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河北省理科的想考北外,多少分才算是保险啊??

如果是河北省理科的想考北外,多少分才算是保险啊??,第1张

如果是河北省理科的想考北外,多少分才算是保险啊?? 2006年世界最稀奇的事
回首2006,总有许多高兴的事不愿忘记,也总有许多苦涩不忍回首,但更容易让我们记住的,还是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事,甚至是让我们感到“不爽”的事,就像是音乐中不和谐的杂音。
1区府建设似白宫
6幢崭新的办公大楼、1个巨大的会议中心、数百亩绿地、园林、假山喷泉环绕其中……这就是河南郑州市惠济区办公新址。5月底,当网友将这个外观状似“白宫”的政府办公新址的照片曝光后,引来人们越来越多的质疑声。因为,惠济是个“穷”区县,刚从“要饭财政”过渡到“吃饭财政”
2--- MBA管情妇
安徽省宣城市原市委副书记杨枫,不仅利用职务之便,非法收受、索取巨额贿赂,而且同时包养了7个情妇。为了防止情妇们争风吃醋,这个以“学者型官员”自诩的贪官,运用进修时学来的MBA管理知识,让“首席情妇”邹某用分类法统领其他6个情妇。在邹某的“科学”调度下,杨枫和情妇们很长一段时间相安无事。
3---红头文件管喝酒
2006年4月,湖北汉川发生一桩怪事:市政府办公室下发红头文件,给市直机关和各乡镇农场下达喝酒任务,全市各部门全年喝“小糊涂仙”系列酒价值总目标为200万元,完成任务的按照10%奖励,完不成的通报批评。市政府办认为这是为企业办的大实事。但在舆论压力下,4月8日,“喝酒文件”被废止。
4---抄表年薪上10万
每月工资6500元,一年发16个月的工资,外加年终奖和两份商业保险。这是某市一位电厂抄表工的真实收入状况。虽然他所在的电厂已经倒闭,但这不妨碍他领取10万元年薪。而他所需要做的,只是一天抄四次电表。
5---白衣天使戴钢盔
2006年12月,位于深圳市平湖的山厦医院,不仅值班医生在诊室内戴着钢盔给病人诊断,连护士也不戴护士帽而用钢盔代替。医院其他工作人员,包括杂工和财务人员也戴上了钢盔,引来就诊的病人疑惑。原来医院因为与一死亡患者的家属发生纠纷,连日来医生护士遭受一伙人围攻谩骂,为了安全医院才出此下策……
6---古人争照标准像
6月13日,中国孔子基金会在济南向海内外正式发布了孔子标准像雕塑(初稿),这将使在越来越多国家出现的孔子像有一个统一的范本。
继“文圣”孔子之后,9月,山西运城又表示要推出一个“武圣”关公的标准像。12月,辽宁曹雪芹纪念馆又确立了曹雪芹标准像。
7---抢注耵上中央台
2006年7月,一则《“中央一套”被抢注成避孕套商标 央视感到震惊》的新闻让许多人大跌眼镜,但这仅仅是个开始,好戏还在后头:安全套、内衣等众多与央视一贯的正统形象背道而驰的物事,纷纷在“抢注”的大旗下与央视结缘。
8---禁尿憋坏中学生
2006年11月,河北省新乐市教师进修学校附属中学弄出一个“夜间不准学生上厕所”的规定:有胆敢擅自去厕所解手者,罚!规定一出,学生哗然,却敢怒不敢言。夜间纷纷以食品袋泄急,常有破漏,弄得床上片片尿渍;不得已换作脸盆,可洗漱、小解共用一盆,又是一个龌龊事。束于规定,学生牢骚,家长气愤。
9---落榜考生变老外
汉语说得比英语好、中文书写异常流利、肤色与国人相同……国内一些名牌高校的校园里相继出现了这样的“外国留学生”。随着几起跨境高考移民案的告破,一幅国内高考生变身为“外国留学生”的“路线图”浮出水面。从跨省到跨境、从假扮华侨到留学生,为了绕过高考、进入名牌大学,高考移民的花样不断翻新。
10---集体离婚也无奈
2006年9月,辽宁丹东市振安区在中小学中全面实行竞聘上岗,以精简超编人员。由于超编人员过多,而“离异或丧偶且抚养未成年子女的老师”可成为照顾对象,该区同兴镇一周内就有19名小学老师离婚,而去年该镇的离婚总数是34对。
2006中国高校十大荒唐事
1. “**一号”造假奇闻
2003年2月,在摩托罗拉公司做测试的工程师陈进,将一片从美国买来的MOTO-freescale56800芯片,雇人磨掉原有标志再加上自己LOGO,“研制”成了“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号”,并借此当上了上海交大教授、博导、微电子学院院长。借助“**一号”,陈进申请了数十项重量级的科研项目,进而骗取了高达11亿元的科研基金。2006年1月,造假事件东窗事发,震撼全国。
2. 复旦经济学院院长嫖娼
2004年10月28日,复旦大学宣布,经济学院院长陆德明因8月份嫖娼被抓,学校党委决定开除其党籍,学校也给予行政开除处分。之后陆德明发表声明承认嫖娼的事实并向公众道歉。
