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半夏治肿瘤

生半夏治肿瘤,第1张

半夏抗肿瘤(半生夏)

半熟夏(生半夏抗肿瘤)

现在很多中药治不了大病,很大一个原因就是不敢吃药。比如这个半夏,药典上说是有毒的。推荐用量3-9g,也是半夏。在临床实践中,我发现用这个量给病人治疗几乎没有效果。所以我临床上一般用半夏20-30克,远远超过药典上的用量。

我经常看仲景的书,知道仲景书里用的半夏都是生半夏,用量大。但是现在人被药典束缚了。半夏不仅炮制,而且量少,那么多中药都治不好病!

前几天在看书的时候,看了一篇名老中医徐凤瑞先生的文章《半夏泻心汤120g经验录》。我钦佩徐老师的探索精神。

我们知道神农在古代尝过上百种草药。通过尝试,我们知道了药物的性质和味道,了解了药物的功效。有“中西医结合第一人”之称的民国中医张锡纯先生写了一本书叫《中医实录》,其中有一部分叫《中医亲审》。先生用的药都是王老师亲自品尝,反映药物的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然后找出解决办法再给患者服用。又如现代广西中医药大学的刘立宏教授,“引大众尝附子”。我们知道附子是一种热性有毒的药,医生往往不敢掉以轻心。但他却带领自己的研究生每天早上喝一碗附子,让学生亲身体验附子的功效。令人惊讶的是,有些学生的病,喝了附子不知不觉就好了。

像这个半夏,古人生吃,我们现代人加工,而且用量远不如古人,所以我们在使用上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这个生半夏可以用吗?有毒吗?用量是多少?许先生的这篇文章发人深省。如果中医界多几个像徐老师这样的人,那我们中医就不一样了。

其实和徐老师一样,我也经常在吸毒前先尝试毒品。比如我试过巴豆

在给别人治病之前,我已经亲自尝过我常用的药,知道了它们的性质和服用后的感受之后,我才敢给患者服用。比如我听我老师讲过一个他治疗肠癌的医案。当时有一个女病人,被医院诊断为肠癌晚期,已经不治疗了,就让病人回家休息,但是她的家人不忍心看着病人死去,就去找了我的老师。我老师看病人的时候,病人已经很多天没有排便了,腹部又硬又满。我的老师认定病人患的是感冒秘,于是老师用白蜡包了20粒巴豆籽,让病人第一天吃10粒,第二天再吃10粒。第一天服用巴豆后,患者有轻微的胃痛,有点大便。第三天,服用巴豆三小时后,患者感觉腹部气机翻滚,大便下来。他在那蹲了一个多小时,大便有半盆。病人突然觉得腹部小了,轻松多了。经过药物治疗,医院拒治的肠癌很快痊愈。

虽然我看到老师用巴豆用的那么精彩,但是我因为自己的顾虑,不敢用。我该怎么办?于是有了自己品尝的想法。那天早上八点,我拿出一颗巴豆放在嘴里,但是巴豆的味道太难闻了,我不敢嚼,就往肚子里吐,但是很久都没有感觉。我也想说巴豆厉害,但是没有反应!十点钟的时候,我感到腹部一阵疼痛,我感觉它要被释放了。所以我冲向洗手间。我的裤子还没有完全退下来,就像山洪爆发一样,放出了很多水状的大便,然后就好了。第二天又吃了两粒,情况和第一天差不多。第三天,我又吃了三片。结果两个小时后,我的腹部只是轻微的疼痛,我甚至都没有放过。可能是寒气积聚没了!

