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第1张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一句可见孙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这一句话是孙权跟吕蒙说的话,意思就是说我让你读书难道是为了让你成为博士吗?听语气,孙权是有点生气的,为何?在这句话之前还有一句话就是“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就是说你吕蒙今天已经不是那个只知道冲锋陷阵的战士了,现在是一个身在要职,主管一方事务的人了,怎么能不学习呢。

吕蒙却顶嘴说我的事务很繁忙,没有空呀。

所以孙权才说出了这句话,并且还说,你再忙,难道比我还忙吗?总之读书对你是有好处的,吕蒙这才开始读书。

这才有了后来的“士别三日,刮目相待”的故事。

吕蒙年少时不畏劳苦,胆略过人,被孙策叫在身边做事,孙策死后,又跟着孙权南征北战,因勇敢作战,屡出奇谋,被孙权所赏识,所以官职就越来越大,这也就意味着吕蒙的责任,担当就变大了。

又因为吕蒙不爱读书,所以孙权就劝说吕蒙读书的益处,详细内容请搜索《孙权劝学》。

孙权一听到吕蒙不愿学习,就说出了这句话。

当时的表情肯定不会好看,应当是严肃且疑惑的,心里应该在想,我让你读书,难道是害你不成,这样能使你的眼界更加宽阔,进一步的提升自己,这样就能更好的为自己服务。

这件事可以看出孙权是一个爱惜人才,鼓励员工成长的领导,因为孙权很清楚,员工的成长进步,对自己来说也是很有帮助一件事情。

这说明孙权是非常重视吕蒙的。

吕蒙最终也没有辜负孙权厚望,帮助孙权谋取了梦寐以求的荆州。

孙权对吕蒙的评价也是非常高的,说他奇谋异略堪比周瑜,图谋进攻荆州方面又胜过鲁肃。

吕蒙最终死在孙权内殿,孙权悲痛异常,为此还减少了娱乐活动与饮食,这种礼遇可不是人人都会有的。

谢悟空小秘书之邀回答这个问题。

这句话是孙权对吕蒙说的。

准确的说,这不是孙权对吕蒙一个人说的,而是孙权对吕蒙和蒋钦两人个说的。

孙权做为三国时期,三分天下有其一的一代君主,是一位文武全才的人物,他的上位,不仅仅是因为父兄之故。

父兄虽有开创之功,能够守住祖业,成鼎足之势还是证明了孙权非常厉害。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是孙权劝吕蒙和蒋钦读书时所说的话。

当时,吕蒙说自己天天带兵打仗,太忙了,孙权说了这句话。

意思是说,我让你读书长学问,又不是让你成为博士学者。

在孙权的劝导之下,吕蒙果然开始认真读书,最后成为东吴继周瑜、鲁肃之后的第三位大都督。

吕蒙的成就,显然和读书有很大关系。

如果没有读书改变了原来的气质,吕蒙的成就不会有这么大。

这里问的是孙权说这句话的时候,是怎样的心理状态。

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孙权既不是生气,也不是批评,而是做为一个领袖人物对下属的鼓励和鞭策,或者是一种指导和建议。

