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7是什么?G7是一家什么公司?

G7是什么?G7是一家什么公司?,第1张

G7是一家物流网科技公司,总部在北京,在物流行业已经深耕十年,是物流行业的领先企业。G7现在主要向货主、物流公司、车队、司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包括有结算金融、安全保险、智能装备和车队管理等。

它代表的是“人工智能+智能装备”。作为一家物联网科技企业,人工智能是G7的底色。然而,投身实体装备,G7的战略是如何落地的
两年时间过去了,我们看到G7数字货舱从2018年第一台交付,到今天可以从轨迹、载重、量方、温控、胎压等多个维度“说话”,记录自己的运营数据。
在这一“数据库”中,2019年G7数字货舱选出了一名“年度劳模”——一台全年跑出了3022万公里的福佑卡车挂车,相当于绕地球8圈,平均月行驶里程达到25万公里,出勤率92%。
与此同时,G7智能装备业务总裁王晴童于近日的G7数字货舱科技日上透露,G7通过经营性租赁的模式,已经交付7567台数字货舱。
从这个角度来看,G7数字货舱是G7“做有结果的技术”理念的一种体现,不仅推动着资产效率的提升,也在改变着资产服务的方式。

1、更普惠的AIoT
“现在物流行业基本是义务劳动的时代。作为整个商品流通环节的成本中心,物流企业对成本极度敏感。”汤氏供应链总裁汤鲁飞如此描述当前物流行业的状态。这种“敏感”,对于像汤氏供应链这样的专属整车企业来说,或许感受要更强一些。
因此,当那些看起来很性感的物流技术流入这个行业时,从业者往往会从性价比的角度来看,技术能否对企业成本做到有效改善。
这也是G7“做有结果的技术”的理念,技术公司要站在客户的角度算账,二者要打同一把算盘。正如翟学魂口中所说的:“要把任何技术,都变成客户的结果。”
那么,这种结果是什么
新伟物流是一家运营广州到江苏的专线企业。配载能力决定专线的利润水平,而数字货车的使用,能帮助企业车辆的装载率达到80%以上。
徐州星辉物流是一个拥有近180台车的大车队,主要服务快递、快运客户。按轴收费政策实施以来,G7数字货舱为其定制了一套租挂方案,目前其租用的50台挂车,单车每公里成本得到了2-3毛钱的优化……
到今天,G7数字货舱已经开发出15种IoT功能,包括头挂匹配、AI量方、载重测量、防侧翻风险预警、震动监控、厢内监控、高精度定位、远程冷机控制等等,不同程度地改变着物流企业的精细化运营。
而在接下来G7数字货舱20战略中,王晴童强调了“更强大、更普惠”这两个关键词,并表示,新的战略中货舱功能年均要提升20%,成本年均要降低20%。

G7智能装备业务总裁王晴童
在G7数字货舱科技日上,G7供应链IoT产品中心总经理黄易飞介绍了量方、载重和冷链的技术升级。其中,AI量方20,用1个激光雷达传感器替代过去的36个红外传感器,实现车内货物装载体积的自动化测量,大幅降低了方案的硬件成本,也降低了安装复杂度和维护成本;载重20,将原有方案设备的50kg降到低于1kg,大幅降低了70%设备成本;冷链20,在新方案支持无线温感、远程 *** 控冷机,并可实现全程货物和震动监控。
无论是产品的功能,还是产品安装的成本与复杂度,G7都为技术的普及打好了基础。据了解,G7物联网推出由“量方20+GPS+头挂匹配”组成的智能基础包,使用G7数字货舱的客户单车一天只需支付2元。
过去,由于安装的复杂度与设备成本的因素,G7数字货舱更多是“前装”的概念;如今“后装”也变得可能,而这也是王晴童描述的20战略中,推动单车智能走向车队智能的重要因素。
也因此,当前G7数字货舱交付量达到7567台的时候,其才有底气在20战略中将这一数字扩展到未来5年100000台。
2、资产服务降本
在资产管理规模上,G7数字货舱提出的100000台不是一个小数目。而这一目标背后的支撑,除了来自技术上的自信之外,还要基于一个大的判断:资产服务化。
近两年来,市场上出现了一些经营性租赁的资产管理平台。这种现象背后的逻辑在翟学魂看来,是类似挂车、车头这样的生产工具应该“从资产变为服务”。
“过去,人们喝水时需要自己打井;现代社会,我们都用自来水,不用每个人打井。同样的道理,在运输行业,我们也应该让车头和挂车都变成服务,我们用的时候就付一点钱,就像用自来水那么便宜的方式来获得。”翟学魂解释道。

