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麒麟刹车片和埃锐哪个好

金麒麟刹车片和埃锐哪个好,第1张

金麒麟和埃锐都是汽车刹车片品牌,两个品牌的产品都有一定的市场认可度。选择哪个品牌的刹车片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来决定。
一般而言,金麒麟的品质比较稳定,可以满足一般驾驶需求;埃锐则在高速行驶和紧急刹车情况下的性能可能稍好一些。所以如果你是普通的城市道路驾驶者,选用金麒麟就可以了,而如果你经常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或者需要高性能刹车片的话,可以考虑选择埃锐。当然,不同车型、不同用途也会影响选择,建议可以咨询专业的汽车保养人员进行指导。

1942年8月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得到了第一批虎式坦克,德军试图用这些新式的重型坦克支援部队攻占列宁格勒。1942年8月29日,第502重型装甲营第1连抵达该地区,一共有4辆虎式坦克。这些虎式坦克并没有被立即投入战斗,其中的2辆出了机械故障。第1连另外一个排由4辆安装75mm KwKL/24火炮的III型坦克组成,这个排于9月8日抵达。这是当时参与了那次作战的一个军官记录的:
“战斗发生在拉多加湖南面,那里的地形相当不适合使用虎式坦克。我们的进攻处处受阻,在那种沼泽地形作战几乎是不可能的。
首次进攻是在9月16日,下午5点,我们向前推进。我们遭遇了敌人的步兵和炮兵。我是第一次用这种炮射击敌人,我知道自己还活着,感觉兴奋了起来,等到所有的车辆都无损的回来的时候我更加有自信了,唯一不足的就是机械故障一直有,而且有扩大的样子。第二次进攻开始了,现在我们养足了精神。但是我们的运气实在很差,首先是沼泽地里根本无法通行,敌人开始接二连三的击中我们,三辆虎式坦克的火炮都受损。一发炮d击中了我的坦克,左侧顿时停转,炮管被撕裂,现在整辆坦克都不行了,第二发炮d又飞了过来,这次是直接击中了驾驶舱口。
2辆虎式坦克都因为类似的炮击而严重损坏。后面一辆虎式坦克开始燃烧,看来不能修复了。不过最重要的是我们都注意到没有一枚炮d能击穿我们的装甲。希望下次进攻能准备的好一些。”
这就是虎式坦克首次的战斗经历。总的来说并不是那么成功,不过也要看到战斗中已经显示出虎式坦克的优越性,厚实的装甲,凶猛的火力,当然沼泽地形使本来机动性能就不佳的虎式坦克更加不适应。现在来看看502营1连后面的战斗情况。
第502重型装甲营第1连其他的3辆虎式和5辆Pz III/N型以及9辆Pz III/L型在9月27日全部抵达。无法找到任何记录说明为什么这个连和当时德军标准的连配置区别这么大,它拥有两组Pz III坦克。该连剩下的9辆虎式坦克直到1942年11月10日至20日才抵达。第502重型装甲营2连的坦克由于生产上的延迟之后才到达前线。
下面是德军指挥官在1943年4月2日对第502重型装甲营第1连的战斗总结报告:
“第502重型装甲营第1连战斗分为三个部分:
11月12日-2月5日,拉多加湖南部。1月12日,该连在一个步兵团的配合下进行一次反击。在接着的战斗中,排和单车被用于反击和保卫任务。地形不适宜。
2米斯基诺附近,波库斯以及特切瑞切沃,2月12日-17日。
一次行动是对指定的敌军坦克集结地实施攻击,战果是摧毁31辆敌坦克。下面一次行动是反击。
31943年3月19日-31日,卡拉尼亚波以南(行动尚未完成)。
任务是在罗巴赫摧毁敌军前进中的坦克部队。由于森林中的软质地形以及对武器射击的阻碍,需要坦克去支援步兵完成任务。周密的侦察,突然的进攻,成功的摧毁了敌人的阵地。
在开阔地域,少量的虎式坦克就可以主宰战场的态势。总计160辆敌军坦克被虎式坦克消灭。战前准备越周密,战斗就越成功,损失越小。敌人后方的铁路网对于50公里范围的部队展开有特别的价值。(桥梁,铁路,以及燃料消耗)。
只有1/3的Pz III型和1/2的虎式坦克在战斗中被敌人摧毁。其他的损失均来自机械故障和陷入沼泽。”
2月5日新的虎式坦克抵达战场,43年2月20日4辆以上虎式坦克到达托斯诺。2月的战斗中损失了3辆虎式坦克。另外一辆被乘员抛弃在无人地带的虎式坦克在4月22日被回收修复。1943年6月5日-6日,7辆新的虎式坦克加入该连使其下属的虎式坦克增加到以后成为标准配置的14辆。
现在是为本篇结尾的时候了,虎式坦克在东线的寒风中首次出现在战场上,可能按照以后的观点来看还显得很稚嫩,但在渡过了最初的磨练之后,它就会向所有的猎物伸出恐怖的钢牙利爪。下一篇我们将去了解一下虎式坦克在北非初期作战的情况。
德军第501重装甲营是许诺1942年夏季配属给隆美尔非洲军团的两个虎式重装甲营之一。最初这个营装备了20辆Pz VI(p)虎式坦克。不过这些虎式坦克存在着严重的技术问题,其100辆的生产计划被停止了。直到1942年8月,第501重装甲营才开始装备Pz VI(H)型虎式坦克。
为了对付刚取得阿拉曼战役胜利的英军,德军对其新到的虎式重装甲营有自己的使用计划:
“非洲迅速恶化的形势迫切需要我们装备更现代和具备决定作用的武器。现在决定加快运输一个虎式坦克连(第501重装甲营1连)去非洲。该连第一批坦克(6辆虎式坦克)将从11月10日开始运送。”
1942年11月8日,盟军在非洲西北部(“火炬”行动)登陆,德军决定船运第501重装甲营去突尼斯。由于生产延迟,第501重装甲营仍然处于待装备状态。9月,该营得到了2辆虎式坦克,10月8日25辆装备75mm KwKL/24火炮的Pz III/N型坦克也运抵501营。接着在11月又装备了10辆虎式坦克。
第501重装甲营的坦克部队首先在突尼斯和比泽塔下岸,然后飞快的被用于抵挡英美盟军向突尼斯的进攻。第501重装甲营指挥官鲁德少校在1942年12月18日对虎式坦克在突尼斯的首次战斗作了一份书面报告,报告如下:
“11月21日,1连得到船从雷吉奥运来的第一辆虎式坦克,营指挥官鲁德少校于11月22日飞往突尼斯,刚到的时候先担任一个战斗集群的指挥,直至自己的营大部抵达。12月4日,501营又有一部分运到。
