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企业如何做好工程创优工作

浅谈建筑企业如何做好工程创优工作,第1张

工程施工项目如何做好质量管理和创优管理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下简称“施工合同”)集中约定了合同当事人基本的合同权利义务,也是工程建设质量控制的主要依据。加强施工合同管理,尤其关注施工合同中关于项目质量的要求,对于工程建设质量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依据《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GF-2017-0201),质量要求既包括通用合同条款的工程质量标准,又包括专用合同条款中的特殊质量标准和要求以及关于工程奖项的约定。具体而言,工程质量标准首先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有关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和标准的要求,即符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的规定;而后在合格的基础上,还应满足施工合同关于省地、节能、环保等的约定,并向市优、省优、国优等建筑行业的工程质量奖项冲击。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关注点
施工合同的质量控制涉及多方面因素,任一方面的缺陷都可能使工程质量无法达到预期标准。
在资质方面,承包人有无承揽工程的相应资质,直接关系到建设工程的质量。在合同审查期间,一方面应严格审查施工企业资质及项目负责人资质,另一方面应检查企业过往的类似业绩,从多维度查验承揽能力,以避免超越资质等级、借用有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等现象出现。
在管理方面,关键岗位人员配备和在岗履职是确保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的前提。施工企业应按工程项目实际施工情况,分阶段配备关键岗位人员,确保包括项目负责人、项目技术负责人、施工员、安全员、质量员、资料员等关键岗位人员的配备情况及在岗情况达标,并在经监理、建设单位书面同意后撤离关键岗位人员。
在经济方面,经济风险分担和企业资信状况是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在合同审查阶段,应重点关注发承包双方的风险分担安排,确保合同充分考虑到施工期间建设工程材料价格异常波动对工程实施的影响;在合同履行阶段,也应定期审查施工企业的资产负债、对外担保等经济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财务状况,以及既往工程履约情况、项目奖惩情况、涉诉情况等信用状况,从而动态把握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在技术方面,工程质量也向设备材料及施工工艺提出了要求,即符合国家、行业以及地方技术标准、规范的规定。在材料设备供应的质量控制中,应确保供应单位具备法定条件、材料设备各项质量试验指标及品牌规格符合要求;承包人也需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和要求提出施工工艺、施工技术要求和方法,经发包人认可后执行。
创优工程质量管理的主要措施
为了促进工程实体质量的提升,我国先后设立了多个奖项来对达标的优秀工程项目进行鼓励,各省市也采用了相同的做法。因此现行的优质精品工程奖项除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外,还包括全国市政金杯示范工程、中国钢结构金奖等专业类奖项,以及长城杯(北京)、白玉兰杯(上海)、钱江杯(浙江)等地区性奖项。
梳理各大奖项,申报工程普遍应满足项目运行、施工技术、项目效益三大通用条件:在项目运行方面,工程项目已完成竣工验收备案,并经过一年以上使用没有发现质量缺陷和质量隐患(白玉兰奖实行预评制,即通过预评的工程需经受一冬一夏的考验方予以正式认定);在施工技术方面,应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其中有一项国内(省内)领先水平的创新技术或采用“建筑业10项新技术”不少于6项;在项目效益方面,工程项目需具有行业领先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水平。
其中,施工企业作为创优工程的关键环节,在工程创优管理中也发挥着重要的质量管理作用。
建设标准化工地是保证工程优质的前提。施工企业需依据创优的质量目标和质量计划制定切实可行的文明施工方案,促使施工现场达到现场整洁、设施规范、标牌齐全、环保达标等的文明施工水平。
拥有过硬的技术是保证工程优质的基础。一方面,施工企业需积极使用新科技技术、新工具、新材料及新工艺,加大创优工程的实现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强技术攻关,创新解决工程质量问题的影响因素。
健全的质量管理系统是工程创优的保障。为实现施工质量标准化控制,施工企业应实施过程管理,围绕创优目标做到事先有措施、事中有监控、事后有检查,并设立班组、项目部、公司等多级的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制度;亦可施行样板引路制度,通过设置实体样板和工序样板,确保实现创优的有效方法得到践行。
与此同时,施工企业应关注评优门槛的地域性及奖项性差异。如不同地区对于参评工程有着不同的规模要求,上海市要求公共建筑面积需达到10000平方米,北京市则要求公共建筑工程的建筑面积在800平方米以上;鲁班奖还要求工业交通水利工程、市政园林工程的技术指标、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达到行业领先水平,以及住宅工程的入住率达到40%以上。
对于施工企业而言,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掌握着公司生存、发展的命脉,事关其形象、口碑和声誉;建设优质工程还将为其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施工企业应完善质量管理体制,将创优目标和职责落实到所有项目参与者身上,并将质量管理和创优管理贯穿至整个施工过程中,从而为施工质量和使用安全提供切实保障。

