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系统的培养一个在校大学生,使之成为未来的优秀人才,在其思想方面应该如何培养?关键思想方面,

我想系统的培养一个在校大学生,使之成为未来的优秀人才,在其思想方面应该如何培养?关键思想方面,,第1张

我想系统的培养一个在校大学生,使之成为未来的优秀人才,在其思想方面应该如何培养?关键思想方面, 开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阵地
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在MAAC科技俱乐部的丰硕成果
摘 要
21世纪是创新的时代,当代大学生更是创新的代表,尤其是我们,作为东北地区唯一一所航空院校,更是承担了为我国航空航天、国防科技工业输送掌握先进技术、富于创新意识的工程技术人员的重任,因此我们必须用先进的思想政治教育来引导大学生参与科技活动。建立MAAC科技俱乐部以来,我们不仅把它当作一个普通的学生社团,而是把它当作开展群众性科技活动、培养创新型人才、加强学风建设、提高校园文化品味、培育大学人文精神的基地,成为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载体。从2000到2008年中,在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指导和不断钻研刻苦的努力下,我们获得了许多骄人的成绩和丰厚的硕果。我们相信,今后在MAAC科技俱乐部里会有更多有志的大学生在这个科技创新的天空里展翅翱翔,越飞越高!
绪 论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中心工作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好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十六号文件精神,保证高校稳定发展、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保障。但如何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很多,但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不断创新。我们应当寻找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把以人为本落在实处;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模式和方法,在“实、活、多”上做文章;努力发现载体,狠抓载体,把思想政治工作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进来;增加思想政治工作手段的科技含量,不断更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武器”和“阵地”。
一、 创新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侧重点
21世纪的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21世纪的竞争是知识的竞争和人才的竞争,是创新能力的竞争。创新是一个国家得以发展的源泉和基石。回想我国自明清以后的历史,之所以与世界的发展拉开距离,创新精神的缺失恐怕是其中很关键的原因。所以,中国呼唤创新。
大学作为国家培养高等理论、技术人员的人才基地,是创新的摇篮,大学生则是创新的排头兵。时代对大学生已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习不应当只局限于书本,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培养一大批富于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人才,是大学承担的核心使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必须服从并服务于这一使命。在在校大学生中积极广泛地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和科技创业活动,进行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训练,教育学生树立勤于思考和勇于创新的意识,对于增强大学生综合竞争素质,追赶超越世界先进技术,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行为成为自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尤其是我们作为东北地区唯一一所航空院校的沈阳航空工业学院,更是承担了为我国航空航天、国防科技工业输送掌握先进技术、富于创新意识的工程技术人员的重任。培养和锻炼我院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大力开展大学生科技活动,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努力奋斗的远大志向,是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二、必须用先进的思想政治教育来引导大学生参与科技活动
大学教育不仅仅是培养有专业知识、学习能力的科技人才,即“育才”;更重要的是培养有正确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具有完善人格的人,即“树人”。开展大学生科技活动的关键在于使学生们明确他们为什么要参加大学生科技活动,这就需要我们思想教育工作者用细致耐心的工作来引导、教育他们。
