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actment

enactment,第1张

enactment 两伊战争的来龙去脉是什么?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两伊战争的爆发,有着复杂的因素。

大概是这几点:第一,现实矛盾。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东的霸主埃及衰败了,相反两个大国却崛起了,就是伊拉克伊朗

伊朗在国外巴列维世俗化政策领导下,有着长足的进步,一跃成为中东强国,也是美国的盟友。

这边,伊拉克也是一样。

所谓一山不容二虎,萨达姆以中东霸主自居,雄心壮志统一阿拉伯世界。

然而,邻居伊朗就是萨达姆面前最大的绊脚石。

尤其是1979年伊朗进行伊斯兰革命以后,开始实行政教合一的制度,要求推翻所有世俗化阿拉伯政权,萨达姆自然也是被推翻的一个。

萨达姆大怒,感到实质性的威胁,开始考虑对付伊朗。

第二,宗教问题。

伊朗和伊拉克虽同属伊斯兰教,但分属于什叶派和逊尼派。

两国存在深深的教派分歧,其实整个中东都是这样。

伊朗是什叶派多数并且执政,而伊拉克也是什叶派多数,但执政的萨达姆集团却是逊尼派。

伊朗使用宗教输出,开始煽动伊拉克的什叶派推翻逊尼派统治,给萨达姆造成很多麻烦,后者恨之入骨。

抛弃其他不谈,其实仅仅是派别不同,在中东这种地方就足以爆发战争了。

在阿拉伯人看来,宗教是第一重要的,其他都是次要的。

沙特、阿联酋等国,也站在伊拉克这边反对伊朗。

甚至,沙特等国还认为,伊朗根本不是穆斯林,而是假穆斯林,务必先清理门户将他们消灭。

第三,边境问题。

伊拉克和伊朗因历史问题,留下很多严重的边境纠纷。

双方边境长达1200公里,有很多争议部分。

以阿拉伯河为例,伊拉克人为该河完全属于伊拉克,伊朗认为应该一家一半。

双方争执了七八十年,相互不买账。

第四,民族和历史问题。

虽然都是穆斯林,但伊拉克是阿拉伯人,而伊朗是波斯人。

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民族,波斯人的历史和文明比阿拉伯人还要悠久和先进。

然而,波斯人却被阿拉伯人征服多年,也奴役多年。

在阿拉伯人统治时期,波斯人形同奴隶。

后来波斯人推翻阿拉伯人的统治,双方战斗多年。

由此,形成了较为深刻的民族仇恨。

更重要的是,波斯人和阿拉伯人都很强硬凶悍,迷信武力,认为一切谈判都是虚的,最终还是要通过q杆子解决。

第五,趁火打劫。

萨达姆早就想对伊朗对手,但畏惧巴列维王朝强大的军事势力(伊朗空军数量是伊拉克的三倍,装备450架比较先进的战机),以及也是美国的盟友。

然而,1979年伊斯兰革命爆发,巴列维王朝被推翻。

霍梅尼上台以后,开始清洗原来伊朗王国军队。

原来军队的军官被清洗了大半,另一些人早逃亡到国外,军队战斗力急转直下。

同时,因和美国关系闹僵,原来有大量美式装备的伊朗军队逐步瘫痪,缺少必须的零件和维护。

同时,由于政教合一的极端政策,伊朗国内很多阶层严重不满。

尤其波斯民族并不是古板民族,他们喜欢娱乐和享受,女人也不蒙面,难以接受极端保守的宗教政策。

种种情况让萨达姆感到,目前伊朗的军队和民间都有严重问题,真是进攻的绝佳机会。

只要伊拉克大军闪电一击,伊朗就可能崩溃,屈膝投降。

由此,伊拉克彻底确定中东霸主的地位,不再有对手。

在这种判断下,萨达姆悍然出兵。

结果是,两国鏖战8年,造成百万人伤亡,耗费了2000亿美元的军费,战争破坏高达5000亿美元,却一无所获。

练过仍然保持战争之前的边境。