G7创始人翟学魂
而最近几年,物流行业已进入微利时代;同时在新的政策驱动下,资产也到了换代的时间节点,叠加上业务的波动性等种种因素,经营性租赁时代也将加速到来。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世界范围内,通过经营性租赁获取挂车的比例稳定在16%,在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类似美国,这个数字甚至达到20%以上。
对比国内,根据中集车辆副总裁孙春安提供的数据,目前中国市场上挂车的保有量大约是300万台,其中G7数字货舱服务的主要细分领域快递快运行业中,挂车保有量为20多万台。以当前G7数字货舱7567台的数据来算的话,大概占到这个市场规模3%。
这种渗透率从近两年开始打开。尤其是受今年上半年疫情因素影响,物流车队企业出于现金流压力、未来业务预期等因素考虑下,开始尝试通过经营性租赁这种相对较轻的方式,优化资产配置结构。
在翟学魂看来,经营性租赁模式的时间窗口已经打开,未来三到五年内,这个市场的形态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种以生产能力作为服务的形式,将在市场占有15%、20%,甚至更高的份额。
然而,新的形式需要集技术、装备、运营、金融等为一体,给客户一个结果。这意味着新的模式需要整个生态圈共同促进。
做“有格局的朋友圈”
事实上,G7物联网已经在通过合资公司的方式,组建朋友圈。
比如,其与中国铝业成立了“开投铝程”,主要是进行挂车轻量化的研发,并通过探索资产回收效率的方式,寻找铝制厢的成本空间;与威伯科成立了“吉七威伯科”,主要是进行制动系统的网联化、智能化以及挂车远程通信的开发,例如AEBS;与普洛斯成立了“云挂”,主要对数十万元一台的挂车提供低成本的金融服务和资产运营管理;与日本丸红株式会社成立“吉红”,专注冷链挂车的业务等等。
翟学魂给这个“朋友圈”起了个名字:“有格局的朋友圈”。其中的含义在于,大家用一个至少合作十年的态度,把合作伙伴中最伟大的部分加在一起,变成客户最需要的东西。
这个过程中,整个“朋友圈”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大家共同围绕资产服务化这一共识,为客户提供有价值的服务的同时,也为朋友圈企业提供有价值的订单。这种良性循环也在推动着大家把资产服务这件事做得更好、更便宜、更有结果。

G7智能挂车拥有城市规划系统,在物流运输中通过云端监控找到最优路径,保证物品的尽早送达,在很大程度上做好了运输安全管理。
G7智能挂车带来追货功能。立足于物联网+AI的科技优势,它可以时时跟踪货物,打破旅途盲区出现,针对不同用户还制定有不同的方案。
它深刻洞悉物流行业存在的现实问题,针对不同问题提出不同解决方案,在运输安全管理这一块做的相当成熟,值得我们信赖。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 交通强国 ”的目标,为我国未来交通运输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

要建设交通强国,就要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创新为引领,全面推动交通运输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而物联网,就是这个时代带给交通运输发展的强心剂。

一,物联网该如何让交通改头换面呢?

1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交通系统架构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交通系统一定要全面考虑到各个类型的基础设施、交通对象等。

通过构建基础交通的感知网络,才能开发出各种类型的智能管理的服务系统。这种全新的理念一定能从根本上,改变交通系统,只注重业务开发的模式,转而向信息资源共享需求的方向发展。把物联网真正的运用到智能化的交通领域中,首先就是构建在物联网环境下的,智能交通系统架构。

这项在物联网基础上的,智能交通的架构,主要由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这三个方面组成。

11感知层

物联网的智能交通系统的感知层,主要负责准确的采集各种交通信息。尤其是各类交通信息的感知要通过网络和传感器来得以实现。传感器的采集过程,一定要完全经过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完全传输,才能实现好数据的汇聚。

12 应用层

应用层的主要功能,是对交通感知网络进行数据采集,并且要进一步对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和应用,支持各种智能化的交通服务。应用层系统主要分为,政府应用系统、社会应用系统、各个企业之间的示范系统等等。

其中,最为典型的应用系统,主要包括交通控制系统与动态控制系统。要想实现好智能无线传感器与电信网络传感器之间的融合,一定要把无线传感器网络连接到电信网络上。利用电信网络来进一步实现对无线传感器的网络中各项业务的监控与管理。

