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口令粗对什么用

反口令粗对什么用,第1张

口令粗对什么用 在战争期间,部队口令对不上,是不是可以直接开q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萨沙第 8998条回答。

战争期间有个基本原则,就是前线地带如果突然有人问你口令,你一下子忘了,绝对不能不说话,或者转身逃走,而是要立即说一些什么,防止哨兵开q。

以中越战争为例,越军经常派小股部队或者单个特工来偷袭骚扰,造成我军的伤亡。

所以,哨兵一般都是高度紧张的,有时候甚至忘了询问口令就开q。

看看这个战例:2月19日的凌晨,我军第489团九班的一名战士,不知道什么原因,没有在战壕内大便,而是爬出去到了20米外的小树林。

由于哨兵并不知道这个情况,巡逻中突然发现树林似乎有人。

他立即向班副报告,说在左前方的35米发现可疑人员。

班副认为自己人不会去那片小树林,肯定是特工。

于是,班副没有询问口令,就直接开q。

这名战士胸部中d负重伤,好在没有送命。

还有呢:某部七连奉命执行坚守“6号”高地以及东侧无名高地。

这几天,越军不甘心战败,不断派小股部队偷袭阵地。

晚上9点多,七连的连长例行视察各个阵地的岗位与警戒。

一位哨兵由于过于紧张,看到背q的黑影靠近时,没有询问口令就直接开q,连长连中数q,当场牺牲。

如果说这是前线交火区,其实在二线也有一定危险。

萨沙看过文革时期统计哨兵的误杀记录,数量非常多。

因为文革期间哨兵都是实d,一旦发现有异常就会询问口令。

对方不回答,哨兵往往会射击。

这种情况下,大概率只是吹风草动、野生动物,但偶尔也是人。

文革这种哨兵开q的事情,真的不少。

萨沙开始很疑惑,后来才知道怎么回事。

一来文革时期,四处搞运动,群众的热情很高,整天怀疑台湾、美国特工来破坏,所以很容易开q;二来当时全民皆兵,很多哨兵都是民兵,本来就没受到过什么训练,胡乱开q也是寻常的。

曾经有个哨兵在军营门口站岗,晚上突然看到有人靠近,他立即大喝口令。

但对方说不出,还试图要逃跑,哨兵也不追过去看看,直接开q。

结果中q的是一个农妇,晚上回家要抄近路从军营边过去,谁知道被哨兵发现。

而哨兵其实追上去看一眼,就会发现是个老年妇女。

他直接开q,好在子d没打准,农妇只是小腿擦伤而已,皮肉伤。

自然,哨兵这次也没做错,谁让你晚上随便靠近军营,还乱跑呢?类似的事情多了去了。

萨沙听一个老兵说过,他们当年分配到一个战备桥梁站岗。

一个晚上发现附近草里有动静,稀稀落落的。

他和另一个哨兵,连续大喝口令,还跑到很近的地方问。

问了好多次,对方没回答,还在草里面动,他们就直接开q了。

结果,几q打死了一头野猪。

他们当时还挺高兴,因为当时战士吃肉少,可以改善伙食了。

没想到,第二天附近生产队农民找上门来,说那头猪是队里养的,昨天晚上跑出去了。

部队没办法,只能照市场价给钱。

更要命的是,这头猪还没什么肉,只有一把骨头,连长气得将他们两人大骂了一顿。

军队里面有几件事情不能开玩笑,其一就是面对哨兵说口令。

各国都因此死了不少人,大家还记得《兄弟连》里面,哨兵用刺刀误伤战友的事情吗?

口令是简易敌我识别的方法,在战场上,别说回答不上来,就是回答稍有迟疑,马上会挨q子,哨兵问你口令的声音和他q膛里的子d来的一样快。

敌我识别还有很多,如影视剧中的那经典的一问,“站住,那部份的”。

那是真的,不是儿戏,别以为编几句就能混过去,也别以为照着标准的回答就能过关,战场上没人愿多说话,容易暴露目标和位置,但说出来的都是重要的。

例如:我军常期实行师团制,部队都有一些约定俗的叫法。

同一个军的,如果你问步兵36师的人(辖106团、107团、108团)你是那个团的,他会说06团(零六团)、07团的,一般不怎么会说106(腰零六团),绝不会说一百零六团的。

如果你问179师的人(辖535团、536团、537团),他会说5团、6团、7团的,前面不加53两个字。

如果问34师的人(辖100团、102团、103团),他会说100团(一百团,不说腰零零团),102团(腰零二团,不说一百零二团)。

同样对营以下分队称乎也有区别,如:537团2营炮兵连称2炮连,3营机q连称3机连。

106团2营炮兵连称炮2连,3营机q连称3营q连。

如果问你那部份的,你一答就知道真假,不在这集体生活过,马上会露陷。

举个真实例子:抗日战争第三次长沙战役,薛岳采用天炉战法,准备诱敌至长沙城下,使敌陷入前有坚城不能克,后援被阻,疲惫之时而围歼。

命第5军李玉堂部守长沙城,日军派出一支经过长期训练的300多人的精锐特工队(队长名字可能叫黑木,汉语很好)化装成第5军官兵,准备混入城中袭击5军军指挥所。

黑木一行乘乱混到长沙城边,5军哨兵也是经典一问,“那部分的”。

黑木按事先记好的标准答案回答:“国民革命军第5军军部的”。

话音未落,“啪”,黑木队长腹部就挨了哨兵一q,什么口令之类的都省了,半句话都不多问,一秒钟也不给你留。

随即5军警卫部队立即开火,当场打死日军200多,只有10多人逃脱,黑木队长也重伤而亡。

口令敌人会设法摸清楚,但这些东西一时半会儿搞不清,有时比问口令还有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bake/365801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14
下一篇 2022-10-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