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流县黄龙溪天府新区规划是怎样的啊

双流县黄龙溪天府新区规划是怎样的啊,第1张

天府新区成眉产业区双流区域(黄龙溪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设计
设计范围:本次规划范围北至第二绕城高速,南、西至双流县县界,东至规划道路,规划范围约6平方公里,具体面积以实际编制的范围为准。结合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并编制该区域总体城市设计,城市设计的成果及技术要求参照成都市天府新区其他区域城市设计规划任务书。
天府新区规划思路 双流占过半面积
天府新区的总体规划思路模型已在第十二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分会场成都规划馆亮相。按照天府新区总体规划思路,双流县除九江、金桥、彭镇、黄水4镇(街)外的20个镇(街)均被全覆盖;整个天府新区共1578平方公里的规划面积内,双流就占据880平方公里;而天府新区规划思路的八大产业集聚开发区中,空港经济开发区、双流信息产业区、东山科技产业区、南部现代农业产业区和新川创新科技园五大产业园区齐聚双流县,双流的“核心”价值明显,成了西博会上最耀眼的一颗“明星”。规划思路
天府新区之“核”在双流
天府新区以成都高新技术开发区(南区)、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双流经济开发区、彭山经济开发区、仁寿视高经济开发区及龙泉湖、三岔湖和龙泉山(简称“两湖一山”)为主体,主要包括成都市的高新区南区、龙泉驿区、双流县、新津县、资阳市的简阳市、眉山市的彭山县、仁寿县。据介绍,天府新区共涉及3市7县(市、区)37个乡镇和街镇办事处,总面积为1578平方公里,其中双流县就占880平方公里。
产业布局
五大产业园区齐聚双流县
根据规划思路,天府新区将建设空港经济开发区、成眉战略新兴产业区等八大产业集聚开发区,其中,以新能源产业为主导,重点发展光伏、风电与核电装备的空港经济开发区,电子信息与科技研发为主导,重点发展集成电路、软件服务与物联网的双流信息产业区,以科技研发为主导,创新发展信息服务、中试孵化、总部办公的东山科技产业区,以农副产品深加工、现代农业科技研发、生物技术为主导的南部现代农业产业区全部在双流县境内,以科技研发为主导,大力发展信息服务、服务外包和总部办公的新川创新科技园部分在双流县境内。
从产业布局到覆盖区域,从交通体系到生态、文化,无不涉及双流。客观上讲,双流处于天府新区的核心区域,在新区建设中扮演着最为关键的角色。
基建推进
7条骨干道路形成通车能力
焦点关注
当前,双流正加紧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牧华路、星空路、双简旅游快速通道、新籍黄路等7条骨干道路形成通车能力,机场第二航站楼、成绵乐客专、成自泸高速等省市重点交通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区域经济发展首先在于基础设施先行。”县发改局相关负责人说,推进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对增强区域发展支撑能力,加快天府新区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影响。
为确保重大项目能源需求,县发改局将进一步加大电力、天然气的对上争取力度,完善能源供应方案,注重保压结合,引导有序供应。同时加大节能宣传力度,推广节能技术,淘汰落后产能,降低能源消耗。
天府铁路新客站拟选址双流
天府新区总体规划思路中,一幅“现代高端服务业聚集区”的规划图上,明确标注出名为“天府铁路新客站”的坐标点。目前该站还处于规划构思阶段,选址地点、建设规模、施工方案等均没有确定,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该站是一座现代化的国铁枢纽站。在规划图中看到,“天府铁路新客站”的规划位置位于成都正南、双流中部偏北,大致在双流县正兴、兴隆两镇之间。
“天府新区建设需要一个立体的交通。”县交通运输局有关负责人说,包括成渝城际列车、成渝高铁在内的已建成和规划在建铁
路、高速公路近10条。这些都可以通过去年开始动工的成都第二绕城高速(微博)公路与双流连接起来,今后,不管是以仁宝、纬创项目为重点的电子信息产业,还是双流县的货运物流产业发展,都将随“二绕”驶上“成渝经济区”、“天府新区”的快车道,进而迅速驶上长江“黄金水道”,无论是出川还是出海都可以实现。
“今后双流将是宜业宜商宜居的国际化现代新城区。”县城乡建设局有关负责人说,双流将加快旧城改造和一般场镇改造步伐,加快完善基础设施配套,为天府新区建设夯实基础。
招商引资
借力天府新区发展高端产业
作为天府新区极其重要的一份子,目前双流县各级各部门抢抓机遇,超前谋划,全力以赴推进天府新区建设。
“上半年,我县新签约项目135个,协议总投资655亿元,其中上亿元项目21个,5亿元以上的13个,重大项目13个,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综合实力的快速提升,尤其是随着天府新区的全面建设,双流需要更多的项目来支撑。”双流县投促局有关负责人说,在新的条件下,将以引进大而强的项目来提升双流的区域竞争力。
招商时,将依托现有的新能源产业、新兴电子信息产业、临空经济产业,瞄准世界500强、国内100强,锁定目标企业,引进在对应产业上具有领军和产业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实现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的项目引进。
今年上半年,双流全县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业企业22户,尤其是仁宝、纬创以及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未来电子信息产业将提速双流跨越式发展。双流将进一步推动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加速双流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进程,培育物联网、云计算、计算机、新型电子元器件、软件和信息服务、新一代网络与通信等电子信息领域六大新兴产业,着力构建以物联网、云计算为龙头,带动关联发展、成链发展、集群发展的电子信息全产业链体系。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即通过传感器或物理识别装置等感知技术,对物理世界进行感知,通过ICT通信传输技术将数据传输至物联网云处理平台进行计算和处理,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链接,进而对物理世界进行管理和控制。一句话解释:互联网的升级迭代版,互联网实现人与人的链接,物联网增加人与物理世界的链接;感知物理世界的变化,并对物理世界进一步的管理和控制

