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布尔的介绍

法布尔的介绍,第1张

1823年12月22日,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Jean-Henri Casimir Fabre ),法国昆虫学家,动物行为学家,作家。出生于法国普罗旺斯的圣雷恩村一户农家。此后的几年间,法布尔是在离该村不远的马拉瓦尔祖父母家中度过的,当时年幼的他已被乡间的蝴蝶与蝈蝈儿这些可爱的昆虫所吸引。七岁那年,法布尔回到圣雷恩开始上学,但那一段儿时岁月一直深深地铭刻在他的心中。 1833年,法布尔一家来到了罗德兹,其父靠经营一家咖啡馆维持生计。四年后,一家人又移居到图卢兹。法布尔进了图卢兹的神学院,但中途退学,出外谋生,曾在铁路上做过工,也在市集上卖过柠檬。后来,他通过了阿维尼翁师范学校的选拔考试,获得奖学金,并在三年的学习后获得了高等学校文凭。 毕业后,时年十九岁的法布尔在卡本特拉开始了他的教师生涯,所教授的课程就是自然科学史。 1849年,他被任命为科西嘉岛阿雅克肖的物理教师。岛上旖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物种,燃起了他研究植物和动物的热情。阿维尼翁的植物学家勒基安向他传授了自己的学识。此后,他又跟随着莫坎-唐通四处采集花草标本,这位博学多才的良师为法布尔后来成为博物学家、走上科学研究的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853年,法布尔重返法国大陆,受聘于阿维尼翁的一所学校,并举家迁进了圣-多米尼克街区的染匠街一所简朴的住宅里。1857年,他发表了《节腹泥蜂习性观察记》,这篇论文修正了当时昆虫学祖师莱昂·杜福尔的错误观点,由此赢得了法兰西研究院的赞誉,被授予实验生理学奖。这期间,法布尔还将精力投入到对天然染色剂茜草或茜素的研究中去,当时法国士兵军裤上的红色,便来自于茜草粉末。1860年,法布尔获得了此类研究的三项专利。 后来,法布尔应公共教育部长维克多·杜卢伊的邀请,负责一个成人夜校的组织与教学工作,但其自由的授课方式引起了某些人的不满。于是,他辞去了工作,携全家在奥朗日定居下来,并一住就是十余年。 在这这十余年里,法布尔完成了后来长达十卷的《昆虫记》中的第一卷。期间,他多次与好友一同到万度山采集植物标本。此外,他还结识了英国哲学家米尔,但米尔英年早逝,两人酝酿的计划“沃克吕兹植被大观”因此夭折。同时,一大不幸降临到法布尔身上:他共有六个孩子,其中惟一与父亲兴趣相投、热爱观察大自然的儿子儒勒年仅十六岁便离开了人世。此后,法布尔将发现的几种植物献给早逝的儒勒,以表达对他的怀念。 对真菌的研究一直是法布尔的爱好之一。1878年,他曾以沃克吕兹的真菌为主题写下许多精彩的学术文章。他对块菰的研究也十分详尽,并细致入微地描述了它的香味,美食家们声称能从真正的块菰中品出他笔下所描述的所有滋味。 1879年,法布尔买下了塞利尼昂的荒石园,并一直居住到逝世。这是一块荒芜的不毛之地,但却是昆虫钟爱的土地,除了可供家人居住外,那儿还有他的书房、工作室和试验场,能让他安静地集中精力思考,全身心地投入到各种观察与实验中去;可以说这是他一直以来梦寐以求的天地。就是在这儿,法布尔一边进行观察和实验,一边整理前半生研究昆虫的观察笔记、实验记录和科学札记,完成了《昆虫记》的后九卷。如今,这所故居已经成为博物馆,静静地坐落在有着浓郁普罗旺斯风情的植物园中。 法布尔一生坚持自学,先后取得了业士学位、数学学士学位、自然科学学士学位和自然科学博士学位,精通拉丁语和希腊语,喜爱古罗马作家贺拉斯和诗人维吉尔的作品。他在绘画、水彩方面也几乎是自学成才,留下的许多精致的菌类图鉴曾让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法国诗人弗雷德里克·米斯特拉尔赞不绝口。 法布尔晚年时,《昆虫记》的成功为他赢得了“昆虫界的荷马”以及“科学界诗人”的美名,他的成就得到了社会的广泛承认。法布尔虽然获得了许多科学头衔,但他仍然朴实如初,为人腼腆谦逊,过着清贫的生活。他的才华受到当时文人学者的仰慕,其中包括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191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比利时剧作家梅特林克、德国作家荣格尔、法国哲学家柏格森、诗人马拉美、普罗旺斯文学家鲁玛尼耶等。由于《昆虫记》中精确地记录了法布尔进行的试验,揭开了昆虫生命与生活习惯中的许多秘密,达尔文称法布尔为“无法效仿的观察家”。当他居住在塞利尼昂时,不少学者、文学家们纷纷前去拜访他。法布尔在自己的居所曾接待了巴斯德、英国哲学家米尔等学者,但与他们的通信并不频繁。公共教育部长维克多·杜卢伊将法布尔举荐给拿破仑三世,后者授予他荣誉勋位勋章。法国政治家雷蒙·普恩加莱途经塞利尼昂,特意绕道荒石园向他致意。 拥有多重身份的法布尔的作品种类繁多:作为博物学家,他留下了许多动植物学术论著,其中包括《茜草:专利与论文》、《阿维尼翁的动物》、《块菰》、《橄榄树上的伞菌》、《葡萄根瘤蚜》等;作为教师,他曾编写过多册化学物理课本;作为诗人,他用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语写下了许多诗歌,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 “牛虻诗人”,此外,他还将某些普罗旺斯诗人的作品翻译成法语;闲暇之余,他还曾用自己的小口琴谱下一些小曲。 