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亨酒店

咸亨酒店,第1张

咸亨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上四文铜钱,买一碗酒——这还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日本人打过来以后就统一改用了军用票,现在要一张五十钱的票子——倘肯多出十钱,便可以买一碟盐煮笋,或者茴香豆,做下酒物了,如果出到壹圆,那就能买一样荤菜,但现在是战争时期,顾客大抵没有这样阔绰。

两个月前,我来到镇口的咸亨酒店里当伙计。记得当时我问过掌柜的,为什么酒店要取名叫咸亨酒店?

掌柜的只是笑笑,箴语般说了这么一句话:“若说……是有奇缘罢。”

我多少是读过些书的,依稀觉得这好像是红楼梦里的一句话,听起来实在有些伤感,不过这和咸亨酒店有什么关系,实在想不明白。

我也懒得去想。话说回来,店里的主顾们,虽然看起来客客气气的,也很容易说话,但这些看似再平常不过的主顾里头,常常混杂着一些身份特殊的人。据说总有些八路军的情报人员,往往买一碗酒,靠柜外站着,热热的喝了,从不多说些什么;也有不少日本人的便衣特务,一般是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一双眼睛却无时无刻不在盯着外面。

掌柜的说我样子太傻,这些人总是唠唠叨叨缠夹不清的——便专管温酒罢。虽然这总没什么可失职,但却也无聊。所幸,店里的常客中也有那么两个还算有趣的人。

   1 祥林嫂

祥林嫂头上总是扎着一条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一双眼睛总是呆滞着,像两条困在干涸的池塘里的鱼,让人看了便不舒服。

其实这个女人模样生的还算周正,真正让人不舒服的是这个女人总是不停的向遇见的每一个人重复一个故事。

“我真傻,真的,”祥林嫂抬起她没有神采的眼睛来,向着斜挂着一顶破毡帽的阿Q说道:“我单知道鬼子杀起人来的厉害;我不知道他们竟也会向小孩子下手。我一清早起来就开了门,拿小篮盛了一篮豆,叫我们的阿毛坐在门槛上剥豆去。他是很听话的,我的话句句听;他出去了。我就在屋后劈柴,掏米,米下了锅,要蒸豆。我叫阿毛,没有应,出去口看,只见豆撒得一地,没有我们的阿毛了。他是不到别家去玩的;各处去一问,果然没有。我急了,央人出去寻。直到下半天,寻来寻去寻到鬼子练q的那个鬼子坳里,再进去,他果然躺在空场上,肚子被子d打的烂了,手上还紧紧的捏着那只小篮呢……”她呜咽着说不出成句的话来。

再后来祥林嫂便也疯了,逢人便讲阿毛的故事。开始大家还都义愤填膺的替她骂几句娘,如果有女人在场,往往还会掉下几滴眼泪。后来听的多了,也就都麻木了。战争么,总是要死人的,即使是鲁镇这种小地方,一天中也总会新出现几个祥林嫂。我们连自己能不能活着看到明天的太阳都没把握,何况是一个很久以前便已死去的孩子。说不定讲故事着当口就有一颗炸d落下来——那我们也都得变故事了。

   2 阿Q

阿Q之所以叫阿Q,是因为我实在不知道阿Q的名字是怎么写的。只知道大家都叫他阿Quei,也不知道是阿桂还是阿贵。

阿Q是酒店里据说比较传奇的一个人物。他总是喜欢在店里吹嘘,自己是红军部队里打鬼子的大人物。他这样说着还拿出一顶日军的帽子,说是某次打了胜仗的战利品。

“你们可杀过鬼子么?”阿Q口沫横飞的说道,毫无征兆的在孔乙己的脖子上做了个砍的手势,吓得孔乙己脸色铁灰的一缩脖子:“大钢刀咔嚓一声,便把鬼子的头砍下来,就别在腰带上,妈妈的,要多痛快就有多痛快!”

一些客人便真的对他肃然起敬,仿佛他真是个抗日的大英雄。不过也有常客说,阿Q不过就是伙同几个同乡去鬼子的营地里偷了一次东西罢了,而且就在那么唯一一次光荣的行动中,他也是个最不起眼的角色,只负责在墙外接一下偷出来的东西罢了。

不过阿Q到底也算个神话里的英雄。也是,在沉闷的如同一滩死水的生活里,大家总是需要一点——寄托。即使是一个头上长了癞疤,破毡帽里的虱子放在唇上咬起来嘎嘣嘎嘣直响的英雄,也聊胜于无。

3 孔乙己

另外还有一个人值得说一说的,便是孔乙己了。

和阿Q一样,也没人知道他的名字,只知道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

孔乙己是酒馆的常客里唯一一个替日本人做事的,这也使他成为了酒店里最不受待见的一个人。他身材很高大,甚至比阿Q还要高上半头,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的。

听说孔乙己原来也读过书,甚至懂得一些洋文,可赶上这打仗的当口,自然是没法考个秀才的。他又不会营生;于是愈过愈穷,弄到将要讨饭了。幸而写的一手好字,总能给人家抄书换点钱。后来日本人打进来了,孔乙己到底还算识得些日文,便替日本人翻译抄写些无关紧要的文书,讨口饭吃。

听人家背地里谈论,孔乙己还有个孙子,闰月里生的,五行缺土,所以取了个名字叫闰土。闰土小的时候便跟着孔乙己读书认字,等到他长到十四、五岁的时候,孔乙己觉得镇上的学堂学不到什么东西,于是硬是用抄书换来的钱把闰土送去留洋读书。后来日本人打进来了,闰土一回国连家都没有回便去投奔了红军,这一去便是七八年没有音信。有人说他在一次炸炮楼的行动中受了重伤死掉了,也有人说他年纪轻轻便加入了红军最厉害的一个鹰隼战队,这是红军最为尖锐也是最为机密的谍战机构,专门负责日军重大行动的情报收集,因而不能和家人联系。

“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孔乙己慢慢踱到柜台前,排出两张纸券,一张五十钱的,还有一张十钱的。

这时旁边的阿Q便笑道:“孔乙己,你又替日本人做事了?”

孔乙己涨红了脸,却也不分辨,只慢慢的喝着他的酒。

待他喝过半碗酒,涨红的脸色渐渐复了原,阿Q便又问道,“孔乙己,你当真认识洋文么?”孔乙己看着阿Q,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得意道:“我识得那点洋文算什么?我家闰土才是正经留过洋、念过书的。”

“那这些年怎么也不见你家闰土回来过一次?”阿Q问道。

“我们闰土可是红军里的大人物,整日里要忙着做大事的……”孔乙己又得意道。

阿Q笑道:“那你家闰土去打鬼子,你怎的还去给日本人做汉奸呢?”

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我不过是抄书而已!抄书不能算汉奸……抄书!……读书人的事,能算汉奸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阿Q便得意的笑,店里的人也都得意的笑。

4 细菌武器

于是我天天站在柜台前,给客人温酒,听祥林嫂讲她那永远也不会讲完的故事,看阿Q和孔乙己拌嘴。这样的日子也过了好久,有时我甚至会忽然间觉得,这样的时光,已是难得的令人安心。

不过战争,总是不可以教人安生的。很快就有消息传了过来,日军有一批细菌武器最近几个月就要运送到镇上——他们打算拿鲁镇作为第一个细菌实验基地。

“妈妈的!”阿Q锤了一下桌子,狠狠的拿眼角剜了一眼坐在隔壁房子里的日本特务,到底不敢大声骂出来,只冲着站在柜台前的孔乙己呸了一声:“虫豸!”

“你骂谁?”孔乙己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爆出。

“谁是汉奸骂谁!”阿Q愤愤道:“虫豸!汉奸!妈妈的这回鬼子可要玩大的了,我看咱们都得被那些虫豸弄死!”