萌芽期:(1991年-2004年):1994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Kevin教授提出物联网概念,1995年,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中构想物物互联,并未引起广泛关注。1999年,麻省理工学院首先提出物联网的定义。2003年,美国《技术评论》将传感网络技术列为未来生活的十大技术之首。

初步发展期:(2005年-2008年):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2008年第一届国际物联网大会在瑞士苏黎世举行。

高速发展期(2009年-至今):2009年美国政府将新能源和物联网确定为美国国家战略。2009年温家宝总理在无锡视察时提出“感知中国”,无锡率先建立“感知中国”研究中心,中科院、运营商和多所大学建立物联网研究院。中国正式开始物联网行业战略部署。2010年中国政府将物联网列为关键技术,并宣布物联网是长期发展计划的一部分。2015年,欧盟成立物联网创新联盟。2016年,NB-IoT技术即将进入规模商用阶段。2018年6月,5G通信技术成熟化,第一阶段全功能标准化工作完成,进入产业全面冲刺阶段。

总结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大致经历:

第一阶段:智能消费产品的涌现

2012-2015年期间,消费类物联网产品一夜爆发,过后却慢慢消退。包括智能灯泡、智能插座、智能水壶、智能电饭煲等等智能产品出现在市场上。大致思路是将传统硬件产品,添加上Wi-Fi、蓝牙、ZiBbee等无线技术,再结合APP进行控制。这股热潮来的快、去的也快,因为害怕的稳定性和用户体验存在问题,再加上价格比较高,对于消费者而言性价比不高,市场认可度比较低。

第二阶段:底层技术完善

第二阶段相对于上个阶段,技术有更深层次的突破。这个时候涌现了各种各样的针对物联网的技术,比如NB-IoT、LoRa等新型的传输技术、AI算法、智能语音技术等等,边缘计算、智能计算等计算存储技术走上台,传感器产品也更加的智能化,具有更多的功能。

第三阶段:行业级应用兴起

完成技术突破之后,物联网的应用逐渐从早期的消费类应用往企业级应用发展。更多的应用于城市建设、政府政务、各行各业产业当中。

物联网IoT产业架构分四层: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应用层;物联网IoT产业链:端——管——边——云——用

随着云端数据处理能力开始下沉,更加贴近数据源头,使得边缘计算成为物联网产业的重要关口;将来将有75%的数据需要在网络的边缘侧分析、处理和存储。因而物联网产业链由之前的“端——管——云——用”发展为现在的“端——管——边——云——用”;