然而,法布尔作品中篇幅最长、地位最重要、最为世人所知的仍是《昆虫记》。这部作品不但展现了他科学观察研究方面的才能和文学才华,还向读者传达了他的人文精神以及对生命的无比热爱。 1915年,将一生奉献给昆虫研究的学者法布尔逝世了,享年九十二岁,他在钟爱的昆虫的陪伴下,静静地长眠于荒石园,然而他仅有的几张照片,以及他所留下的朴实优美的文字,仍能让读者们瞥见这位学者的身影:一位和蔼老者,鹤发童颜,目光敏锐而纯真,一副法国南部乡间的朴素打扮,头戴宽边遮阳帽,脖系方巾,手里握着他的宝贝捕虫网;不用开口,他嘴边常挂着的舒心微笑,就仿佛已经在邀请您进入他的昆虫世界。 《昆虫记》原著书名可直译为《昆虫学的回忆》,副标题为“对昆虫本能及其习俗的研究”。共十卷,每卷由若干章节组成,绝大部分完成于荒石园。1878年第一卷发行,此后大约每三年发行一卷。 原著内容如其名,首先最直观的就是对昆虫的研究记录。作者数十年间,不局限于传统的解剖和分类方法,直接在野地里实地对法国南部普罗旺斯种类繁多的昆虫进行观察,或者将昆虫带回自己家中培养,生动详尽地记录下这些小生命的体貌特征、食性、喜好、生存技巧、蜕变、繁衍和死亡,然后将观察记录结合思考所得,写成详细确切的笔记。 但《昆虫记》不同于一般科学小品或百科全书,它散发着浓郁的文学气息。首先,它并不以全面系统地提供有关昆虫的知识为惟一目的。除了介绍自然科学知识以外,作者利用自身的学识,通过生动的描写以及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昆虫的生活与人类社会巧妙地联系起来,把人类社会的道德和认识体系搬到了笔下的昆虫世界里。他透过被赋予了人性的昆虫反观社会,传达观察中的个人体验与思考得出的对人类社会的见解,无形中指引着读者在昆虫的“伦理”和“社会生活”中重新认识人类思想、道德与认知的准则。这是一般学术文章中所没有的,但却是文学创作中常见的。不同于许多文学作品的是,《昆虫记》不是作家笔下创造出来的世界,所叙述的事件都来自于他对昆虫生活的直接观察,有时甚至是某种昆虫习性的细枝末节。其次,虽然全文用大量笔墨着重介绍了昆虫的生活习性,但并不像学术论著一般枯燥乏味,本书行文优美,堪称一部出色的文学作品。作者的语言朴实清新,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和诗意。作者对自然界动植物声、色、形、气息多方面恰到好处的描绘,令读者融入了19世纪法国南部普罗旺斯迷人的田园风光中。作者在描写中使用大量栩栩如生的比喻,此外,他凭借自己拉丁文和希腊文的基础,在文中引用希腊神话、历史事件以及《圣经》中的典故,字里行间还时而穿插着普罗旺斯语或拉丁文的诗歌。法布尔之所以被誉为“昆虫界的荷马”,并曾获得诺贝尔奖文学奖的提名,除了《昆虫记》那浩大的篇幅和包罗万象的内容之外,优美且富有诗意的语言想必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昆虫记》融合了科学与文学,这也意味着它既有科学的理性,又有文学的感性。书中不时语露机锋,提出对生命价值的深度思考,试图在科学中融入更深层的含义。 作品中的理性成分体现作者的研究与思考中。法布尔在对昆虫的观察研究中,反复试验,并考证多方资料,对主流学术观点敢于质疑,探求真相,追求真理,竭尽自己之所能对知识结构不断探索和补充,对自己的观察结果不轻易下定论,同时表明自己的怀疑态度与自身的局限。他在观察昆虫之余抒发感想时,清醒地认识到人类的自大,机械化社会的野蛮,话语间时常讥讽人类僵硬不化的成见,并谨慎地对社会现状进行冷静的思索。 这部作品中的感性成分,不仅反映在作品的内容与语言表达上,甚至还反映在作者的研究与思考中。从行文来看,作品充满了拟人化的昆虫生活,从用人类着装来形容昆虫的外部特征,到用婚礼来象征昆虫求偶交配的过程,再到对它们在自然界所做贡献的歌颂,作者的情感随着昆虫的命运而变化。此外,在研究记录之余,作者在字里行间也提及自己清贫乐道的乡间生活、所居住的庭院、外出捕虫的经历,向读者介绍膝下的儿女,乃至他的家犬,这正符合了“回忆”二字,充满了人情味。而作者在研究与思考过程中,使用野外实验法与观察法等研究方法,研究活着的昆虫,悉心观察生命,这与解剖分类相比,本身就带上了感性的色彩。他在许多观察之后的想法也无不与生命有关,建立在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之上。 可以说,这部作品的感性基调以及动力,就是一种对生命的敬畏和关爱,一种对生存的清醒认识;一种对生活的深厚感情。而科学的理性就是得到了这种感性的支持,才能持续下去。作者由热爱自然、热爱生命而产生了对生命的好奇,于是在观察中认真体验生命的每一种表现,并陶醉其中,乐此不疲,这继而又支撑了学者一心探求真相的科学精神。如果说法布尔的《昆虫记》是一般文学作品或一般科学作品所无法企及的,那么严格来说,它也有自己的局限性。以专业的标准来衡量,法布尔是个博物学家,“非专业”的昆虫学家;其文学手法也不能超越当时所有卓越的文学作品。在作品中,人作为观察者,用文学的笔调让昆虫带上了“人性”的色彩,却不足以成为社会学或伦理学的专著。总之,单独从昆虫学、社会学或伦理学的任何一个角度来看,这部作品都是有局限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承认,将科学研究成果与文学写作相结合,历史上并非只有法布尔一人。