不过,两伊战争对于两国仍然有一定不同。

因两伊战争的失败,动摇了萨达姆的统治,最终让他冒险进攻科威特以缓解国内矛盾。

相反,战争却让伊朗的政权稳住了局势。

本来内部有着严重矛盾的伊朗,却通过伊拉克人的入侵团结起来。

伊朗人内部的矛盾,也被迫让位于保家卫国的战争。

一般认为,如果没有战争,霍梅尼政权未必会得到本国人民的支持。

另外,两伊战争救活了很多马上就要倒闭的中国军工企业。

战争爆发前,这些军工企业已经开始制造防盗门、液化气钢瓶之内,每月只能发百分之二十的薪水。

由于两国的订单,很多军工企业瞬间满血复活。

战争期间,中国从伊拉克获得的订单总额超过60多亿美元(当时币值)。

要知道,1988年,中国大陆的总外汇储备只有33.72亿美元!

两伊战争的来龙去脉是什么?两伊战争是20世纪80年代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爆发的一场长达8年的战争,不但两个交战国最终损失惨重,而且还对后续海湾地区的一系列事态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两伊战争究竟是怎么回事。

两伊的积怨其实两伊战争并不是在1980年突然就爆发了,而是也有一个相当长时间彼此矛盾积累的过程。

而双方的矛盾与目前仍然经常与西亚地区热点问题相关的库尔德人有关。

伊拉克境内的阿拉伯主体民族和库尔德少数民族之间的冲突可以说在伊拉克在公元20世纪建国之后就存在。

在1961年,库尔德人发动了叛乱,试图脱离伊拉克独立。

而在1963年,阿拉伯复兴社会党发动政变,夺取了伊拉克的政权,之后即开始对库尔德叛乱采取铁腕政策,进行了强力镇压。

到1970年,双方曾一度停战,并建立了联合政府,但4年之后,双方关系再度破裂,库尔德官员和军人从伊拉克政府和军队中撤出,双方战事重启,而伊朗在此时为库尔德人提供了支持。

(两伊争议的焦点阿拉伯河划界情况)而这时的伊朗不光为库尔德人提供支持,还对当时主要由伊拉克控制的阿拉伯河提出了领土要求。

在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是,当时伊朗是巴列维国王执政,是美国与以色列比肩的铁杆盟友,因此也得到了美国的大力支持。

而伊朗又是苏联的邻国,所以美国为了防止苏联向伊朗扩张,向伊朗出售了大量武器,所以此时的伊朗军事实力急剧扩张,对伊拉克具有一定优势。

不久之后,两国就沿阿拉伯河形成了对峙,而伊朗很快就出兵占领了波斯湾里的4个小岛。

而伊拉克也采取了反制措施,他们支持伊朗西部胡齐斯坦省的阿拉伯人发动了叛乱。

(萨达姆和伊朗国王巴列维和谈场景)但当时美国也秘密地为库尔德人提供了援助,所以总体上伊拉克的形势很被动。

因此,伊拉克最终做出了让步,在1975年与伊朗签署了《阿尔及尔协定》,同意两国以阿拉伯河中心线为界,同时放弃支持胡齐斯坦省的阿拉伯人。

而伊朗则中止了对库尔德人的支持,之后当时任伊拉克革命指挥委员会副主席的萨达姆很快率军镇压了库尔德人的叛乱,这样双方暂时恢复了和平。

两伊战争的爆发而到1978年,双方的关系还一度有所缓和。

在当年,伊朗王国的情报机构向伊拉克通报了伊拉克国内有人在策划亲苏联政变的消息,而为了感谢伊朗,伊拉克将当时在其国内避难,还是伊朗政治反对派的霍梅尼驱逐出境。

但在1979年,两伊国内却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首先是在1979年2月11日,伊朗国内的伊斯兰革命取得成功,巴列维王朝被推翻,刚刚被伊拉克驱逐不久的霍梅尼很快还返回伊朗,成为了伊朗的新领导人。

