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要建成世界高端人才聚集区需要做些什么?

京津冀要建成世界高端人才聚集区需要做些什么?,第1张

从京津冀人力资源配置效率的时空格局来看,一方面,总体呈逐年提高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以及地区差异化显著的现状。因此,提出京津冀人力资源配置的整体治理方案。

1 基于配置效率的时空格局,提出京津冀人力资源配置的治理整体方案

(1)强化人力资源配置的顶层设计,推进人力资源协同共享机制

京津两地应发挥其“领头”作用,人力资源培育上对河北各市进行支持,通过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社会力量,以共建研发中心、联合办学、项目合作、精准人力资源培育等形式实现互帮互助,推动京津冀人力资源共育机制的形成。人力资源的保障服务对人力资源配置和三地之间人力资源的流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前,京津冀三地之间已经实现了服务业从业人员资质互认,但京津冀三地之间的人力资源服务保障机制尚未统一。京津冀三地应制定统一的地方服务标准,逐步实现人力资源场管理政策,人力资源保障水平协同一致,以此促进三地之间服务业的对接合作,最终实现三地之间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2)推动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建立统一的人力资源信息共享库

通过互联网通信、AI、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建立京津冀人力资源政策体系、对三地的人力资源市场进行整合统一,集合三地力量建立统一有序、信息共享、运行规范的人力资源资源市场。京津冀三地在发展中有着各自不同的定位,人力资源的层次、类型需求也大有不同。

三地之间应立足自身的发展需要,以场为导向,建立统一的人力资源信息共享库,为三地提供人力资源需求和人力资源供给信息,创造条件引导人力资源在三地之间合理有序流动,实现人力资源自我价值实现的最大化。

(3)加强北京对河北教育和医疗等人力资源公共服务的支持力度

北京经济水平发达,凭借丰厚的薪酬待遇和完善的公共服务对周边地区的人力资源产生了强大的虹吸效应,致使河北省人力资源特别是优质人力资源的聚集能力较弱,进而导致河北省人力资源配置效率与北京之间的差距日益加大。

缩小京冀两地之间的公共服务水平差距,可以减弱北京对河北省的人力资源虹吸效应,进而提高河北省人力资源配置效率。北京应给予资源支持,帮助河北产业承接地建立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

对于产业迁入地的教育服务,北京应利用拥有的众多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资源以及优质的中小学教育资源,结合产业迁入地的实际情况和地方高校的实力,开展设立分校分院,不能设立分校分院的,在师资力量上给予帮助,实现京师入冀定期轮换交流机制。

对于产业迁入地的医疗服务,北京应利用其众多的三甲医院和先进精密的医疗器械设备,与产业迁入地的医院进行资源共享,以“技术支持、医疗信息共享、学术交流、医师培养”等模式,对迁入地医院进行帮扶,以提高其医疗水平。

2 基于配置效率的演变机理,提出京津冀人力资源配置的治理原则

基于京津冀人力资源配置演变机理判断,空间自相关由负向演变为正向,且各呈现较大变化趋势的现状,提出京津冀人力资源配置的治理原则。

(1)长期处于过渡区的地区应加强与相邻地区的协同互动

张家口和承德在地理位置和交通优势上逊于东部沿海,需要结合各功能定位、加强“依靠京津,服务自身”的意识,区别对待,分类解决。张家口和承德毗邻北京,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功能定位为生态涵养区。

张家口是著名的冰雪运动旅游胜地,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张家口应充分利用北京-张家口2022年冬奥会这一契机,完善基础设施,优化京张交通网络,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以北京为名片,利用其毗邻北京,生态优美的优势,吸引在京人力资源的流入。

(2)长期处于低速增长区的城市应积极融入京津冀一体化

保定和廊坊接壤北京南部和天津西部,在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和优化自身产业机构调整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两地应抓住雄安新区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积极主动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围绕优势产业进行深度融合和产业链延伸,形成多层次产业承接体系,优化区域产业布局,实现人力资源回流。

