以说,很多人已经习惯了4G了,甚至习惯了45G了。

5G准备来了,但是也就是在未来一两年左右会慢慢大规模出货,不可能短时间的就能大规模的出货的。5G在手机上跟4G的区别没有4G跟3G的区别大呢?但是5G很重要的,因为这是面向未来的技术。

因为5G技术是自动驾驶、物联网等这些技术的基础,所以说,很多国家都想扩大自己的5G的影响力,因为涉及到很多未来的技术,在5G上掌握了主动权,相当于躺着赚钱了。

但是6G已经开始“露脸”,这是不奇怪的,毕竟很多国家都想在下一代技术中领先,当然会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其实,我们在3G过渡到4G也只是花了几年时间而已。5G还有好几年才能普及,6G当然还有相当长一段时间才能来到。

科技 肯定在进步的,而且越来越发达了,我们生活越发便利了,并没有什么不好。

草泥马,别跟我在这瞎哔哔5G6G先把我4G的网速落实了再说!别再跟我说手机不行附近有干扰之类的话糊弄你大爷。

4G以是成熟的技术,若能达到设计所宣传说技术参数,作为民用通讯以完全能满足民用的需求,应用应该还有很长的吋间。

5G虽然技术参数和速度比4G要高,但市场需求并不是很大,现今阶段除了媒体有所需求,民用的用户有谁天天在下载视频来看?需要那么高的速度吗?

先进技术透支过快,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因新建一个项目需要很多的资金,还有一个运行的吋间周期。在还能满足需求的情况下就被淘汰了,又上新技术又需要花费巨资来搞从复的建设,实在划不算。

由于华为的野心膨胀和恶意竞争,不按套路出牌,急于推出不成熟的5G,打乱了国外 科技 公司的发展规划,现国外 科技 公司也被迫应战5G。

还没有成熟的5G没没有普及,又在提前搞6G了,很不现实,为什么呢,十年后的实用应用技术,包括先进的通讯芯片技术又不一祥了,现在研发设计是按现有的技术设计的,所以既是十年后推出的6G,还是今天的技术。

是的啊,4G的好些功能也还是刚刚开始在运营商这边开始服务,比如DL 256QAM/UL64QAM/44MIMO或者是VOLTE/VILTE这些功能,现在这部分功能还没有几个人体验过呢。
感觉应该是存在好多更加复杂的场景需求,目前4G已经满足不了了,比如说加入了物联网车联网这块???需要更短的时间相应,需要更快速的网络,更长久的在线时间,所以规划出来了5G和6G?

近日,3GPP正式向ITU-R(国际电信联盟)提交5G侯选技术标准提案。其中,低功耗广域物联网技术NB-IoT被正式纳入5G候选技术集合,作为5G的组成部分与NR联合提交至ITU-R。据悉,ITU-R对提交的5G标准提案进行复核后,将于2020年正式对外发布。

这将意味着,NB-IoT可在NR in-band部署,支持接入5G核心网;同时,NB-IoT 3GPP标准将持续演进,成为5G mMTC关键组成部分。

对于NB-IoT未来的发展,3GPP曾指出NB-IoT将继续服务于5G LPWA用例(即mMTC,海量机器通信),成为5G技术规范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若提案最终复核通过,那么在明年6月份的ITU会议之后,NB-IoT将正式成为5G mMTC的一个可以演进的方向。

7月31日,在“5G物联网产业生态大会”上,华为蜂窝物联网产品线副总裁刁志峰表示,“NB-IoT在协议标准上属于5G,这一块的部署可称为5G NB-IoT;此外,投资NB-IoT,就是投资5G。”

5G技术的应用场景是方方面面的,按照不同的技术特点,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NB-IoT为什么能够成为5G mMTC的标准呢?雷锋网通过其他途径了解到,有观点认为:

2018年,NB-IoT技术经历了高速的发展,用一年时间走完2G六年的路,预计2019年NB-IoT全球连接数将过亿,其模组价格与2G模组持平,价格方面将小于22RMB(甚至低至15RMB)。

就现阶段NB-IoT全球商用网络的部署,雷锋网了解到,其已有79家商用网络运营商入局,而LTE-M为31家。相比eMTC和LoRa,NB-IoT凭借技术和产业优势,在美国已有较好的网络覆盖情况,成为美国四大运营商AT&T、T-Mobile、Sprint和Verizon新的赛道。此外,商用情况较好的NB-IoT应用案例其优势也慢慢凸显出来。

