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的雍城在什么地方

秦朝的雍城在什么地方,第1张

古代秦国雍城是现在什么地方(大秦赋雍城在哪里) 热播剧《大秦赋》中,秦太后离开咸阳后就居于雍城,秦宗室首领关内侯也居雍城,甚至秦王嬴政加冠礼时,都要前往雍城举行。这个雍城对秦人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它的地位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第一,秦朝的建立

秦的发展大概经历了四个阶段,大致为西垂时期、雍秦时期、咸阳时期、帝国时期。

秦人始祖最早为周养马的地方是在陕西宝鸡渭河与渭河之间的地区(今陕西宝鸡河与渭河交汇处)。地处关中平原最西部,水草丰美,成为周王室养马的最佳场所。秦祖上擅长养马、治马、训马,而妃子却因给周天子养马有功而获得封地。但其封地不足五十里,故非诸侯。然而,秦人的祖先能够在他们的封地建立城市。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没有成立,但他们已经有了政治中心,历史上称之为“秦义”。在今天的甘肃天水、张家川一带,有人说他们在宝鸡养马。

周宣王时,非子后人秦仲受命西伐犬戎,却遭犬戎所杀。其子五人决心为父报仇,在其长子的带领下,重创西戎。于是周宣王册封其长子为 西垂大夫,将攻占的犬戎之地赏赐给他。此后的秦人,活动区域主要为西垂之地,也就是今甘肃天水礼县一带。一直到秦襄公时期,他们都经营者此地。

第二,迁都永城

到周幽王时,秦襄公抓住机会,护送周平王东迁洛邑。周天子为感谢其勤王之功,正式册封其为诸侯,同时许诺 “能功逐戎,即有其地”,也就是将关中之地许诺给了秦人。周天子的封地虽说是空头支票,但在秦人看来这是宝贵的财富,他们把这看作合法征伐夷狄的依据。于是秦襄公开始与西戎进行艰苦卓绝的战斗,就连秦襄公,也死在了与戎人的战争中。但是他的后人却没有退缩,继续他的遗志,与西戎进行战争。

西荣

随着与西戎战争的逐步胜利,秦人已经不满足于偏居西垂,所以决心迁都到关中,建立新都。在秦文公时,将都城迁到了祖先养马的汧渭之地,定都于今宝鸡汧河东部的台地上,迈出了秦人定居关中平原的第一步,标志着秦人对西戎的战争由防御转为进攻。秦迁都之后,学者称其进入 雍秦时期。

在秦人发展的四个阶段中,雍秦时期为秦国的强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雍秦时期是从西周末年的秦襄公到秦孝公迁都咸阳。正是在这个时期,大秦开始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秦孝公

龚贤二年(公元前714年),秦国迁都平阳,平阳是秦国在关中平原建立的一个大都城,大致在今天的宝鸡陈仓区。但是根据考古发现,这里曾经发生过一次大洪水,所以秦人并没有在这里停留多久。

到了秦武公(公元前678年去世)的时候,秦国已经基本赶走了西戎,控制了关中平原。为谋求进一步发展,其子秦德公迁都永城。秦国迁都永城有几个原因:一是秦德公即位时,整个西部关中平原都牢牢掌握在秦人手中,其势力范围达到今天关中平原东部的华山,他们迁都是为了进一步与东进诸侯抗衡。其次,永城位于陕西凤翔南部,这里曾是西周王姬的腹地。秦人第一代几次迁都的地方都在河谷地区,发展有限。但永城地处高原,地势高峻开阔,河网密布,土地肥沃,适宜建都。

雍城秦公陵园

三。永城考古

自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考古工作者就根据古文献的记载在宝鸡一带寻觅雍城的痕迹,到了今天,考古工作者已经对雍城进行了大致复原。在今陕西凤翔,发现了2个大型的宫殿遗址,第一个是瓦窑头宫殿遗址,专家推测是秦德公到秦成公三位国君所居,第二个为马家庄宫殿遗址,推测为秦穆公到秦夷公九位国君居住。