然而,《昆虫记》以自己的特色,获得了极大的影响与声誉。 《昆虫记》并非刻意写就,而是作者自得其乐地观察与写作的成果。这便定下了作品的基调:看似平平淡淡,但却无时无刻地反映出作者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感,一如其朴实清贫,但宁静美好的乡间生活。他留下的观察记录是不变的,但给读者的思索却是灵活可变的,他没有强迫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只是给读者带去了知识、趣味、美感以及思想的享受。 《昆虫记》原著问世以来,已被译为多种文字,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就已经有了汉译本,引发了当时广大读者浓厚的兴趣。到了九十年代末,中国读书界再度掀起“法布尔热”,出现了多种《昆虫记》的摘译本、缩编本,甚至全译本。 本译本从原著的十卷中选取部分章节,主角都是中国读者耳熟能详的昆虫,如蚂蚁、蝴蝶、蟋蟀、蜘蛛等,并且特别集中了原著中文学性、可读性较强的片断。《昆虫记》原著长达十卷,每一卷均由许多章节组成,每一种昆虫所占的篇幅不尽相同,而且有关不同昆虫的章节之间并无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它不同于小说,不受情节的局限。这种结构体裁,决定了精选本仍然能葆有原作的风格与趣味。此外,节选本精练的篇幅,也可以使读者用有限的时间与精力,以轻松的心情享受阅读的快乐。 本书的翻译工作由两位译者共同完成。《蝗虫》、《蟹蛛》、《彩带圆网蛛》、《蟋蟀》、《胡蜂》、《绿蝈蝈儿》、《朗格多克蝎子》、《萤火虫》等章节由刘莹莹译出;《迷宫蛛》、《克罗多蛛》、《黑腹狼蛛》、《蝉》、《红蚂蚁》、《螳螂》、《大孔雀蝶》、《小条纹蝶》等章节由王琪译出。全部译文由陈伟先生细心修改订正,力求在最大程度上忠实法文原著的整体风貌和表达特色

环保油不是酒精(乙醇),是使用甲醇为基础的燃料。

环保油是我国最新科技成果,它是生产氮氨的化肥厂通过国家强制使用的联醇设备生产的一种附带可燃性液体,我们按照一定的比例添加热值增强剂、改性剂、助燃剂、氧化剂、稳定剂、消烟剂、调味剂等配制而成。环保生物醇油它无压力、无爆炸、无毒、自然点为385℃,使用安全可靠。即使使用不当造成意外泄露着火、用水泼即灭,不会象柴油或液化气意外着火造成重大损失,并且意外泄露的环保油也能溶于水或自然风干,不会象柴油或液化气那样污染环境,造成安全隐患。

环保油是一种节能环保的使用甲醇为基础的燃料油。

环保生物醇油是一种可再生能源,使用时无烟、无味、无污染、无残渣、无黑锅、清洁卫生,其燃烧时产生的一氧化碳低于柴油和液化气,有利于厨房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厨房环境的清洁,它已通过济南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的监测,是一种环保能源。环保油热值高、火力猛,这种新型的环保能源能一定程度上取代酒店或者饭店使用的柴油、天然气!

所谓新能源环保油就是醇基油。醇基油燃烧值比石油液化气和柴油略低,但是价格比较有优势,可作为石油液化气及柴油的替代燃料,已有近十年的历史,近两年才被更多的人所接受。它低价、安全、方便具有无残渣残液、不黑锅底,具有清洁卫生、安全、廉价、原料易购、运用方便等特点,属国家鼓力开展的清洁能源。成本目前仅为石油液化气或柴油零售价钱的一半左右,利润空间大,具有极高的投资价值。

甲醇燃料质量标准应符合《醇基液体燃料》(GB1663-1996)国家标准,甲醇燃料炉灶具应符合《醇基民用燃料灶具》(NY312-1997),并应定期进行校检、检修、并做好记录。

经营火锅的餐厅,宜使用电磁炉、固体酒精炉,不应使用甲醇燃料炉等。 使用管道应为金属管道,严禁穿过餐厅、办公室、楼梯间和生活间,并不得穿过不使用甲醇燃料的房间。

浦发饿了么联名xyk额度应该在50000万。
1、联名xyk是指xyk和商品经销商达成协议,使持卡人在进行消费的时候,不仅能享受到优良的金融服务,而且可以享受到厂商的特殊优惠待遇。
2、额度指贷方在没有提供财物担保的情况所可向借方所借贷的金额。通常是指自然人向银行借贷,而银行依照个人的信用状况愿意提供借贷的最高金额。此金额会因为收入、营收、负债比、工作内容、任职企业、公司职位、财产等条件因素,由银行单方面决定的金额。这种借贷关系通常为银行借钱给自然人的情况。而另一方面银行对组织的借贷通常为商业组织商业上,跨国交易所必需的商业行为。

联名xyk的简介:
1、联名xyk(Co-Branded-Card)是商业银行与盈利性机构合作发行的yhk附属产品。目前最常见的是联名借记卡,即在借记卡的基础上开发的具有联名性质的yhk。
2、联名xyk于2007年10月1日在法国获得批准,它是一种带有企业或商店、协会图标的yhk,有维萨卡(Visa)、万事达卡(Mastercard)和美国运通卡(American Express)三种。目前已有很多企业推出这种xyk,如菲亚特汽车(Fiat)、奥朗日电讯(Orange)、新疆界旅行社(Nouvelles Frontières)、法航(Air France)等等。
3、联名xyk的运作形式是由发卡银行与诸如航空公司、电信公司、商场等盈利机构联手发行一张卡片,凡持有该卡片的消费者在这些机构消费可以享受商家提供的一定比例的优惠。现在不少银行都和本市较大的商场开发了联名xyk。联名xyk的卡费一般为19到45欧元。发放该卡的机构及其合作商家向xyk持有人提供奖励分和减价等优惠。这是一种“真正的”xyk,因为它可以提取现金和支付货款,受到所有的银行网络和商家承认。

