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的意思

振的意思,第1张

振的意思 汉字振和震的含义有何区别?怎么用才妥贴?

“震”和“振”皆从“辰”。

要区别这两个字的不同含义,我们就从“辰”谈起。

“辰”为十二地支之一,古人用来表时。

一年共十二个月分四个季节,每个季节三个月,分别称为孟、仲、季月,每个月又有两个节气,共二十四个节气,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辰代表一年当中的季春之月,节气为清明、谷雨,辰正即为谷雨日。

一天共十二个时辰二十四小时,每个时辰两个小时。

这十二个时辰分别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或日昃)、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其中夜半在0时左右各一个小时,鸡鸣在2时左右,平旦在4时左右,日出在6时左右,食时在8时左右,以此类推,人定在22时左右。

辰亦代表食时,时间在8时左右,即7~9时之间,辰正即为8时整。

季春之月,万物皆已出达,几无内者,生气正盛。

《礼记·月令》云:“是月(季春之月)也,生气方盛,阳气发泄,句者毕出,萌者尽达,不可以内。

”辰正为谷雨日,谷雨者,百谷草木得雨而生也。

雨为百谷草木之食,辰时正是百谷草木需雨养壮之时,得雨则壮,壮则精力旺盛,阳气发泄,能量释放,天下万物有所大动也。

《易·说卦传》曰:“震,动也。

”“震”字从雨从辰,其本义就是季春之月,谷雨节气,百谷草木得雨而时发,蓬勃而动之状,引申而凡指能量的自然释放。

中国古人一日两餐,分别在上午食时和下午晡时。

辰代表上午食时,时间在7~9时,辰正即为上午8时整,是古人吃早饭的时候。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又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人吃饱了饭,就有力气,就有精神,就有奋发进取的冲动,就可以撸起袖子加油干。

“振”字从手从辰,其本义就是上午食时吃饱了饭,浑身是力,正摩拳擦掌,准备撸起袖子加油干,引申而泛指鼓足了干劲的兴奋状态。

“震”和“振”在通常状态下通用,但是“振”从“手”,侧重于描述人或动物,因为人或动物有四肢,有思维,会调动情绪,故有鼓足干劲的兴奋状态;而“震”从“雨”,侧重于描述植物或其它无生命、没知觉的物体或现象,如地震。

地震就不能写作地振,振作就不能写作震作。

另外,震多为被动,而振多为主动。

震者,动也;振者,奋也。

另外,“震”还是八卦之一,符号为“☳”。

作为八卦之一,“震”还代表很多现象和意义。

所以在《周易》中,“震”和“振”有严格区分,是不能通用的。

所以震和振还是有所区别地使用比较规范。

(子夏故坛原创)

震,震荡,振,振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bake/427683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8
下一篇 2022-10-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