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为什么在生前多次劝告中国关闭中国天眼?

霍金为什么在生前多次劝告中国关闭中国天眼?,第1张

霍金为什么在生前多次劝告中国关闭中国天眼

前言

中国天眼是世界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这款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是南仁东先生团队花费20多年心血才打造出来的,自从天眼面世之后,至今已经找到132多颗从未被记录的脉冲新星。可是国际著名科学家霍金却在生前多次劝告中国关闭天眼,究其主要原因还是担心地球被潜在先进文明发现。

世界最大射电望远镜

从这个世界诞生以来,人类从未停止过对于地球外界的探索,渴望发现新事物。

许多科学爱好者认为甚至于坚信地球以外的星球上存在着更为先进的文明,这些星球的文明要比地球早百年乃至上千年。

为了证实心中的疑惑是对是错,科学家们展开激烈的争辩,可终究是事实胜于雄辩,只有结果才能说明一切。许多国家为了验证这种猜测也因为一些其它因素,不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对宇宙的奥秘进行探索。

在这其中,我国取得了实质性的发展,研发出了世界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这款望远镜的口径有500米之大,占地面积多达25万平方米,类似于30个足球场的面积大小。

不仅规模庞大,其作用更是不可小觑。这款射电望远镜具备精密的探测功能,能够探测距离远达137亿光年之外的信号。从2016年至今,我国通过射电望远镜已经找到了132颗脉冲星了。

霍金的担心

著名科学家霍金认为,“中国利用射电望远镜探测脉冲星的行为,极有可能会将地球的坐标暴露出去,而且脉冲很有可能会惊扰到外星球上的高级文明。倘若那些高级文明拥有比地球上人类文明更强大的科学技术,那么人类将会因此遭殃,到时候就不是一个中国能够解决的局面了。”

这种言论一出,欧洲的许多科学家纷纷站队,对此表示赞同,认为霍金的说法十分在理。部分欧洲科学家要求中国关闭“天眼”,希望中国不要再去用脉冲探测地球以外的外星球文明了。

对此,我们国家并没有采纳他们的意见。首先,这种安全性问题并不可能存在,因为如果真的存在这种更为先进的外星球文明,它会主动试图去探索地球文明,根本等不到你去发现它的存在。其次,为了研发这款射电望远镜,我们国家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岂能因为一些站不住脚的说法选择放弃使用。

笔者有话说

对于外星球的探索,中国并不是最早的,只是取得的实质性成就比较大。美国宇航局还曾经将探测器发射到太阳系以外的地方,并且这样的行为不止一次。

按照霍金先生以及部分欧洲科学家的说法,先锋者十号、旅行者一号等探测器也是为了探测外星球文明发射的,难道这就不会暴露地球的坐标位置,给地球带来安全性问题吗?

同时,研发出中国天眼,是我国众多科学家的心血结晶,无数国人的骄傲。如果仅凭一句话就关了,那将置那些呕心沥血的科技人员和科学家于何地,置以此为荣的国民于何地?

所以说,要求中国关闭天眼的要求并不合理,还可能会在一定程度阻碍世界探索外星球文明的发展。

我国凭借天眼已经取得了不凡的成就,而且将来还有望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利用天眼找到外星球生命的国家,而这种成就也很有可能遭到别人的妒忌。

结语

虽然霍金是国际著名科学家,但是对于他希望中国关闭天眼的要求,我们不能接受。

作为一个有能力有担当的国家,我国更应该多去承载探索外星球文明的全人类梦想,为人类探索宇宙奥秘贡献自己的力量,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一言以蔽之,科学无国界,但是科学家是有国籍的。

斯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WilliamHawking,1942年1月8日—2018年3月14日),男,出生于英国牛津,英国剑桥大学著名物理学家,现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20世纪享有国际盛誉的伟人之一。

1963年,霍金21岁时患上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卢伽雷氏症),全身瘫痪,不能言语,手部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动。1979至2009年任卢卡斯数学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宇宙论和黑洞,证明了广义相对论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积定理,提出了黑洞蒸发理论和无边界的霍金宇宙模型,在统一20世纪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爱因斯坦创立的相对论和普朗克创立的量子力学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获得CH(英国荣誉勋爵)、CBE(大英帝国司令勋章)、FRS(英国皇家学会会员)、FRSA(英国皇家艺术协会会员)等荣誉。

2012年4月6日播出的热播美剧《生活大爆炸》第五季第21集中,史蒂芬·霍金本色出演参与了客串。2017年,为英国BBC录制纪录片《探索新地球》。[1]同年11月,霍金曾表示技术有望逆转工业化对地球造成的一些危害,有助于消除疾病和贫困,但人工智能需要加以控制[2],还预言2600年能源消耗增加,地球或将变成“火球”。

2018年3月14日,霍金逝世,享年76岁。霍金逝世后,引发全球各界悼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bake/367325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14
下一篇 2022-10-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