听得他如此说,孔乙己反倒不屑道:“你不是大英雄么?如今却怕甚么?等我家闰土带着大军回来,一定能把这些人都打跑的。”

阿Q哼道:“我看你家闰土回不来了,不是死了,八成也是嫌你这个汉奸爷爷丢脸。”

孔乙己脸色一下变的铁灰,转过身,不再与他争辩。

店里的气氛一下子有些僵硬,似被一阵无形的阴云笼罩着。

好在不多时,这种阴沉的气氛被一阵清脆的笑声打破了。

原来是邻居孩子听得热闹,赶来围住了孔乙己。

于是孔乙己便给他们茴香豆吃,一人一颗。孩子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着碟子。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直起身又看了一眼,摇头道:“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

于是孩子们便在笑声里走开了。

望着那群孩子远去的背影,祥林嫂忽然开口道:“我家阿毛要是还活着,也该有这么大了……”

阿Q撇撇嘴,又恢复了平时那种嬉笑的嘴脸道:“祥林嫂子,莫要担心,我看等那群虫豸过来,估计他们也都得去陪你家阿毛了。”

祥林嫂出乎意料的没有继续讲她的阿毛的故事,只是转身看了阿Q一眼,便又出神的望向那群孩子的背影。

5 祥林嫂

开始的时间,镇上的每个人都提心吊胆的过着日子,后来呢,后来每个人便也麻木了。

就像他们看祥林嫂家的阿毛,也是一样的。

日子总是要过,反正也总是要死的——被刺刀扎死、被炸d炸死还是被虫豸咬死,也没什么太大的分别罢。总之还能活着的时候,便就这样活着吧。

这样的日子浑浑噩噩的过了很久,日本人的虫豸没有来,倒是祥林嫂先出事了。

那天店里的客人不多,我正在柜台上百无聊赖的将掺了水的黄酒拿出来温,忽然看见祥林嫂跌跌撞撞的跑了进来,一下子扑到在柜台上,用几乎底不可闻的声音断断续续的说道:“日军的细菌武器,要运到……”

她话还没说完,便有一队全副武装的日本士兵端着q冲进店里,用力扭住祥林嫂,拖着她便向外走去。我这才看到她的白头绳,乌裙,蓝夹袄以及月白背心上都染满了鲜红的血。

祥林嫂被拖出门口的时候,一双死鱼一样呆滞的眼睛里竟然第一次露出了一丝笑意,她看向我们,几乎是用尽全身的力气冲我们说了什么。我按照她的口型一个字一个字的拼出来,发现她说的竟然是——

阿毛。

我别过头,不愿再看,坐在一旁的阿Q握紧了拳头,掌柜的走过去,用力按住了他的肩膀。孔乙己转过身,依旧一颗一颗的吃着他的茴香豆。

后来听人说,其实在阿毛死后,祥林嫂便参加了红军,好像还是个身份很高的干部。那人还神神秘秘的说,其实以祥林嫂的身份,打探细菌武器消息的任务,本也无需她亲自出马。

6 阿Q

祥林嫂被抓走后,咸亨酒店原本就不活跃的气氛便更加沉闷了不少。

所幸还有孔乙己和阿Q,每天看着这两个人每天喝酒打诨,日子倒也不那么无聊。

随着战争的时间越来越久,镇上的人越来越少,酒店的生意也越来越不好。这天下午,就连常年驻扎在隔壁的日本特务也临时接了个什么任务出去了,除了我和掌柜的,店里也就只有孔乙己和阿Q。

一群邻居孩子跑过店门口,眼尖的看到孔乙己在店里,便再一次围住了他。于是他依旧给他们茴香豆吃,一人一颗。孩子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着碟子。孔乙己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摇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直起身又看一看豆,再看看孩子们热切的眼神,这次终是拿开罩住碟子的手,又给每个孩子发了一颗。

孔乙己望着那群孩子走远,慢慢道:“我家闰土像这么大的时候,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在西瓜地里守夜。月亮地下,听见啦啦地响了,这便是猹了。我家闰土就捏了把胡叉,轻轻地向着瓜田中一团黑色影子走去,猛的扎下去,他总是扎的又稳又准,每次那东西都跑不了。”

这样说着,他做了一个笨拙的刺钢叉的动作,惹的我们都哄笑起来。

阿Q却忽然开口道:“要是祥林嫂家的阿毛还在的话,应该也有这么大了……”

祥林嫂。

我忽然想起来祥林嫂被日本兵拖出去的时候,用口型跟我们说的那两个字。

阿毛。

“只见豆撒得一地,没有我们的阿毛了……我急了,央人出去寻。直到下半天,寻来寻去寻到鬼子练q的那个鬼子坳里……”祥林嫂呜咽着说不出成句的话来。

“日军的细菌武器,要运到……”祥林嫂一下子扑到在柜台上,用几乎底不可闻的声音断断续续的说道。

细菌武器……运到……阿毛……鬼子坳。

我好像瞬间明白了些什么。

掌柜的慢慢的往黄酒里掺着水,忽然很不经意的说了一句:“鬼子坳的入口,好像是个马厩。”

阿Q点点头,没说什么,只是从帽子里掏出一只虱子,放在唇上狠狠的咬了下去。

第二天,我温好了掺了水的黄酒,可是阿Q竟然破天荒的没有来,而且接下来的一天,阿Q也没有来。

又过了一天,早上我刚来到店里,忽然听人说,昨天夜里,鬼子坳那里忽然起了火,大火烧了整整一个晚上,烧的什么也不剩了。

那人说,他甚至在火光中听到了有人在大声的唱着什么。

“过了二十年又是……”

后面唱了些什么,火烧的实在太大,便听不清了。

这事也很容易想明白。祥林嫂只暗示了日本人会把细菌武器运送到鬼子坳,但到底是什么时间,还并不很清楚。仅凭这条模糊不清的情报,红军也无法贸然行动。可是鬼子坳忽然起了一场大火,无论如何都会拖延日军的运送行动,便会为红军争取一点时间,来进一步获取具体的情报。

我看向窗外鬼子坳的方向,有一些黑烟还没有完全散去。

我不知道阿Q是否真的如他所说是红军的一名抗日战士 ,我只知道,阿Q原来是个真真正正的大英雄。

7 孔乙己

从此阿Q再也没来到酒店,店里的柜台前,终于只剩下了孔乙己一个人。

孔乙己有一回对我说道,“你读过书么?”

我略略点一点头。

他说,“读过书,……我便考你一考。茴香豆的茴字,怎样写的?”

我又好笑,又不耐烦,懒懒的答他道,“谁要你教,不是草头底下一个来回的回字么?”

孔乙己将两个指头的长指甲敲着柜台,点头说,“对呀对呀!……茴字有四样写法,你知道么?”

我不再理他,却也没有回过身去。于是他便用指甲蘸了酒,在柜上写了四个不同的“茴”字。

“这些字须记得……我家闰土小的时候,我也总是这样教他写字的。”孔乙己满布皱纹的脸上露出几分笑意:“现在他识的字比我多啦,懂得的也比我多啦。他要去做大事情了。”

“他总会回来的。”我点点头,说道。

孔乙己脸上竟显出极高兴的样子。

又过了两三天,掌柜正在慢慢的结账,取下粉板,忽然说:“孔乙己有几天没有来了。”

我才也觉得,他的确没有来了。

一个喝酒的人说道,“他怎么会来?……他打折了腿了。”

掌柜说:“哦!”

那人回顾四周,低下头很神秘的说道:“他是自己发昏……给日本人抄书的时候,居然偷看了日本人的机密文件!这东西,是他看得的么!”

“后来怎么样?”掌柜的忽然抬起头,问道。

“怎么样?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要不是看在镇上识得洋文的人没几个,没打死他算是命大。”那人摇摇头道。

“后来呢?”一向极少话的掌柜的难得追问道。

“怎样?……谁晓得?许是死了……哎?怎么了?”

我手里的酒碗忽然滑了一下,摔到地上,碎片散了一地。

我蹲下身开始收拾满地的碎片,掌柜居然也没有骂我,仍然慢慢的算他的账。

8 闰土

接下来的几天,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

店里冷清了不少,不过生意还是要做,日子还是要过。

有时候,看着招牌上已经有些斑驳的“咸亨酒店”几个字,我会忽然想起掌柜的那句话。

“若说……是有奇缘罢。”

现在的我已然知晓了,那句奇奇怪怪的话原来说的是:“若说有奇缘,为何心事终成虚幻。”

其实我总觉得,祥林嫂,阿Q,甚至还有孔乙己。

我们这些人,似乎的确有着一种无比奇妙的缘分。

但祥林嫂和阿Q,再也没有来。

孔乙己也没再来。

一天的下半天,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

“温一碗酒。”

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连隔壁的日本特务也不由得出来是看看什么情况。

我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

我一下子不知该说什么,于是温了碗酒,蹲下身放到他手里——我看见他满手是泥,想是用着手走来的。

他抬起眼,看看我,又看看我身后的日本特务,于是什么话也没说,慢慢的喝完酒,便向外走去。

他走去了几步,忽然转过头看向我,用一种几乎恳切的语气说道:“茴香豆的茴字,有四种写法……记着!这些字应该记着。”

他说完,便回过身,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今天客人格外的少,掌柜的也早早的关了门,我便想着孔乙己和我说的那几句话。

“茴香豆的茴字,有四种写法……记着!这些字应该记着。”