凯旋门
1欧洲一种纪念战争胜利的建筑。始见于古罗马时期,当时统治者以此炫耀自己的功绩。后为欧洲其他国家所沿用。常建在城市主要街道中或广场上。用石块砌筑,形似门楼,有一个或三个拱券门洞,上刻宣扬统治者战绩的浮雕。
著名的凯旋门有:
提图斯凯旋门:建于公元82年,高144米,宽133米,深6米,上面装饰有浮雕。是罗马帝国前期提图斯皇帝为纪念他镇压犹太人的胜利而建立
塞维鲁凯旋门。
君士坦丁凯旋门。
法国巴黎凯旋门:即雄狮凯旋门,为拿破仑•波拿巴•波拿巴时代所建。位于著名的香榭丽舍大街的戴高乐广场中央。
勃兰登堡门:位于德国首都柏林。
平壤凯旋门:位于朝鲜首都平壤牡丹峰山脚下的凯旋广场,于1982年建成。其规模居世界诸凯旋门之冠。
法国奥朗日的凯旋门。
最著名的是: 法国巴黎凯旋门
巴黎的凯旋门并非仅只一座,但最为壮观、最为著名的,是位于“夏尔•戴高乐广场”中央的那座凯旋门。1805年12月2日,拿破仑"波拿巴在奥斯特利茨战役中大败奥俄联军,翌年2月12日拿破仑•波拿巴下令建此凯旋门以炫耀自己的军功。同年八月,按照著名建筑师夏尔格兰的设计开始破土动工。但中间时停时建,断断续续经过了整整30年,才于1836年7月29日举行了落成典礼。
这座凯旋门高488米,宽445米,厚22米,中心拱门宽146米。凯旋门的四周都有门,门内刻有跟随拿破仑•波拿巴•波拿巴远征的286名将军的名字,门上刻有1792年至1815年间的法国战事史。其中最负盛名的是面向香舍丽榭田园大街、由著名雕刻家吕德设计雕塑的《马塞曲》。凯旋门的拱门上可以乘电梯或登石梯上去,石梯共273级,上去后第一站有一个小型的历史博物馆,里面陈列着介绍凯旋门建筑史的。另外,还有两间配有英法语言解说的放映室,专门放映一些反映巴黎历史变迁的资料片。再往上走,就到了凯旋门的顶部平台,从这里可以鸟瞰巴黎名胜。
在凯旋门的正下方,是1920年11月11日建造的无名战士墓,墓是平的,地上嵌着红色的墓志∶“这里安息的是为国牺牲的法国军人。”据说,墓中睡着的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牺牲的一位无名战士,他代表着在大战中死难的150万法国官兵。墓前有一长明灯,每天晚上都准时举行一项拨旺火焰的仪式。
现在,每年的7月14日,法国举国欢庆国庆节时,法国总统都要从凯旋门通过;每当法国总统卸职的最后一天也要来此,向无名裂士墓献上一束鲜花。据说这座凯旋门还有一个奇特的地方,就是每当拿破仑•波拿巴•波拿巴周忌日的黄昏,从香舍丽榭田园大街向西望去,一团落日恰好映在凯旋门的拱形门圈里。
位于巴黎香丽舍大街街头,是游览首都巴黎理想的首站。
咨询处:戴高勒星广场
从香丽舍大街进入纪念馆。
游览该景点不需要团体预定。
凯旋门是1806年拿破仑为纪念法国大军战胜奥俄联军而建的。随后的1830年革命,路易-菲利浦国王将其作为革命军和帝国的纪念馆。凯旋门因与法国历史上著名人物联系在一起及其宏伟华丽的雕塑使其闻名于世。站在凯旋门观景点可以看到香舍丽大街上独道的风景和分布在巴黎市中心的历史古迹。
夏季开放至晚上11点,冬季开放至晚上10:30
开放时间
4月1日至9月30日,早上10:00至晚上11:00
10月1日至3月31日,早上10:00至晚上10:30
关闭时间
1月1日,5月1日,5月8日早上,7月14日,11月11日早上,12月25日。
游览期间开放楼层:二楼
地铁1-2-6线 :戴高勒星广场
铁路线RER(A):戴高勒星广场
游览中设有休息座位。
馆内设有旅游纪念品商店。
200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门票价格
旅游团价格:550欧元
成人:8 欧元
优惠价:(18—25岁):5欧元
18岁以下的儿童免费
又长篇小说。德国雷马克作于1946年。小说主人公拉维克(直到小说结尾,读者才知道他的真实姓名是路特维
希·弗雷森布格),原来在德国一家大医院里当外科主任医生,受纳粹秘密
警察迫害和追捕,两年前流亡到法国,在巴黎为一位医术并不高明的法国医
生维伯尔和另一位上了年纪的时髦医生杜兰特充当“捉刀的”外科医生。有
一天晚上,他在塞纳河上的一座桥畔遇到一个漂亮的女人琼·玛陀,从而演
出一场缠绵悱恻的爱情悲喜剧。有一次,他在街头抢救一位在事故中受伤的
女人,因为没有身份z件而被法国警察拘捕,并驱逐出境,到了捷克。几个
月后他潜返巴黎,琼却已经跟一个演员住在一起。出于嫉妒,那演员向琼开
了一q,子d打在她的颈椎里,不容易取出来。拉维克虽是一位技术高超的
外科医生,对此也无能为力。在琼和拉维克相互诀别,并明确表示彼此相爱
以后,拉维克给琼注射了解除痛苦的最后一针,从而结束了她无法挽救的生
命。
与这个爱情故事交织在一起的,还有一个复仇的故事。小说主人公拉维
克于1933 年在德国,曾经帮助两个朋友逃出了纳粹秘密警察的追捕。他和他
的女友茜比尔却被一个名叫哈克的秘密警察头目抓去审问,并施以种种酷
刑。拉维克给关进了集中营,后来好容易从集中营的医院里逃出来。到了巴
黎,拉维克又偶然碰上了哈克,这就燃起了他的复仇之火。因为没有被认出
来,拉维克便佯装跟他交上了朋友,并带他去冶游作乐。几星期后,拉维克
终于找到了复仇的机会。他把哈克哄进一座树林,谎称那里有一家高级的幽
会场所,可以找上流社会妇女来作乐。就在去丛林的路上,他把哈克用活动
扳手猛一下给打死了。
跟雷马克的大部分作品不同,《凯旋门》的时代背景展示得特别清晰。
