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华为!中芯国际真的尽力了?

为了华为!中芯国际真的尽力了?,第1张

合理的市场应该充分展示其公平性。但从华为这个事上来说,美国是厚颜无耻地动用国家力量来打压一家公司。这在世界上可以说是头一份。

从2018年开始,华为在5G和智能手机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也正是因为华为的优秀,所以才遭到了美国的无情打压。

当前,华为在全球的芯片供应链受到了阻击,一直给华为代工芯片的台积电现在拒绝和华为合作。所以,大家都把希望放在了中芯国际这家公司上来。

近日,中芯国际在港交所公告:公司知悉,对于向中芯国际出口的部分美国设备、配件及原物料会受到美国出口管制规定的进一步限制,正在评估该出口限制对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中芯国际想要为华为代工,那必须要申请下许可证才行。但明白人都看出来了,这个 *** 作当前是不现实的。

美国之所以要连带着把中芯国际也打压了,是因为中芯国际制程提升速度很快,年底就能量产N+1工艺。虽然当前实力和台积电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但中芯国际现在站队华为,誓要和华为打造出一条“去美化”的产业路线。

是中芯国际不想帮助华为吗?显然不是!而中芯国际之所以遭到很多网友们的吐槽,无非是一些买了中芯国际股票的散户们不满罢了!

众所周知,中芯国际作为今年最强势的 科技 股登陆大A市场。 按正常逻辑来说,这应该是今年的 科技 牛股,可大家也看到了,由于各种利空因素的发生,中芯国际在大A的股价可以说是一路下滑,这让很多散户感到很气愤。

但我认为,这种心态的散户走到哪里都是输。因为怎么说呢?中芯国际发行价2746元,中签缴款的都赚钱了,哪有被骗了?至于那些在80元高位接盘的散户,他们应该反思自己的问题,而不是推卸责任!

这还用说吗?既然美国处处限制中芯国际,那么中芯国际就应该联合华为,正大光明的开建非美技术生产线呀!既然你限制出口设备给我,那我正好可以联合其他非美技术厂商。要知道,现在欧洲一些国家也想和中国的 科技 公司合作,尽快地实现“去美化”的产业链路线。

如今半导体产业已经是 科技 界的难度最高产业,虽然我们在高端技术上很被动,但我们可以一步一步脚印来。

有些时候,如果你自己不逼自己一把,你压根就不知道自己的潜力有多大。现在美国急了,终于能倒逼我们国产替代了,预计今年实现替代,并且反超,美国是在抱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美国企业将损失惨重,相反,一旦我们把产品做出来,那么就是白菜价。到时候看美国所谓的 科技 霸权又能玩多少年呢?

中芯国际,是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的简称,该公司于2000年4月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总部位于中国上海。中芯国际是世界领先的集成电路晶圆代工企业之一,也是中国大陆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集成电路芯片制造企业。

首先要回答一个问题中芯国际是不是国企?中芯国际创立之初,属于一家外国法人独资企业,简单来说就是外资企业。随着中芯国际的不断发展壮大,外资、国有资本开始入股中芯国际,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中芯国际的主要股东都是国有资本,外资成分大大降低,不足5%。

从股权结构来看,中芯国际的创始人是张汝京,但实际控制方应该是国企。最大股东是大唐电信(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纯国资公司),持股17%,而第二大股东就是国家集成电路基金控股的鑫芯香港持股比例1576%,此外中投公司也持有不少股份,台积电以及所有其他外资的股权加一起还不足5%。

中芯国际在中国上海、北京、天津和深圳拥有多个8英寸和12英寸生产基地,截至2019年末,上述生产基地的产能合计达每月45万片晶圆(约当8英寸)。除中国大陆外,中芯国际亦在美国、欧洲、日本和台湾设立了市场推广办公室,在香港设立了代表处,为全球客户提供服务。

