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的时间

洋务运动的时间,第1张

洋务运动的时间 洋务运动是迟到的运动吗?

洋务运动对清朝或许是迟到的,但对中国而言,却并不算迟。

可以这样说,发端于19世纪60年代的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工业革命,它打破了中国2000多年以来封建统治笼罩下额黑暗,是中国历史发展中出现的一片曙光,促使中国封建社会向信贷额社会体制转变,是中国迈向近现代化社会可贵的一步。

一、军工企业和军队建设近代化开端1、创办军工企业从186年曾国藩创办安庆军械所到1894年张之洞创办湖北q炮厂,洋务派们共创办了大小21个军工企业。

这些企业在当时大豆采用机械生产,尽管当时的机械化程度不高,在生产中仍有大量采用手工生产方式,尽管这些企业在管理方面存在浓厚的封建性、落后性和保守性,但它们毕竟是中国大地上有史以来第一批近代企业,开启了中国近现代化之先河。

客观而言,对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资本主义民用企业的产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尤其是这些军工企业的创办,生产了大批的q支d药,改变了以前清朝军队刀矛弓箭、土q土炮的落后状态,这对于当时的清王朝抵御外国侵略起到了一定作用。

中国军队走向近代化也是从这里开始的。

2、建设新式军队洋务派们在建立军工企业的同时,也开始了军队的建设,并且将其作为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军事工业的目的之所在。

1862年天津成立洋q队;1866年总理衙门组建“练军”15000人,李鸿章在上海将淮军按近代化军队进行装备;左宗棠在宁波成立了洋q队,这样的淮军和湘军便成为了当时的新式陆军。

1888年李鸿章又筹建北洋海军,1894年又分别建成福建水师,南洋水师和北洋水师,共有船只六七千艘,已具有相当规模。

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出现了近代化海军这一新的兵种。

虽然当时海军的装备、军事素质、军事力量较西方有很大差距,但在洋务派的努力之下它还是成为了清政府一支重要的国防力量,这在当时不能不说是一个进步。

而新式陆军虽然是为清王朝统治服务的,但在对西方侵略者也构成了一定的障碍,镇南关大街,就是一个很鲜明的例子,而黄海海战中,北洋海军在爱国将领的率领下重创日军五舰并迫使日舰首先退出黄海,虽败犹荣。

虽然南北洋海军在李鸿章等人投降思想的 *** 纵下,未能起到真正保家卫国的作用并于1894年全军覆灭,但不能由此而就断定洋务运动中新式武器装备起来的军队的失败就认为洋务运动完全失败了。

战争是政治的最高形式,是经济利益不可调和的产物。

军事的失利包括了多种因素,诸如政治体制、政府他盖度、军队素质、两军力量的悬殊程度、经济实力、国内权力斗争等等。

所以,不能简单把这复杂的失败过程归咎于洋务派的工业活动。

最起码,他们敢于打破封建社会的桎梏,走出了这学习西方的第一步,落后学习先进的“自强”精神,这是我们应该铭记的。

二、民用工业近代化的开始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洋务派在继续求强的同时,开始着手兴办了以“求富”为目的的民用企业。

到90年代,共创办民用企业29个(煤矿11个,金属矿12个,钢铁厂2个,纺织厂4个),兴办了一批交通运输业,包括拥有20余艘近5万吨的商业轮船的轮船招商局。

已经筑成的台湾铁路及京奉铁路天津至山海关段共364公里,开始建京汉铁路,以及通达全国主要行省的电报邮政事业。

这些企业在中国当时初步发生和发展的生产方式中占主要地位。

虽然这些企业迟于外资企业,但比华人私人资本所创办的新企业要早,开了中国政府兴办工业的先河。

洋务运动兴办这些企业并不是突发性无计划的行为,他们是想学习西方逐步建立起自己的现代化工业体系。

首先是以“官督商业办”的方式开班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等大小数十个企业以巩固军事、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其次,又以“官商合办”的方式尽量鼓励私人投资近代新式企业,并加以种种保护,以资提倡。

这主要是因为当时的封建地主势力仍占主要地位,民风未开,重农抑商根深蒂固。

所以用这种方式对于当时的情形来说,是十分恰当的。

而没有这个开端,私人资本要向工业领域转化是非常不容易的,更不用说要形成以后的民用企业了。

当然,无论是“官督商办”或者是“官商合办”,在运营过程中都暴露出不少弊端。

比如任人唯亲,封建把头式的管理、损公肥私等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但也因这些弊端,使得70年代开始,单纯商办的资本主义企业开始出现了。

