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国首都

燕国首都,第1张

燕国首都 “秦、楚、燕、韩、赵、魏、齐”战国七雄当时的都城,都是现在哪?有何依据?

周天子大封七百诸侯国,但经过春秋时期的大浪淘沙之后,战国时期,中原大地上还剩下“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有钱又能打的富二代,史学家称其为战国七雄。

那问题来了这七个小霸王,国址在哪?都城又在哪里?下面请走进土鳖盘道。

先从最强大的秦国盘起。

秦国的祖先秦非子是商纣王手下大将蜚廉的后人,因在犬丘附近饲养战马有功而被周孝王封为附庸国君(封地未满五十里附属于诸侯国的小国或小领主), 国都为秦邑,这也是秦国的第一个首都。

秦邑,在今天的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和张家川两县,清河县城北部的李崖遗址附近的山上还残留着50多米长的古城垣遗迹,出土过大量的陶制生活器。

公元前769年,秦襄公因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被封为伯爵,秦国也正式成为东周诸侯国。

经过近百年的拓土开疆,秦国的都城也经历了数次搬迁,先后落脚西垂(已经不可靠)、汧邑(今陕西宝鸡市陇县)、平阳(今陕西宝鸡市眉县),最终在公元前677年秦德公执政时期在雍城安定下来。

雍城,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的南部。

秦雍城遗址现在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城社遗址、宫殿遗址、秦公陵墓遗址、国民遗址构成,东西长10公里,南北宽5公里,曾出土文物3000多件。

从遗址来看,雍城临水而建,占地面积约为10km2,分为东西南北四垣,城内有三处宫殿遗址,城郊还有一处宫殿遗址。

雍城建都300余年,历经19代秦公,在即将进入战国时期前(公元前419年),由秦灵公迁都泾阳(今咸阳市泾阳县)。

在泾阳暂都36年之后(公元前383年),秦献公又将都城进一步东迁栎阳(今西安市阎良区),33年后(公元前350年),秦孝公正式定居咸阳,这也是秦国最后一个都城。

秦咸阳城遗址位于咸阳市渭城区窑店街道办为中心,横跨渭河两岸。

遗址分为宫殿区、官署区、城郭区和陵墓区,总占地面积约为20km2,有阿房宫、上林苑、六国宮、兰池宫、咸阳宫等著名的宫殿遗址,也有作坊、市场、居民区、墓地等生活遗址。

公元前206年十二月,秦咸阳城被西楚霸王项羽焚毁。

接下来盘与秦国同宗同源的赵国。

赵国的老祖宗也是商纣王麾下大将蜚廉,其立宗祖先是周穆王的车夫造夫,造夫因与穆王一起平定徐国叛乱有功,被封赵城,但因造夫连个附庸国主都没混上,赵城不能称之为都城,只是个食邑。

后来,造夫的后代成为了晋国的卿士,慢慢的发展成了晋国的大族。

公元前453年,赵、韩、魏哥仨把老东家的地盘给瓜分了,史称“三家分晋”。

当时赵国的大当家为赵简子,赵老大将都城放到了晋阳。

古晋阳的故址在现在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境内,先后做过赵国、北魏、北齐、前晋、北汉的国都和武周、后唐、后晋、后汉的北都,是我国古代北方重要的大城市。

晋国分家后45年(公元前408年),赵籍被封为“赵列侯”,赵国正式成为法定的诸侯国,此时的都城为中牟。

关于古中牟到底在哪的说法大约有两种,一种是班固所说,大约在现在的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境内。

但另一种比较通行的说法是在今天的鹤壁市山城区境内。

随着文献研究和考古发掘的不断深入,鹤壁说逐渐站稳了脚跟,尤其是鹤壁市鹿楼乡战国冶铁和墓葬遗址的发现,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鹤壁市就是赵国古都中牟。