受命赶到一个安全的地区,虎式坦克开始向杰德达以东7公里地区移动。下午1点进攻的命令下达了,装甲部队立刻向杰德达出发,希望能截住正向西北前进的敌军坦克部队。下午3点,坦克部队和第一批敌人接触,接触位置距离杰德达西北大约3公里,是敌军小股步兵。整个连都遭到敌人布置在特包巴以北高地上的重炮兵射击,另外敌军的飞机也猛烈地扫射我们。诺尔德(该连指挥官)在走向自己虎式坦克的时候被一发炮d的爆炸击倒。
我们同隐藏在杰德达以西5公里小树林里面的敌军坦克激战。由于橄榄色的树林遮蔽,火力射击和视野都受到限制。只能在很近的距离同敌军战斗。底希曼爬下自己的坦克想找一个更好的观察位置的时候被敌人的一发步q子d击中了胃部。那辆虎式坦克被一辆距离大约在80至100米的“李”式坦克(就是M3“格兰特/李”式坦克)击中。炮d穿得很深,所幸的是离击穿还有10mm的距离。这证明了我们的装甲非常坚实。
--------------------------------------------------------------------------------
2辆“李”式坦克在150米的距离上被摧毁。还有一些则被我们的88mm高射炮击毁。剩余的敌军坦克开始后撤。黄昏,虎式坦克也开始后撤,装甲掷d兵则取代坦克进入了防线。有1辆虎式坦克由于引擎问题被抛弃在小树林里。我们派遣了1辆Pz III型坦克去保护这辆虎式坦克。
‘尽管只派遣这么少的虎式坦克去进攻是很愚蠢的,不过由于敌军的紧逼和我们自己力量的薄弱也只能这么做。在通向战场的行进中遭到敌人远距炮兵的袭击,这种状况一直得不到改善。坦克部队在树林里作战特别困难,因为树木遮蔽会影响指挥官和炮手的视野。而准备好的防御阵地往往可以轻易摧毁坦克。战场上最初的形势相当不利,不过虎式坦克结实的装甲使得乘员还是能成功的 *** 纵其投入战斗。虎式坦克以及其他屏护坦克之间密切的协同作战是很有必要的。’
1辆虎式坦克和2辆Pz III型坦克在1942年12月3日参战。这些坦克再次沿着前几天的道路向186阵地发起进攻。坦克遭到不明高地上敌军的重炮和迫击炮的袭击。同时敌军的空军也袭击了他们。3门反坦克炮,1门迫击炮以及3辆d药输送车被摧毁。1辆虎式坦克被敌人的75mm自行反坦克炮击中丧失战斗力,它被撤回了出发地点。1辆Pz III型坦克担任了对186阵地西南小树林主攻的任务。部队被整夜投入小树林的战斗。激烈的战斗使我们损失了一些步兵。凌晨3点,接到命令同敌军脱离接触。坦克带着伤员和阵亡者返回杰德达。返回途中又有1门反坦克炮和1辆d药车被击毁。
3辆虎式坦克和4辆Pz III型坦克在1942年12月6日参与战斗。另外3辆虎式坦克则在修理。拂晓之前,坦克推进到距离埃巴丹以东4公里以内并于10点30分抵达埃巴丹。第10装甲师指挥官费舍尔直接下令攻取东面的高地和特包巴以西的通道,并消灭已经被侦察确认位于通道另一侧敌军的炮兵。很快便抵达目的地,但是没有敌军活动。敌军炮兵也不开火,我们难以确认其位置。部队开始转向南面协同伞兵从埃巴丹进攻第145高地。虎式坦克一到,敌军坦克部队也随之而来。到处游动的敌军步兵很难对付,多丘的地形为他们提供了最好的掩护。145高地被拿下,现在的任务是和西南的杰哈德特战斗群联系上。1辆虎式坦克被75mm自行反坦克炮击中轮和负重轮。不过它还可以行动。隐蔽在梅杰尔达西北高地上敌军中型炮兵向虎式坦克开火,效果并不好。在伞兵部队协同下,这个地区被我们控制了。
这天虎式坦克对士气的影响特别大。虎式坦克穿越多丘的地形看来没有什么大问题。
虎式坦克最好不要过早对敌坦克射击,因为我们要最充足地利用武器的最大有效射程。
虎式坦克可以保持和轻型坦克的护航速度,只要不超过限制的每小时30公里。
在突尼斯最初使用虎式坦克的方法将会成为一种标准。我们应该使用单一的虎式坦克,包括其护航分队。”
这是虎式坦克在北非首次投入实战,如同在列宁格勒的经历,也不是很成功。不过在突尼斯首次亮相的虎式坦克已展示出其装甲厚实的优势,这从德军的报告中可以看出。只不过德军坦克兵初次使用这种新式武器,对其性能和技术特点并不熟悉,在多山地形以及树林茂密地区虎式坦克也一样受到视野的限制,尽管有着这样那样的缺陷,但是虎式坦克部队还是帮助德军迅速控制住战场态势并攻占特包巴(12月4日)。
1942年12月17日,鲁德少校也对敌军使用的有效重武器和己方重武器的使用做出一份报告:
I敌军武器:
A敌军坦克:M3(“李”将军)的75mm炮在150m的距离无法射穿虎式坦克的装甲。侧装甲被命中,最后的10mm装甲厚度阻挡了敌军炮d。
M2(“施图亚特”将军)的37mm炮看上去打的很准。其炮d准确击中(虎式坦克)驾驶舱,指挥塔以及炮塔和底盘之间的结合部。一些d片堵塞了炮塔,暂时使虎式坦克失去战斗力。建议在虎式坦克上也安装在Pz II和Pz III坦克上的使用的变流通道。
B敌军反坦克炮:在600-800米的距离,37mm和40mm反坦克炮可以击穿Pz III型坦克的前/侧面车体。对于虎式坦克来说,仅能损坏其负重轮和履带,却无法使其停止。
另外一面,在大约600-800米的距离上,1辆自行反坦克炮击中了虎式坦克的右前部。虎式坦克由于焊接处断开暂时失去战斗能力。
C敌军炮兵:至今为止,只有一处微小的损坏是由于d片(炮兵所射击的)造成。大多数击中都在悬挂装置,橡胶轮踏,履带连接,履带插头。没有导致负重轮运转失常,没有虎式坦克因此丧失行动能力。
II我们的武器:
A88mm KwK炮非常准确,至今,虎式坦克只在100-150m的距离上击中过M3(格兰特将军)坦克。前部和侧装甲明显被射穿。M2(施图亚特将军)坦克在任何有效距离上都可以被摧毁。我们应该给虎式坦克加装好的观测装置以观察每次射击的效果。
一门敌军的重炮在7600m的距离上被摧毁,因为使用了炮手四分仪。敌军的炮兵在6发之后便停止射击。建议每个虎式坦克连都装备一套f型无线电以便侦测来自各方向的敌军火力位置。另外,反像测距仪应该被同像测距仪取代。以前的类型在那些没有明显标志的地形上会出严重的错误。
75mm KwK配合使用高爆d的效果很成功。
应该注意的是无论是东线列宁格勒参战的第502重装甲营还是北非的第501重装甲营,在他们指挥官的阶段作战总结报告中都不约而同提到虎式坦克装甲足以抵御当时盟军的火炮以及在复杂地形的不适应性,这很能说明问题:就是德军坦克手对这种新式武器的最初认识便是装甲防护好,机动性差。德军此后使用虎式坦克的战术无不是围绕这两个特点来实施的。到这里我已经交代了虎式坦克最初投入实战的大致情况。从下一期开始,我们将去了解它最为激动人心的中后期作战经历,先从库尔斯克会战开始。