我慢慢的回想起,孔乙己用指甲蘸了酒,在柜上写了四个不同写法的“茴”字。

第一种写法最简单,他只写了八划。

第二种写法,下面好像有个缺口,他写了九划。

第三种写法,和“面”字类似,十划。

第四种写法最是繁杂,“回”字外面还加了一个“走”字,十一划。

八、九、十、十一。

我好像忽然也明白,孔乙己的意思了。

我向酒店外望去,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月亮。

记忆里的小时候,也是这样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月亮,月亮下面还有一片碧绿的西瓜地,这样想着,我下意识摸了摸自小便带在脖子上的银项圈。

“明天,便是八月初九了啊。”掌柜的忽然走到我身边,也看向天空。

我没有答话,掌柜的又慢慢说道:“咸亨酒店,明天也该关门了。”

我点点头,八月初九十点十一分,日军的细菌武器将运送到鬼子坳,一场战斗即将开始。

而我将不再是咸亨酒店一名温酒的小伙计。

我是红军三十一团鹰隼战队总指挥员,闰土。

1 如何上高中文言文翻译技巧公开课

1、原则:文言文翻译要求准确达意,必须遵循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不可以随意地更换。

省略现象应该作补充,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加以调整,力求通顺。2、标准:信、达、雅。

信:要求准确表达原文意思,不增、不漏、不歪曲。达:要求明白通顺,没有语病。

雅:要求遣词造句比较讲究,文笔优美富有表现力。3、方法:增、删、调、留、换。

增:增加内容,保持句子顺畅。删:去掉多余、累赘的成分,使句子简洁。

调:在遇到特殊句式时,需要把句子中的某些语法成分调整位置,更好地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留:对于人名、地名、时间名词以及专有名词,一般保留原词。

换:某些内容损及到整个句子的“雅”时,调换其中冲突的内容。[例]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在翻译这个句子的时候,要注意到“物喜”“己悲”的意思,需要添加一些成分,还要注意“以”字的意思。

答案应为“不因为外物的好坏或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解题原则是:“以文解题”;看分值答题(如果多分值最好标出1、2,怕丢分不妨n+1,但有字数限制的概括题除外);尽量用原句,不能用原句的,答题线索一定在附近;审题要细,别看错,别遗漏。

(一)、记叙文阅读一、词语:答题时一定要在文段句词的前后找答案或找解答的依据。 (1)能理解词语的表面意义,以及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并能理解其表达的效果 ; (2)能确定词语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上文,找出后代入原文,看是否通顺合理。

二、文章概括: 内容概括(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人物和事件(A、谁干什么B什么怎么样) 主题概括:“本文通过某人做某事反映了什么意义(人物性格、作者感情、人生哲理)。” 主旨句的作用:结构上贯穿全文,内容上点明中心。

三、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 作用:贯穿全文,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五、记叙顺序及作用? (1) 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尾,条理清晰,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 倒叙:造成了……的悬念,使故事情节更曲折,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3) 插叙作用:补充交代了……使人物形象更丰富,使中心更突出。

记叙文中穿插议论的作用: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画龙点睛 六、文章段落语句的主要作用有:(必须从内容、结构两个方面来进行做答) 1、结构上:承接上文、开启下文、总领下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过渡)、照应前文(开头)首尾呼应。 2、内容上:开篇点题 、抒 感、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画龙点睛 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3、写法上:气氛渲染 、托物言志、以小见大、设置悬念、埋下伏笔、为后文作铺垫、欲扬先抑、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象征、托物言志作用:使表达委婉含蓄、深沉感人 环境描写的作用:交代时间地点,揭示时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的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等等。 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以《孔乙己》为例,开篇关于咸亨酒店格局及人物的介绍便属于社会环境描写,它揭示了当时社会等级森严,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冷酷势利,为主人公的出场做了铺垫。 环境描写的作用。

可以从以下六种情况判断:是否烘托了人物的心情,是否渲染了气氛,是否设置了背景,是否烘托了人物形象,是否深化了主题,是否推动情节的发展。 七、评价感悟类 评价:“是不是”、“同意不同意”、“好不好”?感悟:结合主旨、个人生活体验,提出对问题的看法。

启示从原文引出;评价表明态度及理由。特别注意是否让举例或结合实际,把题目中所要求的全部答出。

感想启迪类答题方法: 1抓住文段的中心,理解文段的含义,联系中心作答 2联系自己或社会实际情况,引发感悟 3遣词造句,讲究三美:运用古诗文、名言警句;恰当运用对比比喻排比等修辞;运用成语。 4偷梁换柱法:把作者在该文章中的体验、观点用自己的话重新演绎一遍。

词句品味类答题方法: 词语品味答题方法: A了解词性感 彩,揣摩词语所表达的喜怒哀乐。 B分析修辞,体会词语的形象含蓄 句子品味答题方法: A看句子是否富有哲理:如果富有哲理,可以从它带给你的启迪去体会。

B看句式结构(句式不同,表达的效果也不同):陈述句语气平稳,不温不火;疑问句能吸引读者好奇心,能制造悬念;反问句能加强语气;感叹句能抒发强烈的感情;排比句层层深入,显得气势磅礴; C从修辞的角度分析:比喻使意思浅显易懂,具体形。

2 如何上好文言文课

文言文是语文的渊源,是中国文学的瑰宝,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源泉。

目前,文言文教学的低效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传统的“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串讲模式,先让学生读通,逐字逐句逐篇翻译,分析主题和写法,虽有可取性,但篇篇如是,单调重复,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压抑,缺乏生机活力,久而久之,学生生厌,教师压抑,以至于学生不喜欢文言文,读不懂文言文。

如何让学生爱上文言文呢?首要的是还这些古老的文字以鲜活的生命,来打动读者。我们可以用一个比喻来说明:好比经冬的草,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片枯黄与衰败,可并不曾死亡,相反,却有着极强的生命力。

只要经过春雨的滋润,经过和煦的春风和温暖的春阳之后,它便马上蓬蓬勃勃起来,郁郁葱葱成一片片醉人的翠绿。文言文也是如此。

那么,如何让文言文教学焕发新的活力呢?如何寻找滋润文言文教学的那一夜春雨、一缕春风、一片春阳呢? 充分备好课 每个老师都会上课,但要上好一堂课是不容易的,这就需要认真的备课。1、备教材。

即教师在对教材熟悉的基础上来理解作者文本、教材文本和读者文本。要明白作者创作这一篇文章是要告诉我们什么,即作者的写作目的。

站在作者立场来想问题、预设问题。教学这一篇文章我们要让学生理解什么、学会什么?即教学的重难点。

站在教材本身来疏理自己教学的思路,确定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学生(读者)预习或学习了这一篇文章,会想到什么、收获什么,即学生的反馈情况。

站在学生(读者)立场来思考问题。做到以上三个角度就解决了“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那么,备课基本到位。

2、备自己。即教师在授课之前自己的准备,很多时候我们的备课往往停留在备教材上,却忽略了自己,以致课堂教学思路不清、重难点不突出、冷场等情况。

备自己,要求我们在备教材的同时思考怎样来引导学生、怎样过渡、用怎样的方式与学生交流,怎样才能突显课堂的重难点等,备好自己,便可从容地走上讲台。 实现高效课堂 第一、文言课的导入,一定要富于变化 老师要精心设计导入,让学生一开始就有足够的兴趣来学习。

导入的方式有很多,许多老师虽然都知道,但一旦运用到实际中就显得单调,只是用现实或几个与课文有关的问题来导入。因为这两种导入方法信手拈来,不需花太多的时间来思考。

虽然导入可能和课文的重点没有太大关系,但一个好的导入却决定了学生对本堂课的学习态度。因此,老师应该重视导入,根据每堂文言课的特点,采用成语导入,讲故事导入,全班讨论导入,动手实际 *** 作导入和古今异同导入等方法,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他们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第二、加强诵读,培养语感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苏东坡也说:“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反复诵读是中国古人学习古文的重要方法,也是现代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要求。文言文字词组合与现代汉语的差异,决定了反复诵读是培养语感,初步把握文意最有效的途径。

从心理学角度讲,诵读是学生个体通过大脑感知、视觉传入、声带发音、听觉监听、大脑辨别等不断循回往返的过程。学生对文字材料诵读越熟,体会就越深,意义就越明白。

文章的语气、节奏和作者的情趣意旨是通过富有情感的诵读表现出来的。经过反复诵读、反复揣摩、思考、比较,从而得其要旨,知其意味,领略语言之美,正是培养语感的过程。

所以在文言文教学时,教师应给学生反复诵读的时间和机会,还应传授诵读的方法和技巧。还可以定期举办诵读文言文的比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第三、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真正以生为本。 传统的串讲模式,许多老师一讲到底,满堂灌,学生课上记翻译,课后背笔记。

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得不到张扬,始终处于被动接受地位。笔者认为应将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读书,对照注释自己翻译,有疑问互相讨论,教师只作点拨,强调更正或是对难点、新知识点精讲。