公元前386年,赵国灭掉中山国后,定鼎邯郸,留下了“邯郸学步”等成语。

赵邯郸古城遗址位于今河北省邯郸市区西南郊,总占地面积达18.8km2。

遗址分为赵王城和大北城两部分,赵王城是宫殿区遗址,总占地面积3.5 km2,遗址分为东、西、北三区,成品字形排布,目前仍遗有夯土台、城墙等遗迹。

大北城位于赵王城的东北部,总占地面积15.3 km2,是当时邯郸城的市井遗址,曾发现陶窑、铁匠铺、手工作坊等遗迹。

接下来盘赵国的南邻魏国魏国的老祖宗是周文王的第十五个儿子毕文高,但其封国被西戎所灭后,毕氏沦为庶民。

其子孙毕万投奔晋文公,成为晋国大夫。

公元前445年,从晋国夺下一块领土的魏斯自立为“侯爵”,魏国也加入了诸侯国的行列,此时的国都为“安邑”。

安邑即今天山西省运城市夏县境内,相传这里也是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的首都。

魏都安邑遗址即现在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禹王城。

该城位于夏县禹王乡,总占地面积13 km2,分大城、中城、小城和禹王庙四部分。

发现有灰坑、陶窑、水井、道路及半地下式工作面等遗迹。

公元前339年,魏惠王将都城从安邑迁往大梁城,正式定鼎中原。

魏大梁城即今天得河南省开封市,但由于黄河的泛滥早已将古大梁城掩埋在几十米的黄沙之下,因此至今没有关于大梁城的考古发现。

但诸多历史文献表明开封即大梁这是确定无疑的。

接下来盘面积最小的韩国。

韩国的老祖宗是晋国大夫韩武子,韩国成为诸侯国的时间是公元前403年,当时的都城为阳翟。

阳翟即今天的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

阳翟古城位于禹州市韩城街道,这里曾是郑国的陪都也是韩国的初都,还是宋代5大名窑钧窑的遗址,由于禹州古城作为洲、府、县城沿用到今,韩国时期的遗迹已经少之又少,唯一遗存的是战国豪侠聂政的坟冢。

公元前375年,韩哀侯灭掉郑国,将都城从阳翟迁往郑国国都新郑,这也是韩国最后一个都城。

韩都新郑即今天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

郑韩故城遗址位于新郑市区附近,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总占地面积161km2,分为东西二城。

东城为宫殿和贵族府邸区,西城为平民市井区和陵墓区。

郑韩故城出土了上万件的文物,比较珍贵的如青铜礼乐器、带铭文的兵器、殉葬车马等,也遗有城门、城墙、车马坑、作坊、墓葬等遗迹,是20世纪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

接下来盘最南边的楚国楚国是周成王时期分封的子爵国,由于战争和地理的原因它频繁曾迁都,是战国七雄中都城最多的国家,而且都城到底在哪里目前还存在很多争议,这里土鳖君就列举几个比较重要的楚都。

它的第一个国都是丹阳,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位于淅川县丹江口水库西岸的仓房镇下寺东沟村曾发掘出春秋中晚期的楚国贵族墓群,出土文物6098件,其中王子午升鼎、云纹铜禁、龙耳方尊、王孙诰编钟等青铜器为国家一级文物。

公元前689年,楚文王迁都郢城,也就是现在的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

楚故都纪南城遗址位于荆州区北5公里处,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纪南城遗址总占地面积为16km2,分为宫殿区、贵族区、平民区、作坊及商业区和陵墓区6部分,目前仍遗有夯土台、城墙、水井、陶窑、贵族墓等遗迹,出土了大量青铜器、陶器、漆器等文物。

接下来盘的是最北面的燕国燕国的祖先是周武王的弟弟燕召公姬奭,封地为燕城。

古燕城到底在哪里?历史文献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但目前史学界比较流行的说法是上世纪40年代发现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乡西周时期城市遗址就是燕国的初都燕城。