法国达索系统、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建材凯盛集团、上海江达 科技 发展有限公司……一个个业界响当当的企业携手合作,志在建筑设计建造全程数字化。强强跨界联合,将擦出哪些创新火花?

“城市大脑”,哪里淹水早知道

9月9日,中南建筑设计院与华为在深圳签署全面合作协议,在F5G(第五代固定网络)、数字平台技术、智慧园区、全屋智能技术等领域开展合作。

在中南建筑设计院董事长李霆看来,智慧建筑就是建筑大脑,智慧园区就是园区大脑,智慧城市就是城市大脑。CIM(城市信息模型)等于BIM(建筑信息模型)+GIS(地理信息系统)+IoT(物联网)。目前,该院开展CIM、GIS、IoT业务力量不足,但具备建筑工程全专业的技术优势,因此选择与华为、达索系统等一流企业和高校跨界合作。

跨界合作将带来哪些新应用?

李霆透露,该院目前正在打造城市大脑升级版。即,利用华为公司智慧城市物联网技术及达索系统“3D EXPERIENCE”平台,建立城市信息模型,再通过“数字孪生”技术进行交通、洪涝、人流量等各类数字模拟仿真,为城市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如,结合雨量等数据进行城市洪涝预警,演算容易淹水的风险区域,并形成“灾害数字预测评估报告”。

2020年抗疫期间,中南建筑设计院在武汉雷神山医院项目中应用了达索系统“XFLOW(流体仿真软件)”,对雷神山医院的气流组织和污染物扩散进行了模拟分析和优化,为“两山”医院和方舱医院建设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数据中心建设将有“快捷方式”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信息通信发展,信息通信基础设施被定性为国家级战略基础设施,5G和数据中心被纳入新基建之列。作为“九省通衢”长江中游核心区域,湖北如何又快又好建设数据中心?

眼下,中南建筑设计院正在和生态圈合作伙伴打造模块化、标准化、预制化、定制化、智能化“五化”解决方案,为数据中心建设提供“快捷方式”。

模块化,即实现IT设备、供配电、制冷、机柜、综合布线等模块化设计,简化施工难度;标准化,即数据中心各接口、设备尺寸、参数等统一标准;预制化,让机柜、冷水机组、泵、制冷单元、UPS、开关柜、变压器等制成标准化模块,实现“即插即用”;定制化,采用不同的标准化模块组合来满足客户个性需求;智能化,实现数据中心、电网等设备之间互联互通,实现云管理。

中南建筑设计院工程数字技术中心主任张慎介绍,此前不少数据中心的设计和施工是割裂的,有的是先建了厂房,再改造成数据中心,导致流程不优、成本较高。中南建筑设计院将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实现建筑图纸从手工“画出来”到电脑“算出来”,设计、施工、运维在一个平台上协同配合,实现“一个模型干到底,一个模型管到底”。

让更多玻璃幕墙发电

今后的建筑玻璃幕墙,不但可以透光、隔热,还可以发电。

8月31日,中南建筑设计院与中国建材凯盛集团签订合作协议,双方携手推动建筑业绿色发展。

李霆表示,对建筑业来说,实现双碳目标就是要通过建筑材料创新、数字转型赋能等方式,打造绿色建筑、绿色城市。与工业时代的竞争逻辑、零和博弈不同,数字时代强调共生、共荣、共赢的发展,中南建筑设计院通过联合中国建材凯盛集团,将有力推动建筑行业材料变革。