13 业务平台

业务平台是促进电信网络的运行与管理,并且还要与无线网络传感器进行结合的业务实体,同时还要协调好电信网络中的其他实体,来完成好整个业务系统。

管理平台作为实现电信网络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管理实体平台,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对业务平台的设备与网络进行管理。同时,为了保证电信网络更加可靠的运行,一定要在电信网络和无线交通传感器之间引入有效的控制机制。

这项接入控制机制,指的是电信网络利用网关系统,对控制点进行有效的控制,为无线传感器网络提供全程的服务。

2 物联网技术对智能交通系统的影响

由于物联网在电子通信与计算机技术方面具有成熟的技术优势,因此,物联网技术与智能交通系统的有效结合,才能为我国的交通运输行业提供出全新的发展思路。

物联网是在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之后的,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从而孕育出了改变产品生产与销售的网络系统。与此同时,物联网提出的全新的理念,对人类的生活方式产生了比较深远的影响。到目前为止,在交通运输与物流行业,逐步推广了物联网技术。

21 感知信息

物联网的核心内容是传输过程中的信息数据,首先就是要对物体的属性进行标识,属性主要包括静态与动态两种,还要通过一定的设备读取物体的属性,并且要把信息转化成一种网络传输的重要的数据。

22 采集信息

在物联网环境下构建智能化交通系统,一方面要采集大量的交通信息,并且对实时性信息进行采集和处理。另一方面,更要侧重于对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与传输功能。

由于智能化交通系统,是以高速公路作为一个技术性的交流平台,一定要以交通信息为基础,促进人们的交通出行与交通工具之间的联系,提高了交通系统的安全性与效率。

因此,只要交通系统把先进的交通信息当成基础,从而为其他的交通出行者,提供各个方面的交通信息服务体系,用来促进交通运输的合理分布。

23 信息的应用

物体要想实现有效信息的传递,主要有两个应用的方向:一是经过物体的集中有效处理传递给“人”,经过“人”的高级处理,才能进一步控制住物体。

另外一个方面,是直接对“物”进行合理的智能控制,并不需要经过“人”,就能授予权力。通过深入分析互联网的整体的运行情况,一定要在物质和人之间实现好信息的合理交互。

因此,这种“物”很有可能涉及到在物质世界中的具体的实体的存在,还包括人的具体的实体属性。

尤其是物联网中的各项活动都是以人的意愿为基础,进行的活动。同时,网络的规范标准,是实现物联网的运行环境的一个最终的因素,为智能交通信息提供了有效合理的环境支持。

二,应用实例

1,物联网技术实现对司机不良驾驶行为的智能分析与判断

G7公司已经采用了成熟的技术手段,实现物联网技术对位置、声音、图像等的数据采集和人工智能识别。 

“目前我公司已经可以做到对驾驶员危险行为的实时监控和管理。当驾驶员出现打瞌睡、玩手机等危险行为时,车机端就会给司机报警,云端监控的管理员也可以得到通知,车队管理员还可以下发语音信息提醒驾驶员。”公司总裁介绍,“同时,实时采集的图像还可以作为事后证据,对司机进行安全教育管理,有效降低事故率。有一个客户使用了3个月,每百万公里的事故率就降到了之前的三分之一。”

2,中兴通讯智慧交通系统

采用感知层、网络层、综合管控平台和各种交通行业应用的四层架构,以统一的智能交通管控平台为依托,以现有交通信息网络、城市道路交通信息系统和各地市交通监控中心的信息资源为基础,加强对全市主干路网交通信息和营运车辆的动态信息采集、汇总、融合。并通过对应用的互联、数据中心建设和应用整合三步走平台建设方式,实现交通业务的延续、优化和创新。满足智慧交通系统建设需求,实现与现有交通系统便捷融合,并全面降低交通运营者的运维成本。

“云计算”+“视频监控”+“车联网”,实现精确感知、畅通信息、智慧调度;

TD-LTE无线承载和GoTa专用调度系统,安全承载、高效服务;

智能、开放、高效、安全的智能交通管控平台,实现全方位交通信息应用共享挖掘;

通过云平台海量信息收集存储能力,建立数据仓库,根据数据挖掘模型对海量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和业务仿真,提供决策参考

随着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络和传感器网络等技术的应用,物联网应用于智能交通已经初见雏形,在未来几年将具有极强的发展潜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dianzi/1268655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7
下一篇 2023-05-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