思想是行动的准则与方向,而行动是思想的延伸与物质实现。没有行动的思想是空想,是空中楼阁;而没有思想指导的行动要么是蛮干,要么只是短期行为,半途而废。大学生科技活动是一项艰巨而重要的工作,它发展所走的每一步都应该经过缜密的思考和科学的论证,否则就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力、智力资源的浪费。而大学生科技活动更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持久思想,避免短期行为。无论是对大学生科技活动的组织者还是参与者,都必须有强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支持,否则大学生科技活动就会走入死胡同,就会无法形成长效机制。
我们现在面对的大学生的思想情况应该有清醒而深刻的认识。我们面对的大学生普遍出生于1980年以后,在教育学、社会学中被称作是“80后一代”。他们大都对现在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没有深刻的认识,贪恋物质享受,忽视中华传统的美德的培养,受到西方某些腐朽思想的影响,缺少抵制不良、远离诱惑的勇气、决心和毅力;由于各种原因,他们缺少动手能力,缺乏创新意识,承受力差,不适应社会竞争。他们需要通过大学生科技活动来培养创新意识,培养动手能力,增强竞争能力。所以,我们必须用强大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来引导、教育他们参与、投身大学生科技活动,最终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我们如何用思想政治教育来指导大学生开展科技活动
对于我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来说,面对新形势、新问题,如何围绕着培养新世纪创新型人才的中心目标,应以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工程实践能力为着眼点,创造性地将大学生科技活动纳入到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并成为我们今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重点和工作重点。
在这方面,我们学校一直积极地开展大学生科技活动。在多年来的探索与实践中,我们积累了一定经验,形成了一整套的发展理念与工作思路。
1、明确以育人为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大力开展学生课外科技学术活动。
学校的工作重心是育人,对于开展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首先应该明确其目标也必须服务于育人这个工作中心。学生课外科技学术活动的开展,应该根据大学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来确定整个工作的体系、内容及方式。我们必须坚持“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勇于创新、迎接挑战”的宗旨,以培养具有科学献身和创新思维能力,具有收集、处理信息并从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具有既能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工程实践能力,具有项目协调组织、参与团体协作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的创新人才为目标,通过耐心细致、言传身教的思想教育,让学生在课外学术科技创新类活动中明确学习目的,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依托机械专业,大力拓展第二课堂的辐射面,推进第一、第二课堂的联动,创造和形成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良好条件,努力造就一批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造性的学术科技创新人才。
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应该以育人为根本出发点,在活动体系、支持体系、竞赛体系等方面进行科学的规划。对于现阶段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应该突出活动的全员性、普及性,营造学术气氛,让更多的同学都来参与,从中受到教育。
在下一阶段的工作中,我们应该把加强学生科技类组织建设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力争使学生科技活动工作上一个新台阶,从而推动普及性、群众性科技活动的开展,努力使每一名同学都受益。
无论是用人单位,还是毕业生本人,都反映创新能力不强是我校毕业生的薄弱环节之一。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深有体会。