而几乎与此同时,伊拉克政局也发生重大变化。

先是伊拉克总统贝克尔筹划与叙利亚合并成为一个国家,但这样当时伊拉克的二号人物萨达姆就会被边缘化,所以萨达姆发动“宫廷”政变,在7月16日逼迫贝克尔辞职,自己成为了伊拉克的总统。

(萨达姆和贝克尔)而在这之后,两国的关系很快恶化。

因为伊朗的新政府秉持的是基于宗教的跨民族理念,而且他们是伊斯兰教什叶派,而在伊拉克境内有阿拉伯国家最大的什叶派群体,所以霍梅尼上台后不久就开始号召伊拉克境内的什叶派也发动革命,推翻萨达姆的复兴党政权。

而萨达姆则很快强力回应,开始镇压国内的什叶派教士。

同时,萨达姆也看到了伊朗国内在巴列维王朝被推翻之后出现的混乱,认为这时时机已到,自己可以趁机对伊朗发动军事行动,挽回在1975年的《阿尔及尔宣言》里对伊朗的让步。

同时,因为在1978年埃及与以色列和解并建交,在阿拉伯世界引发广泛不满,所以埃及丧失了之前在阿拉伯世界所享有的领袖地位。

而萨达姆则也想借此机会通过打击阿拉伯人共同的敌人,即波斯人和什叶派政权,来把伊拉克打造成中东超级大国,也就是阿拉伯世界的领袖,同时称霸波斯湾。

(伊朗在伊斯兰教革命之后与美苏都交恶)而伊朗在伊斯兰革命之后,与之前的盟友美国彻底决裂,1979年11月还发生了占领美国大使馆,扣留美国人的伊朗人质危机。

同时因为其伊斯兰宗教政权的性质,当时苏联非常担心伊朗会将伊斯兰革命传入苏联南部的伊斯兰教地区,因此也对伊朗产生了极高警惕,可以说不1979年底苏联入侵阿富汗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伊朗伊斯兰革命的一种回应,具有防范伊斯兰革命扩散到阿富汗并进而扩散进入苏联的意味。

所以此时的伊朗同时受到了东西方两个阵营的制裁,陷入了空前的国际孤立之中,而这就更使萨达姆看到了击败伊朗“一雪前耻”的机会,于是开始全力备战。

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海陆空全线出击,对伊朗发动了全面入侵。

两伊战争的进程但萨达姆的如意算盘从一开始就落了空。

当时在伊拉克的第一波攻势中,伊拉克空军对伊朗的10个军用机场发动了偷袭,希望一举歼灭伊朗空军的主力。

但结果却只是炸毁了一些机场建筑,并没有摧毁多少伊朗军机。

不过从第二天开始,伊拉克陆军出动了6个师,1200多辆坦克分北中南三路攻入伊朗。

其中其主攻的目标是南路胡齐斯坦省的阿巴丹和石油重镇霍拉姆沙赫尔。

10月26日,伊拉克军队攻克霍拉姆沙赫尔。

此时伊拉克差不多攻占了伊朗2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同时,两伊海军也在霍尔木兹海峡爆发了激烈海战。

(被伊拉克炸毁的伊朗军机)但伊拉克的全面入侵,却反而使伊朗国内在革命后的纷争迅速告一段落,伊朗全国上下迅速团结起来,支持伊斯兰革命政权抵抗外敌,也就是伊拉克的入侵,所以萨达姆的入侵反而起到了帮助伊朗新政权稳固国内局势的作用。