小说开头后不久,就写到“探照灯安装在凯旋门后面。它们照亮着无名英雄
墓。一面巨大的蓝、白、红三色旗,在墓前迎风飘扬。这是1918 年停战的二
十周年纪念”。很明显,这一天是1938 年11 月11 日。在小说的结尾,又写
到“维伯尔指着一张晨报的号外。德军进占波兰。‘我从政府方面得到消息。
今天就要宣战了。’”法国向德国正式宣战,那是在1939 年9 月3 日。所以
小说女主人公琼在临死前对拉维克说:“从那个时候起——当我们第一次见
面的时候——我就不再知道该往哪儿去——是你给我的——这一年。这是时
间的礼物。”在这一年里,欧洲发生了很多重大的政治历史事件,小说都有
所反映或间接提到。拉维克有个富有的女病人凯特·赫格斯特龙,就谈起过
她的前夫原是一个游手好闲的浪荡子,如今已变成一名摇旗呐喊的纳粹冲锋
队头目。这很可能发生在1938 年3 月11 日希特勒军队侵占奥地利的前后。
小说又多次提到并谴责慕尼黑协定。那是英国首相张伯伦、法国总理达拉第
同德国的希特勒、意大利的莫索里尼于1938 年9 月29 日在慕尼黑举行会议
时签订的。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将苏台德区和同奥地利接壤的南部地区割
让给德国,捷克斯洛伐克的其余领土则由英、法、德、意共同“保证”不再
受侵犯。捷克政府在德国的军事威胁和英、法绥靖政策的诱骗下,接受了这
个条件。同年10 月、11 月,德军占领苏台德区。不料于1939 年3 月15 日
德国违反协定,又悍然出兵侵占捷克斯洛伐克的全部领土;9 月1 日,甚至
还进攻波兰。至此,英、法才不得不对德国宣战。几天之内,所有居留在法
国的德国人,都被逮捕,并给关进了拘留营,这中间就有小说主人公拉维克
医生。
作为一个没有护照、没有任何证件的难民,拉维克在巴黎过的流亡生活
是很不好受的。他无法租用公寓房间,只能借住在一家挤满了犹太人以及德
国、西班牙等国难民的旅馆内。他日夜担心着法国警察的搜查和拘捕。一旦
被发现,就要被押送出境,有一回他曾被驱逐到捷克,与他所爱的琼别离,
从而酿成了一出爱情悲剧。但和其他许多流亡在法国的难民相比,他的生活
应当说是稳定的。他从未遭受过冻馁的威胁。虽然作为一个医术高明的“捉
刀”医生,他受到两位法国同行的剥削是不难想象的,可他毕竟还能过相当
优裕的生活,可以和琼一起去度假胜地里维埃拉谈情说爱,演出一幕迥非一
般难民所能搬演的爱情剧。所以说,拉维克的痛苦,与其说是物质上的,毋
宁说是精神上的。而除了一般难民所共有的精神痛苦以外,他还有只属于他
一个人的痛苦。那就是他对几年前在德国集中营里折磨过他、折磨过他的女
友的秘密警察头目哈克怀有深仇大恨,惨痛的往事时刻啃啮着他的心,使他
一直无法平静。后来知道哈克出现在巴黎,他又侦伺追踪,一心想猎获这头
嗜血的野兽,结果,终于把这个杀人的魔王消灭了。而同时,他对萍水相逢、
桥畔邂逅的琼·玛陀则怀着挚爱深情。拉维克原先对人生抱有一种消极、冷
漠的态度,有点玩世不恭,自从与琼相识又相爱以后,他的态度改变了,精
神振作起来,生活有了勇气,有了信心,正像他一再跟琼说的,“你使我活
着,琼。你使我活着。我本来只是一块顽石,是你使我活着的”;“没有了
你,我便什么都完了。你是一切的光明,甜蜜和苦涩——你震撼了我,你给
了我你自己和我自己。你使我活着”。正因为爱得真挚,爱得热烈,他就一
直担忧着会失去她,而事实上,一次生离,一次死别,结果还是失去了。杀
死哈克和失去了琼,使他解除精神上的痛苦,得到了内心的宁静。作者在小
说结尾,以洋溢着诗意的笔触,描绘了拉维克最后离开巴黎时的心态:
“一切都很好。那些已经过去的和仍然会到来的。这就够了。即使是结
局,这样也很好。他曾经爱过一个人,却已经失去了她。他曾经恨过一个人,
却已经杀死了他。这两件事情,都使他解脱了。一个人复活了他的感情,另
一个人消灭了他的过去。没有一件未了的尘缘。没有欲望;没有憎恨,也没
有哀怨。”
凯旋门(The Arch)是香港一豪华住宅物业楼盘,由新鸿基地产及香港地铁公司合作发展,位于香港西九龙尖沙咀柯士甸道西1号。其名字意义与世界各地的凯旋门无直接关系,只是参考巴黎凯旋门的外形概念而得名,事实上是由4幢住宅大厦组成的一个像拱门的建筑群。
凯旋门位于机场快线九龙站上盖,面临维多利亚港,景观优良,可以一览维港及港岛之景色,而邻近是规划中的西九龙文娱艺术区,因此未来可能成为交通与文化治动的枢纽区。其共有4座住宅大厦,合共1,054个住宅单位,2005年开始预售楼花,引起个别单位尺价3万的炒作新闻。 凯旋门已经在2006年7月落成入伙。 这座造型独特的建筑物,在五百尺高层之上(即门廊位置),设置有摩天住客会所(Sky Club),廿五米长的“空中”泳池,也有健身室等设施,亦为其卖点之一。凯旋门由于有独特的地理位置,既位于市区亦有良好维港观景,这样的物业在香港这个地少人多的地方是相当有限的,因此引来不少置业人仕及富豪买家之注目。
凯旋门在其七十七至七十九层高楼顶上,有5个复式“天际独立屋”,尺价高达32000港元,被喻为天价,售价超过两亿港元,是世界上最贵的住宅物业之一。该几个高价单位亦牵起了一阵风波,引起了广泛触目而提高了楼盘的知名度,于是带动该楼盘其他单位的销售,在连带关系影响下,香港的豪宅销售市场曾一度被受刺激,甚至创出比1997年金融风暴之前的更高叫价。