永城的遗址平面大致呈正方形,东西长3300米,南北宽3200米。城市有八条主干道,横向四条,纵向四条,宽度8-10m,将城市分为25个区域。雍城有豪华的宫殿,其豪华程度在传世史书中也有记载。据说容头领到了永城,曾叹道:“若使鬼行,必有苦劳。”让它发挥作用,人民也是苦的。"

雍城对于秦人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一个简单的都城,而是维系秦人精神世界的地方。中国古代讲究“国之大事,在于祀与尊”,非常重视祭祀。在先秦时代,国家祭祀是头等大事。秦人祭祀群在永城。

雍城宫殿复原

瓦窑头宫遗址在陕西凤翔城关镇瓦窑头村。宫殿符合中国传统宫殿的设计,前后五门。其布局基本符合周立考拉公基“左组右舍,面向后市场”的设计理念。

今天在凤翔城关镇第九村民小组北面发现了一个大型建筑群——马家庄宫殿遗址。这是过去秦人的祭祀区,主要有四处宫殿遗址:一号宫殿遗址位于城北中部,占地6660平方米,专家判断为祠堂遗址;2号遗址的遗骸太少,无法辨认;三号遗址在华中东北,判定为祭祀国家之地;4号遗址位于中部偏东,分不清。专家推测2号和4号是居住用的宫殿。

《礼记·曲礼》云:“君子将营于宫中,宗祠第一,仓房第二,客厅第二。”这是一种理想的建筑方式。永城前期的瓦窑头遗址基本沿袭了这一思路。永城的祠堂等祭祀场所在城中,但他们居住的地方相对偏僻。但马家庄遗址的宫殿设计偏离了这种设计的理想,祭祀遗址和宫殿基本混居。这也说明了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秦人开始“尊崇皇权”,不把祭祀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

大秦赋 雍城宫殿

第四,离开永城

到了战国时期,率先变法强大起来的魏国屡屡对秦国用兵,侵占了秦国大量土地。为了改变这种现状,秦献公时就开始变革,但是宗室的守旧势力过于强大,所以他决定迁都,以便于变法。他将都城迁到关中平原东部的栎阳。但栎阳位于谷地,经常受洪水侵袭,且容易被敌军袭扰。其子秦孝公时,就将都城迁到了咸阳。咸阳位于关中平原中部,背水靠山,而且位于交通干道中心,其周围多大山环绕,可作为天然的屏障。绝佳的地理条件是秦孝公选择迁都咸阳的重要原因。

大秦帝国中的秦孝公和商鞅

秦国在将都城迁离雍城之后,雍城对秦人来说仍有重要意义。因为秦的陵墓和宗庙都还在雍城。雍城在为都的几百年中,无数秦人的祖先都葬在这里。所以后代的秦公、秦王,每年都得来此祭祀。秦始皇22岁行冠礼时,还必须去雍城,可见此地对秦人的重要性。除了祭祀祖先,秦人祭祀神灵的场所也在雍城,秦人在雍城附近建立了雍五畤,用来祭祀天地等最高神灵。而在古代社会,祭祀神灵无疑是国家的头等大事。

石军说

定都雍城,对于秦人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自从秦德公迁都雍城后,秦的历史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尤其是在秦穆公时期,任用贤才,向西继续对西戎作战,开地千里,遂霸西戎;向东积极扩张,将秦的东方边界线推进到黄河,开始积极与中原的诸侯国交往。可以说,秦是在立都雍城后,十几代秦王励精图治,才使秦国强大起来,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正是因为久居雍城,秦在迁都咸阳之后,雍城仍是秦的祭祀中心,是秦人精神世界维系之所在。

参考

杨曙明:《雍秦文化》,中国文史出版社,2015年。

王国然:秦迁都与其繁荣的关系研究,吉林大学硕士论文,2005。

徐为民:《秦窦永成及其历史作用研究》,《秦汉研究》(系列之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提供,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网站(http://www.diemang.com/)仅提供信息存储空服务,不拥有所有权并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网站涉嫌抄袭侵权/非法内容,请发送电子邮件至[email protected]举报。一经核实,本网站将被立即删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bake/531145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2-08
下一篇 2022-12-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