库尔斯克大会战的故事讲述了无数次,波涅利、普罗霍罗夫卡、奥博杨这些名字可能读者都已经深深了解。虎之魂第三篇想从另外一个侧面去给人们展示库尔斯克战役中德军虎式坦克的作战情况。德军在库尔斯克战役两线都投入了虎式坦克部队,但是真正参与战斗的其实不多,其中有相当一部分都由于各种不同原因而退出战斗,机械故障、地雷假如说在列宁格勒和突尼斯的虎式坦克营作战经验还很差的话,那库尔斯克战役期间也好不到哪里去,虎式坦克最后成为德军装甲精锐的时代还没有完全到来,直到1944年德军在东西两线都陷入悲惨的防御作战后,德军虎式坦克部队才开始真正发出其虎威。现在就来看看库尔斯克战役中虎式坦克的运用。
最早参加“堡垒”行动的德军重装甲连都是按照每连14辆虎式坦克的标准配置的。这些部队在1943年5月的时候便全部抵达集结地域,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去训练和磨和战术。其中第505装甲团3连是一个例外,直到43年7月6日库尔斯克战役爆发后这个连(也是下辖14辆虎式坦克)才抵达前线。
为了准备这次进攻,事先都对虎式坦克进行了翻越反坦克壕和障碍的测试,其中在6月2日德军对虎式坦克进行了一次在松软地形翻越障碍的试验,这次试验也做了相关的报告,现摘其片段如下:
“最终的结论是虎式坦克不能在松软地形越过障碍。假如这种松软地形的宽度超过了虎式坦克的长度,根本不可能通过。假如松软地形的宽度小于虎的长度,情况要好一些(沼泽地形的深度不超过虎式坦克负重轮的高度),虎式坦克有可能通过,不过也不是很确定。”
为了改变这种由于虎自己的技术性能弱点带来的不利状况,第505重装甲营将他们大多数的Pz III型坦克都改装为修理坦克(这些III型坦克都被除去了炮塔)以伴随虎式坦克前进。德军上级指挥对改动的答复是:“这种在坦克上的改动是绝对不允许的。应该马上把卸下的炮塔安回他们自己的底盘上去。”
尽管古德里安建议应该把虎式坦克集中在装甲营中使用,在1943年7月4日,第503重装甲营下属的一个连还是被分出来配属于第6,第7以及第9装甲师。所以在战役期间真正超过连级规模的集中使用虎式坦克只有第505重装甲营(隶属于中央集团军群),它集中使用了两个连的虎式坦克。
1943年7月,第505重装甲营的指挥官--格拉夫卡根内克对他手下那些分散的虎式坦克部队遭遇地雷以及失败的战术调控做出一份报告:
1943年7月5日早晨投入战斗的一个连的14辆虎式坦克现在已经损失了其中的13辆。其中9辆是由于地雷的损伤。每辆都需要花两至三天时间去修复。地雷之所以能造成如此之高的损失率的原因如下:
1开始的时候,没有可以使用的地图能单一标明德军部队在桥头堡所设置的地雷区域。两份布雷计划互相矛盾,没有一份是正确的。因此,有两辆虎式坦克直接开进了我们自己设置的地雷带。另外两辆虎式坦克在向更深的地区穿越时触雷,触雷地区是地图上标明的无雷区。
2我们在泥泞的条件下清除地雷,这直接导致另外三辆虎式坦克在试图开过标志为地雷间隙(即已被清除地雷的区域)的时候触雷损坏。之后,在一片标为无雷区的地带取出了120枚地雷。
3第八辆虎式坦克在进入战斗位置(报告说敌军坦克在左翼进攻)的时候触发地雷。在两至三天内,八辆虎式坦克由于粗心和错误的战术指挥而损失。在它们尚未执行自己真正的任务去同敌军的坦克和重武器战斗之前便损失了。
地雷!这个小东西所起的作用之大远远超出了苏军防御专家的想象。而德军部队也为之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上面那篇报告中的描述让人吃惊,友军的地雷区竟成为虎式坦克的报废场。占该连虎坦克式损失的70%,而同样的情况并不止发生在这一处,其中有触自己人地雷的也有中苏军地雷的,德军的另外一种新式坦克Pz V豹式也不能幸免(“大德意志”装甲掷d兵师)。假如在尚未大规模接敌之前便受到这种无谓的损失,德军“堡垒”行动最后的失败也的确是难以避免(苏军在这方面做的比德军出色很多,防御前沿复杂却不乱)!
由于对虎式坦克部队所配属的各部队在堡垒行动初期使用战术的不满,德军第3装甲军(隶属于库尔斯克南线“肯夫”集群)指挥布莱斯在1943年7月21日下达了如下的命令:
根据最近的战斗经验,我对如何使用虎式坦克和其他武器协同作战做出如下指示:
1因为虎式坦克强大的火力和良好的防护装甲,应该首先使用它们来对付敌人的坦克以及反坦克武器,除非在不得已的情况,不要用它去对付敌军的步兵。实践表明,虎式坦克的火炮可以在2000米或更大的距离上对付敌人的坦克,可以严重影响敌军的士气。因为其装甲厚,尽可能接近敌人坦克开火不会对自己造成什么严重损坏。应避免在大于1000米的距离上对敌军坦克开火。
在使用虎式坦克之前应先对使用地域实施侦察(河流,桥梁以及沼泽地形的通过可能性)。连和排的指挥官以及各车车长应当勇于去实行这些侦测以免使整支部队陷入不良的地形。其他方面,尽可能避免虎式坦克由于地雷的不必要损失。以上战术规则也适用于其他型号坦克。
车长指挥塔设置在炮塔左侧是虎式坦克一个众所周知的缺点。这阻碍了坦克指挥官对虎式坦克右侧的观察,这无疑是把自己作为靶子送给敌军的坦克歼击部队。因此,其他的作战部队应该给予虎式坦克以这方面的保护。
27月5日,在军进攻扇区的前沿,缺乏对自己部队所设置的雷区的了解导致虎式坦克受损。所以位于前面的作战集群不仅要及时清除障碍物还要清除雷区。
3我禁止在低于连级规模的情况下使用坦克,尤其是虎式坦克部队。在防御中,装甲部队应该被用作有计划的反突击。在完成反击后,这些装甲集群要被迅速后撤回或者回到师指挥官的手里。应避免在主要战斗地域内坦克部队呈分散状态以及掩护其他武器的部队昼夜作战。
长期以来,我们都一直接受着一种观点,就是虎式坦克由于射程远而被部署在敌军坦克火力范围以外开火,至于普罗霍罗夫卡坦克大战中苏军T-34/76坦克拼命向虎式坦克冲近以使其进入自己的射程已经成为国内读者都认可的虎式坦克基本使用规律。其实从上面那份德军第3装甲军军长布莱斯的指示中可以看出(下划线标明),在库尔斯克会战中并不是所有的虎式坦克部队都遵循这一准则作战的,因为虎式坦克除了射程远还有一个重大的特性就是其正面装甲厚实(这个性能其实在大多数情况下比火力更加可贵),也就是说在同等条件下双方都进入对方有效射程,虎式坦克也占据了很大的优势,远距射击尽管可以让自己几乎不被击中,但是请不要忽略一点,远距射击的准确性是很低的!而虎式坦克既然足以抵挡当时苏军各型坦克的火力,为何不采取近距离高命中率的作战原则呢?其实在二战中,德军的确就是同时采用这两种作战原则去使用虎,尤其是近距离交战更是被大量采用(很多虎式坦克王牌车手几乎都是在很近的距离上完成自己的任务,例如小村战斗中的魏特曼以及马村战斗中的奥托),而等到苏联制造出恐怖的斯大林2型坦克的时候,虎式坦克的技术优势已经荡然无存,此时的虎式坦克只能开足马力拼命接近斯大林2型坦克以求一战,就如同苏军坦克当年所做的。另外一面,德军指挥官还是深刻认识到坦克部队集中使用的基本准则,他们对于那种把虎式坦克分成小股去配属给步兵部队的做法普遍不满。
