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分类一二三类

事业单位分类一二三类,第1张

事业单位分类一二三类

事业单位分类一二三类:一类指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二类指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财政仅拨发部分经费,三类指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经费全靠自给自足,财政并不会拨发经费。

根据财政拨款的不同,可以将事业单位分为三类。一类是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今后的发展趋势有可能是全行政性质了),二类是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财政仅拨发部分经费,三类是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经费全靠自给自足。

按社会功能分类(1)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即从事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监督等行政管理工作的事业单位。例:城管监察、环境监察、土地监察等。(2)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即为社会提供公益服务或者为政府行使职能提供支持保障的事业单位,国家保证经费,不再从事经营活动。可具体划分为两个小类。公益一类。即从事关系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公共教育、公共文化、公共卫生、经济社会秩序和公民基本社会权利的公益服务,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例:图书馆、博物馆、环境监测站、水文站等。公益二类。即面向全社会提供涉及人民群众普遍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公益服务,可部分实现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例:职技校、卫生服务站等。(3)从事生产经营类的事业单位则指为社会提供有偿服务获得收入的自收自支单位,按企业模式发展,参与社会竞争,自负盈亏,国家财政不再负担人头经费。按拨款方式分类事业单位按拨款方式划分为三大类,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自主事业单位。1、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也称为全供事业单位,也就是全额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是其所需的事业经费全部由国家预算拨款的一种管理形式。这种管理形式,一般适用于没有收入或收入不稳定的事业单位,如学校、科研单位、卫生防疫、工商管理等事业单位,即人员费用、公用费用都要由国家财政提供。采用这种管理形式,有利于国家对事业单位的收入进行全面的管理和监督,同时,也使事业单位的经费得到充分的保证。(这就是:一类事业单位)2、差额拨款事业单位,按差额比例,财政承担部分,由财政列入预算;单位承担部分,由单位在税前列支,如医院等。差额拨款单位的人员费用由国家财政拨款,其他费用自筹。这些单位的人员工资构成中固定部分为60%,非固定部分为40%。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差额拨款单位要根据经费自主程度,实行工资总额包干或其他符合自身特点的管理办法,促使其逐步减少国家财政拨款,向经费自收自支过渡。3、自主事业单位又称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是国家不拨款的事业单位。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作为事业单位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所在单位依据政府,或物价部门的批准自己收取各项行政性收费,然后按当地财政核定的比例留成部分资金用于本单位的日常开支及工资发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bake/537392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2-10
下一篇 2022-12-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