NB-IoT在国内大规模的商用案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在海外,NB-IoT已实现的大规模商用的应用案例则有,例如:摩托车监控(泰国)、羊联网(挪威)、气表(韩国)、智慧门锁(西班牙)、智慧停车(德国)等,未来NB-IoT还将继续发力海外市场。

刁志峰在会上表示,NB-IoT业务场景将从2G/2B向2C端延展,2019年燃气、水表、烟感、电动车防盗将进入干万级规模;而门锁、跟踪类、白电等将进入百万级规模;此外,智慧社区、智慧家庭将成为新的场景化规模应用的市场。

华为既做NB-IoT芯片,也做5G芯片,那么该提案通过后,是否会给华为现有的产品形态带来影响,先前已上线的NB-IoT基站和应用是否面临退网风险?

雷锋网了解到,该提案提交的信息就是华为现在的产品,因此对华为NB-IoT芯片和5G芯片的产品形态没有任何影响。

5G的到来,对NB-IoT的应用也不会有任何影响。NB-IoT属于5G,它可以部署在5G上,也可以部署在4G上,还可以部署在2G上。NB-IoT是一个新的技术,所以原先的NB-IoT基站不存在任何退网的风险。

刁志峰表示,投资NB-IoT,就是投资5G。未来的10年,甚至20年、30年,华为的NB-IoT会保持目前这种部署。2019年,华为NB-IoT的目标是完成一个亿的用户数,现在已经接近6000万。后续,NB-IoT的市场还会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2017年,华为先后推出了NB-IoT芯片Boudica 120和Boudica 150,雷锋网从其他渠道获悉,传闻中华为将于2020年推出的NB-IoT芯片Boudica 200,这个芯片可能会把很多东西都集成进去,例如AP和相应的一些安全机制等,此外,支持3GPP R14和R15的标准也会集成进去。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华为该系列的NB-IoT芯片会持续的向外开放,提供给所有的模组厂家使用。

雷锋网了解到,目前,华为海思整个NB-IoT芯片已经超过了2000万片,预计到2023年或更早一点的时间,将会实现超过10亿的连接。

对于NB-IoT被划到5G,很多行业人士对已上线的设备是否面临退网风险这个问题表示担心。在了解了NB-IoT为什么能成为5G mMTC的标准之后,以及现阶段NB-IoT的网络部署和行业应用情况,以及刁志峰会上的发言后,对此问题大可不必太过担心,因为当前NB-IoT投资将作为5G的一部分被继承下来。

联通物联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陈晓天也曾表示,今年是5G 最热的元年,而前两年是NB-IoT,这对物联网来讲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如今大家的关注点都在5G上,而我个人认为,NB-IoT即将进入规模化的商用。

经过30年时间,通信连接技术从模拟发展到数字,逐步进入尾声。2000年开始的3G建设和2010年开始的4G升级,逐步使人们从语音为主的通信,演进到以数据流量通信为主的新模式,语音和消息等业务模式渐渐被互联网OTT的IP化创新应用替代。
物联网产业 2017年“拐点”–物的连接超越人的连接
当人的连接超过70%渗透率,超越人的、物的连接就开始萌芽和发展。2017年,M2M单纯物的连接数将首次超过人的连接,成为新的连接形态,并将重塑通信网络、运营、业务和服务的形态。
软银孙正义在2017年全球移动大会上预测,未来30年每个人连接物的节点将超过100个,未来5年物的连接将超越500亿,未来10年将超越1000亿,2035年全球将有1万亿的物联网芯片,IoT将带来终端设备(产生数据)、云(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的海量机会。大连接时代的序幕已经开启。
2016年6月,NB-IoT规范在全球正式发布。同时,在美国,1美元级别的物联网芯片开始面世;以LTE为代表的4G网络大规模普及,渗透率超过20%;IoT规模部署和应用爆发的条件逐步积累到临界点。2017年将是物联网的突破年。
业务&网络重构:横向多样化+纵向专业化
物联网应用场景的多样化驱动了业务、网络、运营、商业模式的重构。多样化体现在横向覆盖各个行业、纵向满足不同专业化的需求。物联网的业务场景是d性、即时变化、无限延展的,要求网络与平台具备的能力包括支持广度、深度、速度、延时、经济高效、安全等多个方面。
除了人的连接场景外,物的连接还涵盖了更多场景。以无人驾驶为例,其延时要求毫秒级、传输速度达到10Gbps级,才能确保自动驾驶的汽车不出事故。因此,5G是目前主要的网络选择,同时网络需要根据业务的优先级进行资源随选,SDN/NFV是必然的趋势。为确保在容量不断增长的情况下的传输和延时压力,网络“自上而下”构建CDN,实现从云计算到雾计算的架构改造,实现管云一体化也是重要的趋势。
多样化的接入终端和接入近场技术,对网络归一化处理和智能服务提出了新挑战。新型融合网关汇聚了各种接入技术和终端,成为边缘重构的重点。此外,从2017年世界移动大会来看,对安全问题的热烈讨论,再次对物联网安全策略管控提出了新的要求。
运营&商业重构:超越连接,平台和应用变现
物联网网络、业务的复杂性是呈指数级增长的,需要以数据洞察为中心、智能算法为驱动的新型运营平台和运营模式来支撑。这类似互联网公司的云/大数据平台,即“智能中台”。在商业上,物联网的核心是应用创新产生新价值,而运营商的长板在连接,初期需要通过连接和数据捆绑应用的方式,来实现连接和数据平台的变现。从长期看,平台将控制用户流、数据流,数据平台和应用创新的生态汇聚平台将带来资金流,是未来商业模式演进的目标。

