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大肠菌群?

什么是大肠菌群?,第1张

什么是大肠菌群?

[拼音]:dachangjunqun

[外文]:coliform group

水质参数之一。需氧或兼性厌氧、革兰氏阴性、不生芽孢、在37°C培养24小时内使乳糖发酵产酸产气的杆菌。有的国家把培养温度定为35°C,也有把培养时间定为48小时内的。

用大肠菌群作为水质的指示菌的原因有:

(1)在人粪中大量存在,因此在为人粪所污染的水体中容易测到;

(2)检验方法比较简便;

(3)对氯的抵抗力相似于致病的肠道细菌。可以认为:消灭了大肠菌群,致病肠道细菌也已消灭,水可供饮用。

大肠菌群的检验方法有两种:

(1)发酵法。以不同量水样接种于规定数目的含有不同量标准培养基的发酵管中,在37°C经24小时培养后,如发酵管产酸产气、显微镜检验又为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则为阳性反应。根据培养和阳性的发酵管数目,按统计学原理即可得出大肠菌群数(每升或每100毫升中的个数)。 因为数目是按统计学原理算出的,故称最可能数(MPN)。

(2)滤膜法。水样通过滤膜过滤,因膜的孔径很小,大肠菌群截留在膜上。将滤膜移到远藤氏培养基上,在37°C经24小时培养后直接数典型菌落数,即得结果。由于滤膜要具有标准的孔径,以及 *** 作上所需的技术要求较难掌握,滤膜法的使用还不普遍。两种方法所得结果不可比较。

1976年中国颁布的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规定,每升水中大肠菌群不超过3个。

参考文章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5
下一篇 2022-11-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