3. 大学女生停课陪舞领导
2006年9月27日,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03级舞蹈编导专业全体10名女生,被学校“强行组织”提前下课去参加了一次前所未有的任务——陪来校察看的领导跳舞。当教育与官场同流合污后,产生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性贿赂也不足为奇。
4. 最受美国高校尊敬的中国民办大学校长
2004年10月,时任西安翻译学院院长的丁祖诒在《洛杉矶时报》自费发布“西安翻译学院丁祖诒校长当选为最受美国高校尊敬的中国民办大学校长”的虚假新闻,后为方舟子调查撰文揭穿。丁祖诒给我们开了一个“国际玩笑”,面对如此高校,我们却无法言笑。
5. 毕业论文集体被“q毙”
2006年6月,上海师范大学2002级油画本科班12名学生论文被集体“q毙”。事件背后真正的原因涉及院长徐芒耀与该班指导老师刘大鸿之间的学术分歧。12篇论文成了学术分歧的陪葬品,冤啊!
6. 女博士无端被开除
2006年4月18日,北京外国语大学认定该校2002级女博士生卫英(化名)以小广告、电子邮件等方式对导师进行骚扰、辱骂和人身攻击,并对另外两名老师进行骚扰,决定开除该学生学籍,并表示这是一个证据充分的“铁案”。随后卫英在申诉无效情况下,向北京教委提起行政复议,最终北京教委撤销了北外的开除决定。究竟是卫英如北外所说的荒唐,还是北外如外界所论的荒唐?
7. 引进人才也造假?
2006年7月末,著名美籍华裔教授丘成桐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北京大学从海外引进的人才,大部分是假人才。”其后北大发表声明指责丘成桐歪曲事实。一时间丘成桐、北大、诸专家学者、教育部均卷入这场广受关注的纷争。丘成桐向左,北大向右,却无人知晓我们的高等教育路在何方。
8. 豪华面子工程
2006年8月初,媒体报道了中国人民大学耗资百万给三层食堂修建了豪华观光电梯;10月初,有网友披露山东聊城大学校门为“高校最大、造价最高的大门,造价居然达8000万元”(后校方声明为300万元),甚至有人编撰了“天价校门排行榜”,引起舆论的哗然以致骂声四起。看来爱面子的不只官员们,还有高校老爷们。
9. 教授公布工资单哭穷
2006年9月,北大副教授阿忆在其博客上公布他在北大的工资单,以作为他对“教师和走穴”看法的证据,在外界看来这却是阿忆“哭穷”的证据。
10. 高尔夫成了必修课
2006年10月14日,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在一次会议上有关高尔夫与精英教育的发言,使得在8月份就因北大建高尔夫练习场而热闹起来的高尔夫进高校新闻更加引人非议。10月14日,在山东大学的一次会议上,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向外界宣布:“两个月后,目前国内最漂亮的高尔夫球练习场将在厦门大学建成投入使用。06级厦大学生都要上高尔夫球课,其中对管理、法学、经济、软件学院的学生还是必修课,每个学生都要学会打高尔夫球。”
消息迅速在各媒体传播开来,甚至吸引了BBC、法新社等境外媒体,并理所当然成为了口水战舞台的“新宠”。赞成者说厦大利用自身优势,为学生创造学习新运动技能的条件,也是为学生日后就业打基础、增加含金量;反对者说学校如此是利用公家的钱,让日后少数“精英”提前享受贵族生活,浪费资源。
作为众矢之的,朱崇实18日首次就“高尔夫事件”接受媒体采访。朱崇实表示,国内的高等教育缺少精英教育,厦大开设高尔夫课程“也许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认识一种文化,掌握社会交往技能,对他今后迈出校门可能是有好处的,说白点,开设这门课的初衷在于我们想尽所能为学生创造全面发展的条件”。
这一说更激起众人的情绪,更多声音讨伐朱崇实的“精英教育论”。有人批评朱崇实是伪精英意识在作怪,是没有文化的虚伪包装;更有人将厦大开高尔夫课程事件指责为“中国教育界本年度最大丑闻之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bake/377378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16
下一篇 2022-10-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