事实证明,许多简易的文言文,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朗读、理解、探究、讨论、思考读懂课文,学生在这种自学中不光学到了知识,而且还增强了自信心,培养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在理解了大致文意后,学生结合写作背景等相关资料,通过自主质疑、合作探究,解决一些举纲张目的问题。

教师可提出一些学生没有注意但必须解决的问题,并由学生探究解决。在质疑与解疑的过程中,学生必然会加强对文章的理解和思考。

第四、注重文章思想情感的把握,不能“重言轻文”。 传统的串讲模式偏重于对字词句的讲解,“重言轻文”。

著名语文教育家钱梦龙说,文言文首先是“文”,而不是文言词语的堆砌。教文言文,当然要指导学生理解词句,但理解词句的着眼点在于更准确、深入地把握文意;反过来说,把握了文意也可以更好地理解词句。

文言文的学习必然要经历一个“由表及里,由里及表”的不断反复,逐步深入地理解过程。经典的文言文之所以能历经岁月的洗礼,流传至今,除了语言的凝练美和音韵美,还在于它传承着一种崇高的思想情感,而这种思想情感又会反过来丰富语言内涵,使其更具。

3 怎样上好古文课

文言文是语文的渊源,是中国文学的瑰宝,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源泉。

目前,文言文教学的低效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文言文试题在考试中占有一定的比重,而且越来越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

传统的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串讲模式,先让学生读通,逐字逐句逐篇翻译,分析主题和写法,虽有可取性,但篇篇如是,单调重复,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压抑,缺乏生机活力,久而久之,学生生厌,教师压抑,以至于学生不喜欢文言文,读不懂文言文。 如何让学生爱上文言文呢?首要的是还这些古老的文字以鲜活的生命,来打动读者。

我们可以用一个比喻来说明:好比经冬的草,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片枯黄与衰败,可并不曾死亡,相反,却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只要经过春雨的滋润,经过和煦的春风和温暖的春阳之后,它便马上蓬蓬勃勃起来,郁郁葱葱成一片片醉人的翠绿。

文言文也是如此。那么,如何让文言文教学焕发新的活力呢?如何寻找滋润文言文教学的那一夜春雨、一缕春风、一片春阳呢? 首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真正以生为本。

传统的串讲模式,许多老师一讲到底,满堂灌,学生课上记翻译,课后背笔记。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得不到张扬,始终处于被动接受地位。

笔者认为应将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读书,对照注释自己翻译,有疑问互相讨论,教师只作点拨,强调更正或是对难点、新语言点详细讲解。事实证明,许多简易的文言文,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朗读、理解、探究、讨论、思考读懂课文,学生在这种自学中不光学到了知识,而且还增强了自信心,培养了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在理解了大致文意后,学生结合写作背景等相关资料,通过自主质疑、合作探究,解决一些举纲张目的问题。教师可提出一些学生没有注意但必须解决的问题,并由学生探究解决。

在质疑与解疑的过程中,学生必然会加强对文章的理解和思考。 第二、加强诵读,培养语感。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苏东坡也说: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反复诵读是中国古人学习古文的重要方法,也是现代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要求。文言文字词组合与现代汉语的差异,决定了反复诵读是培养语感,初步把握文意最有效的途径。

从心理学角度讲,诵读是学生个体通过大脑感知、视觉传入、声带发音、听觉监听、大脑辨别等不断循回往返的过程。学生对文字材料诵读越熟,体会就越深,意义就越明白。

文章的语气、节奏和作者的情趣意旨是通过富有情感的诵读表现出来的。经过反复诵读、反复揣摩、思考、比较,从而得其要旨,知其意味,领略语言之美,正是培养语感的过程。

4 怎样上好高中古文课高中的文言文比较多,如何上好这些古文课呢

一,诵读培养感情建议,学生要是背不到,抄写是没什么用的,你最多安排他们一两遍就够了二,预习粗略掌握 掌握框架结构 基础是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钢筋是结合当时形势分析作者内在思想 混凝土是如何运用文字,主要是判断句,疑问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每种又有几种不同形式,记住形式,便于识记和理解三,上课抛砖引玉学习文言文,下功夫的是文言字,词,句式等方面的知识,只有积累了一定的文言知识,才可能顺利地阅读文言文 翻译和讲解把思想包起来,大体框架就出现了1,重视预习,学会自学2,遵循“字不离句”的原则 3,牢牢记住主要文言句式。

5 如何学好文言文翻译

由于都是汉语,因此文言文翻译少去了学习语法的部分,只需要记住词义就行了,当然还有一些固定用法和固定句式,比如“使动”用法和“者。

也”句式。我都学了好些年了具体哪些记不得了。

一般书上都是有注释的,一定要留心书上的注释,必须记住的东西。平时要注意收集和积累,这个跟英语是一样的,靠平时的积累。

还有一定要有兴趣,其实古代的文章诗词真的很美,我个人认为比现代强太多太多了。想想现在流行梗鸡盾课墉酒堕旬乏莫的东西,哪些能流传1000年呢?恐怕没有。

因此我很喜欢古文,有我们汉语的简洁,并且里面有很深的思想。看看现在人说话“灰常高兴”“你有吃饭吗”,真恶心。

祖宗的东西不要要异族的玩意,丢人啊。

6 文言文怎么翻译

文言文怎么翻译啊??? 浅谈文言文翻译法 前言:时下文言文翻译已成为高考和中考的一个重点,不管是考课内文言文还是课外文言文都会有要求学生翻译文中的重点语句题目,而文言文学习恰恰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很多同学一学文言文就拿一本翻译参考书,而一旦脱离课本,脱离文言文翻译参考书学生就很难正确的理解。

针对这种情况,我个人认为学生很有必要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关键词:保留 补充 删除 替换 调整 灵活 意译 时下文言文翻译已成为高考和中考的一个重点,不管是考课内文言文还是课外文言文都会有要求学生翻译文中的重点语句题目,而文言文学习恰恰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很多同学一学文言文就拿一本翻译参考书,而一旦脱离课本,脱离文言文翻译参考书学生就很难正确的理解。

针对这种情况,我个人认为学生很有必要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在几年教学生涯中,对文言文翻译我总结了一套有效地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这几种方法提供给大家。

1、保留法 在文言文中,我们应将专有名词、国号、地名、人名、官名、器具等,可保留不变。例如: “元封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记承天寺夜游》 “元封”是年号,我们在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

(《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 —聂政刺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 “聂政”,“韩傀”都是人名,翻译的时候保留不变。

2、补充法 古汉语中有很多省略现象,翻译时应补充省略的成分。例如: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 ——(村人)看到渔人,竟大为惊讶,问(渔人)从哪里来。

(渔人)详细地回答。(村人)就有人邀请(渔人)到他家去,摆酒杀鸡,热情招待他。

省略是文言文中一种常见的现象,我们在翻译时应将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3、删除法 古汉语中有些虚词,现代汉语里没有对等的词来翻译,或者按照现代汉语规律在这里不用虚词,可以删略不译,不影响句子的准确、通顺。

如谦敬副词,某些连词,语气助词,以及用在主谓短语取消独立性的“之”等。 “徒属皆曰:‘敬爱命’”。

(《史记·陈涉世家》) ——伙伴们同声说:“听从您的命令”。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愚公移山》) ——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活着。 “敬”表示谦敬副词,可以省略不译,“之”放在主谓短语之间取消独立性,可以删略不译。

4、替换法(又名改易法) 词语替换:古汉语中某些特殊用法词语在现代汉语中找不到与之相对应的词语就采用意思大致相同的词语来翻译,叫词语替换。例如: “孝公既设,惠文、武、昭襄蒙故业,用遗策”(《过秦论》) ——孝公死后,惠文王、武王、昭襄王继承了先人的基业,照用先人传下来的国策。

句子替换:古代汉语中具有特殊意义的句式,可变换为现代汉语来表示其特殊意义的相应句式。 5、调整法 文言文中变式句(谓语前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介宾结构后置等)较多,翻译时这些句子的词序需要调整,例如: “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核舟记》) ——他们互相近的两个膝盖,都隐没在书画卷下边的衣褶里。

“相比”是中心词;“两膝”的后置定语;“者”用作后置定语的煞尾,相当于“的”。 “曹 *** 比于袁绍”。

(《隆中对》) ——曹 *** 与袁绍相比。 6、灵活法 词类的活用是文言文中的一种常见的现象,遇到活用词时,我们应灵活地译出该词的意义。

例如: “六王毕,四海一。”(《阿房宫赋》) ——“六国灭亡了,天下统一了。”

“一”译为“统一”数词活用为动词。 “失期,法皆斩。”