物联网战略路径和竞争力:业务、使能、连接
物联网的发展重点在三个领域,有垂直行业,其领导者包括GE、BMW、海尔等;有互联网OTT,其领导者包括Google、Amazon、阿里等;电信领域,其领导者包括AT&T、中国移动、Vodafone等。各个领域的战略定位和战略演进路径各不相同,但遵循相同的规则,即“长板协同、远交近攻”。
垂直行业:专业业务领先
行业领导者在构建和巩固专业领导地位的基础上,按场景需求,深度、专业、模块化地吸收物联网、云、大数据、互联网技术,实现了连接、业务和运营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成为产业的引领者。如BMW、Bosche的实践开创了欧洲Industry40行业标准,并占领领先地位;GE通过每天监控和分析来自万亿设备的1000万个传感器发出的5000万条数据,通过Predix平台,实现物联网新型应用。这些案例表明,未来物联网最核心的竞争力恰恰是专业化的业务。
互联网OTT:数据/智能化领先
互联网公司在大数据、云和互联网使能技术上的领先地位和能力积累,使他们在进入通用业务领域时,展现了强大的破解和替代能力,如物流、零售、门禁等业务场景的物联网服务创新。Google、Amazon等OTT也正在将使能能力,从简单的数据分析,提升到专业化智能的高度,结合专业能力创新智能化的应用,来改造传统行业。阿里巴巴突出的“5新”正是这一战略的集中体现。专业化既是互联网公司物联网业务和服务创新的方向,也是其软肋。
电信运营商:连接领先
全球领先运营商在物联网中的长板是其连接网络,中国移动、ATT、Verizon都把NB-IoT和5G作为其大连接战略的核心战略。AT&T 2013年发布了以智能安防业务为核心的Digital Life智慧家庭业务,从家庭物联向车联网演进过渡,基于M2X能力开放平台进行平台运营,目标是实现全美三分之一的车联网基于AT&T的网络平台。中国移动发布大连接为核心的2020战略,依托强大的连接优势和OneNet物联平台(目前已接入超过560万设备,开发者数量超过27万,应用数量超过一万),率先布局万物互联的生态。Vodafone从卖SIM卡向卖服务转型,实现地域扩张和价值延展。
这些实践都展示了一个普世道理,即运营商单靠连接难以形成盈利模式,在连接的基础上构建数据化的平台,支撑和加速运营创新。平台变现和应用变现,是运营商探索物联网成功商业模式的发展方向。
战略对标 – 三类战略路径

