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吸烟与健康?

什么是吸烟与健康?,第1张

什么是吸烟与健康?

[拼音]:xiyan yu jiankang

[外文]:smoking and health

吸烟与健康问题最早于16世纪提出,20世纪50年代引起世界性的普遍关注。随着对这一问题的逐渐认识,在限制烟草工业发展的同时,也促进卷烟生产技术的不断革新,使卷烟的安全性大幅度提高。

研究简史

烟叶传到欧洲后,就有许多人认为它有损健康,但也有人认为有保健效用。两种观念逐渐引起争论。一些国家比较重视前一观点曾断续地实行过禁烟,但当时证据不足,未发生多大影响。随着卷烟消费的逐渐扩展,各界对吸烟与健康问题也逐渐漠视。1795年德国S.T.萨默林认为用烟斗吸烟的人因下唇经常受到烟斗及牙齿的压力,易致唇癌。19世纪末,许多有经验的外科医生认为,用烟斗还会导致舌癌。由于肺癌发生的频率与烟叶销售量同时增加,吸烟与肺癌的相关性引起人们的注意。1939年,F.H.米勒对86个肺癌患者和同年龄的86个健康人的吸烟历史加以分析论证,说明了两者的相关性。1950年R.多尔和A.B.希尔等人提出的讨论吸烟与肺癌关系的5篇报告,也涉及到吸烟与消化和呼吸器官疾病的关系。1952年多尔和希尔将肺癌患者中吸烟与不吸烟两类患者进行对比,认为吸烟与疾病有相关性,其中包括心肌梗塞和慢性肺梗阻。上述的研究方式和观点都以肺癌及病案观察为主。直到1954年,多尔和希尔、E.C.哈蒙德和D.霍恩发表的报告,以群体研究数据为依据,牵涉到其他病害,对吸烟的危害及导致死亡的风险才有较明确的分析。此后,关于吸烟和其他病害的相关性报告日渐增加,引起人们普遍关注。

烟气中有害成分

烟气成分中有许多是特殊生物活性剂,即具有导致生物变异的物质。主要有害成分为一氧化碳、苯类、氰化氢、挥发性的及由烟碱转化而成的亚硝胺化合物、烟碱、酚类、芳香胺类、稠环芳烃,钋及微量重金属。因为主要致突变和致癌物质都存在于烟气粒相部分内,所以焦油量的多少,可以大致显示不同卷烟的危害程度。至于烟碱本身的致癌作用,目前尚无定论。在最近的研究报告中,论及吸入烟气能在人体内形成亚硝胺的可能性,以及在烟叶燃烧过程中能产生稠环胺类物质等特别值得重视,此项研究的发展可以增进对吸烟与健康问题的了解。

吸烟对健康的影响

1985年世界卫生组织(WHO)讨论吸烟与健康问题,认为:

(1)吸烟导致疾病。根据吸烟与不吸烟对比,证明吸烟可以导致6种疾病和早期死亡。这6 种疾病是肺癌、心脏局部缺血、肺源性心脏病、主动脉瘤、周围血管病和慢性肺梗阻。

(2)在其他多种死亡原因(如酗酒、肝病、服毒、自杀等)中,吸烟者与不吸烟者也有差别。

(3)食道癌,唇、舌、口腔、咽喉癌,胃癌等20种疾病与吸烟相关。

(4)吸烟可能对子宫内膜癌、帕金森氏病、溃疡性结肠炎、妊娠期毒血症、骨质疏松症有保护作用。可能是由于吸烟能促使某种致病激素的减少。

(5)许多疾病如传染病、寄生虫病等与吸烟无关。

(6)吸烟对胎儿主要影响为体重减轻,因而死亡率高,亦可导致畸形。上述各种影响是因时、因地、因人而异的,因吸烟者的遗传性状、生活习惯、吸烟种类、吸用方式、时间长短以及环境因素的不同而有不同结果。

被动吸烟

烟气除吸烟人吸入外,其余部分散布在附近环境中,被附近的非吸烟者吸入,即所谓被动吸烟。因此,许多场所禁止吸烟,避免环境污染。有关被动吸烟的报告,近年陆续增加。1986年世界知名专家指出被动吸烟的危害是:

(1)家庭中有人吸烟,被动吸烟者较不吸烟家庭中患肺癌率高30%。

(2)吸烟的家庭中,小孩患呼吸病如咳嗽、哮喘、肺炎、气管炎频率高。

(3)父亲吸烟,母亲不吸烟,所产婴儿体重较不吸烟家庭为轻。

非燃吸用烟

指鼻烟、嚼烟(见烟制品)。目前鼻孔内抹烟者甚少,多用于口腔内,如下颊内唇齿之间、舌下,或嚼用。1985年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的专家提出下列结论:

(1)有证据说明口腔嚼含烟末(例如北美、西欧)可以导致癌症。嚼烟致癌则证据有限。流行病学的研究报告同上述观察的结论一致。

(2)鼻孔抹烟致癌证据不足。

(3)动物试验尚无充分证据。

吸烟与健康问题的争论

由于很多致突变和致癌物质存在于烟气中,人体吸入烟气,视其量的多少,都程度不同地危害健康,这一观点得到大多数专家的公认。但也有些研究报告认为吸烟引起种种疾病之说既未经实验证实,也不能完全排除,还需作深入的研究。其理由是绝大部分反对吸烟者是根据流行病学的“统计相关性”,而统计相关性不能成为因果关系。流行病学的调查只重视吸烟与否,忽视人的遗传和体质因素,所以统计数据往往不能解释问题,甚至相互矛盾。至于调查统计中未加以考虑的误诊和大气环境的污染,也是不可忽视因素。被动吸烟和吸烟母亲对婴儿的影响等也有两种不同意见。一些专家认为,一种病因和疾病之间成立因果关系,至少要有两个条件,即两者之间联系的深度和揭示病因引起疾病的机理。但现在对吸烟引起疾病的机理还不清楚,也没有人确切知道癌症和心血管病等的真正病因。就动物试验而言,还没有一个实验室能用烟气引起动物发生与人类完全相同的肺癌,即使所施加的量比人吸烟大若干倍。因此,吸烟与健康问题尚有待于科学界共同努力和作进一步的研究。

一些国家对吸烟与健康问题的对策

世界卫生组织主张限期禁烟。但是在当前经济、政治、社会情况下,加以吸烟与健康的科学定论尚未能达到一致,绝对禁止吸烟似不可能,唯一变通途径是减少吸烟危害。美国自1964年一度支持发展“少害”或“低风险”卷烟,从低焦油(15mg以下)及低烟碱(1.5mg以下)卷烟着手,并日益加强宣传教育,警告或限制在公共场所吸烟。英国除政府机构外,并有独立的吸烟与健康科学委员会,测定卷烟焦油素质及其生物反应的指数,除注意焦油、烟碱、一氧化碳外,开始对另外75种成分进行测定,包括丙烯醛、甲醛、氰化氢、氧化氮等。联邦德国希望焦油和烟碱达到适当比例,建议10:1为宜,认为这样的比例可有足够的烟碱来满足吸烟者的需要,避免因烟碱太低,促成多吸烟的“补偿趋势”而导致焦油的摄入量增加。中国卷烟目前焦油偏高,烟碱偏低;多数为烤烟型卷烟,少数为新发展的混合型卷烟。烤烟型含糖量高,烟气为酸性,柔和易吸入。混合型为多种烟叶配合,烟气为中性,性烈,吞入较少。为吸烟者健康考虑,今后宜发展低焦油、混合型卷烟。

参考文章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7
下一篇 2022-11-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