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爱迪生里为什么摸头的是爸爸

课文爱迪生里为什么摸头的是爸爸,第1张

课文爱迪生里为什么摸头的是爸爸 陶行知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你如何理解?

解读陶老先生这句话,需从一个“严”字着眼去考虑。

教鞭是严师的代名词,冷眼里没有优劣学生之分,讥笑里有胜不骄败不馁的激励。

从严字出发去看老师,你会发现好老师心中应有的执教态度,即对规矩的严格落实,绝不会因为一个孩子成绩优秀就可以少受违反纪律之后果惩罚。

时代发展到今天,还有严师存在的空间吗?教鞭已经不是学生心中老师维护课堂纪律,惩罚学生犯错的“权力”象征,因为教师已经无力举起那根教鞭,生怕一教鞭下去丢的是自己的饭碗,带来的是无尽的麻烦。

没有了严师,剩下的只有宽容,无底线的宽容,直至发展为无限的纵容,才引来一幕幕校闹和一桩桩血淋淋的弑师案。

激将法原本是为了激励那些有血性的孩子,让他们知耻而后勇,然而今天却无论如何也激发不了很多孩子的自尊心,因为他们认知都出现了偏差,对错不分,善恶不明,黑白已颠倒。

而这一切都拜托一些学生家长的“进化”,他们已经进化到为了让孩子生活在温室里,绝不能受任何“委屈”而毫无原则与底线地保护孩子,这样的孩子哪还有自尊?我不否认每个孩子都曾经是天使,但是天使自打降落凡间后,就会被同化被浸染,没有严师的教育和矫正,严格的管理与教导,真的就近墨者黑了。

所以,当深刻去领会陶老先生这句话时,再结合今天的学校和家庭教育现实,只能一声长叹——悲从心中起!

可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下面说下我的理解吧,不妥之处还望指正!首先,陶行知老先生在几十年前就能有这种见解,可见,他不光是一位很优秀的学者,在学生教育方面也有独特的见解,他很懂的怎么教育学生,非常值得我们学习!教鞭,可能现在应该是到了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候了,其实,调皮的同学都很聪明,至于最后怎么发展,完全取决于引导,而不是棒棍,我们更不应该体罚学生,可能赏识教育效果会更好。

冷眼,其实,每一位孩子都是上天派来的天使,孩子天生烂漫,心里敏感,作为老师应该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同学,而不能只关心那些学习好的同学,忽略那些成绩差的同学,这可能会令情况更加恶化,让学生自暴自弃,学生成绩会更差,而要是及早给予关怀,可能会拯救一个学生,给他一个似锦的前程,亲爱的老师们,请善待每一位同学吧!讥笑,这个可能是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最严重的一个做法,也许是老师随口一句话,对孩子造成的伤害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孩子天性敏感,不要以为他们不懂事,其实,他们什么事都看的清楚,对于那些当着全班同学面讥讽他们的老师们,学生可能会记一辈子,心理的创伤是没那么容易愈合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bake/393794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0
下一篇 2022-10-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