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尼和马丁私交不好

本尼和马丁私交不好,第1张

本尼和马丁私交不好 为什么金庸老先生在写完《鹿鼎记》后选择了封笔?对此你怎么看?

《鹿鼎记》是最奇特也是最优秀的武侠小说之一。

读罢感触良多,在这里,且看“小河读小宝”系列之零零一。

说起《鹿鼎记》的作者金庸,很多人都会觉得惋惜,因为金庸老先生在1972年完成《鹿鼎记》以后就封笔了,距今已经有四十多年了。

现在老先生还健在,为何封笔,他老人家也曾经给出过解释,他写到后来感到人物情节的重复,本来他力保每部小说人物形象,情节故事尽量不同,写完《鹿鼎记》,他无法保证下部新作能较以前有所突破,而长期以来,读者对于金庸给予厚望,他担心读者失望,倒不如激流勇退。

对于老先生的解释我感觉是很合理的,金庸先生的做法也是极其睿智的,在最巅峰的时期退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光辉形象,日后大家提起金庸的作品,都会竖起大拇指,称道个个精品。

在这里向为我们贡献了那么多优秀作品的金庸老先生致敬,也顺便说说读过他的武侠小说特别是最后一部《鹿鼎记》的感受,也算是为读《鹿鼎记》系列的开篇吧。

金庸先生第一部《书剑恩仇录》,还是颇有之前一般武侠小说的特点,但已经有所突破了。

主角陈家洛可能会被很多读者认为是金庸小说最差劲男主角,因为他不仅心胸不够开阔,还把热恋他的天下第一美人,也是金庸笔下最美最接近仙女的香香公主拱手让给了敌人。

可是别看陈家洛如此恶劣,如果在把他放在现实生活中,陈家洛却是所有金庸主角中最接近男神的人物:家世显赫,大企业头目,文武全才,相貌堂堂,举止有礼,心存善意,简直是不折不扣的完美男人。

这种男主在不少武侠小说里普遍存在,形象脸谱化,最后金庸安排香香公主身死,可以说是为了力求突破的一点证明。

第二部小说《碧血剑》,人物形象已经开始突破了,主角袁承志外形首先就不怎么漂亮了,虽然聪明却又木讷,虽然老成但能力有所不足。

看得出来,金庸先生是在塑造一个尽量不一样的人物形象,虽然不是特别成功,但已经在转变。

等到第三部《射雕英雄传》腾空出世,一个性格坚韧、淳朴忠厚的郭靖,一个机灵古怪、俏皮聪明的黄蓉,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武侠形象,而且里面诸多配角东邪西毒南帝北丐老顽童,丘处机梅超风裘千仞裘千丈都是各具特色,形象丰满,让人难以忘怀。

射雕一出,金庸先生算是奠定了武侠小说宗师的地位。

后面接连《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合称射雕三部曲,也都是各具特色,读起来欲罢不能。

而之后又迎来了《天龙八部》的高峰,读之热血澎湃,荡气回肠,大家已经觉得是顶峰了,结果《笑傲江湖》给我们又展示了一个别样的江湖,波谲云诡,勾心斗角,让人不得不佩服金庸先生的才思。

在这些大部头作品中间,金庸先生还做了不少尝试,比如类似芥川龙之介罗生门写法的《雪山飞狐》,如果第一次读会很有趣。

再比如专写人性险恶的《连城诀》,比一般揭露现实的小说还要黑暗。

还有《越女剑》,虽是最短篇,但一女扫千军的形象依然惊天地泣鬼神。

当然,金庸先生作品人物形象丰满,个性鲜明,却也有相似的地方,就是全书基本上是主角从弱到强的成长之路。

在这个过程里,写尽了江湖,也写尽了人生。

似乎各个形象都尝试了,最终一部不像武侠小说的武侠小说《鹿鼎记》出现了。

《鹿鼎记》说他是武侠吧,主角韦小宝最终也只是会个三招两式,而且主体写的也不是他的习武之路,而是做官做人的成长之路。

说他不是武侠小说吧,里面又有陈近南、冯锡范、洪安通等诸多高手,各种武功绝学也是层出不穷。

我有时候会想,为什么金庸先生会在后面创造《鹿鼎记》这么一部异类的武侠小说呢。

也许正如他前面说的,之前的小说把他想展示的武侠形象都写尽了。

而且到了后期,他的作品已经不单单满足展示打打杀杀的武侠世界了,更多的是对现实世界和人性的探索。

实际上从《连城诀》《天龙八部》开始已经有了这个苗头,到了《笑傲江湖》里面,这种倾向就更严重,比如写左冷禅,辛辛苦苦经营几十年,最后一招不慎,胜利果实全部被岳不群窃取。

比如东方不败武功天下第一,远远高于其他人,最后还是被杀死。

武林里面争得是什么,最后还是人心。

于是索性就来一部主要刻画人心斗争阴谋诡计的小说《鹿鼎记》,虽然有着武侠的外壳,但是鹿鼎记却更像一部官场现形记和社会现行记,里面的忠义大侠陈近南会被杀,武功最高的洪安通也被杀,反而不学无术,靠着察言观色和钻营拍马的韦小宝活得风流快活,有声有色。

当然,作为三观颇正的金庸,他还是给韦小宝留了一个底线,那就是讲义气,有基本的廉耻心。

他游走在各个势力之间,始终没有主动出卖过对他有恩的人,已经不容易了。

《鹿鼎记》的推出其实已经算是金庸封笔的预兆了,一个主流写武侠小说,以此闻名的作家不愿再写纯粹的武侠小说了。

采用完成一部完全不一样的作品的方式来告别自己的执笔生涯,是不是显得更有意义,更容易让读者接受呢。

金庸封笔,推测有三个原因。

其一,金庸“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再加上一部《越女剑》所构建的武侠体系已经健全。

从《越女剑》的先秦开始,到“射雕三部曲”的唐宋,经《笑傲江湖》的明朝,再到《鹿鼎记》的清,中国几千年历史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均已有了体现,已经不需要再多拓展。

因为如此,便牵引出第二个原因:金庸希望自己的建立的武侠体系更加健全完善,这个愿望显然是要比多写小说更迫切。

金庸已经是中国武侠之冠,再多一部小说不会让他更强大(相反反而有败笔的风险,以及读者审美倾向改变带来的风险),而对过去的小说进行修订,则会延续他的传奇,这就跟王重阳得到《九阴真经》之后将其毁掉一个道理。

虽然金庸的修改(比如黑化王语嫣等)等不被每个读者所接受,但金庸对其武侠体系有着自己的追求。

最后一个原因:武侠文学能不能跻身于文学,尚在未定之天。

金庸小说,流行是足够流行了,但是不是能隽永,我们这一代人是不知道的,金庸自己也不知道。

金庸不缺流量了,根据他的小说改编的影视剧不计其数,这样的作者对时间往往有着更强的野心。

金庸为什么那么费心修订老文?或许在未来,金庸会是与能与大仲马同一级别的作家,但应该不是现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bake/436211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30
下一篇 2022-10-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