“端”:物联网终端,主要是完成数据采集以及向网络端发送的作用;包含芯片、感知技术(传感器+识别技术)、 *** 作系统;

“管”:管道层,保证通信的作用,无线连接、卫星和量子通信等方式;

“边”:边缘计算,将集中式架构分解成边缘位置的点;

“云”:云平台,主要进行数据的计算和存储;包含云计算平台和AI技术;按厂商类型分:运营商、ICT、互联网和工业制造厂商以及第三方物联网平台;按商业模式分PaaS和本地部署;按照平台功能可以划分:设备管理平台、连接管理平台、应用开发平台和业务分析平台;

“用”:物联网IoT应用层,落地到不同行业应用场景中;三大业务主线:消费性物联网、政策驱动物联网和生产性物联网;(政策驱动物联网和生产性物联网并称产业物联网)

从产业集聚发展情况来看,我国已初步形成以北京—天津、上海—无锡、深圳—广州、重庆—成都为核心的 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中西部 地区四大物联网产业集聚区的空间布局。

其中, 环渤海地区 凭借丰富的产学研资源和总部优势,成为我国物联网产业重要的研发、设计和生产制造基地; 长三角地区 以上海、无锡双核发展为带动,整体发展比较均衡,在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推广方面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 珠三角地区 是国内物联网市场化最成熟、体系最完备的地区,目前已形成了一批自主的、竞争力强的物联网应用技术成果和信息增值服务模式,产业规模领先其他地区; 中西部地区 软件、信息服务、传感器等领域发展迅猛,成为第四大产业基地,且在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方面均存在优势,对物联网产业链底端感知层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产业集聚区的形成有利于产业规模效应凸显,形成产业链;有助于改善协作条件,节约生产成本;而且能更好的发挥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目前,四大产业集聚区相互独立、各有特色,汇聚了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龙头企业,产业链逐渐完善,研发机构和公共服务等配套体系基本完备。

题主是否想询问“杭州市滨江物联网集聚经济的特征”?“产业链+创新链”协同发展。根据杭州市高新区管委会于2022年11月8日发布的公告,杭州高新区(滨江)物联网产业园集聚了海康威视、宇视科技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企业,形成了具备国家战略支撑力的千亿级智能物联产业集群,园区以龙头企业为链主,围绕创新链产学研融合、产业链上下游融通,构建了“产业链+创新链”协同发展新模式,促进了园区智能物联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杭州,简称“杭”,是浙江省省会、副省级市、杭州都市圈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浙江省省会和全省经济、文化、科教中心,长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

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前景:物联网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1、发展前景: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物联网占比逐渐上升

物联网是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自主创新突破的重点方向,蕴含着巨大的创新空间,在芯片、传感器、近距离传输、海量数据处理以及综合集成、应用等领域,创新活动日趋活跃,创新要素不断积聚。物联网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不断深化,将催生大量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新模式。中国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更加注重经济质量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采用包括物联网在内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升级传统产业,提升传统产业的发展质量和效益,提高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家居生活智能化水平。未来巨大的市场需求将为物联网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综合多方面的情况分析,前瞻认为未来6年中国物联网的发展将保持高速增长,到2027年市场规模超过7万亿元。


根据信通院于2020年12月发布的《2020中国物联网白皮书》,2019年中国物联网连接数中产业物联网和消费者市场各占一半,预计到2025年,物联网连接数的大部分增长来自于产业市场,产业物联网的连接数将占到总体的61%。由此来看,未来产业物联网的市场发展潜力大于消费物联网。

2、发展趋势:重点城市带动周边城市发展,分工协作格局将进一步显现

国内物联网产业已初步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中西部地区等四大区域集聚发展的总体产业空间格局。其中,长三角地区产业规模位列四大区域的首位。未来中国物联网产业空间演变将呈现出三大趋势:


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工业互联网发展趋势:步入快速发展阶段

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

通过人、机、物的全面联网,促进制造资源泛在连接、d性供给与高效配置。工业互联网正在推动制造业创新模式、生产方式、组织形式和商业范式的深刻变革。在实体经济、数字经济、软件产业共同发展的新体系中,工业互联网成为我国制造业在中国制造2025目标下、工业40时代的新的发展思路。