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应该通过富有创造性的教育来实现。目前在高校广泛开展的素质教育,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创新能力和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普遍受到重视。但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教育的各个环节,涉及到学校的各个方面。至今为止,并无现成的模式可以借鉴。我们在指导大学生开展科技活动的过程中,不断思考、不断探索这个问题。我们更加注重从课内教育、课外教育两条途径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外学术活动、科技活动不仅仅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也不仅仅是少数学生参与的科技实践活动,而应该是一种群众性的科技活动,一种传承性的校园文化,一种对大学生全面成才起到潜移默化作用的氛围。我们开展科技活动,目的是在校园内营造一种具有浓厚学术气氛的校园文化环境,从而激发大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主动性,激发他们深层次的学习动力。
2、创建学生自己的科技活动团体,成立MAAC科技俱乐部
自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人们的思想也发生了潜移默化的改变,尤其是80年以后出生的人,他们接受的外来的东西较多,更崇尚个性自由,这就对我们思想政治工作者提出新问题。如果我们仍然一味地按照传统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去工作,就会不适应新情况、解决不了新问题,从而在实际工作中陷入被动。现在,大学生更热衷于上网、打游戏、谈恋爱等,有些甚至成了社会问题。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很多。我们只依靠就事论事的方式对他们进行教育,取得的效果只是治标。我们必须在治本上多思考多探索。我们认为治本的方式应当是寻找多渠道、多途径的适合于青年学生特点的方式和载体,开辟出一片适合于他们发展的天空,引导他们把注意力转移到积极正确的方向。
从1997年开始,一些对机电一体化、机器人有浓厚兴趣的同学就自发地聚集在一起,学习研究相关知识,并主动找一些专业教师进行指导。对此,我们学校给予他们积极的支持,鼓励他们多学习,努力创新。在这批同学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同学开始关注、参与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逐渐形成了一支专业知识强、勇于创新的课外科技制作队伍,96级的张立军、97级的黄波、2000级的刘志明便是其中的优秀代表。
由于我校同学近几年在参加国家级,省级相关大赛中连续获奖,在同学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越来越多的同学迫切希望参加相关活动,应广大同学的要求和更好的向同学们提供展现自我的空间,更为了凸现我校的办学特色,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大学生创新设计和动手能力,丰富同学课余生活,为参加全国各类科技大赛培养人才梯队,正确引导大学生成长而成立的课外兴趣活动组织——MAAC科技俱乐部,俱乐部不断的成长壮大,到目前为止有在籍会员625人。
我们科技俱乐部会员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开展活动。坚持以设计制作为主、理论教学为辅,根据我院及本俱乐部实际,通过组织会员参加科技知识讲座、参观行业相关企业和相关展会,增强会员对相关行业的了解和对研究设计制造知识的理解,大力支持会员开展自主设计、制造、试验研究方案的活动,鼓励交流讨论,增强会员的自主设计创新、动手实践能力,普及广大同学,突出骨干,以点带面,努力提高俱乐部会员的科技制作动手能力和专业学术水平。
在这种氛围的熏陶下,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都大大增强,有多名同学设计出了自己的作品,学院更是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在学院和同学们的共同的努力下,我们的作品不断的改进和成熟。
3、充分重视党员、积极分子和学生干部在大学生科技活动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大学生科技活动一直是我们学生党支部的一项重要工作,尤其是自2004年6月MAAC科技俱乐部成立以来,我们把它作为“共产党员工程”进行建设,作为当前的工作重心来抓,学生党支部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通过充分的调查研究,建立了一整套周密严谨的大学生科技活动的规章制度,并且在实际的工作中验证了其科学性、可行性,为探索开展大学生科技活动的工作思路和运作方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首先,我们通过建立切实有效的规章制度,通过对科技俱乐部管理人员的严格选拔与审查,确立了学生党员在俱乐部的负责地位,由党员、积极分子作为各班科技活动的联络人和发起人,实行目标管理和责任制,调动起党员、学生干部、积极分子在大学生科技活动中的积极性,从而在俱乐部内部实现了专职负责、分工协作、良性沟通、共同进步的良好运作态势,为顺利开展大学生科技活动铺平了道路。
其次,明确指导思想,确定发展思路。从科技俱乐部成立之初,我们就明确了科技俱乐部作为一个开展群众性大学生科技活动的平台,必须发扬共产党员在群众中的宣传鼓动与先锋榜样作用,发动全院同学积极参与。在重视群众普及的同时,必须将其与精英选拔相结合,通过一系列活动和讲座,发现和培养了一批热心大学生科技活动、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同学作为梯队人才,为今后参加国家和省市等重大比赛作好人才和技术储备。要把大学生科技活动做大做活,就必须建立长效机制,避免短期行为,坚持大学生科技活动长抓不懈、坚持科技普及和创新竞技两条腿走路、坚持以创新实践为主、坚持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互动交流的发展思路。