(《史记·陈涉世家》) ——误了期限,按秦王朝的军法,就要杀头。 “法”本义为法律,名词,这里应译为按照法律,名词作状语。

7、意译法 对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之间的对应关系不作严格要求,只要求把原文的意思,准确地表达出来,具有相当大的灵活性。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等意义,直译会不明确,应用意译。

例如: “秋毫不敢有所近。”(《鸿门宴》) ——连秋天里野兽的毫毛也不敢接近(直译) ——财物丝毫不敢据为己有。

(意译) 这里我们应选择意译,这样意思更为明确。 文言文翻译,既是我们学习文言文的一个难点,同时也是考试的一个重点,我们应掌握一套正确的翻译方法,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望大家能从中受益。

最后,我把这七种文言文翻译的方法,概括为一首歌——古文今译歌: 词语句法相对应,保持原貌最适应。 若遇词语难对应,可用意译来改易。

成分省略须增补,无义词义可删去。 句法语序古今异,据今调整莫硬译。

专门用语宜保留,既信且达好今译。

坤卦的全文详解 《坤卦》由地下地上组成。卦辞的“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第一句是说《坤卦》亦有元始、广大、亨通之义,由于《坤卦》为阴卦,故利于柔顺的雌马的贞正。第二句,一般都将句子标点为“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这实际上都是错误的。因为这一辞语都是在“君子”修饰之下进行的,有如我们前边多次提 到的“君子”一辞并不专指道德高尚的人,乃是“大人”“王”“侯”的同义语,所以,将此句标点为“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是不恰当的。如果标点成这样,“后得主”一辞必然变成良臣得贤主或后妃得明主一义。实际上,“先迷,后得”乃是指“君子”或“大人”在行事开始时,总是有些迷惘困惑;但由于“君子”“大人”们始终“终日乾乾”,自强不息,故有“ 后得”之结局。由于如此,故此卦“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按 照《周易》中每每使用这一方位词,具体地说,当与姬周王朝处境有关,也即与姬周王朝开发经营西南汉水长江流域有关,与东北的黎国(今山西黎城 一带)为敌有关。最后一句“安贞吉”是说,若能安于正道,则为吉祥。初六“初六”爻的“履霜,坚冰至”,是说处于《坤卦》的初期,亦即一切 事物的开始时期有如在霜地和处严冬一样不容易。六二“六二”爻的“直方大,不习,无不利”,是说在办任何事时,只要坚 持正直,办事有规矩方圆,并怀有博大的德业,既就是不用练习什么其它,就此也足够顺利畅通无阻。此处的“直方大”一语,颇有些指“君子”“大 人”的气质而言。也可以说乃是下一句的“含章”的同义语。六三“ 六三”爻辞的“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前半句有接 上一爻的含义,是说,只要这些“君子”“大人”们自身能有一定的文化知 识素质,能有一定的道德修养,形质可嘉,那就可以在人们中树立一个良好形象,就可以帅众以从正。后半句是说,当此条件还不成熟之时,若要去从事王事帝业,那一定是无成的,但最终还会有一个良好结局的。此一爻有一个时空观念,也即实类同《乾卦》“九二”爻说的“见龙在田”和“九三” 爻说的“君子终日乾乾”以及处在此时期的《屯卦》所要说的“或从王事, 无成”的用法。 “ ”爻辞的“括囊,无咎无誉”,是说为争雄天下的“大人”“君子”们,自当有“囊括四海之志,吞并八荒之心”,这时已经羽毛已丰,谁也奈何不了,此时的举措既就是得不到什么赞誉,但也不会有什么祸患。此爻实类同《乾卦》“九四”爻的“或跃在渊,无咎”的含义和用法。在理解此爻时,切不可忘记此爻的时空概念,也即前边说的不可忘记“六三”爻的 时空概念一样。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乾卦》是用龙在不同时空的变态来比喻事物的变迁,而《坤》卦则将这些变态换成了“君子”“大人”们“或从王事”“括囊”一类的直接举措变迁,这种更改倒使人们在疏忽了《坤》卦时空演变的同时,也更疏忽了这卦各爻辞的实质内容。六五“六五”爻辞的“黄裳,元吉”,是说此时已君临天下,到了一个极盛时期,此时自当大吉大利。此爻实类同《乾》卦“九五”爻的“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上六“上六”爻辞的“龙战于野,其血玄黄”,此爻是言二龙大战,这一爻可能直指姬周王朝与殷商王朝的殊死搏斗。但理解此爻时,也不可忘记《乾卦》“上九”爻的“亢龙有悔”,这里指事物发展到极限,将有灭亡的危险。这里有指殷商王朝的有悔。也有指姬周王朝的有悔。《小过》中说的“飞鸟以凶”“弗过防之,从或戕之”以及《既济》、《未济》卦中说的“小狐汔济”的“濡其首”指的就是这些。“用六”爻的“利用贞”,此爻是一个半句话,此爻有接上一爻的含义,也即当此“龙战于野”的非常时>>

坤卦的卦文解释 原文坤①: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②。安贞吉。译文坤卦:大吉大利。占问雌马得到吉兆。君子前去旅行,先迷失路途,后来找到主人,吉利。西南行获得财物,东北行丧失财物。占问定居,得到吉兆。注释①坤,卦名。本卦是同卦相叠(坤下坤上)六画都是阴爻,用以象地。代表纯阴柔顺之事物,以及与此相关联的人伦义理概念。②朋,李镜池说:“朋,朋贝。货币起先用贝,贝十枚一串为朋。” 原文《彖》曰:至哉坤元①,万物资生,乃顺承天②。坤厚载物,德合无疆③。含弘光大④,品物咸亨⑤。牝马地类⑥,行地无疆。柔顺利贞⑦。君子攸行⑧,先迷失道,后顺得常⑨。西南得朋⑩,乃与类行。东北丧朋,乃终有庆。安贞之吉,应地无疆。译文《彖辞》说:崇高呵,大地的开创之功。万物依赖它获得生命的基础。它顺承着天道的变化。大地厚实,承载万物,大地美德,广大无垠。它蕴藏深厚,地面辽阔,各种物类皆得其所。牝马阴性,与地同类,善于在无边无际的大地上奔跑,生性柔和、温顺、便捷、执着。君子外出,先迷失路途,后来顺利地找到归宿。西南行得到朋友,于是与志同道合的友人同行。东北行丧失朋友,不过最后还是吉庆的。祥和贞吉,则无往而不吉利,正如大地随处伸展不穷一样。注释①至,朱熹说:“至,极也。”坤,大地。元,始,创始。②承, 《说文》“承,奉也。”乃顺承天,犹言大地顺承天道的变化而变化。③德, 《易经》常用以表示事物的形态性质的―个哲理性概念。合,借为迨。《方言》:“迨。及也。”④含,蕴藏。弘,深厚。光,借为广。⑤品,品类。品物,犹言各种物类。咸,皆。亨,通泰。这里是生长顺畅的意思。⑥牝马,母马,阴性之物,与地同类。⑦柔,柔和。顺,温顺。利,便捷。贞,贞正,犹言执着。此四字讲牝马之性。所解“利贞”与经意有异。⑥攸,所。⑨常,常道,正路。⑩《彖辞》以“类”字释“朋”,取“同类为朋”之意,与经意不合。凡传意与经意不合之处,译文中显加区别,不另出注。 原文《象》曰:地势坤①,君子以厚德载物。译文《象辞》说:大地的形势平铺舒展,顺承天道。君子观此卦象,取法于地,以深厚的德行来承担重大的责任。注释①坤, 《释名・释地》:“坤,顺也,上顺乾也。” (最下:阴爻)原文初六:履霜,坚冰至。《象》曰:履霜坚冰①,阴始凝也,驯致其道②,至坚冰也。译文初六:践踏着薄霜,可以推断坚厚的冰层快要冻结成了。《象辞》说:践踏着薄霜,可以推断坚厚的冰层快要冻结成了。这表明阴冷之气开始凝聚了,遵循自然规律的推进,坚厚的冰层快要冻结而成了。注释 ①沙少海先生说:“履霜坚冰,《三国志・魏志・文帝纪》,许芝引作‘初六,履霜。’朱熹、项安世、惠栋等皆从之。《象》传以‘阴始凝’释‘履霜’二字,非释‘坚冰’二字。若‘坚冰’则是阴已大凝,不得云‘阴始凝’。”履,践踏。②驯,《集解》引《九家易》曰:“驯,犹顺也。”致,推进。驯致其道,犹言遵循自然规律而发展推进。 (第二:阴爻)原文六二:直、方、大;不习①,无不利。《象》曰:六二之动,直以方也。不习,无不利,地道光也②。译文六二:平直、方正、辽阔是大地的特点。即使前往陌生的地方,也没有什么不利的。《象辞》说:六二的爻象是平直而且方正,即使前往陌生的地方,也没有什么不利的,因为地道是广大无边的。注释①习,熟习。 ②光,借为广。 (第三:阴爻)原文六三:含章①可贞③。或从王事③,无成有终④。《象》曰:含章可贞,以时发也。或从王事,知光大也⑤。译文六三:战胜殷商。称心的占卜。有人服役于战争,没有取得战>>