库尔斯克战役中的虎式坦克真的很象奥托战后回忆录的标题--泥泞之虎。因为它们除了要和苏军坦克,反坦克炮交手,还要去和松软泥泞的地形,苏军和自己人所部署的地雷做斗争。第三篇就要结束了,可能读者并没有得到期待中那种虎式坦克扬威战场的感觉,不过真实的战争就是如此,武器的技术性能并不是绝对的,还要和熟练的配合指挥以及各种复杂的客观因素综合在一起。下一篇我会带大家去一个很陌生的战场-意大利。
苏军的斯大林重型坦克就是JS-2、3也有被虎式坦克击穿的记录。
我先介绍一下1944年东线的大致情况。1944年初期,第503和第506重装甲营都在战线后的休整地域得到了新补充的虎式坦克。第503重装甲营在1944年3月至4月间损失惨重,被迫运回德国调整准备用于以后抵抗盟军的进攻(诺曼底战线)。而第507重装甲营和第510重装甲营分别在3月及7月调往东线,这两个重装甲营是当时东线德军少数完全装备虎式坦克的部队。
1944年9月德军的报告中有一份关于虎式坦克连和苏军斯大林坦克遭遇的记录:
“这个虎式坦克连接到命令去阻击已经突入一片森林地区的敌军部队,接到命令后他们便出发了。大约在12点15分,在一个步兵营的配合下,该连发起了进攻。茂密的森林严重影响了观察视野(只有50米的观察范围),狭小的地形迫使虎式坦克连只能排成一个单行前进。当虎出现时,苏军步兵便放弃了自己的阵地。尽管视野受限,敌军花了三刻钟才拉进森林地区的反坦克炮很快就被摧毁。一些被炮d摧毁,另外一些则被弄翻了。还有很多完好无损的反坦克炮落入我们手里。
虎式坦克连的先头排向森林里穿越了2公里后,排指挥官突然发现前方有一片被摧毁的树以及一个大的炮口制退器(这是斯大林2型坦克的122mm火炮特征)。他迅速给出开火命令:“穿甲d准备!指挥塔方向!开火!”几乎同时,两发45mm反坦克炮d打了过来,炮d爆炸阻碍了他的视线。接着,该排的另一辆坦克穿过树林冲了过来和排指挥官的座车保持一线。尽管能见度相当低,排指挥官还是在35米的近距离上开火射击。斯大林坦克向后退到一座小土丘后面。此时,后面那辆冲来的虎式坦克接过指挥权并向敌坦克连射了三发。当它射击的时候,自己也被122mm炮d命中无线电 *** 作员位置下前部。不过由于虎式坦克所处的位置有一定倾斜角度,这发炮d没有击穿它。而那辆敌军坦克却被一发穿过其火炮位置的炮d摧毁。当这辆斯大林坦克后撤的时候,有另外一辆斯大林坦克在掩护它。又是一阵短促而激烈的交火,两辆虎中的一辆再次击中第2辆斯大林坦克的火炮下方。这发炮d击穿了它的装甲,迅速导致整辆坦克开始起火。看来斯大林坦克的射速相当慢。”
这次仅有四辆坦克参与的小规模战斗,德军两辆虎式坦克 Vs 苏军两辆斯大林坦克,结果是不言而喻的,德军以2:0取得胜利。战斗虽小,但是却从中看出很多问题来。该虎式坦克连指挥官在这次战斗后对与苏军斯大林坦克作战的经验总结如下:
1当虎出现的时候,绝大多数斯大林坦克都会立刻后撤以避免接战。
2大多数情况下,斯大林坦克尽量保持在远距离上和我们交火(2000米以上),而且一般他们都在自己处于有利位置时才开火,比如森林以及村庄边缘。
3敌军坦克手在被我们第一次命中后倾向于立刻疏散坦克。
4大多数情况下,苏军都会避免斯大林坦克落入我们手中,一般他们会采用拖拉的方式(回收受损的坦克)或者干脆将其炸毁。
5斯大林坦克也是可以摧毁的,甚至在远距离上击穿其前部装甲。(另外一支虎式坦克营报告说虎式坦克只有在500米以内的距离才可能击穿斯大林坦克的正面装甲)。
6应该集中火力攻击斯大林坦克的侧面和后部以摧毁它。
7此外,要避免使用排以下规模的坦克去对抗斯大林坦克。使用单辆虎式坦克那就意味着损失。
8下面这个经验很有用。在确认首发击中后,对斯大林坦克使用高爆d将会使其观察视野彻底被毁坏。
下面是其上级的备注:
1这些经验对于其他的虎式坦克部队也是正确和适用的。
2要注意其第4点--敌军使用的方法对于我们虎式坦克乘员也一样。“没有完全损坏的虎式坦克绝对不能落入敌人手里!”每个乘员必须牢记这个准则并能果断实施。
3再看看第5和第6点--东线战场上当苏军拥有122mm火炮和57mm反坦克炮,虎式坦克的战术准则将有所改变。当然,如同其他型号坦克,少量虎式坦克不应该开上山顶以观察地形。有过这么一次尝试,三辆虎式坦克直接被122mm炮d击中并损毁,两名乘员丧生。牢记装甲部队的战术原则--装甲部队应该集中起来穿越高地,高速通过,且能得到火力掩护
4第7点--这种认识是正确的;请不要尝试去用3辆虎对抗5辆斯大林坦克,原因很简单,投入交火的兵力不足一个排。大多数时候,坦克之间的战斗结果不是由数量来决定的,而是取绝于正确的战术运用。
5第8点--联系到这点,我们也可以认为不仅虎式坦克和豹式坦克可以在侧面和后部击毁斯大林坦克,IV型以及StuG突击炮也可以做到。
集中使用、出其不意地出击、高速接近、然后迅速开火,以1944年德军虎式坦克乘员的普遍高素质去对付初出茅庐的斯大林坦克应该说是有优势的,这已经体现在实战中。斯大林系列坦克在那个阶段的损失是相当大的,其中有一条是很关键的,就是虎式坦克的射速明显高于斯大林坦克(这也是技术性能比较中虎式坦克唯一占优的地方),在较远距离上的命中率又十分低,近战中一辆斯大林坦克只要不能首发摧毁虎式坦克,那它结果是悲惨的,因为虎式坦克可以在下面的时间里向斯大林坦克回击起码3发炮d。而斯大林坦克的优势却不能充分体现,它可以在虎的射程之外攻击虎,但是在这种远距离上的命中率又低的可怕。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到了1944年,德军各虎式重装甲营都身经百战,毫不夸张的说,1944年是虎最为强大的一年,尽管大的走势已经全面倒向盟国。
希姆莱苦心经营的武装党卫队,在投入战争后,果然没有辜负党卫队全国领袖的期望,无论是在西线战役中,还是东线战役中,希姆莱