2巴黎著名建筑物。位于市西夏尔·戴高乐广场(原名星形广场,1970年改今名)。为纪念拿破仑在奥斯特里茨战役中打败俄、奥联军,于1806年始建, 1836年落成。高4954米,宽4482米,厚2221米。四面有门,中心拱门宽146米。外墙上有巨型雕像,以刻在右侧石柱上的《出征》浮雕最著名,是雕刻大师弗朗索瓦·吕德的不朽杰作。门内侧刻有曾跟随拿破仑出征的386名将军的名字。门下有无名战士墓,并设有“长明火炬”,以资纪念。12条林荫大道从广场辐射延伸,使凯旋门更形雄伟壮观。

1823年12月22日,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Jean-Henri Casimir Fabre )出生于法国普罗旺斯的圣雷恩村。此后的几年间,法布尔是在离该村不远的马拉瓦尔祖父母家中度过的,当时年幼的他已被乡间的蝴蝶与蝈蝈儿这些可爱的昆虫所吸引。七岁那年,法布尔回到圣雷恩开始上学,但那一段儿时岁月一直深深地铭刻在他的心中。 1833年,法布尔一家来到了罗德兹,其父靠经营一家咖啡馆维持生计。四年后,一家人又移居到图卢兹。法布尔进了图卢兹的神学院,但中途退学,出外谋生,曾在铁路上做过工,也在市集上卖过柠檬。后来,他通过了阿维尼翁师范学校的选拔考试,获得奖学金,并在三年的学习后获得了高等学校文凭。 毕业后,时年十九岁的法布尔在卡本特拉开始了他的教师生涯,所教授的课程就是自然科学史。 1849年,他被任命为科西嘉岛阿雅克肖的物理教师。岛上旖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物种,燃起了他研究植物和动物的热情。阿维尼翁的植物学家勒基安向他传授了自己的学识。此后,他又跟随着莫坎-唐通四处采集花草标本,这位博学多才的良师为法布尔后来成为博物学家、走上科学研究的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853年,法布尔重返法国大陆,受聘于阿维尼翁的一所学校,并举家迁进了圣-多米尼克街区的染匠街一所简朴的住宅里。1857年,他发表了《节腹泥蜂习性观察记》,这篇论文修正了当时昆虫学祖师莱昂·杜福尔的错误观点,由此赢得了法兰西研究院的赞誉,被授予实验生理学奖。这期间,法布尔还将精力投入到对天然染色剂茜草或茜素的研究中去,当时法国士兵军裤上的红色,便来自于茜草粉末。1860年,法布尔获得了此类研究的三项专利。 后来,法布尔应公共教育部长维克多·杜卢伊的邀请,负责一个成人夜校的组织与教学工作,但其自由的授课方式引起了某些人的不满。于是,他辞去了工作,携全家在奥朗日定居下来,并一住就是十余年。 在这这十余年里,法布尔完成了后来长达十卷的《昆虫记》中的第一卷。期间,他多次与好友一同到万度山采集植物标本。此外,他还结识了英国哲学家米尔,但米尔英年早逝,两人酝酿的计划“沃克吕兹植被大观”因此夭折。同时,一大不幸降临到法布尔身上:他共有六个孩子,其中惟一与父亲兴趣相投、热爱观察大自然的儿子儒勒年仅十六岁便离开了人世。此后,法布尔将发现的几种植物献给早逝的儒勒,以表达对他的怀念。 对真菌的研究一直是法布尔的爱好之一。1878年,他曾以沃克吕兹的真菌为主题写下许多精彩的学术文章。他对块菰的研究也十分详尽,并细致入微地描述了它的香味,美食家们声称能从真正的块菰中品出他笔下所描述的所有滋味。 1879年,法布尔买下了塞利尼昂的荒石园,并一直居住到逝世。这是一块荒芜的不毛之地,但却是昆虫钟爱的土地,除了可供家人居住外,那儿还有他的书房、工作室和试验场,能让他安静地集中精力思考,全身心地投入到各种观察与实验中去;可以说这是他一直以来梦寐以求的天地。就是在这儿,法布尔一边进行观察和实验,一边整理前半生研究昆虫的观察笔记、实验记录和科学札记,完成了《昆虫记》的后九卷。如今,这所故居已经成为博物馆,静静地坐落在有着浓郁普罗旺斯风情的植物园中。 法布尔一生坚持自学,先后取得了业士学位、数学学士学位、自然科学学士学位和自然科学博士学位,精通拉丁语和希腊语,喜爱古罗马作家贺拉斯和诗人维吉尔的作品。他在绘画、水彩方面也几乎是自学成才,留下的许多精致的菌类图鉴曾让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法国诗人弗雷德里克·米斯特拉尔赞不绝口。 法布尔晚年时,《昆虫记》的成功为他赢得了“昆虫界的荷马”以及“科学界诗人”的美名,他的成就得到了社会的广泛承认。法布尔虽然获得了许多科学头衔,但他仍然朴实如初,为人腼腆谦逊,过着清贫的生活。他的才华受到当时文人学者的仰慕,其中包括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191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比利时剧作家梅特林克、德国作家荣格尔、法国哲学家柏格森、诗人马拉美、普罗旺斯文学家鲁玛尼耶等。由于《昆虫记》中精确地记录了法布尔进行的试验,揭开了昆虫生命与生活习惯中的许多秘密,达尔文称法布尔为“无法效仿的观察家”。当他居住在塞利尼昂时,不少学者、文学家们纷纷前去拜访他。法布尔在自己的居所曾接待了巴斯德、英国哲学家米尔等学者,但与他们的通信并不频繁。公共教育部长维克多·杜卢伊将法布尔举荐给拿破仑三世,后者授予他荣誉勋位勋章。法国政治家雷蒙·普恩加莱途经塞利尼昂,特意绕道荒石园向他致意。 拥有多重身份的法布尔的作品种类繁多:作为博物学家,他留下了许多动植物学术论著,其中包括《茜草:专利与论文》、《阿维尼翁的动物》、《块菰》、《橄榄树上的伞菌》、《葡萄根瘤蚜》等;作为教师,他曾编写过多册化学物理课本;作为诗人,他用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语写下了许多诗歌,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 “牛虻诗人”,此外,他还将某些普罗旺斯诗人的作品翻译成法语;闲暇之余,他还曾用自己的小口琴谱下一些小曲。 