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丞

县丞,第1张

县丞 古代县丞是什么官?

感谢题主的提问,古代县丞是正八品或者从七品,一般是辅助县令处理一些县务,用现在来说是副县长了,享受副处级待遇古代县丞是战国时期就设置的职位,因为当时战乱多发,知县事物繁忙需要这么一个得力助手,所以才设置这个岗位,一般需要负责粮马、税收、户籍、巡捕诸务,但是如果能力不是很强或者知县不放权可能也就负责一些文书或者不太重要的仓库,特别是在唐朝和宋朝,唐朝是无实权还要被同僚看不起,如果遇到县令的排挤,那就更不好受了!唐宋八大家的韩愈曾在《蓝田县丞厅壁记》中直接指出该职位如同虚设,为抱负有才能的人又在这个岗位上也无用武之地抱不平。

宋朝在一段时期内就更加直接把这一编制撤了,而让主薄兼着。

清朝官制当然,虽然这官不大,但是对于某个特定时期门槛还挺高的比如说元朝时期进士刘伯温担任的就是县丞一职,还算比较幸运,绝大多数新进士根本不可能就做上从八品县丞,要从“县衙班子”里地位更低的从九品县主簿、县尉做起,需要熬资历的。

刘伯温影视形象关于县丞的待遇,战国是官秩四百石至二百石,清代县丞的正俸为每年40两白银,如果加上养廉银的大概能得到400两左右,而知县加上养廉银差不多能到手1000两左右。

综上可以得知,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公务员都是不好当的,里面学问大的很。

虽然只是八品和七品的差距但是却大相径庭,可谓是失之一毫,差之千里以上个人观点,仅供参考,非喜勿喷我是历史与武侠爱好者,欢迎有共同喜爱的朋友一起来关注和探讨那些历史和武侠的有趣事

中国古代的官职名称很多、很繁,如果突然说出一个名称真的很难解释,那县丞到底是一个什么官职呢?就让我来给大家慢慢的分解下:县丞,是中国古代地方职官名,始于战国。

在县里地位一般仅次於县令(或县长),实为县令之辅官,协助管理政务,在清朝属于正八品(知县属从6品或正七品),现在应相当于县里的副书记一职。

虽然是县丞,看着风光,但是实则不是好的差事,有职无权,形同虚设,甚至外国人都不愿意做,据《明太祖实录》(卷62):“洪武四年三月乙酉朔策进士于奉天殿,登第者百二十人,赐吴伯宗等三名进士及第,第二甲十七人赐进士出身,第三甲百人赐同进士出身。

诏赐伯宗朝服、冠带,授礼部员外郎。

高丽入试者三人,惟金涛登第,授东昌府安丘县(应为东昌府丘县)丞。

朴实、柳伯儒皆不第。

三人俱以不通华言请还本国。

诏厚给道里费遣舟送还。

”另外,韩愈的《蓝田县丞厅壁记》也有记载县丞的窘况。

因此,虽然作为一县的“二号人物”,但在封建等级制度严格的官僚体制中,有名无实,也实属可悲也!作为历史爱好者,纯属本人观点,如有疏漏欢迎各位指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bake/416010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5
下一篇 2022-10-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