物联网战略演进路标:从连接到数据和应用
物联网是非常复杂的生态系统,横向涵盖所有行业领域,纵向贯穿端、管、数据、云应用等所有环节。物联网的战略首先是横向选择和确定主攻的场景,其次是纵深上的能力、竞争力和市场格局、盈利模式的实现。总体来看,电信运营商物联网战略演进至少分三个阶段,表述如下。
运营商具有优势长板和综合竞争力的横向行业场景,主要有数字家庭、智慧城市(安防)、车联网等,可以将运营商的连接优势和电信级的安全、可靠、本地化、端到端等服务优势结合起来。纵向上,运营商需要遵循构建长板、依托优势,进行生长的原则,优先聚焦连接网络的构建,在此基础上逐步建设数据能力、发展应用创新的平台,促发生态化的应用创新。
物联网IoT三步走战略–“菱形”突击
阶段一:连接为王
在初期,运营商的战略重心无疑是构建强大的物联网连接网络,重点打造一张基于NB-IoT的全网覆盖的网络,扩展LTE的连接到物的连接,试点5G在物联网上的应用,同时尝试蓝牙、WiFi、Zigbee等连接技术支持的近场物联网网络融合。战略合作的重点是实现和领先物联网应用创新SP合作,通过API将网络能力开放出去,支撑运营的创新,快速实现破局。
阶段二:数据为王
在网络领先地位逐步构建后,运营商基于物联网场景复杂、业务多样的特点,实现基于数据的精准创新、智慧运营、精益管理成为新瓶颈和业务创新的新机会。这个阶段,运营商应构建基于智能中台的管云一体化网络,实现连接网络的“由哑到智”,基于网络发展打造智能运营的数据平台,支撑业务创新和精准高效的客户服务。
阶段三:应用为王
数据平台的强大和扩展性将使运营商拥有构建应用汇聚平台的能力。类似移动互联网领域的APP Store,运营商将基于IoT Store,支撑、触发各个行业的业务和服务创新。生态创新成为运营商新的战略控制点。
运营商最终的战略愿景是实现在物联网“倒梯形”价值视图上的“菱形”站位,即确保数据平台和业务创新的控制点,实现网络连接的长久溢价变现。

小结
物联网IoT将在2017年迎来拐点。运营商需要依托优势,识别战略控制点,逐步构建新生态领域里的长板和战略控制点,实现在物联网领域的创新和成功转型,迎接继消费互联网之后的家庭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又一波新蓝海的到来。
以上由物联传媒转载提供,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是5G工业模组,从某种程度来说,相当于手机里的Soc。 我们可能比较熟悉的是手机里的Soc,现在比较常见的比如华为的麒麟系列Soc、高通的骁龙系列的Soc。Soc是当前智能手机的核心,各个手机厂家的手机,则是在Soc上进一步开发的产品。 麒麟系列Soc 而这个5G工业模组,则是给一些涉及5G行业应用所需要的物联网设备商使用的一种核心原件,哪些企业可以在5G工业模组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出来自己的产品。

很多时候,我们从科幻大片中预见未来。


《回到未来》预言了自动系鞋带的鞋子、悬浮滑板和巨型平面屏幕电视;在计算机还未曾普及的时代,《黑客帝国》却探讨了程序、人工智能、虚拟世界等命题;最近炙手可热的元宇宙,也能在《失控玩家》中的“自由城”、《头号玩家》中的“绿洲”中找到原型……


9月22日,主题为“无界 探索 ,翻开未来”的华为智能世界2030论坛,堪比科幻大片,预测了10年后的智能世界:医、食、住、行、城市、企业、能源、数字可信等是什么样子。



医:“治未病”是什么体验?


华为对智能世界2030的预测中,对 健康 是这样说的:“2030年,人们依托高灵敏的生物传感器、云端存储的海量 健康 数据,让 健康 可计算。人类将能实现主动预防,从治已病到治未病;借助物联网、AI等技术,让未来的治疗方案将不再千篇一律;大型医疗设备更加便携化,实现居家远程医疗联动。”


“治未病”出自古老的《黄帝内经》,“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意思是采取相应的措施,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已变防渐。



人口老龄化带来了很多慢性病,据统计85%的死亡都是由于慢性病。慢性病,实时检测是关键。传感器、云、人工智能等技术有助于实现这一点。拿血压检测来说,光学传感器可以为血压建模和算法提供高质量的数据输入,加上云服务与AI,可以为用户带来主动的 健康 管理。


眼科诊疗也是这样,目前80%的市场都被价格高昂的进口高端眼科医疗器械占据,在AI的驱动下,眼科诊疗也在发生变革,带来智慧医疗的新体验。苏州微清自主研发的眼底病灶AI辅助诊断系统,集成华为云人工智能和连接技术,加上协和医院顶尖的临床实力,其全自动AI辅助眼底诊断系统解决方案在视杯视盘上的分割精度达到925%/975%,超过国际水平,毫秒级出诊断结果,工作效率超出医生检查效率数百倍,高效实现了青光眼AI辅助诊断筛查、评估。