证据很简单,孙权这话是对吕蒙和蒋钦二人说的,最后,吕蒙听进去了,通过读书,改变了气质,才有了“非复吴下阿蒙”之语,成为东吴的精英。

而同时听了孙权话的蒋钦显然并无什么改变,但蒋钦同样还是一位不错的将军。

因为孙权的话,在吕蒙身上起了作用,所以,人们后来提起这句话的时候,就只说吕蒙,不说蒋钦了。

《三国志吕蒙传》的最后,写了孙权与大将军陆逊对之前的周瑜、鲁肃和吕蒙三个人的评价。

认为三个人中,周瑜有破曹之功,吕蒙有败关羽之功,而鲁肃任内,并无大的成就,才能比之周瑜、吕蒙稍有逊色,吕蒙与周瑜相比,个人风采稍逊,但才能并不比周瑜差。

吕蒙与周瑜、鲁肃的不同之处在于,周和鲁都是出身高门大族,当时门第是很重要的。

所以周瑜和鲁肃都是读书有文化,文武全才之人。

而吕蒙不一样。

他的出身并不高贵,也没有什么文化。

他原本是汝南人士,后到东吴投奔姐夫。

他的姐夫叫邓当,是当时东吴的一个将军。

吕蒙到东吴的时候,大约只有十四五岁,还是个孩子。

这个孩子不喜欢读书,却喜欢冒险打仗。

有一次他姐夫出兵打仗的时候,他偷偷的跟着去了,并奋不顾身的参与到战斗中去。

他姐夫看到了之后,大吃一惊,怕小舅子有什么闪失,没法向老婆交代,坚决命令吕蒙离开。

吕蒙坚决不听。

邓当没有办法,只得向吕蒙的母亲告状。

吕蒙对他母亲说:“难道我要久居贫贱吗?万一那天我在战场上立了功,不就可以求得富贵了吗?况且,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母亲拗不过他,也就随他去了。

吕蒙一个小孩子,随军打仗,当进军队的一个小官很看不起他,常常侮辱他。

有一次,这个人又欺负吕蒙,吕蒙出刀来,把这个小官杀死了。

然后逃跑躲了起来。

但吕蒙的上级校尉袁雄很欣赏他。

也知道吕蒙杀人是被辱反击,便力劝吕蒙自首。

当时东吴的领导人是孙策,听了吕蒙的事后很喜欢这个有脾气的小伙子,于是便免除他的罪过,把他调到了自己的身边。

这是年轻时的吕蒙形象。

这个形象,与今天的混混流氓很有相似之处。

这也正是后来孙权劝其读书的原因。

正是因为年轻的吕蒙是这个形象,所以,世家子弟的鲁肃开始是很不看不起他的。

鲁肃代替周瑜当了大都督之后,去赴任的时候,路过吕蒙的防地。

鲁肃本不打算拜访吕蒙。

部下对鲁肃说:“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故意待也,君宜顾之。

”于是,鲁肃便去拜访吕蒙。

去的时候,吕蒙问鲁肃有无防备关羽的计划?鲁肃说,计划没有,到时见机行事。

吕蒙说,没有计划怎么行呢?于是,他为鲁肃献了五个防备关羽的方案。

这时,鲁肃才发现,这个一直被自己轻视的吕蒙居然这样厉害。

这时,鲁肃才真心与吕蒙结交,并拜见吕蒙的母亲,与之结为好友。

吕蒙能从一员战场上的普通战将,成长为运筹帷幄的大将,与读书是有很大关系的。

最后,我们把《三国志注》中引用《江表传》的关于孙权劝吕蒙的这段话抄下来,大家读一读,孙权当时是什么心态,就会一目了然。

初,权谓蒙及蒋钦曰:“卿今并当涂掌事,宜学问以自开益。

”蒙曰:“在军中常苦多务,恐不容再读书。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但当令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少时历《诗》、《书》、《礼记》、《左传》、《国语》,惟不读《易》。

至统事以来,省三史,诸家兵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学必得之,宁当不为乎?宜急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

当涂掌事,是指做官管事,你们两个人既然当官管事,就要多读书长学问。

你们事再多,难道有我的事多么?我都读了这么多书,你们也应该读一下。

况且,你二人看起来都是聪明之人,读书必会有所得。

孙权说的不错。

如果不读书,吕蒙恐怕不会有后来的成就。

但是,读书这事,还是要有点天分和潜质的。

吕蒙正是有潜质的人。

孙权做为领导劝下属读书增长才干,是他的份内之事。

吕蒙读书有成,也证明了孙权有慧眼识人之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bake/377773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16
下一篇 2022-10-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