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斑

耀斑,第1张

耀斑 太阳耀斑是怎样产生的?能量为什么那么强?

6月以来,太阳的一次活动可以说引发了不少人的热议,那就是出现了2017年以来最强太阳耀斑,根据俄罗斯科学院列别杰夫物理研究所太阳X射线天文实验室新指出,这次的活动已经彻底结束,并且本次爆发的太阳耀斑也并没有对地球带来影响,所以算是比较幸运的,当然对于太阳耀斑来说,本身在不同级别的强度是不一样的。

一般来讲,C级以下的耀斑均为小耀斑,M级耀斑为中等耀斑,X级耀斑则为大耀斑。

而这次根据美国宇航局(NASA)的定义来看,是自2017年10月以来的最强太阳喷发,等级为M类耀斑,所以发出的辐射太小,不会直接影响人体健康。

为何会出现太阳耀斑的爆发?我们都知道,太阳耀斑的爆发表示太阳的一个活动状态。

长期以来,科学家们都发现太阳耀斑是处于较弱的时期,其实通过天学家们的观察也可以看到,那就是太阳活动是进入到了“低估”时期,而这是符合太阳活动周期之中的“极小期”变化,所以并不是什么情况的事情,而如今6月科学家们发现太阳爆发的爆发原因,说明我们太阳的一个新活动周期已经开始了。

俄罗斯科学院发布消息称,如今太阳活动已经进入了新周期——第25个周期,并且这次的喷发是第25个周期的第1次强喷发,所以如今可以确定太阳正在往“极大值”时期进行发展。

根据天文台的观察数据显示,如今的太阳耀斑爆发已经结束,整个太阳耀斑的高峰发生在2020年5月29日,时隔约3.5小时连续发生两次强耀斑,其水平接近M1,随后又发生两次耀斑,强度约为C1,所以总计是出现了4次太阳耀斑的爆发,持续向地球进行了4次“喷火”。

相对来说爆发的频率在短时间来看还是比较高的。

未来太阳耀斑还会爆发吗?很明显,俄罗斯科学院已经确定了第25个周期的开始,这也说明了太阳的活动会逐步提升,那么太阳耀斑的爆发必然会持续上升,所以接下大家需要注意下它的发展。

科学家们也注意到了,太阳上还存在构成系列爆发的活跃区,并随太阳一起转向地球,但是本轮总体来说是已经全部释放完,而对于接下来新一轮的太阳耀斑爆发,科学家们认为,很可能太阳活跃区转向地球之前,耀斑就已经沉寂下来了。

所以说,从这里也可以看得出来,科学家们对太阳耀斑的监测还是处于比较“薄弱”的阶段,并且我们也无法给出太阳新活跃期开始的一个精确时段,包括美国宇航局(NASA)公布出太阳耀斑爆发的时候,无法精确的确定是否进入到了新的活跃期,而俄罗斯科学院如今是完全确定下来了,所以再也不会有人说我们地球可能进入小冰河了,太阳活动进入新时期,如何进入小冰河?很明显这可能性基本没有了,至少在11年内是不会了。

按照专家的预测,如今新的太阳周期即将开启,距离太阳活动高峰还有好几年,高峰预计在2025年到来。

在高峰的时期可能更加活跃,后期我们需要注意下。

为何说太阳活动与小冰河存在关系?当然为何有科学家将太阳活动与小冰河联系起来,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在1650—1700年出现了一次“明朝小冰河时期”,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不少科学家通过推论,猜测等方式认为我们太阳活动与这次的小冰河存在关系,但是经过实际性的论证与说明,科学家们再次强调了两者并非有关系,而最多可能就是出现了“巧合”,所以说这就是大家联系起来的原因。

而还有科学家警告,我们太阳将在2030年“休眠”,这将导致地球气温大幅度下降、使得地球步入“小冰河期”。

地球将进入“冰冻”状态。

当然对于2020年来说,是否会进入到这个状态暂时不明确,但是我们从太阳活动周期来看,阳活动的周期约11年。

确实刚好到2030年是一个周期的“极小值”时期,与2020年进入活跃期开始刚好比较重合,所以科学家预测的2030年算是一个“节点”,但是是否准确还是无法给出说明。

综合情况来说,人类如今对太阳的监测能力还是有限,并且进入的活跃期时间点还无法完全做到说明,所以部分科学家说10年后小冰河可能还是会出现,这个可以判断暂时也无法验证,未来的事情谁知道。

但是全球变暖倒是有概率给不少地区带来“冰冻天气”,为何这样说?因为随着全球变暖的持续发生,极寒和极热的天气将会越来越频繁,热更热,冷更冷在全球将出现,这就是原因,但是属于小冰河不这个暂时没有依据。

首先我们得知道太阳耀斑是什么,太阳耀斑是发生在太阳大气内部分区域的一种非常剧烈的爆发活动。

这些局部区域会在短时间内释放出大量能量,然后引起该局部区域瞬时加热,在加热的同时,会即刻向外发射出各种电子辐射,并且逐渐增强。

(太阳耀斑初的定义是指Ha单色光看到的太阳色球谱斑中的增亮现象,也叫做色球爆发)。

当耀斑爆发时,Y射线与X射线一直到波长达几公里的的射电波都会有增强,并且这种增强是原先发射频段的好几百倍。

(包括发射能量10的三次方到10的九次方电子伏特的各种粒子流)。

所以当太阳耀斑爆发时,周围的各类行星,卫星都会受到影响。

这就是能量特别强的原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bake/426467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8
下一篇 2022-10-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