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斯特龙根半径介绍

关于斯特龙根半径介绍,第1张

关于斯特龙根半径介绍

[拼音]:sitelonggen banjing

[外文]:Str╂mgren radius

发射星云的一个特征量,为丹麦天文学家斯特龙根所提出,因而得名。当星云中存在高温星时,高温星所发出的紫外线电离周围的气体,形成发射星云。有名的猎户座大星云和麒麟座的玫瑰星云都是这一类星云。

从星云中心高温星发出的紫外线首先电离周围的氢原子。当辐射强度足够高时,氢原子几乎全被电离。在完全电离区中,紫外线可以毫无损耗地穿过。当紫外线到达中性氢区时,又使中性氢产生电离,这样就使电离层从中心向外扩大。实际上,星云内每一点都要求保持电离和复合之间的平衡。电离度在离中心星一定距离处会下降,电离度一减小,辐射强度就会按指数减小,紫外线很快就衰减到不可能再进行电离的程度。这时星云中就出现电离边界。三十年代,丹麦天文学家斯特龙根最早研究这个问题。他从理论上推导出电离区的边界,因而边界以内的区域被称为斯特龙根球,从边界到中心的距离即为斯特龙根半径。它的大小取决于气体密度和中心星温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bake/470051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7
下一篇 2022-11-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