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青青江水平全诗

杨柳青青江水平全诗,第1张

杨柳青青江水平全诗 “杨柳青青江水平,”的全诗是什么?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还有晴。

这是唐朝大诗人刘禹锡的着名诗作。

竹枝词》是巴渝一带的民间歌谣,刘禹锡在任夔州刺史时,依照这种歌谣的曲调写了十来首歌词,以本篇最为著名。

首句“杨柳青青江水平”即景起兴。

这是一个春风和煦的日子,江边杨柳依依,柳条轻拂着水面;江中流水平缓,水平如镜。

次句“闻郎江上唱歌声”叙事。

在这动人情思的环境中,这位少女忽然听到了江面上飘来的声声小伙子的歌声。

这歌声就像一块石头投入平静的江水,溅起一圈圈涟漪一般,牵动了姑娘的感情波澜。

三、四两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写姑娘听到歌声后的心理活动。

她心中早就爱上了这个小伙子,但对方还没有明确表态。

今天从他的歌声中多少听出了点情意,于是她觉得:这个人的心就像捉摸不定的天气一样,说它是晴天吧,西边却下着雨;说它是雨天吧,东边却又出着太阳。

“道是无晴却有晴”一句,诗人用谐音双关的手法,把天“晴”和爱“情”这两件不相关的事物巧妙地联系起来,表现出初恋少女忐忑不安的微妙感情。

杨柳青青江水平全诗是什么?刘禹锡《竹枝词》里有一句“闻郎江上踏歌声”的“踏”字正确吗?

刘禹锡《竹枝词》有一句"闻郎江上踏歌声”的"踏"字正确吗?《竹枝词》是古时四川巴渝即现今重庆一带民歌的一种,是歌唱当地风光以及男女爱情的一种曲调。

演唱时用短笛和鼓伴奏,同时跳舞,曲调宛转动人。

其时,作者任夔州刺史,深爱此曲,于是依原调填词,创作了《竹枝词》十余首,在唐诗中别具一格。

在作者的十余首《竹枝词》中,"闻郎岸上踏歌声”便是其中的一首,原文是: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睛。

把她试译出则是:江岸上青青的杨柳倒映在,平静江水的碧波中,在这如画的景色之中,忽然传来江岸上他踏着节拍唱着歌儿的声音。

那动听的歌声,犹是西边下雨东边升起太阳,你如果说西边无晴,东边却有晴。

诗中这个"睛”字,一字双关,这个晴字,其实是个"情"字,谐音双关。

谐音双关是民歌常见的一种表达方法,作者在诗中加以运用,更显得活泼有趣,引发读者想象,抒发作者胸臆,增强作品美感。

用眼前景色无晴却有睛的变幻,谐喻"郎"无情却有情的含蓄深爱。

少女听到岸上"郎"踏着节奏的唱歌声,迷茫的情丝乍惊乍喜,忐忑不安而又眷恋期盼的心里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郎"的黠慧和少女的真诚活灵活现。

诸如以上原因,作者"忽闻岸上踏歌声",这句写得太奇妙了,把少女从失望突变到惊喜的心情真实地表现出来。

故而这个"踏”字怎么能说不正确呢!古人唱歌用脚"踏"出声音而唱,是合着歌的节奏,相当于现而今唱歌打节拍。

同样的例子还有李白《增汪倫》: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刘禹锡的这首《竹枝词》,与李白《赠汪伦》这首诗的确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比太白这首诗无论意境还是含蓄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因此,这个"踏”字用得正确。

刘禹锡《竹枝词》里闻郎江上踏歌声,踏字是正确的。

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bake/406129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3
下一篇 2022-10-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