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将不再仅仅只是概念

“智慧城市”将不再仅仅只是概念,第1张

2013年1月,随着住建部公布包括北京东城区、河北石家庄、江苏无锡、浙江温州等90个城市(区、镇)通过审核,成为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智慧城市”这一概念,一下成为房地产开发领域,乃至全社会的热门名词。

但不可否认的是,如何将智能化的数据感知、各种信息互换互通、使之形成共享与协同,最后实现有效管理。目前并还没有完美的实践成果产生。这不光在中国,即使在欧美等西方国家,也处于研究和论证阶段。正源于此,许多人就会产生疑问:“到底怎样才能实现智慧城市,智慧城市会带来哪些产业的变革?”

 

采访了国内“智慧城市”研究和实践的先驱之一,深圳市贝尔信智能系统有限公司董事长郑长春先生。郑先生最早在2009年就率先提出了“智慧城市”这一理念,并且带领其企业不断探索实践,从而形成了一套更为实用、有效的理论与方法。

“智慧城市”目前所面临的主要阻碍即将打破

郑长春认为,随着中国过去20年间国家数字城市的建设,事实上已经为“智慧城市”的发展提供很多经验与实践。但是,正如许多新兴事物刚产生时的那样,目前智慧城市的建设还面临着许多阻碍。首要问题是政出多门。郑先生戏言,目前对于的智慧城市,就好比看莎士比亚的戏剧——“一百个人心里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其原因,是因为原先的政府采购与实施都由各个相关部门各自完成,由此使得相互之间标准不一,最后无法真正实现协同共享,互联互通。但是,随着最近的国家政策的提出,未来统一的标准一定会很快出现,由此阻碍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的最大桎梏将被打破。

智慧城市 中国存在“弯道超车”的机会

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上,不论是中国还是欧美西方发达国家,都没有真正完美的应用成果出现。因此,郑长春认为中国企业存在着迎头赶上乃至“弯道超车”的机会。

首先,中国目前的信息化技术与西方发达国家同步。未来随着智慧城市的深入推进,必将成为信息技术领域的一流大国。目前,中国在信息数据的采集和识别、各类传感器、无线定位系统、RFID、条码识别、城市信息的互联互通等高新技术等方面都有长足发展。许多技术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目前,所要发展是,如何实现信息的协同共享,并将之有效运营。这些也是世界各国都在努力解决的课题。

因此,在这一大背景之下,中国城市智能交通、智能建筑、电子政务三大子行业以及对于传统住宅和商用设施应用中智能建筑等都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

实际商业应用模式正在成型

作为中国智慧城市的先驱者,郑长春和其带领的贝尔信,已经将智慧城市的概念解读,演化成实实在在的商业应用模式。其业务也从当年安防等早期智能化单体运用模式,发展为智能科技产业系统化集成商。

贝尔信将智慧城市明确定义为,用新一代信息和通讯技术,主要是智慧信息通讯技术(简称IICT技术),包括人工智能和模式识别技术、智能感知和自动语义识别及统计技术、大容量智能存储技术、高倍压缩传输高清格式视频图像技、新型计算机图形技术、多媒体图像表现技术、3DGIS实景建模和虚拟现实技术、目标识别和自动跟踪技术,结合已有的网络信息化技术、有线与无线网络组网和传输技术等,为政府决策办公和应急指挥提供智能可视管理的基础信息平台,并应用于企业和社会团体,服务于民生。

并且,由此为基础开发出,智慧城市、智慧城市综合体、智慧产业综合体、智慧行业应用、智能产品等多种商业化应用模式。目前,贝尔信的智慧城市技术已经在天津和湖南株洲得到运用。

全方位全过程的智能 将房地产开发模式带来改变

事实上,智慧城市理念将并不局限于城市或者建筑项目的过程管理及使用。由于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其更大影响力将会传导到的行业的前端。其智能化的数据采集与分析结果,将能更科学地影响到政府土地开发的决策,以及地产开发商项目发展的定位、设计和管理。

诸如城市综合体,郑长春提到,贝尔信的智慧城市综合体理念是旨在打造“全智慧”的城市综合体,包括全过程智慧及全方位智慧两大方面。在城市综合体建成和运维过程中,贝尔信从策划、规划、设计、建设、招商、运营、服务,到业态调整和重新组合,将每个涉及的环节都纳入智能化范畴,实行全过程的综合目标管理。此外贝尔信还为综合体打造各大智能化系统,触及综合体发展的方方面面,实现安全防护、节能低耗、低碳绿色、高效便捷、信息化、低成本的一站式服务。

风物长宜放眼量 智慧城市的机遇、风险与挑战

在国家新型城镇化政策的背景下,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智能科学等新兴信息技术手段,将集约、低碳、生态、智慧等先进理念融合到城镇化开发和管理当中,从而打造更为“智慧”有效的城市新形态和系统,最大限度地整合、利用资源,实现更加有效的社会发展,正在成为社会各界共识。而类似贝尔信这样的新型产业公司的出现,正是我们所期待的。智慧城市的机遇、风险与挑战并存,而成功只青睐勇于争先者。

 

是大数据。
智慧城市就是运用互联网+、物联网、计算机网络、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对城市运行系统海量数据的关键信息进行的采集、存储、智能处理和分析,对社会管理、政府管理及社会公共服务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化响应和智能化决策支持,从而实现城市的智慧式管理和运行。
智慧城市中诸多领域都产生大量的数据,通常是在PB级以上。
同时,智慧城市中的大数据汇集众多领域、众多行业的数据,数据类型多样化且结构复杂,有结构化的,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数据点大多数。

1、智慧社区

智慧社区涵盖社区内部和社区周边的各项服务,社区内主要包括智慧家庭、智慧物业、智慧照明、智慧安防、智慧停车等基础设施服务,社区周边主要包含智慧养老、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零售、智慧金融、智慧家政、智慧能源等民生服务。

在政策支持及基础设施完备的基础上,智慧城市的应用场景日益丰富,例如智慧安防、智慧交通、智慧社区、智慧商业、智慧旅游、智慧环保、智慧能源等。智慧安防、智慧交通、智慧社是目前智慧城市发展中需求最高、落地最快、技术与服务相对成熟的三大领域。

2、智慧安防

自2015年起,安防行业逐渐引入物联网技术,城市的安防从过去简单的安全防护系统向城市综合化体系演变,城市的安防项目涵盖众多的领域,有街道社区、楼宇建筑、银行邮局、道路监控、机动车辆、警务人员、移动物体、船只等。

特别是针对重要场所,如:机场、码头、水电气厂、桥梁大坝、河道、地铁等场所,引入物联网技术后可以通过无线移动、跟踪定位等手段建立全方位的立体防护。

兼顾了整体城市管理系统、环保监测系统、交通管理系统、应急指挥系统等多领域进行融合,围绕安全主题扩大产业内涵,呈现出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大安防”产业格局。

3、智慧交通

交通是一个城市的核心动脉,也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智慧交通是在智能交通的基础上,在交通领域中充分运用物联网、云计算、互联网、人工智能、自动控制、移动互联网等技术,通过高新技术汇集交通信息,对交通管理、交通运输、公众出行等等;

交通领域全方面以及交通建设管理全过程进行管控支撑,使交通系统在区域、城市甚至更大的时空范围具备感知、互联、分析、预测、控制等能力;

以充分保障交通安全、发挥交通基础设施效能、提升交通系统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为通畅的公众出行和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服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dianzi/1052512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9
下一篇 2023-05-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