工信部、财政部等部委最近密集出台了《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行动计划(2021-2023年)》《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2020年工作计划)》等多项旨在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的产业支持政策。业内普遍认为,随着产业支持政策的不断落地,工业互联网应用将进一步普及,产业发展也将进入快速发展期。在政策引导和市场推动的情况下,工业互联网行业仍然是一片蓝海。

我国工业互联网布局不断完善,且我国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布局各方面成果初现,但仍有很大进步空间。

2、工业互联网前景预测:工业互联网将随着物联网技术的进步而快速发展

考虑到工业互联网的跨界性质,很多产业可能将会从中受益,尤其是中小软件企业、互联网企业包括大数据、云计算等企业、智能制造企业等。作为物联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互联网发展将会随着物联网技术的进步而得到快速发展,芯片、传感器、通信模组网络等行业的技术进步将会带动工业企业的新一轮效率提升,帮助电力、航空、医疗、铁路、能源等行业提高生产率。前瞻根据近年来的相关政策以及年复合增速测算出2027年中国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经济规模将达到243万亿元左右,渗透产业经济规模将达539万亿元,合计为782万亿元。这将为智能机器人、新型工业软件等软硬件领域带来发展机遇。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物联网行业细分市场需求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1月20日,白云区进入“两会时间”。在当日下午举办的白云区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上,白云区区长苏小澎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今年白云将努力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在综合城市功能、城市文化综合实力、现代服务业、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方面出新出彩,推动国家中 心城市和国际大都市现代化中心城区建设全面上新水平。
笔者梳理发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城市形态大转变大提升”是2019年白云区政府工作报告的关键词之一。苏小澎透露,今年白云将推动东部科技创新带、西部科技走廊融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和龙科技创新谷承接国家级科技创新中心平台,重点打造20平方公里白云湖数字科技城。
●南方日报记者 余秋亮 通讯员 云宣
调结构促转型
千亿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正在崛起
2018年12月28日,备受业界关注的智慧城市、云计算领域盛会——广州智慧城市生态合作峰会在广州白云区成功举办。这是白云区在去年举办的重磅活动之一。
会上,白云区与中软国际、北控集团、深兰科技、中关村信息谷、中安科创等10个企业签订合作意向书项目,涵盖芯片设计、软件服务、智慧应急、移动互联网、数字媒体等领域,未来将共同在白云区打造千亿级新一代信息产业集群。
自华为云2017年落户白云以来,白云持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上发力。去年,白云与华为共建的“三中心一平台”开通运营,软通动力等13家优质企业相继落户,新增互联网、软件和信息行业企业2623家,增长1693%。
苏小澎表示,今年白云将继续紧抓信息产业发展机遇,进一步完善智慧白云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布局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大力推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文化等新技术、新业态实现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同时,培育发展5G芯片、终端等产业,规划建设5G通信产业园。
轨道交通等先进制造业也是白云近年来重点打造的产业之一。去年,白云轨道交通全产业链加快布局,广州铁投总部项目摘牌出让,广汕铁路等5家龙头企业注册落户,中国中铁等25宗项目意向进驻。今年白云将吸引一批集成、设计等轨道交通产业链上游企业落户总部区域,争取重量级制造业企业在产业基地布局。
此外,白云区还将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引导制造业企业向技术研发、工业设计、个性化定制、总集成总承包等服务环节延伸,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支持鼓励中小制造业企业“上云上平台”,培育一批融合示范企业。大力扶持设计、法律服务、高端供应链等生产性服务业,优化提升旅游、健康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积极发展航空、商务、金融等高端现代服务业,实现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超70%。
据苏小澎透露,白云今年还将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推动化妆品、皮具、物流等优质传统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发展。同时,落实省“民营经济10条”、市“民营经济20条”,全面摸清本土优质企业用地需求,启动优质企业供地计划,在减轻税费负担、降低用地用能成本等方面精准施策,扶持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持续深入实施质量强区和品牌发展战略,打响“白云智造”和“白云创造”品牌,力争全年净增“四上”企业350家以上。
坚持创新驱动
融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