再次,在党员、积极分子的主动参与和细致工作下,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和讲座,活跃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普及了机械专业知识,锻炼了参加大赛的预备人才队伍,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效果。2004年6月14日组织343名同学参观了沈阳科学宫;2004年9月4日组织241名同学参观了中国第三届制造业博览会;2004年10月14日邀请院航模协会主席讲解航模知识;2004年11月7日邀请我院专业老师进行“机械的发展与未来”的讲座;2005年5月中旬邀请“英语逻辑记忆法”发明创始人黎学智教授对科技俱乐部会员进行了外语培训;2005年9月13日邀请意维讯集团专家张杨做了前苏联的TRIZ理论(即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的专题学术讲座;2005年9月29、30日邀请清华大学两位教授做了汽车安全、智能机器人专题科技学术报告等等。我们在举办各种活动和讲座的同时,非常注意人员的选拔与培养和项目作品的搜集整理与储备。通过机械创新作品征集大赛,我们选拔了一部分会员作为参赛预备队,其中有很多大一、大二的低年级同学,进行调研、赛前辅导集训、预制、调试等工作,形成一支科学训练、合理搭配、梯次分明的大学生科技队伍。
四、参加科技大赛,取得辉煌成果
正确的指导方针和扎实有效的辛勤工作为我们的大学生科技活动带来了丰硕成果。
在2000年举办的“沈阳市大学生科技大赛”中,96级张立军设计的《多功能工业机械手》获第一名。
在2001年举行“全国大学生第七届挑战杯创新大赛”中,97级黄波设计的《红外线三自由度机械手》获三等奖。
在2002年举行的第一届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机械设计竞赛中获三等奖。
在2003年举行的第二届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机械设计竞赛中,2000级刘志明等设计的《多功能蹦跳器》和《无线遥控机器人》分获一等奖和二等奖。
在2004年举行的辽宁省第三届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竞赛中,由刘志明等设计的《无线遥控水上生态保护机器人》,由尹世琪等设计的《无线遥控拣球机器人》,由周传金等设计的《水陆两用自行车》获一等奖。
在2004年7月举行的全国第一届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东北赛区中,由刘志明等设计的《无线遥控水上生态保护机器人》获一等奖,由周传金等设计的《水陆两用自行车》,由尹世琪等设计的《无线遥控拣球机器人》获二等奖。
在2005年6月举行的辽宁省第四届普通高校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由俞广胜等设计的《足式抓取机器人》,由潘克强等设计的《六自由度飞行仿真训练开发系统》获一等奖。由刘宇等设计的《体视及生物轮式超薄数码显微镜》,由孙辉等设计的《多功能遥控清扫车》,由张新喜等设计的《多功能爆破机器人》获二等奖。由李铁军等设计的《多功能便携气泡式洗衣机》,由王宇坤等设计的《电磁离合式管道机器人》,由李铁军等设计的《扑翼式飞行器》获三等奖。
在2005年6月辽宁省第七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由潘克强等设计的《六自由度飞行仿真训练开发系统》,由刘宇等设计的《体视及生物轮式超薄数码显微镜》获银奖。由孙辉等设计的《多功能遥控清扫车》,又李铁军等设计的《多功能便携气泡式洗衣机》,由王宇坤等设计的《电磁离合式管道机器人》,由刘伟等设计的《太阳能晾晒收集运输车》获铜奖。由俞广胜等设计的《足式抓取机器人》,由张新喜等设计的《多功能爆破机器人》,由李铁军等设计的《扑翼式飞行器》获优秀奖。
在2006年5月辽宁省“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中,由周得斌等设计的《无线遥控水上环保机器人的生产应用》获银奖。
在2006年5月辽宁省第五届普通高校大学生机械设计竞赛中,由李伟兴等设计的《多功能保暖按摩自动轮椅》获一等奖。由王宇坤等设计的《上肢残障人士电脑 *** 作辅助系统》,由苏东野等设计的《多功能自动轮椅》,由刘伟等设计的《自助机器人》获二等奖。由顾建功等设计的《乒乓球发球机》,由赵天洛等设计的《多功能助残床》,由田亮等设计的《聋哑人提醒系统》,由孙硕等设计的《智能助残洗脸机》,由剧国强等设计的《“健康套餐”健身办公椅》,由李本禹等设计的《多功能可伸缩抓取助残拐》,由范晓磊等设计的《肩周炎辅助治疗仪》获三等奖。
在2006年10月第二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竞赛中,由李伟兴等设计的《多功能助残自动轮椅》获二等奖。
在2007年6月辽宁省第八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由于志丽等设计的《聚光式太阳能热水器》获金奖。由李勇等设计的《太阳能制冷箱》获银奖。由赵胜利等设计的《环保能源型水陆两用车》,由刘义庆等设计的《小型多功能除雪车》获铜奖。
在2008年10月辽宁省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由杨军军等设计的《风管清扫机器人》获得一等奖并且获得参加国赛资格。
