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产生前的联系【网络的前世今生】

互联网产生前的联系【网络的前世今生】,第1张

对信息社会研究卓有建树的美国加州大学教授曼纽尔・卡斯特著《网络社会的崛起》指出:人类社会经历了数千年与自然的史前斗争之后,终于摆脱了自然的束缚,上升到一种知识与社会组织水平更高的社会性世界之中。我们目前正处于这样的,被称为网络社会的世界之中。在网络环境中,一些人感到对有些新生事物难以理解,产生了许多疑惑和问题。这是为什么呢?有没有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请与笔者一起,进行网络社会的思考与探索。

网络前世

人类的智慧创造了网络。将人类的智慧拟人化,称其为智公。在智公生活的地方有两座山,一座叫物资山,一座叫能源山。这两座山支撑着一个巨大的东西,无边无际,无法企及,叫做天道。智公挖掘物资山和能源山,找到生存需要的东西。
在挖山的过程中,智公勤于思考,掌握了规律。这样,就能够提高挖山的效率,挖到的东西够用一段时间,智公就有闲暇思考挖山工作以外的事情。从而,智公就发明了各种工具,有些可以代替智公身体的功能,完成挖山工作;有的可以模拟智公想象的事情,让智公娱乐;有的可以把智公头脑中的想法表达出来,记录事情,进行推理,提高智公认识和控制事务的能力。
拥有工具后,智公的生存状况得到了大大的改善,得到了许多惊喜,坚定了智公钻研的信心。与挖山的重复劳动相比,发明和使用工具显得更有意思。于是,智公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思考和发明工具方面,并把这些过程用语言记录下来,称之为知识。智公发现,应用知识的脑力劳动比使用经验的体力劳动作用更大,感觉更愉快。这样,智公就注重创造知识和应用知识,使知识的门类越来越庞大、复杂,以至于需要分科专门研究和应用,这就形成了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智公称其为科学。
有了科学,智公思考、认识和控制事物的能力大大提高,发明出了自动化的工具。这样,智公不愿干的体力劳动可以全部由自动化工具完成,智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科学研究,创造自动化程度更高的工具,这样就发明了生命化工具,称之为动物。动物可以自己寻找需要的东西,养活自己,还可以通过繁殖保持种群的延续。种群之间形成食物链,食物链下端的物种为了生存,需要提高体能躲避食物链高端物种的追杀。处于食物链高端的物种,为了争夺有限的领地,要在本物种的个体间竞争,胜者为王,得到繁殖权,延续自身的特征。败者随个体的死亡而消失。在这种物择天竞的环境中,万类竞相争自由,呈现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不过,有时天道要发威,让天气寒冷,让大地发洪水。每当这时,就会尸浮遍野,满目萧疏。智公不甘心让自己的发明创造受天道的摆布,决心培养出一种可以与天道抗衡的物种。
智公仔细观察所有的动物,发现有一种脑力发达、上肢抓物、下肢行走的动物。这种动物会创造并使用简单的工具,用口语联络,集体行动,能够捕杀最凶猛的食物链高端物种。智公决定将知识传授给这种动物,并给其取命叫“人类”。为了增加人类的力量,还将研究团队行为的最新科研成果:名利、欲望和制度应用到人类的身上,使其能够团结万物共同应对天道的无常。
人类不负智公的厚望,领导万物建造了房屋、船只。可让大家御寒、避雨,躲避洪水,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人类还发明了种植业,以及各种扩展四肢功能的工具,不但可以抵御天道无常产生的灾害,还建设、发展出了适合人类生存的人造环境。从原始的部落、村庄,到乡镇,直至超级城市。人类所占的地方越来越大,其他物种的生存空间日益减少。更有甚者,人类为了满足一己私利的需要,对其他物种随心所欲地蹂躏。消灭不可驯服和危险的动物,或者捕杀使用其身体上的物质;可驯服者养,以供玩乐或使用。这样就使物种的数量越来越少,甚至使许多物种灭绝。
智公发现,当人类一致对付外来威胁时,用名利、欲望和制度凝聚的力量可以产生强大的抵御作用,实现了智公设计这些产品的初衷。但是,当人类处于和平环境时,这些产品会产生负作用,是智公始料未及的。在外来威胁消除或者没有感到外来威胁时,人类会为了各自的名利争斗,失败者的名利被胜利方剥夺,还会被限制人身自由,甚至被囚禁、奴役、杀戮;人类的欲望使其不安于一般的需求,将各自所得名利进行攀比,对名利产生了无限的需求,造成物资和能源的过度消耗;制度使不同地域的人群互相隔离,为了集团的名利发动大规模的斗殴、屠杀。还专门成立了军队和军事工业,使一些狂人对权力的幻想实现为战争,疯狂地破坏人类的文明成就。为了所谓国家的名利,不惜一切代价制造威力强大的武器,将人类置于可能被顷刻毁灭的危险之中。在名利、欲望和制度的综合作用下,人类对物资和能源的需求无限扩大,物资山和能源山已经难以承受,特别是能源山,即将被人类耗尽。这时,天道就会失去支撑,砸落下来。人类就会毁灭,智公也会失去安居的场所。
智公当初良好的用心,竟造成了这样的结果,智公非常后悔。想从人类那里收回名利、欲望和制度,但已经无能为力。名利具有传染性,从这个人身上还没有去除干净,他已经传染给了另一个人。有的传染性是隐蔽的,在适当的环境中才爆发。有的名利已经植入到人类的基因中,现在还没有技术可以去除;欲望具有无限性,难以思维。最先进的思维成果数学,只能将无限近似极限处理。因为欲望是无限的,也就无法确定能将欲望去除干净;制度具有固执性,当某一区域的人类意识到自己习惯生存的制度可能失去时,会发动一切力量进行抵抗,甚至可能使用毁灭性的核武器,同归于尽。脆弱、冲动的人类不能承受突然失去制度之痛,只可能用和平演变的办法,但是要待以时日。
人类呵人类,难道只适合于在统一对付外来威胁时发挥团队力量,而在应用难以预期后果的高科技成果时,可能会违背发明者的初衷,造成对环境的极大破坏,害了别的物种,也害了自己。这到底是为什么?有没有办法让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呢。智公冥思苦想,突然灵光乍现:发明了一种叫网络的东西,让人类生存在网络中,就会使原来形成的陋习彻底打破,重新构建适合人类与环境和谐相处的新世界。