前苏联在1961年开始生产T-62主战坦克,以后研制了T-64主战坦克,由于T-64包含了前苏联太多的先进坦克技术,制造的单价在70年代就达到了300万美元一辆,再加上T-64坦克在很长时间内扮演的是一个技术验证的角色,决定这个坦克只能在苏联使用。

不能用于出口创汇,事实也是这样,所有的T-64车族全部在苏军精锐一线坦克部队服役,没有一辆出口。为了可以大量的装备苏军,并且降低单车成本,苏联利用T-64坦克的某些技术,经T-70试验车,发展成T-72主战坦克。

该坦克1971年投产,1973年大量装备部队,1978年将T-72G的全套生产许可转让南斯拉夫从1979年起,还装备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及罗马尼亚等华约国部队,同时向叙利亚、利比亚、伊拉克、埃塞俄比亚、阿尔及利亚和印度等国出口。

该坦克于1977年10月第一次向法国国防部长率领的代表团公开展出,接着又在同年11月的莫斯科红场检阅中公诸于众。1982年黎巴嫩战争期间,参加战斗的T-72坦克曾被以色列的制式105毫米坦克炮发射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d、直升机发射的陶式反坦克导d、155和203毫米火炮发射的改进型常规炮d以及美制集束炸d的反坦克子d击毁了多辆。

信义刹车片好。
信义刹车片一般由钢板、粘接隔热层和摩擦块构成,钢板要经过涂装来防锈,涂装过程用SMT-4炉温跟踪仪来检测涂装过程的温度分布来保证质量,隔热层是由不传热的材料组成目的是隔热,摩擦块由摩擦材料、粘合剂组成,刹车时被挤压在刹车盘或刹车鼓上产生摩擦,从而达到车辆减速刹车的目的。
国产刹车片十大品牌推荐有金麒麟、信义、中力安、赛飞、华化、制豹、军龙、金力、兰博仕、耐磨达。

2021年的疫情极大提高了全社会对数字化的认识,以远程协作为代表的、基于数字平台运作的方式成为人们因为疫情而禁足时现实的选择。疫情极大地提升了整个国家社会治理技术的进步,整个社会在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的支撑下,以无死角无缝隙无断点的方式,实现了对人员流动的有效监控,国家治理能力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数字技术的巨大影响绝不仅仅局限于疫情之下人员流动这样的特殊阶段、特殊场景之下。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的迫切性表现的更为突出。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创新方式,但是近年来,数字化转型一直是对技术给全球企业带来的快速颠覆关键反应,同时也面临着挑战。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数字化转型是由增长机会推动的,它不仅具有竞争力,面向未来的企业的战略,而且已成为生存的强制性和快速要求,企业实施强大的数字化转型战略,以保持领先于未来的中断。

一、什么是企业数字化转型

企业数字化转型,是指企业利用数字技术,将企业生产经营的某一个环节甚至整个业务流程的信息数据全部整合起来,形成有价值的数字资产,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处理技术反馈有效信息,最终赋能到企业商业价值的过程。

二、企业做数字化转型的理由

1、能够提高工作效率

数字化转型能够让员工在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沟通更加顺畅,让整个组织持续数据流,能够让客户的整个生命周期中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的无缝过渡,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2、提高透明度

数字化转型能够实时深入研究日常数据的能力使得业务的各个方面都能够稳定的运营。最重要的是,能够增加跨团队的透明度,看到运营的每一个阶段,快速解决问题。

3、降低成本

大多数企业都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和时间来维护旧系统遗留的问题和产品,而数字化转型能够通过集成高效处理流程和快速识别问题,从而节省时间和金钱。

4、增加收益

数字化转型可以通过数据识别到当前业务流程中的缺陷,提高业务不同方面的透明度,员工和管理层可以通过模式识别,趋势评估和数据驱动型改进,从而实现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轻松增加收入。

5、提高用户体验

数字化转型的成功与否核心是客户,提高了用户的体验,意味着转型有价值。所以,数字化转型能够通过系统查看并深入了解消费者消费流程,了解库存剩余,可用的服务和产品,节省销售,使得整体更清洁,更简单的购买流程。

6、提高竞争优势

企业之间的业务竞争是非常激烈的,通过数字化转型可以提前计划新系统所需的特性和功能,拨入企业擅长的内容以及可以改善业务的位置,从而改善业务基础设施,提高您在行业中的优势。

低代码如何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

通过前边对数字化转型的讲解,大家应该明白这种转型改革并不是针对某个人、亦或是某个部门,而是企业整体所有员工的共同改革。这样一来有一个问题就出现了,数字化本身算是前沿的领域,很多技术、应用都只是局限在IT部门,像销售、市场、制造等部门可能并不了解数字化,也就很难在发展中提供足够的助力。

要知道数字化转型可是一个系统级的工程,如果没有企业整体的共同发展建设,那么是很难成功落地,并发挥巨大作用的。

通俗来讲,你可以理解为将企业业务场景的数据与流程搬至线上,通过数字化来运转与呈现;这一过程,大多数企业完成了从纸笔、Excel到使用CRM\ERP等管理系统、甚至定制开发企业应用的转型。

应用功能越来越多,成本却越来越高,而且使用起来也越来越繁琐,不同业务之间的数据不相通,业务也难以协同。这无疑与企业渴望通过数字化转型来降本增效的初衷相悖。所以低代码的各种应用及服务就开始大规模的发展起来,并成功在众多数字化转型企业中实现了价值。

低代码开发有哪些优势?

1、成倍增长的开发速度

除了从一开始就实现更快的开发之外,低代码平台还有可能通过每个项目加快软件开发生命周期。这是因为,每次开发人员构建新的代码块时,他们都可以将其存储下来,以便在下一个项目中复用。

2、解决开发商短缺问题

有经验的开发人员无法跟上对软件不断增长的需求。低代码开发通过提高生产力和促进公民发展来帮助应对这一挑战。

3、成本更低

传统的应用程序开发需要很高的费用,这主要是因为开发人员需要耗费很长的时间需要手工编写大量的代码,人力成本很高,但是使用低代码开发平台开发应用程序,只需要编写少量的代码,而且无需花费大量时间进行测试和修改,所以人力成本比较低,开发费用也比传统应用程序开发低,能够为企业节约一笔费用。

4、维护性更好

对于传统应用程序,维护和升级需要很长时间。开发人员必须手动修复错误并添加新功能。但是,通过低代码平台开发的应用程序,维护难度和代码量也较低,所以,可以提高系统的维护性。

5、频繁迭代以获得更好的解决方案

由于低代码可实现更频繁的迭代,因此在整个开发过程中可以更快、更频繁地实现反馈。这最终有助于确保解决方案更好地与组织及其客户提出的需求和期望保持一致。

里德·斯特拉克

地方检察官,专门负责变种人案件。在发现自己的两个孩子是变种人后,慢慢认识到变种人所受的冤屈,和为生存下去的艰难。

凯特琳·斯特拉克

护理师,里德的妻子;一个性格强硬的母亲,永远把孩子和家人放在第一位。

劳伦·斯特拉克

里德和凯特琳的女儿,安迪的姐姐。拥有可以调动水和空气分子从而制造力场的能力;很早以前就可以控制能力,直到为了救安迪才暴露能力。

安迪·斯特拉克

里德和凯特琳的儿子,劳伦的弟弟。拥有强大的意念能力;不会控制能力,只有在情绪激动时才可以爆发能力。

洛娜·丹恩/北极星

可以控制磁场和金属,是地下变种人基地的领袖之一;万磁王的女儿。

马科斯·迪亚兹/日食

墨西哥裔变种人,可吸收和 *** 纵光子作为光束,是变种人地下军团的核心成员。起初因身为变种人而被自己的父母抛弃,后来靠从事在美墨两国之间走私毒品来谋生,因此被地下变种人基地看中而协助他们将一部分变种人偷渡至墨西哥庇护。

