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围是什么?

合围是什么?,第1张

合围是什么?

[拼音]:hewei

[外文]:envelopment on double flanks

从不同方向向敌实施攻击或机动,达成四面包围的作战行动。其目的是为全歼敌军某一集团创造条件。

在组织与实施合围时,根据敌军的行动性质,所处的地位和条件,采取不同的样式,对冒进突出、翼侧暴露和处于孤立地位之敌,以正面进攻与迂回、包围相结合达成合围;对齐头并进的集中强大之敌,诱其分散,选其一部或一路加以合围;对点线相连、部署严密之敌,实施钳形攻击或多路攻击,先行突破,尔后在敌后方合拢,达成合围;对孤立扼守要地之敌,采取向心突击或相向突击达成合围;对退却之敌,以快速迂回与空降、跟踪追击相结合达成合围,等等。实施合围时,担任攻击和机动的部队,应严密组织,迅速行动,保证按时到达指定位置。达成合围的兵力部署须同时构成对内对外正面,限制被围之敌机动和逃跑,阻敌增援。一般对内正面的兵力应大于对外正面的兵力。在敌援兵强大时,对外正面的兵力也可大于对内正面的兵力。

合围在中国古代战争中已经出现。《孙子·谋攻篇》中即有“用兵之法,十则围之”的论述。 公元前260年秦赵长平之战,秦军合围歼灭赵军就是合围作战之一例。《李陵答苏武书》中也有“单于临阵,亲自合围”的论述。在西方合围作战也一向受到兵家的重视,并被广泛地运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合围已发展到以坦克和机械化部队在航空兵和空降兵配合下一次合围数十万军队的规模。如1942~1943年斯大林格勒会战,1944年明斯克战役等,都合围歼灭了大量的德军。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历次革命战争中,按照毛泽东的“四面包围,不使漏网”的思想进行许多次合围作战,歼灭了大量的敌人。特别是解放战争期间的辽沈战役中,围歼廖耀湘兵团的作战,淮海战役中先后合围黄伯韬兵团、黄维兵团及杜聿明集团的作战,歼灭了国民党赖以进行内战的数十万主力军。这些合围作战具有快速、突然,合围与打援相结合,合围与分割、歼灭同时进行等特点。

苏军一向重视合围,要求合围和歼灭敌军集团同时进行。美国把战役合围通称为包围,要求出现分割和包围的机会时,首先堵住对方退路,同时实施空中机动,进行垂直包围,并使兵力机动和火力机动密切协同。美军还认为,使用核武器或化学武器,可以加速被围的庞大敌军的崩溃。

随着军事技术的发展,一些国家的军队对合围更加重视。在今后战争中,合围将被广泛地运用;以坦克和机械化部队在空降兵和航空兵的配合(在濒海地区还有海军配合)下,向对方深远纵深内重兵集团实施合围,将成为一种常见的作战行动。

参考文章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6
下一篇 2022-11-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