然而,法布尔作品中篇幅最长、地位最重要、最为世人所知的仍是《昆虫记》。这部作品不但展现了他科学观察研究方面的才能和文学才华,还向读者传达了他的人文精神以及对生命的无比热爱。 1915年,将一生奉献给昆虫研究的学者法布尔逝世了,享年九十二岁,他在钟爱的昆虫的陪伴下,静静地长眠于荒石园,然而他仅有的几张照片,以及他所留下的朴实优美的文字,仍能让读者们瞥见这位学者的身影:一位和蔼老者,鹤发童颜,目光敏锐而纯真,一副法国南部乡间的朴素打扮,头戴宽边遮阳帽,脖系方巾,手里握着他的宝贝捕虫网;不用开口,他嘴边常挂着的舒心微笑,就仿佛已经在邀请您进入他的昆虫世界。 《昆虫记》原著书名可直译为《昆虫学的回忆》,副标题为“对昆虫本能及其习俗的研究”。共十卷,每卷由若干章节组成,绝大部分完成于荒石园。1878年第一卷发行,此后大约每三年发行一卷。 原著内容如其名,首先最直观的就是对昆虫的研究记录。作者数十年间,不局限于传统的解剖和分类方法,直接在野地里实地对法国南部普罗旺斯种类繁多的昆虫进行观察,或者将昆虫带回自己家中培养,生动详尽地记录下这些小生命的体貌特征、食性、喜好、生存技巧、蜕变、繁衍和死亡,然后将观察记录结合思考所得,写成详细确切的笔记。 但《昆虫记》不同于一般科学小品或百科全书,它散发着浓郁的文学气息。首先,它并不以全面系统地提供有关昆虫的知识为惟一目的。除了介绍自然科学知识以外,作者利用自身的学识,通过生动的描写以及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昆虫的生活与人类社会巧妙地联系起来,把人类社会的道德和认识体系搬到了笔下的昆虫世界里。他透过被赋予了人性的昆虫反观社会,传达观察中的个人体验与思考得出的对人类社会的见解,无形中指引着读者在昆虫的“伦理”和“社会生活”中重新认识人类思想、道德与认知的准则。这是一般学术文章中所没有的,但却是文学创作中常见的。不同于许多文学作品的是,《昆虫记》不是作家笔下创造出来的世界,所叙述的事件都来自于他对昆虫生活的直接观察,有时甚至是某种昆虫习性的细枝末节。其次,虽然全文用大量笔墨着重介绍了昆虫的生活习性,但并不像学术论著一般枯燥乏味,本书行文优美,堪称一部出色的文学作品。作者的语言朴实清新,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和诗意。作者对自然界动植物声、色、形、气息多方面恰到好处的描绘,令读者融入了19世纪法国南部普罗旺斯迷人的田园风光中。作者在描写中使用大量栩栩如生的比喻,此外,他凭借自己拉丁文和希腊文的基础,在文中引用希腊神话、历史事件以及《圣经》中的典故,字里行间还时而穿插着普罗旺斯语或拉丁文的诗歌。法布尔之所以被誉为“昆虫界的荷马”,并曾获得诺贝尔奖文学奖的提名,除了《昆虫记》那浩大的篇幅和包罗万象的内容之外,优美且富有诗意的语言想必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昆虫记》融合了科学与文学,这也意味着它既有科学的理性,又有文学的感性。书中不时语露机锋,提出对生命价值的深度思考,试图在科学中融入更深层的含义。 作品中的理性成分体现作者的研究与思考中。法布尔在对昆虫的观察研究中,反复试验,并考证多方资料,对主流学术观点敢于质疑,探求真相,追求真理,竭尽自己之所能对知识结构不断探索和补充,对自己的观察结果不轻易下定论,同时表明自己的怀疑态度与自身的局限。他在观察昆虫之余抒发感想时,清醒地认识到人类的自大,机械化社会的野蛮,话语间时常讥讽人类僵硬不化的成见,并谨慎地对社会现状进行冷静的思索。 这部作品中的感性成分,不仅反映在作品的内容与语言表达上,甚至还反映在作者的研究与思考中。从行文来看,作品充满了拟人化的昆虫生活,从用人类着装来形容昆虫的外部特征,到用婚礼来象征昆虫求偶交配的过程,再到对它们在自然界所做贡献的歌颂,作者的情感随着昆虫的命运而变化。此外,在研究记录之余,作者在字里行间也提及自己清贫乐道的乡间生活、所居住的庭院、外出捕虫的经历,向读者介绍膝下的儿女,乃至他的家犬,这正符合了“回忆”二字,充满了人情味。而作者在研究与思考过程中,使用野外实验法与观察法等研究方法,研究活着的昆虫,悉心观察生命,这与解剖分类相比,本身就带上了感性的色彩。他在许多观察之后的想法也无不与生命有关,建立在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之上。 可以说,这部作品的感性基调以及动力,就是一种对生命的敬畏和关爱,一种对生存的清醒认识;一种对生活的深厚感情。而科学的理性就是得到了这种感性的支持,才能持续下去。作者由热爱自然、热爱生命而产生了对生命的好奇,于是在观察中认真体验生命的每一种表现,并陶醉其中,乐此不疲,这继而又支撑了学者一心探求真相的科学精神。如果说法布尔的《昆虫记》是一般文学作品或一般科学作品所无法企及的,那么严格来说,它也有自己的局限性。以专业的标准来衡量,法布尔是个博物学家,“非专业”的昆虫学家;其文学手法也不能超越当时所有卓越的文学作品。在作品中,人作为观察者,用文学的笔调让昆虫带上了“人性”的色彩,却不足以成为社会学或伦理学的专著。总之,单独从昆虫学、社会学或伦理学的任何一个角度来看,这部作品都是有局限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承认,将科学研究成果与文学写作相结合,历史上并非只有法布尔一人。