克拉丽丝·方/闪烁

一位拥有制造空间传送门能力的女变种人,逃出监禁后被地下变种人基地收留,但她由于还未学会控制,因此能力极不稳定。

约翰·普拉斯达/雷鸟

身材壮硕,听力,视力发达的变种人,与洛娜同是地下变种人基地的领袖,善于靠感知能力来追踪对象,身体还拥有超强力量及速度。

索尼娅·西蒙森/美梦者

一位能够增加或删减他人记忆的女变种人,可以将一个人的记忆植入到另一人的脑海中。

杰斯·特纳

“哨兵”特勤局的主要探员,负责抓捕变种人,纠结于冷血的工作内容;他的女儿是一场变种人战争中的遇难者,因此仇恨变种人。

罗德里克·坎贝尔

一位专门研究变种人的心理学家,所属“哨兵”特勤局名下的机构,负责猎杀变种人。

《X战警:天赐》(又名“天赐”,“天赋异禀”)(The Gifted)是美国电视系列剧,是X战警系列继《大群》之后又一部衍生剧,改编自漫威漫画的X战警,与X战警系列相关联,设定在一个X战警已经消失的时间线。

该剧由二十世纪福克斯电视公司与漫威电视联合出品,布莱恩·辛格,伦·怀斯曼等执导,史蒂芬·莫耶、艾米·阿克、布莱尔·雷德福、杰米·钟等主演。

该剧第一季于2017年10月2日在美国FOX电视台播出。2018年1月,获得第二季续订。

美国一家军事研究机构的“国际武器评估小组”搞了一个世界现役主战坦克的排名榜。美国通用动力公司研制的M1A2SEP“艾布拉姆斯”荣获“世界最强坦克”。排在第二位的是以色列“梅卡瓦”4型坦克。处于第三位的是日本90式坦克(由三菱重工公司制造)。评估小组将德国最新式“豹”2A6(由克劳斯·玛菲公司研制)排在了第四的位置上。占据第五位的英国“挑战者”-2型坦克(由维克斯国防系统有限公司制造)在伊拉克战争期间也有不俗表现,但它在某些方面并不太符合北约的一系列标准。这其中就包括它准备换装的大口径火炮。美国人为什么仅仅排出一个只取5名的排行榜?这个与以往排行榜相比颇有几分异样的排行榜让人频生疑问,似乎难以服众。国际上对这个美国排行榜反应冷淡。俄罗斯坦克专家更是尖锐地批评“美国人的研究结论缺乏严肃性”及充满对俄罗斯坦克的偏见。美国武器评估分析师迪安·洛科伍德则辩解说:“在全球反恐战争的要求下,我们不能再奢侈地仅仅在安全的训练环境下评估武器系统的性能。机器和人一样,在战斗中能够显示出以前不知道的力量和缺点。”该排行榜具体地显示了哪些“以前不知道的力量和缺点”?个中奥妙到底怎样?咱们不妨一起来看个究竟……不甘第二的“M1A2SEP”今年自命第一美国M1A2SEP在近年来的“世界主战坦克排行榜”上,一直徘徊在老二的位置。但这次它竟荣登榜首。不过,这是由美国的“国际武器评估小组”所公布的。发榜之后,世界上的同行颇有微词。但美国人既然将M1A2SEP坦克自命为“天下第一”也是有其理由的:M1A2SEP 在伊拉克战争期间的表现充分体现了其优异的作战性能。这里暂且不说这个论据是否有力,还是来看看M1A2SEP到底魅力何在。M1A2SEP是美军现役最先进的数字化坦克。而包括了车际信息系统和21世纪旅及旅以下部队战斗指挥系统的数字化指挥系统是其灵魂所在。车际信息系统能在整个装甲部队内实时传送己方、敌方坦克的位置和行动数据,在车长的显示器上,能看到敌友各方的配置和行动。更高一级战斗情报的获取则得力于21世纪旅及旅以下部队战斗指挥系统。M1A2SEP的先进主要先进在SEP上。SEP是系统组件的英文缩写,涉及观瞄、火控、武器、动力、通信、防护和车辆管理等多个方面。有些组件的先进性不容小觑。如车长独立瞄准镜组件具有“猎-歼”能力。通过这种瞄准镜,即使炮长正在对敌坦克目标进行瞄准,车长也能搜索和瞄准新的目标,直接用手柄便能超越炮长进行火炮射击。再如热管理系统组件能确保乘员舱的温度在35℃以下,电子设备的温度在52 ℃以下,这对维持乘员健康身体状态和保护精密电子设备起着重要作用。第二代前视红外夜视仪组件也是M1A2SEP坦克上一个很突出的技术亮点。它的夜视能力比海湾战争中的M1A1有很大的提高。M1A1的最大探测距离为4公里,而M 1A2SEP达到了68公里。第二代前视红外夜视仪实行宽视场和窄视场转换,放大倍率可选择3倍、6倍、13倍、25倍乃至50倍,比M1A1第一代前视红外夜视仪放大率只能在3倍和10倍之间转换要强多了。在执行监视任务时,M1A2SEP的前视红外夜视仪可用低倍率来确保宽的视场和清楚的目标图像。在对目标进行敌友识别时用窄视场,M1A2SEP可采用50倍放大倍率去辨别目标特征。“雪豹”、“黑鹰”T-80U改进型主动防护一流俄罗斯的T-80U已发展出两个改进型———T-80UM1“雪豹”和T-80UM2“黑鹰 ”。可惜这回在美国人的榜上它却无名。也怪,现在国际上有些人一面到处说俄罗斯坦克的性能不如自己的好,一面又害怕俄罗斯坦克的发展脚步。T-80U改进型在防护技术上有革命性突破。它不单注意加强被动式的装甲防护,而且采用主动式防护,装置了“竞技场”主动防护系统和“窗帘”-1型光电对抗系统。“窗帘”-1型光电对抗系统是一种辅助防御系统。“竞技场”效果神奇。它在全天候条件下几乎可以阻击任何方向袭来的反装甲火箭和反坦克导d。它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什么随机信号和假信号都欺骗不了它,只有当真正威胁逼近坦克时它才会启动。系统有全自动和手动两种工作模式。车长打开或关闭控制开关,即可实现工作模式的转换。因装置了这种世界一流的主动防护系统,T- 80U改进型坦克的防护力提高了3~5倍。T-80U改进型的机动力也有惊人进步。它采用改进型燃气轮机和液力传动装置,公路最大速度70公里/小时,超过了“梅卡瓦”3型和M1A2坦克。它的改进型燃气轮机有M1A2燃气轮机所缺乏的长处。它“不挑食,能吃杂粮”,柴油、煤油和汽油它都能用,因而方便了后勤保障。不过,它有最大行程较短的缺点。它的主要武器是一门2A46M型125毫米两用滑膛炮。它在崎岖不平的地形上以35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状态下,仍能攻击各方向的来袭目标。这个性能优于现今西方主战坦克。令人惊叹的是它发射的9M119激光驾束制导导d对敌坦克和武装直升机都有很大的杀伤力。导d在5公里距离上的命中率接近100%。榜上最大赢家硝烟中成长的“梅卡瓦”4以色列的“梅卡瓦”坦克在1982年问世以后,就一举成为中东地区最优秀的坦克。1999年,“梅卡瓦”3闯上世界主战坦克排行榜,居第10名。2000年,“梅卡瓦”3“猎鹰”升到第6名。2001/2002年,“梅卡瓦”4登上第4名。这次在美国人排的榜上成了银牌得主。显然,“梅卡瓦”4是榜上最大赢家。