琉璃河遗址分为城社区、宫殿区和陵墓区,总占地面积5.25km2,目前仍遗有排水道、夯土台、车马坑等遗迹,出土了大量的西周时期的青铜器、漆器、甲骨等文物,其中包括,堇鼎、伯矩鬲等珍贵文物。

公元前七世纪,燕国灭掉蓟国,迁都蓟城,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莲花池一带。

接下来盘的是最东面的齐国齐国的祖先是武王伐纣时的大功臣姜子牙,西周建立后,姜子牙被封为齐侯,建都营丘(后扩建为临淄城),后虽有田氏代齐时间发生,但齐国一直没有迁都,一直以临淄城为都城。

齐国古临淄遗址,位于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都镇,总占地面积16km2,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临淄城遗址分为大城和小城两部分,小城为宫殿区和贵族居住区,大城则是市井区和商业区。

城内目前遗有夯土台、排水道、道路、铁匠铺、铜匠铺、铸钱局、陶窑等遗迹,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陶器和骨器文物,其中包括错金银镶嵌铜牺尊、燕王剑、龙纹矩形铜镜、大铜盂等珍贵文物。

好了,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够帮助您。

我是土鳖君,一位爱极了中国的书生。

点关注,不迷路。

为您持续输出有质量的答案。

秦、楚、燕、韩、赵、魏、齐等七雄,除楚国独霸南方外,其余六国皆雄居北方,因此其都城,除楚国在南方外,其余秦楚燕等六国皆在北方。

秦国秦国对于都城的选择,曾经历过“九都八迁”,其最初的都城在秦邑(今甘肃天水市故秦城),周孝王时期,孝王封秦国祖先非子于秦邑,使复嬴氏祀,号曰秦嬴。

而后,周王室东迁之后,秦国日趋强大,逐步东进,其都城也就开始了东徙之路,第一都就是西犬丘(今甘肃天水礼县大堡子山附近),秦侯、秦公伯、秦仲、秦庄公等皆以西犬丘为都,居西垂宫。

第二都就是汧(今陕西省陇县东南汧河南岸的边家庄一带),《帝王世纪》载:“秦襄公二年,徙都汧”,汧作为秦都的时间很短,仅十二年,前766年秦襄公死后,秦文公离开“汧”返回西垂,重新以西犬丘为都。

第三都就是汧渭之会(今陕西宝鸡市魏家崖),据《史记•秦本纪》所载,前762年,秦文公率兵七百东猎,从“陈仓渭水道”东进,前761年,“至汧渭之会……即营邑之” ,新都于“汧渭之会”。

第四都就是平阳(今陕西宝鸡市眉县),《史记•秦本纪》载:“宁公二年(前701年),公徙居平阳”。

平阳为秦都的时间也很短,仅为36年,因平阳地处渭河盆地,地势低洼,且还被夹在渭河、秦岭和凤翔原之间,因此对于秦而言,以此为都,无论是东进还是西守,或向南北发展,其都会受到很大的限制,所以在秦德公元年(前677年),秦国都城就迁出了平阳。

第五都就是雍城(今陕西风翔县),《史记•秦本纪》载:“德公元年,初居雍城大郑宫”,自秦德公元年(前677年),秦国于此建都,直到秦献公二年(前383年)才迁出,其建都长达294年,为秦国定都时间最久的都城,有19位秦君在此居住,包括秦德公、秦宣公、秦成公、秦穆公、秦康公、秦共公、秦桓公等。

第六都就是泾阳(今陕西泾阳西北),前424~前415年,秦灵公为与魏国争夺河西之地,曾在此短暂建都。

第七都就是栎阳(今陕西临潼县武家屯东北),秦献公二年(前383年),为重夺河西之地,献公、孝工皆以此为都,前后共34年。

第八都就是咸阳(今陕西咸阳市东北),前350年,秦孝公为与六国争夺天下,同时防御六国的侵略,遂迁都于此,随后经战国、秦朝两个时代,共144年。

楚国终楚国八百余年,楚共有七都,其最初的都城在丹阳(今河南淅川境),周成王时期,熊绎被封以子爵,居丹阳,建立楚国。

第二都在郢都(今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纪南城),楚文王时期迁都于此,至前506年,历经400余年,是楚国处于最鼎盛时期的都城。