然而,《昆虫记》以自己的特色,获得了极大的影响与声誉。 《昆虫记》并非刻意写就,而是作者自得其乐地观察与写作的成果。这便定下了作品的基调:看似平平淡淡,但却无时无刻地反映出作者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感,一如其朴实清贫,但宁静美好的乡间生活。他留下的观察记录是不变的,但给读者的思索却是灵活可变的,他没有强迫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只是给读者带去了知识、趣味、美感以及思想的享受。 《昆虫记》原著问世以来,已被译为多种文字,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就已经有了汉译本,引发了当时广大读者浓厚的兴趣。到了九十年代末,中国读书界再度掀起“法布尔热”,出现了多种《昆虫记》的摘译本、缩编本,甚至全译本。 本译本从原著的十卷中选取部分章节,主角都是中国读者耳熟能详的昆虫,如蚂蚁、蝴蝶、蟋蟀、蜘蛛等,并且特别集中了原著中文学性、可读性较强的片断。《昆虫记》原著长达十卷,每一卷均由许多章节组成,每一种昆虫所占的篇幅不尽相同,而且有关不同昆虫的章节之间并无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它不同于小说,不受情节的局限。这种结构体裁,决定了精选本仍然能葆有原作的风格与趣味。此外,节选本精练的篇幅,也可以使读者用有限的时间与精力,以轻松的心情享受阅读的快乐。 本书的翻译工作由两位译者共同完成。《蝗虫》、《蟹蛛》、《彩带圆网蛛》、《蟋蟀》、《胡蜂》、《绿蝈蝈儿》、《朗格多克蝎子》、《萤火虫》等章节由刘莹莹译出;《迷宫蛛》、《克罗多蛛》、《黑腹狼蛛》、《蝉》、《红蚂蚁》、《螳螂》、《大孔雀蝶》、《小条纹蝶》等章节由王琪译出。全部译文由陈伟先生细心修改订正,力求在最大程度上忠实法文原著的整体风貌和表达特色。

药粥是指一些药品与粥相结合可以对一些疾病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的粥。胃癌患者常常会出现食欲不振、营养不均衡等情况,药粥可以对这些情况起到很好的改善作用。接下来给大家介绍几种效果较好的药粥。
这些习惯,真的容易引发胃癌!
1、常喝很热的浓茶者
经常饮用高温(80摄氏度以上)浓茶水,不但易烫伤食道,形成食道慢性溃疡,茶中的鞣质由于在损伤部位沉积,更易刺激受伤食道上皮细胞,促使慢性溃疡经久不愈,导致癌变。
2、经常熬夜者
癌细胞是在正常细胞裂变过程中发生突变而形成的。夜间是细胞发生裂变最旺盛的时期,如果夜晚睡眠不足、人体抗病能力降低,就很难控制细胞发生变异而形成癌细胞。熬夜者为提神常吸烟喝咖啡,也易使更多的致癌物侵入人体。
3、憋大小便的人
患膀胱癌的风险与尿液滞留的时间成正比。尿液中含有一种致癌物质能侵犯膀胱肌肉纤维,使其癌变。大便中有害物更多,硫化氢、粪臭素和其他致癌物,若经常刺激肠粘膜,也会导致癌变。
4、常三餐不定
有调查显示,经常三餐不定时者发生胃癌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群的13倍,生气进食为15倍,喜食烫食为422倍。如果上述因素协同作用,则患胃癌的相对危险性更高。张晔说,胃是一个习惯遵守"时间表"的器官,胃液的分泌在一天中存在生理性的高峰和低谷,以便于及时消化食物。胃酸和胃蛋白酶如果没有食物中和,就会消化胃黏膜本身,对胃黏膜造成损害。饥一顿,饱一顿,经常不吃早餐,有时又暴饮暴食,加之开夜车、生活无规律,让胃癌发病有了"良好"的土壤。
5、空腹吃酸性水果容易胃胀
人在空腹时,胃酸的浓度较高,这时候如果再进食大量酸性水果,会使胃酸和水果中的成分结合,形成难以溶解的沉淀物。一旦沉淀物结成大块,就会使胃内压力升高,引起胀痛,产生胃胀、泛酸等一系列不适的反应和消化道疾病。比如柿子含有柿胶酚、果胶、鞣酸和鞣红素等物质,在空腹时吃,易引起"胃柿结石症"。山楂味酸,能行气消食,但空腹吃太多,肚子反而更饿,并会加重胃病。
胃癌病人吃什么
药粥一、苡仁粥:以苡仁20g,糯米或粳米30g,白糖半匙为主要的食材。先将苡仁、糯米洗净,置锅内放冷水2大碗,中火煮半小时,离火温食,每日1次(喜甜食者加糖,喜淡食者配菜吃)。胃癌术后常食此粥可减少复发机会。
药粥二、梨根粥:以藤梨根125g,瘦猪肉100g,大米100g为主要食材。先将藤梨根洗净,水煎取汁,猪肉切小块,与大米同煮为粥即可。食肉喝粥,每日1剂,早晚服食,7~14天为1疗程。
药粥三、首乌粥:以首乌50g,大枣20枚,粳米100g为主要食材。先将大枣去核洗净,首乌水煎取汁;入粳米同煮为粥即可。每日1剂,早晚服用。
胃癌病人吃什么药粥有助于治疗?以上简单地给大家介绍了三种有助于胃癌治疗的药粥的做法,药粥有利于患者身体的吸收,可以有效地胃癌患者调理身体。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来选择适合的药粥进行服用,帮助病情的治疗和康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dianzi/1047296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9
下一篇 2023-05-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