远程医疗也很神奇,之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曾经在中国移动、华为的助力下,完成全国首例基于5G的远程人体手术——帕金森病“脑起搏器”植入手术,医生在海南为远隔3000公里的北京患者装“脑起搏器”,这种看似不可能的神奇 *** 作越来越司空见惯,在数字化技术赋能下,越来越多的人将能“治未病”。


食:智慧农业的想象空间


说起农业,总是会想起四个字:“看天吃饭”,这样带来的结果自然是:农业种植波动性大,风险重重。那么有没有办法改变这个境况呢?


答案是肯定的。在华为的智能世界2030预测中,农业变成了数字化技术加持下的新农业:用数据换产量,普惠绿色饮食。



传统的水泵灌溉系统受限于地形、动物破坏、电击、雨水侵蚀,布线暴露,甚至水箱设立场地受限和电源缺乏等问题。华为在印度智能农场的智能供水方案,基于无线技术打造智能灌溉系统,可以实现水量远程控制,确保在正确的时间将水用在正确的地方,最大程度减少水资源浪费。


在江苏滨海朗坤农科园的7万平方米的高 科技 智能温室,华为整体联动5G、物联网、VR等新一代智慧农业技术,同时引进了荷兰智能温室技术、以色列精准灌溉技术、西班牙自动包装技术和德国精密控制技术,在农作物生长的全过程都仿佛有一个智慧大脑在精准控制,高效运营。


这就是基于数据的精准农业,不再只靠经验,不再看天吃饭,而是在AI、大数据、物联网的加持下,让农业变得智慧、精准。


这是拥有数千年古老 历史 的农业迄今已来最大的一次变革,从体力与畜力的10时代,到农业机械的20时代,到自动化设备支撑的30时代,现在将进入智慧、精准的40时代。


能:比特管理瓦特


“光伏、风电等新型可再生能源已经进入商业化拐点,电力电子技术和数字化技术正深度融合,形成一朵‘能源云’,实现整个能源系统的‘比特管理瓦特’。” 华为常务董事、ICT产品与解决方案总裁汪涛在智能世界2030论坛上这样说。


比特是数字最小的符号,瓦特是能源最基础的符号,比特管理瓦特就是数字化技术与能源的融合。


比特管理瓦特的大背景,一方面是因为新能源革命,在生态与环境危机面前,传统的碳能源难以为继,清洁能源势在必行。众所周知,我国制定了“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的目标,各地都在加快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


另一方面是因为数字化技术也是能源消耗大户,需要用技术解决技术发展所产生的问题。据预测,全球通信站点在2025年将达7000万个,一年耗电高达6600亿度。全球的数据中心在2025年也将会有2400万机架,耗电也高达9500亿度/年。


这一切都要求能源体系在数字化技术的赋能下向低碳化、电气化、智能化转型。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立浧所说,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需要以信息化、数字化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青海共和县的22GW光伏项目,在华为智能光伏解决方案的助力下,最佳匹配特高压电网要求,稳定并网,目前系统发电量与传统方案相比提升2%以上;在引入诸多智能化的手段后,有效提升了运维效率,例如采用智能诊断方案,原来需要2个月的运维巡检工作只需要20分钟。


在宝丰集团的宁夏黄河东岸的640MW光伏电站,太阳能板可以像向日葵一样逐光而动,比起传统光伏电站发电量提高20%以上;无线宽带系统、无人机巡检、智能光伏云等智能化技术大大提升了运维效率,相比传统光伏电站大多需要100人的运维规模,这里智需要30个运维人员。


比特管理瓦特,正在为能源领域插上数字化赋能的翅膀,奔向智慧能源。


后记:无界 探索 ,翻开未来


上面提到的医、食、能,只是华为对智能世界2030诸多预测中的一些场景,八大 探索 展望、四份洞察等更详细的报告向我们展现出一个值得期待的智能世界:活得更有质量、食物更充足、居住的空间可拓展、上班路上无需担心拥堵、生活在宜居的城市、享有可再生能源、重复的工作交给机器……


其中,笔者的感受可以总结为三个“无界”:


首先,是合作无界。 华为智能世界2030论坛,群英汇聚,演讲嘉宾包括被誉为“ 科技 界的达尔文”的著名未来学家、科普作家史蒂文·约翰逊,世界电动车协会创始主席及轮值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清泉,罗兰贝格全球管理委员会联席总裁戴璞,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等等。堪称是一次思想的大碰撞。


这很容易让我们记起华为公司创始人任正非的名言:“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在2017年,任正非曾经在一次讲话中阐释其内涵:“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并不是咖啡因有什么神奇作用。而是利用西方的一些习惯,表述开放、沟通与交流……形式不重要,重要的是精神的神交。咖啡厅也只是一个交流场所,无论何时、何地都是交流的机会与场所。”


可以说,华为的智能世界2030就是“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的典型案例,是一个共创的产物。据汪涛透露,过去三年,研究团队与业界1000多名学者、客户、伙伴进行交流,组织了2000多场的研讨,参考了来自联合国、世界经济论坛、世界卫生组织等权威机构的数据、方法,吸取了来自nature、IEEE等科学杂志、论文的线索,和相关产业协会、咨询公司报告的洞察等等。


其次,是技术无界。 想象未来靠科幻,实现未来靠技术。美好的智能世界2030,不是海市蜃楼,而是技术支撑下的真实图景。这一切的背后,都是对技术边界的无尽 探索 。


拿通信技术来说,我们很多人都已经见证和体验过1G、2G、3G、4G和5G技术,未来,更是将进化到55G和6G。55G,不仅对5G三种场景(eMBB、mMTC和URLLC)进行升级,更是增加了新的场景(UCBC,RTBC,HCS),在上行大带宽、宽带实时交互、通信与感知融合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支撑起超高清沉浸式体验、远程医疗、自动驾驶等场景应用。


6G技术的 探索 ,更是打开想象空间。任正非在最近一次谈话中就提到了6G:“6G未来的增长空间可能就不只是大带宽的通信了,可能也有探测感知能力,通信感知一体化,这是一个比通信更大的场景,是一种新的网络能力,能更好地支持扩展业务运营。” 6G以通信和感知能力的融合,构建感-传-算一体化网络,支撑起厘米级超高精度定位、空气质量分析、医疗 健康 扫描等新场景应用。


再次,是融合无界。 纵观华为智能世界2030的诸多预测,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数字化技术与相关技术的融合,甚至看起来风牛马不相及的学科、领域都在打破边界、走向融合。比如上面提到的数字能源就是数字化技术与电力电子技术的融合,精准农业是数字化技术与农业技术的融合,智慧医疗是数字化技术与医疗技术的融合等等。


这也是华为智能世界2030的主题“无界 探索 ,翻开未来”之要义:只有打破边界,勇于 探索 ,方能翻开智能世界的未来。

微博@中国日报网 图

8月3日,第五届“华为亚太创新日”在中国成都举行。华为公司董事、战略研究院院长徐文伟在会上透露,截至8月底,华为在全球已经签订了50多个5G的商用合同,已发货20多万个5G基站,近三分之二的5G基站由华为建设。

徐文伟介绍,50多个5G合同其中28个来自欧洲,11个来自中东,6个来自亚太,4个来自美洲,1个来自非洲。

徐文伟认为,华为的5G为什么能够做到行业最领先主要基于三个因素。

首先是是投得早。华为在09年就开始进行5G的研究,那一年4G刚刚开始投入商用。

第二个是投得多。过去10年,累计在5G上面已经投入了40亿美元。

第三个是投入的深度。在5G的研究上,华为不仅仅是做产品,更重要的是华为早期就积极参与标准的制定,同时贯穿整个5G的基础研究。

同时,从芯片到材料,从散热到算法,很多方面都是需要华为做出从无到有的 探索 ,背后都是厚积薄发的累积和投入。

徐文伟称,随着摩尔定律和香农定律接近极限,通信行业面临瓶颈和挑战,华为的创新战略是:从基于客户需求的技术和工程创新的10时代,迈向基于愿景驱动的理论突破和基础技术发明的创新20时代。

创新10的核心理念是:基于客户需求和挑战,是技术创新,工程创新,是产品与解决方案的创新,是从1到N的创新。核心是帮助客户和合作伙伴增强竞争力,帮助客户增加收益或者降低成本,帮助客户实现商业成功。过去华为无论在无线、光网络、还是智能手机领域,都有大量的工程和技术创新,为客户带来的极大的商业价值以及产生了巨大的 社会 价值。

