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第1张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是中央直管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全国仅72所.
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2005年与中央财经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等12所高校一起列入国家211工程建设行列。)
是全国第一个设董事会的公办重点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的董事会是中国两大电网公司与五大发电集团,其中国家电网公司是中国最大的公司,全世界第40大公司。
华北电力大学的校友在中国电力行业最多,在电力行业成功的最多,为中国电力系统培养了近10万名学士,硕士和博士.
电力行业科研成果最多,学术成果最多。
电力行业就业分配最好的学校。
电力行业的黄埔军校。
学校原名北京电力学院,1958年创建于北京,是由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机系,管理系以及苏联莫斯科动力学院若干专业组建的,大学总部在北京,并设保定校区.197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大学.经过近50年的发展,现拥有4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博士学位授权点,一级学科博士点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后工作站1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同时拥有mba授予权和工程硕士授予权,有正副教授663人,学校有正教授和博导自评权,拥有工程院全职院士3人.华北电力大学火电,水电,核电齐全,新中国第一个发电专业,第一个微机继电保护专业,第一个核电专业,第一个风电专业,都发源于华北电力大学,是学习电力专业进入电力行业的理想学府.
学科建设现状分析:
第十次学位点增设,华电的博士点由7个增至14个,硕士点由29个增至46个,增幅分别达到了100%和58.6%,在纵向方面华电学科可以说实现了一个跨越式发展。但是通过横向方面的比较,华电目前的博士点和硕士点数量尤其是博士点数量与其他教育部直属大学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本次博士点增长的绝对数也少于郑州大学、北方交通大学等学校。目前全校博导共64名,在北京市高校及教育部直属高校中的排名均较落后。华电的学科建设,其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下文主要在对博士点及博导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浅论华电学科如何真正的跨越式发展。
一、博士点和博导数量在全国重点高校的地位
(一)绝对数量比较
华电目前拥有14个博士点,64位博导,在教育部直属大学中的排名较低,在北京市范围内的重点大学排名也较低,在“211工程”院校、全国部委直属重点大学及部分省属重点大学的排名中依旧较低。由此看来,华电的博士点数量和博导数量偏少,尚未达到重点大学平均水平,在全国重点高校的地位较低。
(二)相对数量比较
华电平均每个博士点拥有4.57名博导。采用相同指标体系,北航为8.86,西北工业大学为5.79,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为5.70,成都电子科技大学为6.88。与知名工科重点高校相比,华电的相对指标排名也较低。(数据来源于各学校网站)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华电博士点和博导绝对数量尚未成大规模,相对数量低于许多重点工科大学,在全国重点高校中的地位较低。
二、博士点及博导数量及分布情况
(一)博士点数量及分布情况
第十次学位点增设后,目前华电拥有3个一级博士学科,14个二级博士点。14个二级博士点其中有12分布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动力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三个一级学科,另外两个二级博士点分别是技术经济管理、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从华电博士点的分布可以看出,华电的优势学科依然集中在电力、动力(自动化是从动力中分出来的,以前是一个系)和管理这三个建校学科上。(关于此部分历史,可参考蒙古人所著的《华电风雨50年》),其余如机械、环境等老牌学科及信息、电子、计算机等学科均无博士点。由以上分析可得出,华电的优势学科教集中,电力行业特色鲜明,但整体发展明显不平衡,强弱明显。
(二)博导数量及分布情况