邯郸、邢台、衡水三地既不接壤京津地区,又非沿海港口城市,在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区位、教育医疗等方面处于劣势地位。三地应完善交通体系,打造与京津两地和相邻省会城市的半小时通勤圈,加大教育医疗方面的投入,实现京津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共享,提高三地的公共服务水平。

3 基于配置效率的影响因素,提出京津冀人力资源配置的治理关键点

从人力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因素看,技术进步是影响京津冀人力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因素。由此,提出京津冀人力资源配置的治理关键点。

(1)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建立自下而上的人力资源需求库

提高人力资源的配置水平,需要强化人力资源配置中市场地位的决定性作用,打破三地政府机关在人力资源的选用、考核、评价、激励等方面包管一切的局面,政府应认清自己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服务地位,为企业人力资源的配置提供帮助与支持,帮助企业构建层次分明、自下而上、不同类型的人力资源需求库。

(2)结合当地高校毕业生情况和流动人口状况,建立区域人力资源供给库

三地政府机关在各地高校毕业生的所学专业、就业意向、薪资待遇等信息获取方面具有先天优势,通过结合各地流入流出人口的就业信息,建立信息完备、真实有效、资源共享的人力资源供给库,为企业选人、用人提供便利。

(3)强化三地政府在人力资源供给、需求信息联通中的桥梁作用

政府需要对录入人力资源需求库的企业进行审查,保证其资质合格,为企业的招聘信息进行信用背书,并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监督。为录入人力资源需求信息的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帮助,减少企业负担。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就业意向信息录入人力资源供给库,对供给需求匹配成功的企业给予奖励。

京津冀高新技术如下。根据查询相关资料,京津冀地区的高新技术有以下几方面:通信技术、智能网络、电子技术、机器人技术、物联网技术、数据虚拟化技术、3D打印技术、生物技术、节能技术、高端制造技术、现代农业技术、空间技术、飞行器技术等。

物联网产业链全景梳理:共有四大层面

所谓产业链,是以生产相同或相近产品的企业集合所在产业为单位形成的价值链,是承担着不同的价值创造职能的相互联系的产业围绕核心产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在采购原材料、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通过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过程中形成的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最终用户构成的一个功能链结构模式。

从产业链条来看,物联网的产业链条由上而下可以分为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和应用层四个层级。

自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以来,美国加大了对中国高新技术出口的限制,不断扩大实体清单,影响了中国一些科技主导型企业的发展,这从侧面警示了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地位的脆弱性。物联网通过传感器把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联系起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连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其中传感器作为数据采集的源头,已经成为各种应用能力所需的数据来源所在。目前中国国内也涌现出了一些传感器芯片重点生产企业,如:高德红外、西人马、士兰微、敏芯微电子、博通、全志科技、大唐微电子、复旦微电子等。

物联网产业链区域热力地图:企业主要分布在京津冀、珠三角与东部沿海等地区

从区域分布来看,目前我国物联网行业上市公司主要分布在京津冀、珠三角与东部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分布在北京和广东的企业数量最多,其中感知层上市企业主要集中在北京,应用层代表上市企业主要集中在广东。

物联网相关企业数量的分布与数字经济的发展情况相关。根据新华三发布的《2021年中国城市数字经济指数蓝皮书》,全国城市数字经济评分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别为上海、深圳、北京、成都、杭州、广州、无锡、南京、重庆和苏州。根据中国企业数据库企查猫,目前中国物联网企业主要分布在华东和华南及中部的四川等地,特别以广东、江苏等省市为代表。整体来看,数字经济的发展在不断推动物联网的发展。

物联网产业上市公司业绩情况:产业整体毛利率较高

从物联网代表企业的业绩情况来看,物联网产业代表企业的毛利率均值达到36%,行业整体毛利率较高。从单独企业情况来看,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的业务规模差距明显,毛利率水平也因业务侧重点的不同而呈现出分层差异。上市企业具体的业绩情况如下表所示: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物联网行业细分市场需求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dianzi/1087008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1
下一篇 2023-05-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