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的山村

什么的山村,第1张

什么的山村 真实的山东农村是什么样子?

山东又称齐鲁大地,是孔孟文化的发源地,也是孔孟文化影响最为深远的地方。

那么,真实的山东农村是什么样子呢?我是从外地来山东工作的,因为从事的是种桑树和与桑树相关的农业工作,因此,这三年时间,我一直在与山东的农民、农村打交道,我想从一个外地人的视角,为您解读一个不一样的,而又真实的山东农村,敬请指导。

1 、山东农村很少二层楼,大部分都是一层独院。

山东农村很少盖二层楼,大部分都是平房,又叫瓦房。

我从胶东跑到鲁西南,一路走来,农村基本都是平房。

与周边的河南、河北的农村相比,这点儿有明显的不同。

当然这不是说山东农村贫穷,盖不起二层楼。

经过我的了解,这恰恰是山东特有的生活方式和民俗文化。

其实,大部分农村都盖平房,即便是现在翻新重建,也是盖一层的平房(瓦房),这跟山东冬天比较冷有关系,为了取暖方便,保持热量不丧失,所以采用平房建筑,再加上土炕,是很好的越冬方式。

2、山东农家院子,家家都有小门楼、影壁墙山东农家院还有个特点,就是家家户户基本都有小门楼、影壁墙。

小门楼的造型基本相同,主要由门楣、屋面、脊饰等部分组成,结构比较简单、朴素。

影壁墙上都有些寓意吉祥的图案或文字,同时,也起到一种使外界难以窥视院内活动的隔离作用。

这个从风水和实用角度,代表了中国农村传统的环境设计文化,流传至今。

3、山东农村宗族文化非常厚重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的冲击,很多农村传统,都逐渐被遗忘甚至丢弃,最明显的就是-家谱。

我去过很多省的农村,以家谱为代表的宗族文化,都比较淡漠了,有些地方,这些年逐渐又兴起续家谱。

但是,在山东,家谱的观念,根深蒂固。

你随便问起一个农民,都能往上给你讲上几辈,这个家族的兴衰荣辱,了如指掌。

我觉得这是受孔孟文化影响最深刻的地方,尤其是“孝”文化,也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4、山东过年要给全村长辈磕头曾几何时,我们都觉得磕头是民间陋习,要改革。

其实不然。

磕头过年,没有比山东更全乎的了。

在山东,过年回家,不管你是再大的老板,再高的官职,回了老家,初一头等大事,就是给长辈磕头拜年。

先是给自己的长辈一一磕头,再是给村里其他长辈磕头,初一一上午,没有几十次叩头,就跟没过年一样。

有位山东朋友春节回家,这样描述磕头的情景:带头大哥振臂一呼大伙儿就按辈分紧随其后,院子里呼啦啦跪倒一大片,黑压压的,男女分队,井然有序。

先朝着祖宗灵位磕上四个头,恭恭敬敬,五体投地。

然后鞠躬起身再给恭候已久的老母亲磕头,老母亲乐呵呵的拿了糖果四下里乱扔。

其实,住在一个村,抬头不见低头见,难免有个磕磕碰碰,但是一年到头了,可能曾经吵过架,闹过不愉快的几家,通过拜年,尤其是通过磕头这个大礼,那些恩恩怨怨,能过去的就都过去了。

要知道,都是七尺男儿,跪下来,一个扎扎实实的响头,不容易。

我觉得这也是,孔孟文化在山东农村最明显的体现。

我觉得过年磕头的习惯,不是陋习,反而应该传承下去,我们中国人就是磕头,这是最重的礼节,也只能先给最值得尊重的人和场合,你认为呢?我在山东三年,以我一个外地人的眼光,看山东农村与其他地方农村的区别,当然,还有很多精髓,可能还没有体会到,还请多多指点,欢迎评论指导!

我的老家是山东青岛这边的,一看青岛两个字相必都觉得我老家是比较富裕的吧!其实全国大部分的农村都差不多,谈不上什么富裕,日子都是过得紧巴巴的,真正有钱的也就是靠近城市周围的几个村子而已,其它比较偏远的村子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发展潜力,大部分年青力壮的都外出打工并且在县城买了房子,留下的大都是老弱病残没有外出能力的,许多新翻盖的房子也是空无一人白白的荒废在那里,蛮大一个村子看上去整个给人感觉萧条的很!凑巧的是我手机里还保存着老家许多过去和现在的老照片,和大家一同分亨下!这是老家很久以前的老房子:这是我曾经在本村上过的小学:下面几张是近几年搞新农村建设,统一规划后的面貌:看过后不知曾在农村生活过的朋友们,你们作何感想?农村的山好、水好、空气好,在城市里如果烦了、累了偶尔到乡下走走,呼吸下新鲜空气或者找个没人的山头吼上几嗓子,相必心情会清爽很多,有事没事常回家转转,毕竟我们的根还在这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bake/365507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14
下一篇 2022-10-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