第三都在鄀都(今湖北省宜城东南),前506年,因和吴王夫差的战争,楚昭王自郢迁于鄀都。

第四都在鄢都(今湖北省宜城),楚惠王时期曾短暂迁都于此。

第五都在陈都(今河南淮阳),前278年,秦将白起破楚拔郢,楚顷襄王被迫迁都于陈都。

第六都在巨阳(今安徽省阜阳市北),因秦军继续攻进楚境内,为安全起见,楚考烈王迁都于巨阳。

第七都在寿春(今安徽省寿县),前241年,为躲避秦国的兵锋,楚考烈王再迁都于寿春。

燕国燕国的都城较之其余六国有着很大的不同,燕国曾先后有五都,但自燕昭王后,燕国实行“三都”制,即同时存在着三个都城,分别是蓟城、中都和下都武阳城。

前1044年,周武王灭商后,封其弟姬奭于燕地(今北京房山琉璃河镇东北董家林古城),燕地即燕都。

约前697年,燕桓侯即位,因北方游牧民族越发强大,时常袭扰燕国,恒侯被迫迁都于临易(今河北省保定市雄安新区容城县晾马台乡),直到战国初期燕成公时期,临易依然为燕都,持续了两百余年的时间。

当然,在这段时间中,曾经有一段时间,燕都迁移到了上都蓟(今北京),前664年,因威胁燕国的北方少数民族山戎被齐恒公打败,燕国遂开始着手营建蓟,并逐渐将都城移至蓟,至燕襄公时,蓟完全取代临易成为燕国新都。

但到了春秋晚期,随着北方山戎再次变得强大,燕国遂又将都城迁往临易。

前314年,子之之乱后,燕昭王在易水高筑武阳城(今河北保定西北部的易县南3公里的高陌乡),是燕下都。

自燕昭王后,燕国形成三都,即上都蓟,是为燕国宗庙所在;中都(今北京市房山区窦店以西),是为燕国军事重地;下都武阳城,是为燕国行政中心。

韩国因韩国地处中原,被魏、齐、楚、秦等强国包围, 终其一百七十余年,韩国都未能向周边进行大规模的扩张,所以相比于齐楚秦等国,韩国的国都迁移的并不频繁,先后只迁移过两次都城。

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大夫得到周威烈王的承认,正式位列诸侯,自此韩国建立,建都于阳翟(今河南禹州)。

前375年,韩哀侯灭郑,为加强旧郑土地的统治,韩国迁都于新郑(今河南新郑)。

赵国前403年,赵烈侯建立赵国,都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

赵敬侯即位后,为便于赵国争霸天下,实施北进的国家战略,赵都由晋阳迁往邯郸(今河北邯郸)。

前355年,赵成侯二十年,赵国确立双都制,以邯郸为都城,信都(今邢台)为陪都,《赵记》云:“赵孝成王造檀台,有宫,为赵别都,以朝诸侯,故曰信都”。

魏国前403年,魏文侯建立魏国,都安邑(今山西夏县)。

前364年,为谋得更好的扩张之路,魏惠王从安邑迁都大梁(今开封西北),自此百年都未有变化,《读史方舆纪要》载:“战国时为魏都魏惠王自安邑徙都大梁”。

齐国自前1044年,周文王封姜尚为齐侯,建齐国,直至田代姜,除齐胡公时曾短暂迁都至薄姑(临淄西北五十里),齐国的都城一直都在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八百余年都未有变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bake/392155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0
下一篇 2022-10-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