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第1张

古代汉语 说古代汉语与今发音不一样,为什么唐诗韵脚还那么工整?

古代汉语的发音和现代汉语不同,并不仅仅是指一个字古汉语的读音和现代汉语的读音完全不同。

这里要说两个很重要的常识,来看看古代汉语的读音和现代汉语到底差别在哪里。

古代文学作品当中的“叶韵”,古今语音变化是由来已久的我们见过、听过很多古诗当中的字和现代读音不一样。

比如“乡音无改鬓毛衰”中,“衰”这个字在这首诗里读“cuī”,“远上寒山石径斜”中,“斜”读为“xiá”。

这种情况有一个专业的术语,叫做“叶(xié)韵”。

顾名思义,这一现象的出现指的是一些有韵的文体,像诗歌、骈文一类的作品。

在古时候就有人发现,当他们阅读先秦时期的一些作品的时候,比如《诗经》、《楚辞》等等,有一些句子在读音上明显是破坏了原有韵律的。

这不符合文学的创作规律,因为一篇作品既然大部分语句都有在押韵,说明这是作者在创作的时候有意为之,没有道理在某一部分突然不押韵了。

所以,当时的人们就怀疑,是否是因为语言中古今语音有过变化。

这在晋代就已经出现了,并且当时的很多学者在诵读的时候自发地将其中某些不符合规律的字音加以改变。

但这些字音只是在韵文当中使用,并不应用于当代。

而如何“改读”也是凭个人的主观感觉,并没有形成规律。

这种怀疑虽然没有依据,做法也并不靠谱,但从实际来看确实很有道理,与后来的研究相吻合。

这种方法后来在音韵学当中被得以证实,而“叶韵”的方法也有了一定的规程,在明末清初的很多文字学者的著述中,已经有了表现。

这些学者通过对古代韵书的整理辨析,以及先秦时期文字的谐音关系,还有当时很多保留了古代音韵的方言,从而推断得到古代时期汉语的音韵规律。

这种研究方法就是比较可靠的,做到了有依据地推断,比较有说服力。

到了现代,白话文取代了文言文成为了新的语言运用系统,古今语音的争辩并没有消失,而是继续存在。

最为典型就是普通话的“四声”和古汉语的“四声”有很大的差异。

普通话中以“阴阳上去”为四声,而古汉语以“平上去入”为四声,其中的“入声字”在现代汉语的普通话中已经完全消失了,并且几乎是没有什么规律地并入了其他三声之内。

“入声字”在古代很常见,比如说我们“三”、“白”等等都属于“入声”,在很多南方的方言当中还有所保留,比如“苏州话”、“广东话”等等。

除了“入声”之外,其他三声的字也有这样的情况。

比如说被称为“古今七律第一”的《登高》。

押的是平声韵,如果以现代汉语的语音来说,第二句的“回”与尾句的“杯”这两个字的韵母和其他的“哀”、“来”、“台”等是不同的。

但是,如果查阅韵书就能知道,“回”与“杯”这两个平声韵是和其他字同属于“灰”部韵的。

也就是说,现在汉语读音相近但并不属于同一韵部的字,在古代很可能是属于同一韵部的,相反,现在属于同一韵部的字,在古代并不一定在同一韵部之中。

而汉字语音的发展并不受凭空变化的,而是有一定的衍变规律,所以在大部分情况下,读音相近或者相同的字,古今语音往往有一定的联系。

有些听起来一样的读音,其实古今也可能是不同的判定一个字的“读音”,不仅仅和声韵有关,还和声调有关,声调之中还有调值的区分。

之前提到过的“四声”其实就是和声调相关的。

拿现代汉语来说,“调”这个字,读“tiáo”和读“diào”,在韵部上只是声调的不同而已,读起来韵律是一样的。

而如果某一个字在古代读“阴平”调,而在现代却读“阳平”调,说得通俗一点,即古代读二声,现代读一声,那么两个字的韵脚其实是一致的。

所以,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古今汉语的语音实际上的不同,并没有使韵脚发生任何的改变。

那么,如果古今两个汉字在声母、韵母和声调上都相同,那它们的读音就一样吗?也可能不一样。

决定一个字读音的,不仅仅是声母、韵母和声调,还有调值。

调值是由音高来决定的,和音乐相似。

我们现在能推断古汉语的声韵,但无法确定古汉语的具体读音,就是因为无法确定其调值的高低,这是当时无法用文字记载的情况。

那么,为什么能确定两者存在差异呢?这从方言当中可以得到依据。

我们现在确定调值用的方法叫做“五度标记法”,即将调值从低到高分为1-5共五个标度,在普通话当中,四声也就是去声调值是从5降到1的,逐渐下降,非常平滑,而三声是经过214调值,有一个起伏。

但是,即使是同样的声调,也可能蕴含不同的调值。

比如说,天津话和北京话两个方言中,同为阴平调,也就是读一声的字,北京话的调值是55调,而天津话的调值就是11调。

所以听起来,北京话比较高亢,而天津话比较低沉。

那么,在古汉语和现代汉语当中,很大可能也是存在这样的差异的。

我们所说古汉语和现代汉语的读音不同,也包括声母、韵母、声调都相同,但调值不同的现象。

所以,这种情况下,古代诗歌的韵脚是没有任何变化的,以现代汉语的韵律来读,其韵脚还是非常工整的。

未来在黑夜隐匿,于此静待晓光。

我是待晓儿,专注于文化的科普与解读,欢迎关注与交流。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用普通话读起来,挺顺嘴、挺押韵的呀![大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bake/425596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8
下一篇 2022-10-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