“牢牢把握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契机,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动力和支撑的经济体系。”苏小澎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如是表示。
去年,白云区围绕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广州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出台西部科技走廊产业发展规划,打造区域创新增长极。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白云共新增高新技术企业超300家,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11个,在孵企业、项目超1000个,营收5亿元以上工业企业全部设立研发机构;新增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增长705%、305%,增速居全市前列。
苏小澎表示,2019年,白云将全力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核心引擎的重要承载区。他透露,白云将出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实施意见和三年行动计划,推动东部科技创新带、西部科技走廊融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和龙科技创新谷承接国家级科技创新中心平台,重点打造20平方公里白云湖数字科技城。
其中,白云湖数字科技城首次在白云区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苏小澎表示,依托区位、空间优势和白云湖、流溪河等景观资源,高标准打造白云湖数字科技城,推动软通动力、深兰科技等重大项目落地,加快发展人工智能、智慧城市、软件信息、电子竞技等科技产业集群,打造产城融合新地标。
除此之外,白云将继续推动黄金围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产业园、神山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白云新城等“八大产业园区”开花结果,加快土地收储、项目落地。推动民科园扩园提质,推进广州设计之都、法律服务集聚区、汽车小镇建设,提高运营管理专业化水平,擦亮价值园区品牌。
推进高质量平台载体建设,是为了“筑良巢,引凤至”。苏小澎表示,白云将放大价值园区对高端产业的集聚效应,抓住龙头企业这个“牛鼻子”,带动关联企业沿着产业链、创新链汇集,开展靶向招商、平台招商,鼓励各类协会、创新中心以商招商,力争全年新引进招商项目155个以上、总投资超700亿元,其中1亿元以上100个、5亿元以上30个、10亿元以上20个、50亿元以上5个。
此外,白云还将用好“创新十条”“培优计划”等惠企政策,大力引进一批、技术改造壮大一批、培育一批科技创新骨干企业,力争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00家,开展技术改造企业100家。
同时,高标准打造引才聚才平台,发挥人才发展公司在人才引进开发、平台运营管理等方面的作用,加快建设人才大厦、人才公寓,引进一批科技领军人才、高端人才、紧缺人才及团队,强化智力支撑。
城市形态大提升
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白云
作为广州市面积最大的中心城区,白云区长期以来存在城乡发展不协调问题,城市形态与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差距,基础设施配套仍然不足,这些都是实现综合城市功能出新出彩、提升城市功能品质目标的障碍。
为此,2019年白云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方位提升综合城市功能。用好“多规融合”成果,启动国土空间规划。加强土地收储和精准供地,完成白云新城5—8期等230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公开出让,力争实现产业供应双过百,即商务办公建筑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工业及仓储建筑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完成规划报建量380万平方米、施工报建量360万平方米。
同时,以“绣花”功夫推进老旧小区、城中村微改造、微更新,推动黄边、棠涌等片区成片连片开发改造,陈田村启动改造,小坪村正式动工,田心村建成首期安置房,东平汽车小镇开工建设,五龙岗村级工业园等项目有序推进,让城市焕发新活力。
苏小澎表示,今年,白云将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决打赢黑臭水体剿灭战,全力攻坚国考鸦岗断面,确保4个断面全面达标。围绕5大流域39条黑臭河涌,实施“河更美”行动。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持续开展全域环境综合整治。
此外,白云将全力推动白云湿地上半年开工,力争明年完成,城市中心建设全面启动。坚决落实“还绿于民”“还景于民”行动,保护好白云山、帽峰山、流溪河等宝贵生态资源,以生态建设带动提升城市环境品质,推动城市形态大转变大提升。
今年,白云还将以“零容忍”的态度保持控违拆违高压态势,落实“三个绝不”,执行“四个最严”,全年拆除违建1000万平方米以上。坚持拆建并重,建设机场高速、白云大道、华快三期、105国道、106国道等26条景观路和200公里沿河绿道。
在打造平安白云方面,苏小澎表示,该区将加快建设“雪亮工程”“警务云系统”,智能化应用“四标四实”数据和“城中村”基础信息,构建立体治安防控体系,力争案件类警情在全市占比下降1个百分点以上、降幅高于全市5个百分点以上,到2020年治安形势实现根本性好转。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dianzi/1273626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7
下一篇 2023-05-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