此时新政权也迅速将一些因为支持前国王而被捕的军官释放,并在全国进行总动员,招募志愿军。

而此时,萨达姆原本预期的胡齐斯坦阿拉伯人“喜迎王师”,强力支持伊拉克军队的局面却没有出现,当地阿拉伯人对伊拉克来的同族人态度冷漠,提供的支持极为有限。

因此攻入伊朗的伊拉克军队后勤保障很快出现了重大问题,在其首要目标阿巴丹附近攻势受阻。

而伊朗而在阿巴丹集结重兵,在1981年9月发动反击,解除了伊拉克对阿巴丹的包围。

1982年,伊朗又收复了霍拉姆沙赫尔,之后萨达姆意识到已经不可能再扭转战局,因此在6月20日提出停战,并在6月29日将所有军队都撤出了伊朗。

(伊朗军队在霍拉姆沙赫尔战斗场景)但占据了战场主动的伊朗此时却不想停战了,他们故意提出了伊拉克无法接受的条件,使战争继续进行。

在伊拉克撤军仅仅14天之后,也就是7月13日,伊朗出动了10万大军,攻入伊拉克境内,并对伊拉克南部重镇巴士拉发动猛攻。

10月,伊朗又在北部出动5万大军攻入伊拉克,一度对巴格达也造成了威胁。

而这时,原本就希望遏制伊朗的美苏等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开始为伊拉克提供军事支持,苏联向伊拉克提供了大量武器,法国也向伊拉克出售了幻影战机,美国也开始松动与伊拉克的关系。

1983年12月,美国派特使拉姆斯菲尔德来到伊拉克与萨达姆直接会谈,一方面商讨与其恢复外交关系,一边也开始为其提供武器。

沙特、科威特和阿联酋等石油国家则为伊拉克提供了大量资金支持。

而伊拉克则有恃无恐,开始在战争中使用包括芥子气在内的化学武器。

最终伊朗的这些攻势又先后被伊拉克击退。

(萨达姆会见拉姆斯菲尔德的场景)1984年,美国与伊拉克正式复交,此后美国和西方国家对萨达姆的支持进一步升级。

而伊朗也无力再对伊拉克发动大规模入侵,双方开始进入消耗战。

而在此期间,伊拉克为了打击伊朗经济,开始发动袭船战,即攻击从伊朗运送石油回国的各国油轮。

而伊朗则也针锋相对,对从伊拉克运输石油回国的各国油轮展开袭击。

同时双方还相互派战机空袭敌方主要城市,并相互向对方主要城市发射d道导d。

在此期间,伊拉克向伊朗发射了200枚导d,伊朗则发射了70多枚。

伊朗此时又想起了库尔德人这步棋,在1988年3月13日,伊朗联合库尔德武装发动攻势,迅速占领了数座伊拉克边境城市。

而伊拉克在反击时,则对库尔德哈莱卜杰地区发动了化学武器攻击,导致当地3000多名平民丧生,震惊了世界。

而在此期间,两伊的军事行动还都曾波及在海湾地区有大量军事存在的美国。

1987年5月17日,伊拉克空军空袭了美国海军斯塔克号护卫舰,炸死37人,炸伤21人。

而伊朗布置的水雷则在1988年4月14日重创了美国军舰萨缪尔·B·罗伯茨号。

但因为当时美国明显倒向伊拉克一边,所以对这两件事的反应截然不同。

在受到伊拉克攻击之后,双方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基本没有产生任何后果,而在被伊朗水雷炸了之后,美军迅速反击,击沉了五艘伊朗战舰和炮艇。

不久之后,在1988年7月3日,还发生了美国军舰文森内斯号击落伊朗航空655号客机事件,造成机上290人死亡。

(遭受伊拉克空军轰炸后舰体倾斜的美舰斯塔克号)最终伊朗在不利的国际形势下再次落入下风,不但库尔德地区被伊拉克全部收复,而且伊拉克在5月和7月的反攻期间还夺取了伊朗中部城市代赫洛兰。

但也已经无尽恋战的伊拉克在攻占该城之后主动撤离,并再次向伊朗表达了停战愿望,最终在联合国的斡旋下,两伊在8月20日全面停火。

而这场战争给两国都造成了20万到60万人死亡。

这场战争还给两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不光使其外汇储备全部花光,而且都欠下了巨额外债,同时两国的石油基础设施也都遭到严重破坏。

特别是伊拉克,因为它在战争中更多的依赖外援,所以它所欠下的外债更多,光欠科威特的债务就达到了140亿美元。

而这些债务也成了两年之后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原因之一。

总体来说,可以说两伊战争使两国都从战前相对富裕的国家变成了相对贫困的国家,也为后来海湾地区一系列的变化埋下了伏笔。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bake/430264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9
下一篇 2022-10-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