男坤卦详解 坤。
元,
亨,
利牝马之贞。
君子有攸往,
先迷后得主,
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

安贞吉。(六爻皆阴)

坤卦怎么解释? 能用白话解释清楚点吗?回答:坤卦:大吉大利。占问雌马得到吉兆。君子前去旅行,先迷失路途,后来找到主人,吉利。西南行获得财物,东北行丧失财物。占问定居,得到吉兆。

易经的乾卦和坤卦联系实际怎么解释呢?要有详细的例子,具体到一个人为例 10分 乾为天,坤为地;乾为阳,坤为阴;乾为男,坤为女;乾为首,坤为足

《周易》坤卦卦辞解释 坤卦表示地、为阴,乾卦表示天、为阳。而乾是创造万物的,坤是顺从天的。因此坤卦为顺从、柔善之意。按照八卦方位,坤为西南方、为母、为阴、为女性。与之相同的卦象是兑(少女)、离(中女)、巽(长女)三卦,为三女所居,是坤的朋友。往西南方,就会有同属阴的朋友。而东是艮、震的攻位,北方是乾、坎的卦位,均属阳。非阴、非朋也,往东、北方,就会失去同属阴的朋友。(不过,也有人认为是:阴以顺从阳为正道,舍弃“三女之朋,从于东北之男”,则为安贞之吉)。 安贞之吉:安祥执著,符合大地的德行。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个人观点)坤讲德,顺从天。我认为这个顺从不是指卑微的跟从,从天,是指从善之意,这里的乾为天、为阳、为善,因此顺从。就如同大地上的五谷杂粮等,都要顺从天气变化而生长收藏。天若为善时从,天若变坏时藏。此为从善从好,而不是从恶从坏。坤为地,大地承载万物,具有博大无比的德行。这里的万物包括大地上的所有,不论高山大海,不论险泽洪流。不管是阳光春雨还是雷鸣恶风;而大多数人只能承受顺境,却不能承载恶劣。面对歌颂赞扬则得意,而对辱骂责问就失落。喜有福有寿,厌无钱无势,爱妖娆美丽,恨丑恶叛逆。近富贵权利,远穷酸僻壤。终是不成大器。此难为君子也。坤之德在于从、在于载;平和、柔顺、执著方能安祥贞洁。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得朋者,相知为君子,失朋者,难为于路人。坤:以身载物,以德感物;那不论西南、东北都可为朋。君子当以宽厚的胸怀承载天下之朋,应以至善之美感化万物之恶。方为大德、大善。

请解释《乾卦》,《坤卦》的主要涵义 乾卦、坤卦都是先天八卦中的,如果用钟表表盘代表先天八卦的位置,乾卦位于12点处――象征“天”“南方”“男性”,属于五行中的金;后面依次逆时针方向为兑卦、离卦(9点处)、震卦、坤卦(6点处)――象征“地”“北方”“女性”,属于五行中的水,再后边是艮卦、坎卦(3点处)、巽卦。古代将乾、坤指为阴阳、天地、男女的代表,认为坎水来自乾金。

本卦是坤卦变卦是风地卦怎么解释 坤至阴阴极生阳,变卦观可以观察视情况而做决定,断事不成之兆。

农耕经济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征形成的影响


文化一词,在中国典籍中最初见于西汉,刘向《说苑·指武》:“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晋人束皙《补之诗》:“文化内辑,武功外悠。”南齐王融《曲水诗序》:“设神理以景俗,敷文化以怀远。”皆承其义,“文”“武”对举,文化即取“文治与教化”义。文化原义,在中国先秦时代混同于“文明”、“文学”。《说文解字》:“文,错画也。”有三层意义:一是由语言文字象征符号引申为文物典籍、礼乐制度;二是由伦理导出彩画、装饰、人为修养义;三是美善德行之义。而“化”则是配合“文”而取“化成”之义。
对文化的理解,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者专指文、史、哲,广义者则包括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全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论其结构,又主要表现在器物、制度、行为、精神四个层面。文化从来都是与社会的经济紧密联系的,它由经济决定,又对经济有巨大的反作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类型特征、价值取向等受到中国的地理环境、经济基础等历史因素的影响。本文要讨论的是中国传统文化所依托的经济基础——农耕经济对其特征的形成所产生的影响。


中华大地处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疆域辽阔,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温和,大河大陆型的自然地理生态环境孕育了华夏民族以农耕经济为主体的经济生产形态。农业在中国的发展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和相当辽阔的地域。中国农业发生很早,考古资料证明,在距今四五千年前黄河中下游地域已有相当发达的原始农业,三代时期,农耕业已成为中原华夏民族社会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秦汉以后,大一统的中华帝国更把“重农固本”奉为治国的不易之道。汉晋以后,中国农耕区域向长江中下游和江南地区转移,中国南方优良的自然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使农耕经济进一步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中国的农业经济几千年一直稳定发展没有中断过。稳定的农业生产,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中华的农耕文明早就在河流相交的三角地带黄河中游流域和长江中下游流域形成。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传统文化,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是建立在农业生产基础上的,它们形成于农业区,也随着农业区的扩大而传播。


农耕经济贯穿于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始终直到近代,中国传统文化主要特征的形成与农耕经济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1.务实精神
长期的农耕生产,形成了中华民族质朴的品格和务实精神。中国文化的重实际而黜玄想的务实精神与农耕经济中“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生活经验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中国民众在农业劳作中领悟到:利不幸至,力不虚掷,说空话无补于事,实心做事必有所获。这种农人的务实作风也感染了士人。“大人不华,君子务实”是中国贤哲们一向倡导的精神。章太炎在《驳建立孔教议》中说:“国民常性,所察在政事日用,所务在工商耕稼,志尽于有生,语绝于无险。”作为农耕民族的国人从小农业的简单再生产过程中形成的思维定势和运思方法是注意切实领会,中华民族被西方人称为“最善于处理实际事务的”民族。
2.爱好和平,追求和谐
农耕经济的生产方式主要是劳动力与土地的结合,农耕民族的生活方式是建立在土地这个固定的基础上,稳定安居是农耕社会发展的前提。这种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形成中国民众安天乐土的生活情趣。农民希望固守在土地上,起居有定,耕作有时。他们追求安宁和稳定,以“耕读传家”自豪,以穷兵黩武为戒。《论语》云:“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墨子》曰:“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农耕民族反对敌对和冲突。同时,因农业生产常常受天时和地理的影响,因此,古人崇拜自然、崇拜天地,十分重视宇宙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特别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主张天人协调、天人合一。这些都表现出农业社会的民众爱和平、求和谐的理想。
3.持续性与延续力
生活在东亚大陆上的华夏人及以后的汉人,栖息于由大河灌溉的辽阔而肥沃的原野间,自结束流动性的渔猎生活,很早就从事定居农业。定居农业的优越性诱使他们对于土地产生一种特别执著的感情。他们这样赞美大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对土地的深深眷恋,使汉民族养成一种“故土重迁”的习惯,所谓“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除少数行商走贩和从事“宦游”的士子外,大多数汉人,尤其是农民,终身固着在土地上,“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如果没有极端严重的灾荒和战乱,一般是不愿脱离故土的。由于人员少有迁徙,商品生产和流通规模有限,从氏族社会遗留下来的,由血缘家族组合而成的农村乡社,便世世代代得以保存。这种可变性少的农耕经济,求延续、重稳定的特征,影响产生的中国文化就具有较强的持续性和延续力。《易传》所谓“可久可大”,《老子》所谓“天长地久”,董仲舒所谓“天不变道亦不变”,都是求“久”观念的典型表述。中国传统文化的持续性与延续力是十分明显的,从先秦诸子到汉代经学到唐代义疏到宋明理学,有着一条传统的横线延续。
4.多样性和巨大的包容性
由于中国疆域辽阔,有着各种不同的自然地理区域,因此,在农耕文明日益发展的时候,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也在不断繁衍生存,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长期对垒,促进两者之间经济文化互补和民族的融合。一方面北方民族的勇猛善战、粗犷强劲,富于流动性,善于吸取从远方带来的异域文化,成为中原稳健儒雅的农耕文化的补强剂;另一方面农耕民族的先进生产方式、政治制度和文化技术,促进游牧民族社会形态的变化。这一切形成了古代中国不同区域文化格局,如秦晋文化、吴越文化、齐鲁文化、楚宋文化,使中国文化具有了多样化特点。
农耕文明的源远流长,使中国农耕经济的发展从纵的方面讲始终保留着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经济成分,从横的方面讲农耕经济并不仅仅是以农业生产为界限,而是包含着手工业、商业等多方面的经济成分。从历史发展看,中国经济在三代时是原始协作式农业自然经济,秦汉至明清则为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经济,至近代始出现农业与工商业并存的经济形态。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多元化结构,造就了中国传统文化兼收并蓄的包容性特点。《易传·系辞下》提出“天下百虑而一致,同归而殊途”,如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秦汉时期的儒道融合,这些不同派别、不同类型之间思想文化的交相渗透,兼容并包,多样统一,表现了中国文化“有容乃大”的宏伟气魄。
5.循环论所显示的凝重性
中国农业文化成熟较早,农业生产周期和植物从种子到种子周而复始衍化以及四时、四季循环的现象,启示了中国文化中循环论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长期制约着中国人的思想方法。《易传》中有:“寒往暑来,暑往则寒来。”政治生活中朝代的盛衰更迭,治乱分合的往复交替,所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以及人世间的种种变幻离合,更强化了人们的循环观念。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的观念,便是循环论的表现。在循环论思维方式的制约下,农业社会中的人们满足于维持简单再生产,缺乏扩大社会再生产的能力,社会运行缓慢迟滞。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人们容易滋生永恒意识,认为时间是悠久的、静定的,因而往往表现出习故蹈常的惯性,好常恶变,使中国文化显露出凝重的保守性格。保守的意识形态,导致社会普遍安于现状,缺乏远见和开拓精神。
6.以中庸之道为高级哲理
中国传统文化重和谐与统一,崇尚中庸。“看中和谐,坚持中道,是浸透中华民族文化肌体每一个毛孔的精神。”[3](p351)中庸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中庸》说:“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着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之道承认对立面的对立、统一,强调用缓和、和谐、适度的方法来解决矛盾。在中国古代,中庸之道可以说是一种调节社会矛盾使之达到中和状态的高级哲理。它是一种生存智慧,它把无过无不及的庸常之道作为天下的定理、正道,它要求人们凡事要适中、适度,不偏不倚,保持均衡。这种人生智慧,源自农耕经济的土壤。
7.集权政治与民本思想依存冲突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与集权政治是相反相成的,这是由中国以农耕经济为主的特色形成的。中国农业社会比较分散,为抵御外敌,维持社会安定,就需要君主集权政体,建立统一的、权威巨大的帝国。在中国古代,多数学派的思想家都有程度不同的尊君思想。与集权主义相伴而生的就是民本主义。一个集权政体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料,都要由以农民为主体的民众生产出来。民众安居乐业,农业宗法社会才能正常运转,社稷家国才得以保全。一个以农业为生存根基的中国,必然产生尚农、重农的社会共识,统治者要求得社会的安定,首先必须懂得农耕的重要和农人的艰辛,体民恤民。老子的“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为心”、孔子的“节用爱人,使民以时”、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的“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以及“仁政”、“王道”学说,都是中国传统政治中民本思想的反映。集权政治和民本思想两者是在相互依存、相互冲突的关系中存在的。
参考文献:

[1]冯天俞中国文化史断想[M]武昌: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
[2]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李宗桂中国文化概论[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88

和共和国之辉的间谍一样,选中,再单击对方小兵,就伪装咸亨为对方了
进入对方作战实验室,窃取机密
进入不同阵营所得科技不一样
黑客 Hacker
训练前提:兵营、通讯中心
训练花费:900$
武器:笔记本电脑
装甲:无
用途:入侵车辆单位
亚洲龙之联盟的互联网技术已经发展到了世界巅峰的水平,我们的黑客就是最好的证明。他们能用电脑瞬间冲毁敌军坦克的数据链,来达到 *** 控坦克的目的,神出鬼没的他们让敌人伤透了脑筋,但是注意了,他们没有对付步兵的办法,你一定不能让他们单兵作战。
如果还有神龙天舞问题请HI我

伯温《烧饼歌》译文是:
公元1368年某一日的早上,明太祖朱元璋某日早上在内殿吃烧饼,才刚咬下一口时,宫内太监火速紧急来报,说护国军师刘伯温晋见。
这时明太祖朱元璋突然想起:“自元朝顺帝十九年,刘伯温助我一臂之力以来,一直到收复江山为止,共九载寒暑,大小战役无数,尤其五年前与陈友谅六十万大军会战於鄱阳一役,军师用兵如神,以寡击众,好比诸葛孔明再世。
果真刘伯温有如此神算,朕倒要好好测试一番。”於是明太祖将盘中的烧饼用碗盖着,再召请刘伯温晋见。等刘伯温坐定,朱元璋就问说:“先生深明数理,可知碗中是何物。”
刘伯温於是就掐指轮算,回答说:“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龙咬一缺,依臣之见这碗中乃烧饼是也。”明太祖为之赞叹曰:“我朝之中,有如此博学异人之国师,真是我大明子民之福份。”
愿文:
明太祖一日身居内殿,食烧饼,方啖一口,内监忽报刘基进见,太祖以碗覆之,始召基入。
帝问曰:“先生深明数理,可知碗中是何物件?”
基乃捏指轮算,对曰:“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龙咬一缺,此乃饼也。”
开视果然。帝即问以天下后世之事若何。
基曰:“茫茫天数,我主万子万孙。何必问哉。”
帝曰:“虽然自古兴亡原有一定,况天下非一人之天下,惟有德者能享之。言之何妨?试略言之。”
基曰:“泄漏天机,臣罪非轻!陛下恕臣万死,才敢冒奏。”
帝即赐以免死金牌,基谢恩毕。
基曰:“我朝大明一统世界,南方终灭北方终,嫡裔太子是嫡裔,文星高拱日防西。”
帝曰:“朕今都城竹坚守密,何防之有?”
基曰:“臣见都城虽巩固,防守严密。似觉无虞,只恐燕子飞来。”
随作歌三首:
此城御驾尽亲征,一院山河永乐平;
秃顶人来文墨苑,英雄一半尽还乡。
北方胡虏残生命,御驾亲征得太平;
失算功臣不敢谏,旧灵遮掩主惊魂。
国压瑞云七载长,胡人不敢害贤良;
相送金龙复故旧,灵明日月振边疆。
帝曰:“此时天下若何?”
基曰:“天下大乱矣。”
帝曰:“朕之天下,有谁乱者?”
基曰:
天下饥寒有怪异,栋梁龙德乘婴儿;
禁宫阔大任横走,长大金龙太平时;
老拣金精尤壮旺,相传昆玉继龙堂;
阉人任用保社稷,八千女鬼乱朝纲。”
帝曰:“八千女鬼乱朕天下者何?”
基曰:
忠良杀害崩如山,无事水边成异潭;
救得蛟龙真骨肉,可怜父子难顺当。”
帝曰:“莫非父子争国乎?”
基曰:“非也!
树上挂曲尺,遇顺则止。
至此天下未已。”
帝曰:“何谓未已?”
基曰:
万子万孙层叠层,祖宗山上贝衣行;
公侯不复朝金阙,十八孩儿难上难。”
基又曰:
木下一了头,目上一刀一戊丁;
天下重文不重武,英雄豪杰总无春;
戊子已丑乱如麻,到处人民不在家;
偶遇饥荒草寇发,平安镇守好桂花。”
帝曰:“偶遇饥荒,平常小丑!天下已乎?”
基曰:
西方贼拥乱到前,无个忠良敢谏言;
喜见子孙耻见日,衰颓气运早升天;
月缺两二吉在中,奸人机发去西东;
黄河涉过开金阙,奔走梅花上九重。”
帝曰:“莫非梅花山作乱乎?从今命人看守何如?”
基曰:“非也!
迁南迁北定太平,辅佐帝王有牛星;
运至六百半,梦奇有字得心惊。’”
帝曰:“有六百年之国祚,朕心足矣。尚望有半乎?”
帝又曰:“天机卿难言明,何不留下锦囊一封,藏在库内。世世相传勿遗也,急时有难,则开视之。可乎?”
基曰:“臣亦有此意。
九尺红罗三尺刀,劝君任意自游遨;
阉人尊贵不修武,惟有胡人二八狄。’
臣封柜内,俟后开时自验!
基又曰:
桂花开放好英雄,拆缺长城尽孝忠;
周家天下有重复,摘尽李花枉劳功。
黄牛背上鸭头绿,安享国家珍与粟;
云盖中秋迷去路,胡人依旧胡人毒;
反覆从来折桂枝,水浸月宫主上立;
禾米一木并将去,二十三人八方居。”
帝曰:“二十三人乱朕天下?八方安居否?“
基曰:“臣该万死,不敢隐瞒,至此大明天下亡之久矣。”
帝大惊,即问:“此人生长在何方?若何衣冠?称何国号?治天下何如?”
基曰:
还是胡人二八秋,二八胡人二八忧;
二八牛郎二八月,二八嫦娥配土牛。”
帝曰:“自古胡人无百年之国运,乃此竟有二百余年之运耶?”
基曰:
雨水草头真主出,赤头童子皆流血;
倒置三元总才说,须是川水页台阙;
十八年间水火夺,庸人不用水火臣;
此中自己用汉人,卦分气数少三数;
亲上加亲又配亲。”
帝曰:“胡人至此,用人水夺火灭,亲上加亲,莫非驸马作乱乎?”
基曰:“非也!胡人英雄,水火既济,安享太平,有位有势。时值升平,称为盛世,气数未尽,还有后继。
宝剑重磨又重磨,抄家灭族可奈何;
阉人社稷藏邪鬼,孝弟忠奸诛戮多;
李花结子正逢春,牛鸣二八倒插丁;
六十周甲多一甲,螺角倒吹也无声;
点画佳人丝自分,一止当年嗣失真;
泥鸡啼叫空无口,树产灵枝枝缺魂;
朝臣乞来月无光,叩首各人口渺茫;
一见生中相庆贺,逍遥周甲乐饥荒。
帝曰:“胡人到此败亡否?”
基曰:“未也!虽然治久生乱,值此困苦,民怀异心,然气数未尽也。
廿岁力士开双口,人又一心度短长;
时俺寺僧八千众,火龙渡河热难当;
叩首之时头小兀, 娥虽有月无光;
太极殿前卦对卦,添香禳斗闹朝堂;
金羊水猴饥荒岁,犬吠猪鸣汨两行;
洞边去水台用水,方能复正旧朝网;
火烧鼠牛犹自可,虎入泥窝无处藏。
草头家上十口女,又抱孩儿作主张;
二四八旗难蔽日,辽阳思念旧家乡;
东拜斗,西拜旗,南逐鹿,北逐狮;
分南分北分东西,偶逢异人在楚归;
马行万里寻安歇,残害中女四木鸡;
六一人不识,山水倒相逢。
黄鬼早丧赤城中,猪羊鸡犬九家空;
饥荒灾害皆并至,一似风登民物同;
得见金龙民心开,刀兵水火一齐来;
文钱斗米无人要粜,父死无人兄弟抬;
金龙绊马半乱甲,二十八星问士人;
蓬头少女蓬头嫁,揖让新君让旧君。
帝曰:“胡人至此败亡否?”
基曰:“手执钢刀九十九,杀尽胡人方罢休;
可怜难渡雁门关,摘尽李花灭尽胡;
黄牛山下有一洞,可投拾万八十众;
先到之人得安稳,后到之人半路送;
难恕有罪无不罪,天下算来民尽瘁。
火风鼎,两火初兴定太平;
火山旅,银河织女让牛星。
火德星君来下界,金殿楼台尽丙丁;
一个胡子大将军,按剑驰马察情形;
除暴去患人多爱,永享九州金满盈。”
帝曰:“胡人此时尚在否?”
基曰:“胡人至此,亡之久矣。
四大八方有文星,品物咸亨一样形;
琴瑟和谐成古道,左中兴帝右中兴;
五百年间出圣君。
周流天下贤良辅,气运南方出将臣,
圣人能化乱渊源,八面夷人进贡临,
宫女勤针望夜月,乾坤有象重黄金,
北方胡掳害生灵,更会南军诛戮行,
匹马单骑安国外,众君揖让留三星,
上元复转气运开,大修文武圣主裁,
上下三元无倒置,衣冠文物一齐来,
七元无错又三元,大开文风考对联,
猴子沐盘鸡逃架,犬吠猪鸣太平年,
文武全才一戊丁,流离散乱皆逃民,
爱民如子亲兄弟,创立新君修旧京。
千言万语知虚实,留与苍生长短论。”