以我自己的经验,我知道如何给病人使用巴豆。遇到寒性便秘的患者,我给他用一粒都没有问题,就算患者拉进裤子里也没事。

让我们言归正传。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徐老师的这篇文章:

仲景用的半夏都是生的,后人认为半夏有毒,于是出现了明矾半夏和生姜半夏。有的临床医生提倡用半夏,有的医生怕生半夏如狼似虎。看到以前的实验报道,去年我一次性把姜半夏60g的煎煮液和药渣全部服下。我什么都没感觉到,也放不下。自己走了才知道深浅,所以做了这个半夏经验报告。

要体验半夏,首先要认清半夏干是真半夏。市面上带水的半夏居多。圆锥形小半夏便宜不正品。接近椭圆形的半夏,就是所谓的半夏饮片。因为它已经失去了形状,分不清半夏品种,所以我不选它。仅选择完整的椭圆形半夏作为实验产品。

实验日期:2月26日晚。

半夏的直接味觉体验:

取一小块干半夏,放在嘴里,细细咀嚼,咽下去。很快你会感到喉咙有轻微的针刺感,扁桃体肿大,这是可以忍受的。这种感觉一个小时左右就消失了。两个实验,都是。半夏直接口服确实强烈刺激咽喉,这一点一直被正确认识。

但临床上很少有人直接给患者吞服半夏散,都是煎汤用。所以直接吞下半夏有刺激感。这个结论临床意义不大。

生半夏汤120克的体会:

取生半夏120g,用粉碎机粉碎(半夏比较大),放入锅中煎煮三小时。按《内经》说明,用白布绞汁。观察到汁液接近乳白色,黏糊糊的,涩涩的,入口微酸(是药农硫黄熏出来的吗?),先口服一半(即生半夏汤60克),半小时内无任何感觉,不刺激咽喉。看起来半夏的水煎液对咽喉没有刺激性。

半夏的汤汁放置久了会接近凝结,像果冻一样。一小时后,服下剩余的药液,并服下半夏的所有汤剂。

半夏药渣的味觉体验:

由于半夏粉碎不彻底,煎煮后部分颗粒仍较大,发现半夏内部未彻底煮熟。这次煎了三个小时,可见半夏如果整个放入汤中,里面难免生疏。口腔中央白色部分的刺激性仍然存在,说明半夏颗粒如果完全煎煮,会浪费一些药材。

睡觉的时候感觉比平时稳定,呼吸又深又长,心率比平时低,大概就是睡觉的效果吧。

我坚持不睡着,躺在床上,心里害怕,我会中毒吗?于是我起床,穿上衣服,看相关资料。没有人解释口服100克半夏汤会不会中毒。没有信息,我还是回去睡觉吧。

躺在床上,想起以前看过一篇文章,说半夏不够重用,作者经常用100多克。想到这里我就放心了。慢慢睡着了。

第二天早上起来没有任何不适。实验结束了。

结论:

第一,生半夏直接口服,确实有很强的刺激性,但这种性质临床意义不大,因为很少有医生要求患者直接口服生半夏。

二、生半夏120g煎剂安全无毒(我的实验仅供参考)。半夏可以直接入汤。

三、生半夏120克煎剂有较强的镇静作用,表现为呼吸变深、变长、变顺畅,心率略有减慢。而且这种效果可以持续好几天。即使在白天,呼吸和心跳也比平时稳定。《内经》的半夏糯米汤应该是个不错的方子,值得研究推广。

第四,生半夏全粒直接入汤,三小时后煮不透(不是高压锅),再煮两遍也煮不透,造成一些药材的浪费。建议把它们打碎,然后煮开。但是打碎后会造成粘锅,所以建议打碎后油炸,然后挤出汁液服用,这样药材利用率会提高,靠内功知识还是老一套!

问题:生半夏(此处有临床意义)的汤汁不是干的,而是润的。生半夏汤的口感就像浮在米粥上的“米油”一样顺滑,而且我服了120g生半夏汤后,口腔里的津液感觉比平时多了。所以我认为生半夏性味不燥,即姜制半夏和明矾制半夏是导致半夏性味干燥的原因。我把半夏120g煎了两次,煎出的液体不再润滑。半夏是经过多次煎煮、漂洗后加入辅料制成的,润滑成分大量流失,自然干燥。

所以我觉得生半夏的水煎液本质上是润滑的,也可以增加津液。半夏失去了这种润滑成分,这就是半夏干燥的根源。建议恢复广泛使用生半夏。实际体验的人多了,对半夏“燥”的认识可能会有所改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bake/544712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2-11
下一篇 2022-12-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