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矿床成矿系列介绍

关于矿床成矿系列介绍,第1张

关于矿床成矿系列介绍

[拼音]:kuangchuang chengkuang xilie

[外文]:minerogenetic series

在一定的地质时期和地质环境中,在一定的主导地质成矿作用下形成的,时间、空间和成因上有密切联系,但其具体生成条件有差别的一组(两个以上)矿床类型的组合。它们虽主要形成于同一成矿期(如加里东早期、中泥盆世等)和大致相当于三、四级大地构造单元的同一成矿区内,并在区域成矿的发生、发展上有着内在联系,但由于所处的成矿演化阶段的不同,具体的成矿空间、构造与围岩条件、成矿元素和地球化学性质等等的差异,可以分属于不同的成因类型。因而它们具有共同的和各自的特征,产出在同一地质单元的不同部位。1975~1976年程裕淇等在综合研究中国铁矿床的基础上,首先提出铁矿成矿系列概念,1979年又将它推广应用到所有矿床。

成矿系列的概念,适用于各种成矿地质背景中所形成的各种组分的矿床。每一成矿系列所包含的不同类型(矿石相),在一定条件下常可互为区域性的或一个矿区内的找矿标志。

成矿系列的划分与命名

矿床成矿系列是根据其主要成矿时期的主要地质成矿作用的性质而划分的。由于矿床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可供开发利用的岩石(或矿物),可比照3大岩类的形成地质环境而相应地划分为3大类,并根据矿床类型的组合情况分为层次不同的3个级别。其中3大类成矿系列组合是最高级别的成矿系列;每一成矿系列组合再划分为系列和亚系列,这是第 2级别的分类;不同的成矿系列或亚系列所含的矿床类型(矿石相),属于第3级的分类。而具体的成矿系列(亚系列)及其所包含的矿床类型的一般特征,则大多是不同地区相应类型矿床的成矿模式所具有共同特征的归纳和总结。对于3大成矿系列组合之间所存在的过渡类别,可分别根据其对成矿起主导作用的地质环境来命名和归类,或采用综合命名的办法。

(1)岩浆成矿系列组合。主要同岩浆作用有关的成矿系列。根据有关的岩浆岩和岩浆活动的酸碱度、产出的相深条件(火山、浅成、中-浅成、中-深成),地质环境(围岩条件、构造条件),火山作用成矿的海相、陆相条件,成矿系列生成的大地构造背景等进行综合分析,尤其重视与岩石成矿专属性有关的酸碱度的情况,将它划分为16个成矿系列,其中有的还划分了亚系列。

(2)沉积成矿系列组合。主要同沉积(成岩)作用有关的一系列成矿系列,包括主要形成于地表不同水域和陆地表面的许多矿床,它们主要生成于沉积、成岩阶段,成岩以后的非岩浆活动或非变质阶段。总的来讲,沉积(堆积)时的岩相-古地理(地理)特征,包括海、陆和海陆交替相的区分,是划分该类不同成矿系列的主要依据。其他因素如古气候、古大地构造、古地球化学等条件以及成矿物质来源,甚至有机质的可能存在及其影响或水动力条件等,也可作为划分一部分成矿系列的亚系列乃至部分矿床类型的依据。考虑到地表风化、堆积作用对成矿的影响,已划分出7个成矿系列,15个亚系列。

(3)变质成矿系列组合。主要是同变质作用有关的一些成矿系列,包括在区域变质地区所见变质较深的矿床和区域变质过程中所形成的矿床两部分。前者在数量上居多数,根据其原岩建造的不同划分了两个系列;后者根据其经历的变质热液或混合岩化热液等富集情况划分了3个成矿系列。

成矿系列的后期改造

属于不同成矿系列的矿床,又被以后成矿期地质作用的叠加和改造现象相当普遍,在较老地质年代形成的矿床中更为多见。一般可根据对矿床的总体特征起主导作用的成矿期及其所属成矿系列和类型来命名,但也可采用综合两种成矿作用(或矿床类型)的命名办法,如“受变质沉积矿床成矿系列”等。

参考书目
  1. 程裕淇、赵一鸣、陆松年:我国几组主要铁矿类型,《地质科技》,第2期,1976。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bake/460667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5
下一篇 2022-11-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