扩展资料:


《烧饼歌》每句答话都像一首谜语,和诺查丹玛斯的“预言”一样,写得十分隐讳,可以用不同的角度去诠释这些隐语的意思。许多研究者称《烧饼歌》非常灵验,但这些所谓灵验无非是用“既已发生之事实”去套合歌谣里的谶语。
基本上,《烧饼歌》仍无法斩钉截铁地推断出未来将发生什么事件,必须等待事情发生后才来“事后诸葛”。且并无任何史料能够证明此为刘基所作,此歌于民国以前也未曾流行,故可知其为今人假名伪作。
刘基(故称刘青田,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处州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温州市文成县)人,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在文学史上,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元至顺间举进士。至正十九年(1359),朱元璋闻其及宋濂等名,礼聘而至。吴元年(1367)为太史令。朱元璋即位后,他奏请设立军卫法,又请肃正纪纲,尝谏止建都于凤阳。洪武三年(1370)十一月封诚意伯。洪武四年,赐归。洪武八年去世。明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鲁迅先生在前文中有交代,打工的短衣帮都不阔绰,只能在门口买碗酒站着喝,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隔壁要酒要菜坐下来慢慢喝。可见孔乙己骨子里十分清高,并不愿堕落凡尘。
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
如若他金榜题名,往那一站,恐也是风流倜傥、玉树临风,即使不貌似潘安,也应不至于似青面兽;文质彬彬一书生,倘若家无河东狮,更不该时常有伤痕;虽称不上“美髯翁”、也不似“虬髯客”,但不至于是乱蓬蓬。
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长衫作为身份的象征,可以人在衫在,而脏、破却破天荒的在他身上和书生气联系在一起。
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
之乎者也,文绉绉的,与长衫的着装倒也还算是搭调。
后来,鲁迅先生背地里听人说,孔乙己本也读过书,却没有高中,为了读书甚至达到了不能自理生计,他写得一手好字,本可做做家教,或者是替人抄抄书混口饭吃,奈何他有一样坏脾气——好吃懒做,坑了他自己,最终落得靠偷为生。
旧时的科举学习内容为儒家经典,如:诗、书、礼、易、春秋等,那个背景下的读书人,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就在一试之间;而也有不少悲情的读书人,全家都把希望寄托在他身上,希望能金榜题名,进而衣锦还乡、光宗耀祖,奈何一不小心读成了书呆子,如孔乙己般不懂营生的读书人当然还有很多。
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
他何尝不希望别人也称他为老爷。
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
孔乙己自己怕是也没料到,居然成为了别人的开心果,显然他自己开心不起来,却只能接受以自己的痛苦作为别人的笑料的现实,他只能把命运改变得一步比一步糟糕。
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
今朝有酒今朝醉,管他明朝是与非;这回孔乙己却选择了务实。有几分像我们常说的有一句话“活在当下”,但孔乙己却压根没想起“梦想还是要有的,反正也不占地方”这句话来。
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
指责别人时,辞严义正;嘈讽弱者时,口若悬河。
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
从容就义难,纵使百口莫辩,能坦然承认依然很难。
“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
孔乙己枉读圣贤书,不思进取丢了圣人脸面,宁肯挨打,也不愿勤勤恳恳、脚踏实地的努力改变人生。
“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
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涨红了脸,显然孔乙己还是知道羞耻的,然而,孔子说的“知耻而后勇”他却一直没能执行下去;而他终于没能进学似乎也反映出他同样没做到“好学近乎知”,他好吃懒做、靠偷为生的坏习惯,就更是与“力行近乎仁”背道而驰了。

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笑料,恐怕是低于柴米油盐酱醋茶等生活所需物料的存在吧!

一天,一个喝酒的人说道,“他怎么会来?……他打折了腿了。”掌柜说,“哦!”“他总仍旧是偷。这一回,是自己发昏,竟偷到丁举人家里去了。他家的东西,偷得的 么?”“后来怎么样?”“怎么样?先写服辩⑺,后来是打,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后来呢?”“后来打折了腿了。”“打折了怎样呢?”“怎样?……谁 晓得?许是死了。”
“打工这方面,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这辈子不可能打工的。做生意又不会做,就是偷这种东西,才能维持的了生活这样子,进看守所感觉像回家一样,在看守所里的感觉比家里感觉好多了!里面个个都是人才,说话又好听,我超喜欢里面的!”
古今惰性背后,竟有如此高度一致的思维。
吓得我都赶紧审视一遍自己,幸好梦想还在,幸好还是能身体力行。
到了年关,掌柜取下粉板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第二年的端午,又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中秋可是没有说,再到年关也没有看见他。
终于
本是不作就不会死,孔乙己生生靠着没读好书,没学得营生本事,还不懂勤奋踏实也可以一步一步走出个未来的梗,兴许被打死、亦或是被饿死在了秋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dianzi/1048031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9
下一篇 2023-05-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