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经哪几个省

黄河流经哪几个省,第1张

黄河流经哪几个省

黄河流经哪几个省,其实这个问题并不复杂,课考拉为大家整理了下面的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黄河流经哪几个省?

黄河一共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九个省。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世界第五长河,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干流贯穿九个省、自治区,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万平方公里,年径流量574亿立方米,平均径流深度79米。但水量不及珠江大,沿途汇集有35条主要支流,较大的支流在上游,有湟水、洮河,在中游有清水河、汾河、渭河、沁河,下游有伊河、洛河。两岸缺乏湖泊,黄河下游流域面积很小,流入黄河的河流很少。黄河的入海口河宽1500米,一般为500米,较窄处只有300米,水深一般为2.5米,有的地方深度只有1.2~1.3米。

黄河流经中国几个省?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五大长河,中国第二长河,仅次于长江。

黄河流域横贯中国东西,大部分区域位于中国的西北部,处于东经95度53分~119度05分、北纬32度10分~41度50分之间,东西直线距离长约1900公里,南北直线距离宽约1100公里,

黄河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查哈西拉山的扎曲,呈“几”字形,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

以上中下游区分,黄河从源头到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河口镇为上游,长3472公里;河口镇至河南郑州桃花峪间为中游,长1206公里;桃花峪以下为下游,长786公里。

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远古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于原始人类生存。黄土高原和黄河冲积平原,土质疏松,易于垦殖,适于原始农牧业的发展。黄土的特性,利于先民们挖洞聚居。早在150万年前,在现山西省芮城县境内,就出现了西候度猿人;100万年前,兰田猿人在黄河流域出现;30万年前,大荔猿人在黄河岸边取鱼狩猎; 7万年前,山西襄汾丁村出现早期智人;3万年前,内蒙古乌审旗大沟湾出现晚期智人。而距今10000-7000年的细石器文化遗址、7000-3700年的新石器文化遗址、3700-2700年的青铜器文化遗址和出现于公元前770年的铁器文化遗址等几乎遍布黄河流域。

作为一个山西人,有必要将山西与黄河的关系说得更细些。个人认为,黄河把它最精华的景色,大部分留在了山西。

山西自古被称为表里山河,它躺在黄河母亲的臂弯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和厚重的历史。黄河北自忻州市偏关县老牛湾入境,至运城市芮城县风陵渡而东折,南至运城市垣曲县碾盘沟出境,途经忻州、吕梁、临汾、运城4市19县560个村庄,流程965公里,接近黄河全长的五分之一。

在山西境内蜿蜒曲折近千公里的黄河上,有老牛湾(偏关县)、万家寨(偏关县)、娘娘滩(河曲县)、碛口古镇(临县)、黄河母亲景区(柳林县)、黄河第一湾(石楼县)、乾坤湾(永和县)、壶口瀑布(吉县)、龙门(河津市)、黄河大铁牛(永济市)、鹳雀楼(永济市)、风陵渡(芮城县)、小浪底(垣曲县)等风景名胜。

目前,山西省已经开始建设沿黄扶贫旅游公路,这条公路规划里程1295公里,穿越4市19个贫困县66个乡镇254个建制村及30多个旅游景点。旅游公路起点位于忻州市偏关县老牛湾,终点位于运城市垣曲县王茅镇寨里村。

假以时日,伴随着这条公路的建成,依托黄河形成的旅游资源,沿线的旅游业一定会再上台阶。人们欣赏中华民族母亲河,也将更简单,更全面,更直观。

黄河从哪发源,流到哪里?有多长?流经哪几个省?

1、巴颜喀拉山北麓2、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注入渤海3、黄河长达5464千米,流经9个省区 巴颜喀拉山北麓的卡日曲、约古宗列渠是黄河的正源,源头于巴颜喀拉山脉的雅拉达泽峰,干流长度4675千米,平均流量1774.5 立方米/秒,在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注入渤海 黄河长达5464千米,流域面积达到752442.77平方公里,流经9个省区,

黄河具体经过哪几个省呢?

流经青海、甘肃、四川、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九省。 黄河的好处

1、黄河塑造了素有“塞上江南”美称的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而且还是我国三大平原中的华北平原的主要塑造者之一。

2、黄河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给黄河上、中游地区的工农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水能。

3、黄河流经干旱、半干旱地区,这些地区大多降水不足,黄河水提供了丰富的灌溉水源,使这里的土地出现了生机。

以上就是关于黄河流经哪几个省的详细介绍,更多与此有关的内容,请继续关注课考拉,希望本文对你有所帮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bake/451004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3
下一篇 2022-11-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