“梅卡瓦”坦克是闻着战火硝烟味儿设计和改进的。“防护第一”的原则在 “梅卡瓦”的发展过程中得到最突出最有力的体现。从“梅卡瓦”1披挂爆炸式附加装甲到“梅卡瓦”3采用模块式复合装甲,“梅卡瓦”的装甲防护技术一直令国际防务专家称道。“梅卡瓦”4模块式复合装甲组件采用了新的材料和新的结构形式,装甲防护力又有了新的提高。动力-传动系统前置是“梅卡瓦”坦克结构的一大特点。这使其运动速度非常快,跑起来可越过宽达356米的壕沟,还能爬37 度的陡坡。别看美国现在把“梅卡瓦”4评为第二名,其实它刚刚问世时,美国很不高兴。美国曾向以色列施压,要以色列放弃“梅卡瓦”,全部换用M1A2,但遭到以色列的坚决拒绝。偏要与众不同颇为自傲的“挑战者”2E在现今世界著名的主战坦克中,英国的“挑战者”坦克有着更多的与众不同。它首创“乔巴姆”复合装甲,至今“乔巴姆”的结构仍然保密;它车重超群,将近63吨;它采用120毫米线膛炮,坚持自己的火力特色。“挑战者”2E是“挑战者”2坦克的发展型,在机动性、目标搜索和生存能力等主要方面都有加强。它换装了德国MTU公司的欧洲动力组件,提高了机动性,坦克最大行程由450公里增加到550公里。它装置了第二代热成像系统,车长和炮长可在全天候条件下远距离更精确地观察及捕捉目标,增强了目标跟踪能力,能够更快速地攻击目标。它安装了战场管理系统,构建战场信息网络,提高部队整体作战能力。多年来,不少北约专家建议英国用滑膛炮取代线膛炮,以便使用北约d药,但得到的回答却往往是英国的坦克线膛炮多么美妙。英国人迷上了线膛炮,偏要与众不同。当年曾领先世界近年仍握铜牌的90式在1994年前的世界主战坦克排行榜上,日本90式曾连续几年位列第一名,很是风光;可后来德国“豹”2改进型和美国M1A1改进型的技术有新突破,90式排名便下移了,不过还能多年稳挂铜牌,仍属世界先进坦克之一。尽管它屈居老三,但其单价之高却一直稳居魁首。日本90式远看会被误认是“豹”2。它的轮廓和框架确实从“豹”2“脱胎而出”,但比“豹”2要矮小和轻多了。外形尺寸小和低车姿结构,是90式坦克的主要外部特征。采用日本自制的自动装d机、二冲程发动机和日本式复合装甲,是其突出特色。90式坦克近年改进不大,在使用中暴露出不少问题。它与世界其他最先进坦克的突出差距是没有采用数字化信息系统,在起伏地形上行进时车体会晃动不已,射击无法控制。这些薄弱环节使90式坦克受到士兵和日本装甲车辆专家的质疑。多年雄居榜首的“豹”2兄弟今朝仍誉满欧洲“M1A1和M1A2是美国人使用的坦克,而‘豹’2则是欧洲人使用的坦克,是‘ 欧洲通用主战坦克’。”一位国际军事家曾这样说过。在多年世界主战坦克排行榜上居冠的“豹”2兄弟以其综合性能好、火力与防护力和机动力三大性能平衡、可靠性高、经久耐用和发展潜力,强烈地吸引着欧洲用户,已经有10个国家选用“豹”2作为21世纪陆军的主要装备。“豹”2也从 “德国豹”发展成“欧洲豹”了。没想到,这回在美国人开列的榜上,“豹”2的最新型号“豹”2A6EX竟被踢出三甲,排到了第4。但在世界同行眼中,“豹”2A 6EX之“世界最佳坦克”形象可不是那么容易消失的。作为“豹”2最新改进型的“豹”2A6EX成功采用了55倍口径的120毫米滑膛炮及配用的DM53型长杆穿甲d,是西方国家列装的坦克中第一个装备这么大口径火炮的坦克。“豹”2A6EX的机动能力令人惊叹。它安装有11兆瓦的柴油发动机,公路最大速度72公里/小时,最大行程500公里,有极好的越野性能。它无须作大准备便能快速涉渡水域,不用支援也能闯过4米深的水障碍。“豹”2改进型坦克虽然战斗全重达62吨,但其机动性仍未达到极限。与其他世界先进坦克相比,“豹”2A6EX对各种威胁具有均衡的防护。它的模块式防护装甲能抵御穿甲d的直接攻击,模块式炮塔顶部防护也能对付集束炸d的顶部威胁,对反坦克地雷和核生化武器也有独到的防护措施。在国际上进行的无数次坦克火力对比试验中,“豹”2A6EX的火力和穿透力方面是领先的。它的车长和炮长的观瞄、炮控装置都有冗余装置,能保证在各种气候条件下作战时作出迅速反应。火控系统与指挥系统紧密连接,即使在决战时遇到数量占优势的敌人,坦克也明显处于最佳状态。“豹”2A6EX坦克体现了最佳的火力、防护、机动性、可指挥性和系统可靠性。在所有的国际性对比试验中,它都获得优胜。资料组图:美国M1系列主战坦克美国和联邦德国联合研制MBT-70主战坦克于1969年底搁浅。随后美国在MBT-70基础上开始研制新的XM803坦克,但仍因结构复杂,成本过高,又于1971年底被国会否决。在两个计划被相继取消后,美国陆军随即于1971年研制XM1坦克的计划。1973年6月陆军分别与通用和克莱斯勒两大公司签订了研制样车合同。两公司均于1976年初推出一辆原型车,经测试与评估,克莱斯勒的设计中选。为纪念原陆军参谋长,二次大战中著名的装甲部队司令格雷夫顿W·艾布拉姆斯(Greighton WAbrams)将军,特把该坦克命名为"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克莱斯勒公司中标后,1978年制造第2批11辆原型车供测试,1979年生产110辆先期批量生产型。第2批原型车经过若干性能测试,改进了一系列问题。1981年2月,美国陆军正式采购7058辆M1,1884年订单追加至7457辆。首辆M1于1981年开始服役。M1基本型生产了2374辆(894辆为强化装甲的M1-IP型,1984年底推出)。第二阶段批量生产型定名为M1A1,火力和防护大幅提升,产量为5415辆;1990年推出最新的M1A2型,国内生产订单不多,主要是将基本型和A1型改进升级到A2型。由于M1坦克在海湾战争中表现优异,战后沙特阿拉伯和科威特分别采购了315辆和218辆M1A2型。此外,1988年4月美国国会同意埃及特许生产565辆M1A1坦克以装备埃及陆军。坦克技术性能M1基本型的战斗全重为545吨,A1型战斗全重增加至57吨,坦克乘员为4名。M1坦克具备优异的防d外形,炮塔和车体多用钢板焊接而成,各部分的装甲厚度不等,最厚达125mm,最薄为125mm。M1在正面部分装有先进的乔巴姆装甲。自1988年6月开始,新生产的M1A1在车体前部加装贫铀装甲。经过特殊处理的这种新型装甲,强度是原先的5倍。在海湾战争中,参战的M1A1坦克多数换装了贫铀装甲,实战证明效果非常成功。M1坦克采用了隔仓措施,用装甲隔板将炮塔内尾仓和乘员舱分隔开,能有效避免二次效应对乘员的伤害。M1基本型的主炮为1门北约制式105mm M68E1式线膛炮,与M60坦克的M68炮有所不同。该坦克105mm炮d基数是55发,其中44发装在炮塔尾舱内。