网络今生

从进入网络生存环境开始,人类的历程就转入了一种新路线,进入了一种新领域。如同人类刚刚以自然存在为对象,开始思维与行动之旅一样,起步于对自然存在的最根本属性认识,也就是对本体的认识。将人类以自然存在为对象所进行的认识称为自然认识,形成的所有知识称为自然知识体系,相对应的行为称为自然行为。面对网络存在对象,人类也应从对其最根本的属性认识开始。把人类以网络存在为对象所进行的认识称为网络认识,相对应的知识和行为称为网络知识和网络行为。
在自然认识阶段,人类从与自然一体的存在物分化为独立的存在物,从与自然互渗的思维方式分化为概念思维方式,经过了漫长探索、挫折的历程,总结、创造出了物体化思维模式和思维工具。以这种思维方式为基础,创造并建立了物体化的现代社会。其特征是,思维对象及其外在化的表现对象有界、孤立、封闭。也就是说,这些对象呈现出物体的表现形式:单独看是有界的,相互看是孤立的,整体看是封闭的。在这种思维方式的约束下,对未表现出物体属性的对象,只能做物体化处理,即层层划分到呈现物体属性的细分部分后,再进行思维和行动。对划分后失去的属性,只能搁置,或者视而不见。这种思维方法,只能满足人类生命对物体的需求。对人类伴随物体需求满足后,萌生并增长的精神需求无能为力。相反,物体的力量对精神产生反作用,使人类精神物体化。将人类分解为各种物体化的群体,对物体形态顶礼膜拜,耗尽生命相互对决或者竞争,为追求一种物体的影子:名、利,而拼斗终身,在精神饥渴的状态下,痛苦地终结生命。人类的意志不会任凭物体魔杖的摆布,一些智力英雄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建立了网络管理体系,让物体这个野性十足的家伙戴上网络管理的缰绳,在人类智力的指挥下,俯首听命。
在网络社会中,人类的思维及作用对象呈现互联的特征,即:无界,兼容,开放。聚焦看是无界的,联系看是兼容的,统一看是开放的。在网络中,人类在屏幕中所感到的对象,是不在现场的,无法像物体那样,确定其边界。你感到的对象属性可能与实际正相反,网络上是女的,实际是男的。也许不是人,是一种软件,甚至像有个笑话说的那样,是一条狗。网络上的存在物,后代兼容前代,就是高版本兼容低版本的软、硬件。网络的生命力在于开放,封闭就意味着消亡或者死亡。对于这样的互联对象,超出了人类传统的物体化思维的界限,向人类的智力提出了新挑战。一些当权者倾向于用物体化的手段统治网络,这只能得逞一时,绝不会得势一世。历史的车轮绝不会倒退。我们必须面对现实,勇敢地承担起应负的责任。努力认识网络,发现其运动规律,掌握网络,为生命得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服务,为人类所代表的生命造福。

行业主要企业:大富科技(300134)、梦网集团(002123)、共进股份(603118)、胜宏科技(300476)、润和软件(300339)、立昂技术(300603)

定义

所谓“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又称传感网,指的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种种装置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并形成一个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可管理的网络。

早期的物联网是指依托射频识别技术的物流网络,随着技术和应用的发展,物联网的内涵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现阶段,物联网是指在物理世界的实体中部署具有一定感知能力、计算能力和执行能力的各种信息传感设备,通过网络设施实现信息传输、协同和处理,从而实现广域或大范围的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信息交换需求的互联。物联网依托多种信息获取技术,包括传感器、射频识别(RFID)、二维码、多媒体采集技术等。物联网的几个关键环节可以归纳为“感知、传输、处理”。

物联网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分析

1、产业物联网占比逐渐上升

根据信通院于2020年12月发布的《2020中国物联网白皮书》,2019年中国物联网连接数中产业物联网和消费者市场各占一半,预计到2025年,物联网连接数的大部分增长来自于产业市场,产业物联网的连接数将占到总体的61%。由此来看,未来产业物联网的市场发展潜力大于消费物联网。

2、市场规模不断增大

目前,物联网在全球呈现快速发展趋势,欧、美、日、韩等国均将物联网作为重要战略新兴产业推进,但在繁荣景象背后却仍存在着众多阻碍发展的因素。其中核心标准的缺失,尤其是作为顶层设计的物联网参考架构等基础标准目前仍处于空白,基于争夺物联网产业主导权,各国对国际标准方面的竞争亦日趋白热化。

新冠疫情对于物联网行业来说犹如达摩利斯之剑,一方面疫情导致全球技术供应链出现一定的停滞期,另一方面疫情助推中国物联网的渗透。2020年无人工厂、无人配送、无人零售、远程教学、远程医疗等“无接触经济”的爆发均离不开物联网技术的支撑。综合多方面的情况分析,前瞻认为未来5年中国物联网的发展将保持高速增长,到2026年市场规模超过6万亿元。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物联网行业细分市场需求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dianzi/1077513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1
下一篇 2023-05-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