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秋思范仲淹诗词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诗词,第1张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诗词 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真是豪放词的开宗吗?为什么?

《渔家傲·秋思》是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市)时创作的一首抒怀词,也是他第一首描写边塞题材的作品,是宋代最早表现军旅生活的词作。

这首词作于北宋1040至1043年期间。

当时,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镇守西北边疆,正值北宋与西夏战争对峙时期。

这首词是范仲淹身处军中的感怀之作。

全词如下:渔家傲·秋思 宋代 ·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词的大意是,边塞的秋天,风景宜人,天空的群雁,结队向衡阳飞去。

四周满是敌军。

羌笛声、马蹄声,千山连绵不绝。

边塞外炊烟升起,太阳的余晖映照在大漠之上。

我是多么地想要回到家乡,但是我在战场上还没有立功。

一杯浊酒寄托着我对家乡无尽的思念,而我则借酒来消除我对家乡的思愁。

边患未除,我怎么有脸去见皇上和家乡的父老乡亲们啊。

在边塞已有七、八个年头,整夜听的都是羌笛悠悠的声音,听久了竟也已习惯了,但秋意袭来,有时听到这些声音,满满的思愁充溢着我的心,竟彻夜未眠。

无尽的乡愁但在未立功之前,又从何说起?将军白发,士兵流泪,不都是未立战功而哀伤吗?上阕写景,首句顿入,起调突兀,俊骨雄风,千峰连亘如屏障,孤城日未落而城门紧闭。

突出布防将士的备战警惕。

下阕抒情。

表达将士功业未立,无颜归家的责任感,披露爱国衷肠。

在诗词的发展历程上,流传下来很多的流派,其中豪放派的词有着很大的特点,也有着一些赏析的技巧,以及其特定的规律。

豪放派的诗词有着一种浑然天成的气势,这些词在言语的应用上有着很大的讲究。

这首词只能说范仲淹开创边塞词豪放之风。

它抒发的是苍凉悲壮的感情,意境开阔,具有明显的豪放风格。

这样的风格对后来的苏轼和辛弃疾都有明显影响。

豪放词是北宋豪放派自创的一种释放诗人情怀的诗词体裁。

豪放派,形成于中国宋代的词学流派。

豪放派这一名字,是北宋诗文的革新派作家王安石、苏轼、苏辙用“豪放”一词撰文评诗,而叫响起来的。

首先用“豪放”词评词的就是苏轼。

豪放词有一个产生与发展的形成过程。

这个过程分为预备期(初期),奠基期,鼎盛期和延续期。

预备期就是北宋早期范仲淹写的词《渔家傲·秋思》(又名《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这首词发出了豪放词之先声,是预备阶段。

这首词具有豪放词的特征。

体现了作者渴求为封建体制下受压抑个体的心灵解放。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这首边塞词,既表现了将军英雄气概和征夫的艰苦生活,又暗喻了对宋王朝重内轻外的政策不满。

词中的爱国热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的情怀,构成了将军与征夫们又思乡,又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

这种情绪主要是通过全词景物的描写,气氛的渲染,婉曲地传达出来。

综观全词,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反映出作者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场景,表达了作者自己和戍边将士们的内心感情,读起来真切感人。

这种强烈的报国情殇与苏轼《密州出猎》词没有什么两样!“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只不过,苏轼这首词写的更加豪放,气势恢宏,使豪放词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虽然苏轼提出“豪放”词,但是,豪放词先声是范仲淹,他应该是豪放词的开宗者。

因为,范仲淹之前没有类似于豪放派的词作,只有范仲淹的这首词《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写这首《渔家傲·秋思》词时,王安石和苏轼年龄还小,他们是后来豪放词的奠基者,并达到鼎盛期,进而,使宋代的豪放词延续到今天。

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慷慨苍凉,开豪放词之先声,但真正豪放词派开宗的,还是要算在苏东坡头上。