M68E1火炮除了可发射M60坦克制式炮d外,还可发射新研制的M735曳光尾翼稳定脱壳穿甲d、M774曳光尾翼稳定脱壳穿甲d、M883曳光尾翼稳定脱壳贫铀d芯穿甲d和M737TPDS教练d。辅助武器为1挺M240式762mm并列机q,以及炮塔顶装填手舱口处1挺M240式762mm机q和车长指挥塔上一挺M2式127mm机q。炮塔前部两侧各装有6管M250烟幕d发射器,车上还装有发动机热烟幕施放装置。坦克内部安装了哈隆全自动灭火系统。动力舱和战斗舱中安装的红外传感器能在2ms内发现所有着火点并自动启动灭火系统,能在150ms内把火灭掉。M1坦克采用了指挥仪式数字式坦克火控系统,主要特点是光学主瞄准镜与火炮/炮塔相互独立稳定,火炮/炮塔电液驱动,并随动于主瞄准镜。该火控系统使M1坦克具有在行进间射击固定目标和运动目标的能力。炮长主瞄准镜为单向独立稳单目潜望式瞄准镜,它与激光测距仪和热像仪组合,构成测距、昼夜三合一的瞄准镜。激光测距仪原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测距仪,目前已改用工作波长为106μm的CO2激光测距仪。为降低成本,而又不太多地降低火控性能,M1基本型没有配备独立的车长瞄准镜,车长不能超越炮长独立地搜索、识别和瞄准目标;炮长主瞄准镜水平向未稳定,仅向低向独立稳定;减少了d道数据的自动输入,仅用4种主要自动输入的d道传感器,其他d道数据参数需要手工输入。所有这些措施较有效地控制了火控系统的成本,实际成本仅为整车成本的20%。M1坦克是世界首次采用燃气轮机作为主动力的制式坦克。发动机采用的是AGT-1500燃气轮机,输出功率是1103kW(1500马力。该机保养简单、冷却系统效率高,确定是燃油消耗率和成本较高。该坦克采用了X-1100-3B全自动传动装置和改进型扭杆悬挂。坦克每侧有7个铝制负重轮、1个诱导轮,1个主动轮和2个无轮缘托带轮,采用T156型双销挂胶履带。M1坦克的越野速度和加速性能非常优秀,最大时速达72km/h,从0至32km/h加速时间只需7秒。坦克机动性能数据(M1基本型)公路路最大速度  7242km/h平均越野速度 483km/h燃料储备 19076L公路最大行程 498km涉水深度 无准备 1219m 有准备 198m爬坡度60%攀垂直墙高1244m越壕宽2743m最小转向半径 原位型号演变一、 M1A1主战坦克该坦克于1984年8月28日定型,生产始于1985年8月,1986年7月正式装备。该坦克主要特征是装备由美国特许生产的德国莱茵公司的Rh120式120mm滑膛炮,美国编号为M256。由于口径增大,d药基数减至40发。1988年以后生产的M1A1型开始加装贫铀装甲,防护力大大加强。此外, M1A1还增装了集体三防装置,换装了新型车长显示器、新主动轮和T-158型履带。为配合安装120mm火炮,美国研制生产了几种120mm炮d,其中M827尾翼稳定脱壳穿甲d于1983年完成研制工作,采用了贫铀穿甲d芯。二、M1A2主战坦克 M1A2型是M1系列的最新改进型,改进项目众多,主要包括改进火控系统、提高生存能力、大量采用车辆电子装置和提高机动性等4大项。该坦克首次安装了车长独立热像仪,这是该坦克的主要特征之一。该独立稳定式热像仪是坦克具备了猎-歼作战能力,大大提高坦克在能见度很低情况下与敌交战能力。该坦克还改进了车长和炮长的显控装置,提升资料处理及应战效率。此外,主炮和车长与炮长的瞄准仪上均安装了稳定器,进一步提高了行进间射击性能。M1A2坦克还采用了CO2激光测距仪,该测距仪工作波长与热像仪相同,测距范围加大,穿透烟幕和尘烟能力更强,对人眼也较安全。该坦克配备了新近的战场管理系统(BMS) ,能自动地提供双方部队位置、后勤信息、目标数据和命令等。 M1A2配备了自主导航系统,通过GPS卫星定位系统能快速准确标定本身所在方位。底盘也进行了若干改进,发动机加装了数字电子控制装置,提高了省油性和可靠性三、海军陆战队型M1A1坦克从1987年开始,美国海军陆战队将221辆改进型M1A1坦克换装部分M60A1坦克。基于陆战队的任务需要,这批坦克加装了涉水用的120mm炮炮口罩、塔式发动机排气管和进气管等涉水套件,以及用于装船的系缆硬点等。美将升级111辆M1A2SEP“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M1A2 SEP“艾布拉姆斯”最新改型主战坦克美国美国陆军坦克汽车与军械司令部已宣布,通用动力公司下属的通用动力陆上系统公司获得了一项价值2240万美元的合同。该公司将修理和升级111辆 M1A2 SEP“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这项工作预计将在俄亥俄州利马的联合系统制造中心进行,将于2005年7月30日之前完成。升级后的坦克将装备美国陆军第3装甲骑兵团。M1A2 SEP“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是“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的最新型和最先进的型号,装备了二代热成像系统、车长独立热成像仪、真彩平面显示仪、数字化地形图、热控制系统和最新的数字化指挥、控制、通信装备。在国际武器评估小组日前公布的其对各国现役主战坦克的最新排名中,通过对坦克机动性能、火控系统和防护水平等方面的综合评估,M1A2 SEP“艾布拉姆斯”再次蝉联了世界最强坦克的称号。M1A2 SEP(系统增强计划)“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是美军二十一世纪军力计划陆军数字战场的核心。M1A2 SEP是M1A2的改进版本,在指令和控制系统,毁伤性能和可靠性上有了很大的改进。但在伊拉克战场上,仍有一辆M1A2 SEP“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在作战时被不明爆炸物炸毁,坦克上的两名士兵被炸死,一人受伤。不明爆炸物发出的巨大爆炸力将 近70吨重的M1A2 SEP掀翻M1A2SEP“阿布拉姆斯坦克内部M1A2SEP“艾布拉姆斯”坦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dianzi/1054012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9
下一篇 2023-05-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