尤其是在2004年6月11日,在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举行的首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东北赛区暨第三届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机械设计竞赛。我机电工程学院代表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共推出三件作品参赛,面对众多重点院校、名牌院校,面对高手如林的竞技赛场,我们端正思想,摆正心态,正常发挥,《水陆两用自行车》、《遥控水上环保机器人》、《遥控乒乓球捡拾机器人》以三个一等奖的好成绩力压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高校,成为成绩最好的一支参赛队伍,为我院争得了荣誉。
在2005年5月的“全国大学生第九届挑战杯创新大赛”中,我们设计制造的九件作品从全省863件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银奖两个、铜奖三个、入围奖四个。而在5月28日于鞍山科技大学举行的“第四届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机械设计竞赛”中,《足式抓取机器人》、《六自由度飞行模拟仿真训练开发系统》获一等奖,《多功能爆破机器人》、《生物及体视轮式超薄数码显微镜》、《垃圾清扫机器人》获二等奖,《便携气泡式洗衣机》、《扑翼式飞行器》、《电磁离合式管道机器人》、《太阳能粮食晾晒收集运输车》获三等奖。
我们科技俱乐部取得的成果得到了一致好评。辽宁电视台对我们科技俱乐部进行了专题采访和报道;我们的科技作品参加了东北地区工程机械博览会和沈阳校园科技展览会,受到了与会专家的好评。在2005年初,新加坡义安理工大学代表团来我校进行学术交流期间,他们专门参观和考察了我们科技俱乐部,对我们取得的成果交口称赞,认为我们科技俱乐部会员创新思维强,动手能力强,并愿意在大学生科技活动方面开展合作。
五、总结与展望
大力推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社团,引领大学生科技活动蓬勃开展被事实证明是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这在于我们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大学生科技活动的关系有着深刻的理解。指导思想的科学与否对于一项工作开展顺不顺利,成果显不显著有极大的关系。我们取得成绩就是因为我们抓住了主要矛盾,不是单纯搞大学生科技活动,而是把它作为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工程来抓,把它认为是思想政治教育、优良学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各项工作深入、开展、展示的一个综合性平台,把它作为一个长期性的工作长抓不懈,把它作为我们当前乃至今后的工作重点来抓。我们在培养创新的同时,也在工作方法和方式上不断地创新。建立MAAC科技俱乐部,不仅把它仅仅当作一个普通的学生社团,而是把它当作开展群众性科技活动、培养创新型人才、加强学风建设、提高校园文化品味、培育大学人文精神的基地,成为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载体。
当然,我们不会为现在所取得的成绩沾沾自喜,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完善。首先,我们需要关于大学生科技活动定性、定位的政策,尤其是对大学生科技活动中表现优异者的奖励政策;其次,我们需要加强宣传力度,利用强大的舆论导向努力营造一种“崇尚科学,鼓励创新”的校园科技文化气氛;再次,我们需要强大、先进的技术支持,教学实践、学生思想教育管理部门应该通力合作;最后,我们需要用正规化、制度化来建立、保证大学生科技活动的长效机制,使之能够不断继承,不断发展。
由于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学习观念,提高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培养出一批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动手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在这里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各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也了解了科学发展的最前沿的知识,这样从根本上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团队的合作精神,为将来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保证了人才培养的质量。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科技活动的培养,我们的学生一定会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栋梁之才,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会开辟出一片新天地!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
2008年9月17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bake/381482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17
下一篇 2022-10-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