宋词词这一文学体裁,始于唐,比如李白的《忆秦娥》、温庭筠的《望江南》;兴于五代,最具代表性的当然是李煜,其次是冯延巳;兴于两宋,代表词人一大把,就不举例了,故而称宋词。

宋词在创作风格上,分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风格就是我爱你,我想你,我们亲个嘴儿吧;豪放派的风格是老子要干死小日本。

当然,这只是举个例子,大家不要抬杠。

词在诞生之初,天然就比诗低一个级别,称为诗余。

诗言志,词言情,曹 *** 就说了“歌以咏志”,歌就是诗歌,心中有伟大的理想抱负,那就写诗,唐朝进士科要考作诗,壮士出征要作诗,朋友送别要作诗,只有李白这种自带仙气的人,写诗之余,顺手填首词,抒抒情。

直到晚唐五代时期,填词的人才渐渐多了起来,算是一个过渡吧。

温庭筠算是文人词成熟的标志,但这时期的词,依然是儿女情长居多,直到李后主亡国后,为词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人们突然发现,原来词中也可以有家国情怀,所以说国家不幸诗家幸,如果没有亡国,想必李后主还在和小周后“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范仲淹·豪放词派的先声到北宋出了个范仲淹。

人们都说书生误国,但范文正公绝不是一个柔弱书生,他更像是一个战士,太平天下,就安安心心当个官,写诗填词,这是最好的时代;一旦天下有变,老爷子披上战甲就冲上前线了。

当他踏上征程,卫国戍边的那些年,看着异域风情、残阳如血,因保家卫国而慷慨、因战士浴血而苍凉,于是写下了许多可以和盛唐边塞诗媲美的边塞词,这些词风格豪放苍凉,感情强烈,为豪放词呐喊出了第一声。

但只有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那时候,词坛的流量担当是柳永,谁要不会唱两句柳永词,就像十多年前不会唱周杰伦一样,同学们会觉得你不合群,是个乡巴佬。

(抱歉我实在不知道周杰伦之后还有谁达到了这种高度,只好举10多年前的例子了)那时候,文坛盟主是欧阳修,盟主大人的词,读起来婉约,但婉约之中蕴含着豪放的味道,叶嘉莹先生说他把沉重悲慨隐含在表面的遣玩之中,使其词有豪放之气。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来,词的豪放与婉约,是在于作者内心所想表达的意义,而非字面看到的风花雪月。

豪放派范仲淹开了豪放词派的先声,欧阳修在暗中默默地豪放着,基础已经打好了,只等一个人站出来,大笔一挥,把这栋豪放的高楼盖起来。

这个人叫苏轼。

苏东坡绝对是豪放词史上最激进的人,我估摸北宋文风改革让苏轼对词也有了更新的理解,婉约词并非不好,但如果只有这一派,未免单调,苏轼在范仲淹的回音将消未消的时候,又嗷了一嗓子。

因为苏轼在文坛的巨大影响力和号召力,人们正式使用“豪放”一词来品评诗词文章,从此,豪放词派真正开始站住脚了,不说与柳永等婉约词人分庭抗礼,至少也能分一杯羹。

豪放词派的顶峰苏轼开宗立派,但这一派远远没有达到顶峰,毕竟柳永等人影响太大,北宋百姓生活也还不错,没有那么多需要豪放的事情。

这也未见得不是好事,大家都好好生活着,婉约着,豪放的事交给苏轼这样的人去玩票,留下经典之声就行了,谁不愿意好好活着呢?金兵不愿意让大宋好好活着,于是靖康之耻发生了,这一来,国家陷入战乱,还是那句老话,国家不幸诗家幸,留给婉约派的时间已经不多了,爱国文人们更需要豪放之声,来表达自己对国家的热爱,对战争的痛恨,对亡国的哀痛。

所以豪放词派在靖康之后,得到了大力发展。

我们在回头看两宋词,你就会发现,北宋婉约派居多,南宋多为豪放词,辛弃疾执牛耳,后面还有陆游、朱敦儒等爱国文人。

有他们在,中国人的气节就不会消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bake/433241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30
下一篇 2022-10-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