晶圆是指制作硅半导体电路所用的硅晶片,其原始材料是硅。高纯度的多晶硅溶解后掺入硅晶体晶种,然后慢慢拉出,形成圆柱形的单晶硅。硅晶棒在经过研磨,抛光,切片后,形成硅晶圆片,也就是晶圆。目前国内晶圆生产线以 8英寸和 12 英寸为主。

晶圆片所说的 8英寸和 12 英寸,是按其直径一般分为4英寸、5英寸、6英寸、8英寸等规格,近来发展出12英寸甚至更大规格。现在的CPU等等的芯片,都是从晶圆片上切出来的。一大片晶圆可以切成很多的芯片,越靠近圆中心的理论上质量越好,质量较差的就做成型号较低的 。这其中还有良率问题,也就是有些是问题芯片,不能用。我们在做高规格的芯片时,往往不良率很高,实现不了量产。

张汝京

中芯国际公司的创立者之一为曾在台积电任职过的张汝京,公司联合首席执行官为曾任职过三星与台积电的梁孟松、赵海军。 根据IC Insights公布的2018年纯晶圆代工行业全球市场销售额排名,中芯国际占全球纯晶圆代工市场份额的6%,位居全球第四位。

目前中芯国际在中国大陆有4个主要制造厂区、两座合资厂区以及一座海外厂区。此外,中芯国际曾经在成都建有封装测试厂以及有一座代为经营管理的八吋芯片厂(现已转售给德州仪器公司),在武汉曾经代为经营管理的先进的12吋memory芯片厂。

中芯国际成立后不久就遇上了来自台积电的法律指控,指中芯国际的张汝京团队窃取了台积电的智能财产。第一轮诉讼阶段于2005年以中芯国际赔付一亿七千五百万美元予台积电完结。2006年开启了第二轮诉讼阶段,2009年9月9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奥克兰开庭,2009年11月4日陪审团最终认为中芯国际应对65个法律指控中的61个负法律责任。不过该轮诉讼判决仍未裁定,最终中芯国际与台积电于2009年11月9日达成和解协议。

双方和解的主要条款包括:双方宣布并赔付关于双方的待决诉讼的索赔、终止此前中芯国际根据第一轮诉讼和解协议支付剩余款项的义务(约四千万美元)、中芯国际向台积电支付总额为两亿美元的赔款、中芯国际向台积电授予约8%的中芯国际已发行股本及授权书而令台积电拥有中芯国际约10%的所有权。

和解协议签订的第二天,中芯国际CEO张汝京就宣布辞职,同时委任曾经在另一个中国芯片制造商华虹担任过高管的王宁国为董事会执行董事、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公司正式进入了“后张汝京时代”。

2010年年底,与台积电为长达八年的商业机密剽窃案达成和解协议,中芯除了赔偿台积电两亿美元,更将无偿授予台积电8%中芯股权,台积电可在三年内以每股13元港币认购2%的中芯股权。

也正是由于张汝京的离开,中芯国际内部上演了更为精彩的“夺权”大戏,尤其是当大唐电信以176亿美元的低价入股成为中芯国际第一大股东之后,大唐电信和中芯国际原班人马的争斗上升到白热化。 中芯国际曾经的CTO的杨士宁与CEO王宁国之间,现任两位联合CEO赵海军与梁孟松,均被传过“不合”。 CTO杨士宁与CEO王宁国两人甚至最后都离开中芯国际 。

2011年6月27日,中芯国际前任董事长江上舟因肺癌复发逝世。2011年7月15日,王宁国已辞任公司CEO职务,董事会委任执行董事张文义为公司董事长,并暂时署理公司CEO。2011年8月5日,中芯国际发布公告称,已委任前华虹NEC首席执行官邱慈云为公司CEO兼执行董事,这也意味着纷纷扬扬的中芯国际控制权争夺告一段落。

直到2016年12月20日,前台积电前共同首席执行官蒋尚义首次加入中芯国际,担任独立非执行董事一职。2019年6月,中芯国际公告称,蒋尚义因个人原因和其他工作承诺,将不再连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dianzi/1081135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1
下一篇 2023-05-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