中国民用工业近代化虽然开始道路坎坷,但经过当时民族资本家们的不屈奋斗,终于使得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在中国大地上逐渐立稳,慢慢发展起来,而形成这样的局面是与洋务运动分不开的。

三、人才的培养和近代化思想的兴起1、近代化人才的培养要办洋务,就需要通晓洋务的人才,而传统的旧式以科举为目的的教育内容是无法满足洋务事业的需要。

因此兴办新的教育事业,学习新的知识,培养新型人才,就成为了洋务运动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从1862年北京同文馆创立到1894年创办烟台海军学堂,洋务运动间共创办了24所新式学堂。

这些学堂培养了为洋务运动服务的翻译、工程、兵器、轮船驾驶、电报通讯、矿务、军医等各类人才。

虽然这些学堂规模不大,学员较少,但毕竟打破了科举旧式教育一统天下居民面,也培养了一批先进科技人才和知识分子,并在文化教育方面起到了开通风气的作用。

为了更全面系统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洋务派直接向西方派遣留学生。

从1872年起,洋务派通过清政府先后大规模向美、英、法派遣了七批留学生,总人数达到了201人。

其中包括了后来成为工程师的詹天佑、著名学者严复等。

这些留学生们在国外不仅学习到了科学技术知识,一定程度上也接受了西方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文化思想。

他们把先进的技术和思想带回国内,对于当时的中国社会转型、思想转变都起到了十分积极作用。

2、近代化思想的兴起伴随着洋务派兴办军工、民用企业,近现代化教育、派遣留学生,中国潜意识的近代化思想也逐步兴起了。

开始,洋务运动提倡“变法自强”,也就是“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但随着洋务运动的深入,自强的思想开始向“求富”而转变,也就是”振兴商务”,这种思想无疑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进步,它是对几千年来“民本商末”思想的否定,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张之洞提倡“工商救国论”,王韬说“商富即国富”,再到郑观应的“商战固本”理论。

这些思想是凭空出现的,而是在洋务运动不断实践过程中的总结,随着“工商救国”思想的不断被提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思想也开始出现了,他们一步一步向前,乃至提出了中国应该发展资本主义的思想,这在封建笼罩的气氛中给中国人民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

这已经是中国近代化思想的端倪。

总结洋务运动并没有迟到,可以说是十分及时的。

它的出现,表明了中华民族自强向上的精神。

正是因为洋务运动的出现,中国社会才开始走向变化,从封建的泥沼中一步步走出来,从军事到经济再到政治,从君主立宪到资产阶级革命,再到共产主义,这些思想的转变,都发端于洋务运动。

民众的觉醒,人民的自强,从默默忍受封建压迫,到走上打破旧社会,建设新中国的道路,每一步,无论成功或者失败,都具有十分现实的促进意义,洋务运动就是这一切的开端。

不能绝对地说洋务运动是迟到的运动。

所谓的洋务运动说是迟到的,应当是对比当时的西方列强以及日本,因为这些国家通过革命或者工业化走上的现代工业的道路。

中国洋务运动自上而下的发起,师夷长技以制夷,旨在增强国家的国力,抵御列强。

洋务运动是在清朝后期,由官办倡导发展起来学习西方文化和技术的运动。

通过洋务运动中国发展起来了现代的工业雏形,让工业的观念慢慢深入人心。

有这样一个故事:湘淮军将领在把太平天国军打得节节退败时,这时候洋人的几只船舰驶过长江,并打开鸣笛。

将领回头一看,马上晕倒了。

虽是一个故事,真实性不得而知,但是他的说明了当时社会的一个问题,那就是清政府最强大的对手并不是国内起义,而是西方列强。

洋务运动的成就还是有的:工业方面当时曾国藩建立了金陵制造局等工业;在文化方面设立同文馆等,方便学习并翻译西方书籍,;如江南制造总局的翻译馆,影响就比较大,当时的数理化课本都是通过那里翻译过来的;军事方面,尤其是创建了北洋水师,北洋水师的后期管理就比较松散;另外,当时还建设了一批铁路。

当时在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普遍觉得洋务运动是失败的。

这是有失偏颇的。

洋务运动的阶段仅仅停留在官办企业到官督办企业阶段,没有进一步发展到官督商办企业或者民办企业,这样他的活力没有发展开来,造成了洋务运动的效果不够明显。

所以给大家一个错觉就是洋务运动是失败的。

以上是我的回答,喜欢就点个赞。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bake/413857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5
下一篇 2022-10-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