创新20的核心理念是:基于对未来智能 社会 的假设和愿景,打破制约ICT发展的理论和基础技术瓶颈,是实现理论突破和基础技术发明的创新,是实现从0到1的创新。

徐文伟称,创新20的核心是基于愿景的理论突破和基础技术的发明,而理论突破和基础技术发明源头之一是学术界,工业界提出的挑战和向大学进行研究的投资是助推器。理论突破和技术发明的不确定性非常高,这种不确定性的性质就决定了不能是封闭的创新,需要一起分享成果,共享能力。华为创新20的思想理念是“开放式创新、包容式发展”,大学和研究机构,学术界,工业界联合起来,共同推动。

以下为徐文伟发言实录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

感谢各位参加亚太创新日。成都是大熊猫的故乡,也是创新之都,早在公元前250年,都江堰就是古代人民通过创新造福人类的奇迹,今年我们聚集创新之都讨论创新和未来智能世界,以及 科技 带给我们的变化。

人类 社会 即将进入智能 社会

十年前的我们,都不曾预测 科技 给到每个人的今天的生活带来了如此大的变化和便利。同样,站在今天看明天,未来仍旧让人充满期待。我认为未来二三十年人类 社会 将演变成一个智能 社会 ,智能 社会 有三个特征,万物感知、万物互联、万物智能。

在智能 社会 ,万物可感,感知物理世界,并转变为数字信号;网络联接万物,将所有数据实现在线联接;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应用将实现万物智能。

由于有了先进的ICT技术,这三大特征才能实现。ICT基础设施(比如5G,物联网,AI等)将是智能世界的基石。

万物互联:5G构筑智能世界的底座

在万物互联中,5G作为连接一切的技术,构筑着智能世界的底座。而5G的发展正好处在了全球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时期。人类工业化发展走到今天,正在从过去的机械化、电力化,走向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可以说,5G技术到来恰逢其时。

一方面,5G可以在传统的连接的基础上提供大带宽、低时延。为不同应用提供切片,这一全新功能,使它可以适配各种复杂的行业应用场景。毫无疑问,5G技术真正为智能化 社会 提供了一个强大的连接底座。

同时,我们也看到,在各行各业智能化的过程中,需要大量使用到云、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以及边缘计算这样一些新的技术。这些新的技术手段,正是因为有了5G的支撑,应用场景将大幅度地增加,应用效率也会大幅度提升。

有了5G的支撑,不论是云、人工智能、还是边缘计算,都会真正把威力释放出来,且无处不在。5G与这些关键技术相融合,将极大加快各行各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进程。

5G让矿山更安全

5G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已经非常多了,但我与大家分享一个最新的案例。这个是内蒙古的一个稀土矿山。大家都知道矿山所处地区的气候非常恶劣,现场环境也是非常复杂。在矿山的这些矿车,经常处在一个不安全的环境下运行。我们看到的这个稀土矿山,总共有30辆矿车,每个矿车要配四个司机2班倒。矿山运营者遇到的困难也不少。

第一个就是安全事故频发。矿山自然条件非常恶劣,即便最老练的司机,也难免发生安全事故。第二个是工作效率低下。即便最有经验的司机,时速也只能跑十公里,这是规定的安全速度。第三个问题是成本高。每个司机一年要25万,平均2万块钱一个月,这也许是中国最贵的司机。即便是这样,也还招不到人,因为条件太艰苦没有人愿意去。

如今, 5G网络装备的无人驾驶矿车,省去了为每个车的司机支付的100万人民币。此外,车辆行驶的速度可以提高到35公里,效率大幅度提高。更重要的是由于无人驾驶,经济上大幅度节省,避免了人员伤亡。

每一次技术的发展是为了帮助人类,而不是取代人,最终都是让人类 社会 变得更好。

华为5G遍布全球

在此,也给各位汇报一下,最新的5G情况,感谢全球运营商客户、伙伴对华为在5G方面的信任与支持。截至8月底,我们在全球已经签订了50多个5G的商用合同。从欧洲到中东到亚太,全球很多运营商都已经积极开始了5G网络部署。

华为的5G为什么能够做到行业最领先:

首先是是投得早。我们在09年就开始进行5G的研究,那一年4G刚刚开始投入商用。

第二个是投得多。过去10年,累计在5G上面已经投入了40亿美元。

第三个是投入的深度。在5G的研究上,我们不仅仅是做产品,更重要的是我们早期就积极参与标准的制定,同时贯穿整个5G的基础研究。

同时,从芯片到材料,从散热到算法,很多方面都是需要我们做出从无到有的 探索 ,背后都是厚积薄发的累积和投入。

万物智能:为世界提供无所不及的智能

在万物智能中,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应用,让智能无所不及。根据华为GIV2025全球产业洞察预测,到2025年新增数据量180ZB,是2018年新增数据量的18倍,以及每年10倍算力的递增,带来了大量异构计算的需求。

华为厚积薄发,坚定不移地战略投入智能计算,持续取得了创新突破。今年1月9日,我们发布了Kunpeng920,业界最高性能ARM-Based CPU

2018年,面向终端领域,我们发布了麒麟980芯片,推出了世界上首款AI手机,把手机推向智慧新高度。

面向AI领域,我们发布了升腾310芯片,以覆盖芯片、芯片使能、框架和应用的全栈能力,以及包括公有云、私有云、边缘计算、物联网行业终端以及消费终端等全场景的产品和服务,提供经济且充裕的算力,像电力那样方便获得AI算力,实现各行行业的普惠AI。

Kunpeng 920

业界最高性能ARM-Based CPU

鲲鹏920,带来了高性能、高吞吐、高集成、高能效的创新突破,把计算推向新高度。基于ARM架构授权,由华为自主设计完成,是业界最高性能CPU。

看得见的产品,看不见的是背后的技术

正如刚才所说,与5G一样,我们看到的是产品,而,冰上之下的技术才是真正的竞争力。数学、芯片设计、材料、散热等,这些是背后的基础能力。

华为有60多个基础技术实验室,700多数学博士,200多物理和化学博士;数学的算法的突破决定了SingleRAN的诞生。早在1991年,华为就设计了第一片ASIC芯片并成立了芯片设计室。

材料的抗腐蚀研究,让华为产品适应各种环境,石墨烯的研究,让电池散热效率大幅提升;无风扇的散热设计,让基站的体积降低30% ……

华为创新理念升级:从1到N迈向从0到1

随着摩尔定律和香农定律接近极限,通信行业面临瓶颈和挑战,华为的创新战略是:从基于客户需求的技术和工程创新的10时代,迈向基于愿景驱动的理论突破和基础技术发明的创新20时代。

创新10的核心理念是:基于客户需求和挑战,是技术创新,工程创新,是产品与解决方案的创新,是从1到N的创新。核心是帮助客户和合作伙伴增强竞争力,帮助客户增加收益或者降低成本,帮助客户实现商业成功。过去华为无论在无线、光网络、还是智能手机领域,我们都有大量的工程和技术创新,为客户带来的极大的商业价值以及产生了巨大的 社会 价值。

以愿景假设+技术突破为方法论

那么,再回到一开始智能世界的特征。我们首先从愿景假设出发,研究未来人们是如何生活、工作、 娱乐 、保健等,提出问题,带着问题找技术,带着问题捕捉未来的技术方向和商业机会,期望能够孵化出新产业和新产品形态,研究未来智能世界。围绕信息的全流程,研究和发掘未来的技术,从信息的产生、存储、计算、传送、呈现,一直到信息的消费。

以开放式创新、包容式发展为思想理念

那么,什么是华为创新20?具体来说:

创新20的核心是基于愿景的理论突破和基础技术的发明,而理论突破和基础技术发明源头之一是学术界,工业界提出的挑战和向大学进行研究的投资是助推器。理论突破和技术发明的不确定性非常高,这种不确定性的性质就决定了不能是封闭的创新,需要一起分享成果,共享能力。

华为创新20的思想理念是“开放式创新、包容式发展”,大学和研究机构,学术界,工业界联合起来,共同推动。

以大学合作、技术投资为战略举措

华为成立战略研究院,统筹创新20的落地。我们将采取“支持大学研究、自建实验室、多路径技术投资“等多种方式实现创新20,把工业界的问题、学术界的思想、风险资本的信念,整合起来,共同创新。

今天的我们,需要理论的突破,需要新的基础技术的发明。智能世界,道阻且长。我们将继续去 探索 未知的新世界,勇敢地航向前人所未至的领域。再次欢迎大家参加亚太创新日,祝各位成都之行愉快,谢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dianzi/1284549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8
下一篇 2023-05-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