目前华电共拥有64名博士生导师,其中电力系20人,动力系17人,工商管理学院5人,自动化3人,其余分布在环境工程等院系。(补充各院系博导及所属学科名单)电力系拥有电气工程一级学科,20名博导研究方向均在该学科所覆盖的二级学科下;动力系拥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但王丽萍、刘登瀛、纪昌明、陆道刚四位博导的研究方向不属于此学科的二级学科,暂时无博士点;工商管理学院5名博导研究方向均在技术经济管理及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上;环境工程学院等其他院系拥有博导但无博士点。
由华电博导的分布情况可以看出,华电目前的64位博导中,有23位博导从事的研究方向无博士点,只能挂靠在其他方向招收博士生或者招收硕士生,因此在下面的分析中将这23位博导剥离出去,不纳入博导整体分析。华电“有效”博导数量为41。(数据来自于华电官方网站)(此部分数据有待最终确定)
(三)核心学科博士点及博导分布情况
华电的电力和动力为其核心专业,电力系和动力系共拥有“有效”博士生导师33人,占全校“有效”博导总数的56.9%。与电力系和动力系拥有博士点数量在全校博士点数量的占比78.6%相比较,博导比例偏低。平均每个博士点拥有3.00名博导,其中,电力系为4.00,动力系为2.17,均低于全校平均水平。此外,优势学科也存在着博导数量分布不平衡的情况,例如电力系博导大多集中在电力系统自动化、高压、电工理论三个方向,电机、电力电子博导数目很少。可以看出,作为核心学科,电力系和动力系已具备一定规模,但博导数量相对不足,未能全部发挥其全部“核心”作用。
(三)发展中暴露出来的问题
前面部分的分析指出,78.6%博士点分布在电力和动力,但电力动力的博导数量才占56.9%。这两个指标说明:还有一部分的博导(如计算机系、学位点增列前的自动化系)是形同虚设的,因为没有博士点,博导只能当硕导用或者挂靠在其他专业下照收博士生。,这些博导资源在相当一段时间没有被充分利用起来。以工商管理学院为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熊老师和余老师在整个北京市的人力资源界都相当有影响力,此外还有乌云娜、曾鸣、乞建勋等管理学科的专家,但华电建校48年至今仅有一个技术经济管理博士点(管理科学与工程是05年增为博士点的),这些事实暴露出华电学科建设一方面人才储备不足,一方面人才利用不足的弊病。
四、发展规划
(一)外引进,内培育,加大人才储备力度
继续加大引进博士生导师的力度,依靠自身造血的同时,要避免近亲繁殖。不仅要在电机、电力电子等博导数目相对较少的学科上有针对性的引进两至三名有水平的且年富力强的博导,还要在热能工程、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等学校传统优势学科上进一步培育博导规模,以开展更有成效的科研及教学工作。力争用五年左右的时间,使博导数量翻一翻,达到120人左右的规模,且覆盖所有博士点。
(二)注重学科交叉,传统学科和新兴学科比翼双飞
在现有优势学科的基础上,注重培育工商管理、机械、材料、信息、电子、计算机等与电力行业联系较紧密的传统学科以及水电、核电等新兴学科,通过各学科之间的交叉,使新兴学科能够站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能够拥有较快的发展速度。针对无博士点的传统学科和新兴学科,大力引进博士学位的高级人才,努力建设一级学科以及博士后流动站。争取在五年以内,使得电子、计算机、信息、机械、水电、核电都拥有博士点,自动化和工商管理获得一级学科。
(三)打造国家电力硅谷,建设“华电”品牌
在现有的“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国家重点学科基础上,努力建设好“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热能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机与电器”等电力学科群。加大对电力行业前沿科学的研究,推动科研向产业的转化,努力打造成国家电力硅谷。继续加强与教育部直属高校、北京地区高校、其他部位直属重点高校以及电力行业科研院所、产业集团的交流,扩大华电在南方乃至全国的影响力,建设好“华电”这一品牌。
华电未来展望:
华北电力大学学校内部简称"华电".华电最近几年的飞速发展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这其中和学校领导,广大教师以及华电学生自身的努力是分不开的.2003年进入国家教育部名单,2005年正式进入211工程,华电已经被国家教育部重视,这些外部环境的改变必将为华电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力;华电已经决定再建新教学区,总规划20万平方米,主建筑16层,面向八达岭高速公路,气势恢弘;华电的生源也不断提高,教师力量也不断壮大,门庭若市,软件设施不断完备与提高;华电内部也正在形成一种"厚德载物"的人文精神,学子们艰苦奋斗,不断创造佳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bake/366783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14
下一篇 2022-10-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