凯盛集团是以玻璃工业设计起家的,目前该集团占有全球玻璃工业设计业务的一半以上。近年来,凯盛集团开发了中空透光碲化镉发电玻璃、超大面积透光碲化镉发电玻璃、铜铟镓硒幕墙系列发电玻璃、彩色光伏墙砖和光伏瓦等产品。

据透露,下一步中南建筑设计院与凯盛集团将在机场航站楼、高铁站房、科研办公等领域,应用光伏玻璃、光伏发电等新材料、新技术打造绿色建筑新标杆;加强科研合作,在新材料使用、测试、运维等环节强化一体化合作和 科技 研发;联合编制标准,在新技术应用设计标准、工程验收标准等方面加强合作;数字化转型合作,基于达索系统平台,在数字仿真等领域实现优势互补,打通材料级、构件级、建筑级数字应用。

建筑工程领域,物资成本占工程成本的50%-70%,而混凝土、钢材等大宗物资成本又占整体物资成本的60%-80%, 控制物资尤其是大宗物资的成本是项目降本增效的重要工作 。随着施工企业精益建造理论的推广,传统物资管理手段已难以满足高品质、快节奏的施工要求。

项目物资成本控制会面临哪些问题?

验收环节

成控环节

效率环节


为了解决物资验收困局,中建五局基于益企联EL数字生态平台,上线智能物资验收系统,运用 移动互联网技术 ,高效的计划填报,订单下单,使得项目现场各岗位作业人员效率提升;运用 微信公众号等主流的开放技术 ,高效供应商业务协同,提高信息传递效率;运用 物联网技术 ,实时智能监控作弊行为,自动数据采集;运用 数据集成与云计算技术 ,及时掌握现场验收数据,一键集成ERP;运用 大数据技术 ,全方位监控,可视化分析,实时掌握现场验收过程,风险预警。

运用 大数据技术 ,全方位监控,可视化分析,实时掌握现场验收过程,风险预警。

更 便捷

移动互联网技术助力工长快速提料,订单准确下达,智能收料

工长 :快速物资提料申请,线上审核,保证生产;物资计划执行情况在线跟踪,一目了然。提料效率提升30%;

材料员 :计划自动汇总,订单及时、准确、高效、便捷地发送给供方;

收料员 :多方参与,智能称重,联合线上磅单验收,自动读取视频监控摄像头照片。

微信公众号开放平台高效业务协同,准确信息传递

供方: 通过微信公众号平台,实时与供应商订单、发货、过磅验收等业务在线协同,实时跟踪,避免遗漏;

无人 值守称重

物联网技术实现无人值守称重,可视化监控

1数字式电子 汽车 衡子系统、称重仪表 :确保称重数据的自动获取,从数据源头上确保真实性和准确性,精简验收人员;

2图像抓拍与视频监控子系统 :验收过程中自动抓拍,与磅单关联,防止纠纷,快速追责;

3闸控制子系统、二维码扫描打印子系统 :确保司机具有唯一的二维码进场称重;

4语音提示子系统: 自动指挥、自动处理、自动控制,最大限度地降低人工 *** 作所带来的弊端和工作强度;

5打印机: 磅单自动打印,实时归档,对账结算规避扯皮;

6红外防作弊子系统: 不完全上磅造成的皮重减轻情况进行自动预警,避免人为因素造成净重虚增,材料进场就亏损的情况。

车车 过磅

动态码+二维码快速完成车辆认证

供方通过在线订单发起送货单的同时生成了“动态码”,司机根据动态码,在线从微信公众号获取称重二维码,依据二维码进行送货称重,通过 动态码和二维码相结合 ,通过简单交互,处理从发货到称重的复杂环节。有效避免了因车牌识别率识别率无法达到100%无法实现车车过磅,且过磅数据很难关联送货、验收的问题

数据 贯通

数据集成技术,与五局各大应用系统对接,打破数据和信息孤岛

实现了门户、消息、待办集成,保障了统一入口解决多端应用问题,实现了与五局ERP系统集成,主数据、验收单、磅单无缝集成,保证数据传递的准确性与一致性、使各个系统交互频繁时,数据留痕,有迹可循。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dianzi/1273538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7
下一篇 2023-05-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