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

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第1张

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

饲料博物馆入选2021-2025年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下发《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2021-2025年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第一批认定名单》,中国农业大学中国饲料博物馆入选全国第一批科普基地(全国800个)。

饲料博物馆位于中国农业大学西区内。由原中国农业大学农业部饲料中心“中试车间”改造而来,建成于2016年,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座以饲料行业为主题的专业博物馆。面积3280㎡,由主体建筑、室内展厅与室外展位三部分组成。室内设综合、科教、原料、机械4个展厅和阅览室、影音室两个主题空间和1个饲料生产教学综合展示室。

综合厅

科教厅

原料标本厅

机械厅

饲料博物馆以“传承过去、记载当代、激励后学、引领未来”为宗旨,采用实物、展板、影像、虚拟等陈列技术,动静结合,全息展示动物营养与饲料行业的物质和精神文明。承载着体验式教学、科学研究、科普宣传和文化传承的使命,是集多功能为一体的永久性公益文博机构。

未来,饲料博物馆将不断夯实自身建设,创新工作思路,提升科普服务能力,从公众需求出发,打造智能的科普场馆服务中心和行业特色的科普信息资源合作共享平台,为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做出更大贡献。

曲周实验站入选2021-2025年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日前,中国科协办公厅官网公布“2021-2025年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第一批认定名单”,中国农业大学曲周实验站作为“三农类”科普教育基地入选。

曲周实验站建于1973年,占地1088亩,经过近50年的发展,实验站已经成为国内一流的农业科研基地,2021年获批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近年来,实验站高度重视科普教育工作,先后获批全国青少年农业科普示范基地、全国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基地、河北省科普基地、邯郸市科普基地、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基地。

曲周实验站拥有丰富的农业科普资源。打造了一支由院士、国内外知名教授等60余人组成的农业科普人才队伍。同时大力加强基础科普设施建设,包括实验站历史展览馆、现代农机装备库、新品种和新技术示范基地、农业绿色技术研究基地、温室肥料知识试验设施、科技实验田、环境质量监测站等重要硬件设施,以及覆盖全县的科技小院网络。建有多功能科普培训室、面积400平方米的科普图书馆,收藏科普类图书3000余册、自编科普图书多套;多个科技小院同步设有农业科普书阅览室和科普培训室、科普科技长廊、科技胡同、标准科普展板;构建远程视频互动平台科普系统,多处配备科普电子展示屏等多媒体设备,为公众农业科普阅览、科普讲座、开展科普活动提供优良条件。

曲周实验站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弘扬劳动精神,树立相信科学、和谐理性的思想观念,积极探索农业特色科普新方法,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每年举办科普周、全县科技农民大会,世界粮食日暨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系列宣传活动、“一带一路”农业技术人员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科普活动、开展专兼职科普人员业务交流培训。2018年-2020年期间举办“村村宣讲十九大、农业知识送农家”、冬季大培训等进乡村“走出去”系列科普活动,覆盖曲周全县342个村,上万人参与;先后开展先进技术推广各类培训700多场,惠及群众近 3 万人;科技小院自制多套农业科普小视频,提高科普效率和实用性,致力于向社会各界宣传普及农业新技术、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农民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曲周实验站每年对外实行免费开放,科普服务至少300天。随时接待前来咨询、参观、学习的农民、社会各界团体等,安排专人给予讲解、指导和参观学习。多次承接青少年农业实践(实习)活动,包括中国农业大学院系师生科普,河北农业大学本科生专业认知实习,邯郸市和曲周县中小学生研学等多项实践活动。张福锁院士、江荣风教授、张宏彦教授等多位专家多次为青少年做科普报告,为青少年带来良好科学教育体验。

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是中国科协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的一项重要举措,其目的在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科普工作的积极性,发挥社会科普资源的作用,面向公众开展科普教育活动,积极推进科普工作的社会化、群众化、经常化。

来源:中国饲料博物馆 资源与环境学院

排版:韩佳姝

责任编辑:郝晨淇

欢迎投稿&加入我们

[email protected]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bake/479124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9
下一篇 2022-11-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