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月派代表诗人

新月派代表诗人,第1张

新月派代表诗人 按现代诗的派别风格,各有什么代表人物和优秀作品?

一,当代中国诗坛发展方向在哪里?出路在哪里,我认为在写好新诗(又称“现代诗”“白话诗”)。

这是百年来几代诗人努力探索的结果。

我曾屡次参加新诗讨论会,这种感受还是有的。

格律诗在中国存在千百年,再写也跳不出己有的框子,而且受限很大。

从1919年五四运动以来,诗人们开始探讨新诗创作发展问题,到现在仅有百年历史。

出现了一些流派及优秀作品,一些优秀代表人物。

这些流派及人物不包括当前出现的朦胧邪诗,诗梨花体诗,睡诗,屎尿屁诗等垃圾文体诗,这些都是危害新诗的蛀虫。

百年来,我国诗坛都出现了哪些好的新诗及流派?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

二,1,新月派。

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该诗派大体上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自1926年春始,以北京的《晨报副刊·诗镌》为阵地,主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孙大雨、刘梦苇等。

他们不满于“五四”以后“自由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新诗的格律化进行了认真的探索。

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三美”中的音乐美是指新月派诗歌每节韵脚都不一样,好像音乐一样。

建筑美是指诗歌的格式好像建筑一样。

绘画美指的是新月派诗歌的每节都是一个可画出的画面。

[1]2,九叶派。

九叶派特点之一注重现实。

1948年在诗坛上最重要事件就是"九叶派"的正式亮相。

由于曹辛之与臧克家组成"星群"社在艺术观点上的分歧,他与辛笛、陈敬容、唐祈、唐湜等人创办了《中国新诗》月刊,并与已经从昆明的西南联大回到北京、天津的穆旦、杜运燮、郑敏、袁可嘉等人取得联系,形成 了一个新的诗歌派流派"中国新诗派"(后因1981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九叶派》称为"九叶诗派")代表诗人是辛笛、穆旦、郑敏、杜运燮、陈敬蓉、杭约赫、唐祈等。

“九叶派”诗的历史特征与独特价值(1)在诗的表现内容上,“九叶派”强调反映现实与挖掘内心的统一。

(2)在诗与现实的关系上,“九叶派”主张“要扎根在现实里,但又不要给现实绑住”。

(3)在艺术表现上,“九叶派”自觉地追求现实主义与现代派的结合。

3,简文派。

简文派最早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末到2015年才逐渐成型,是一种新型的网络诗歌文体。

简文派承袭新月派的音乐美、绘画美思想,主要讲究行文简短精湛,诗歌注重口语化的表达,神韵自然,因此这一类诗词也叫“口语诗“。

早期的代表性文学作品有《观水浒有感》、《引力波之歌》[2],其代表人物有飞莫鱼然、沈鹏等。

与朦胧诗相同的是,作为一种新型的创作群体,简文诗“朦胧诗”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组织形式,也未曾发表宣言,因此不被外界人士所知晓,至今也不曾引起国际社会任何的论争,好似潜移默化中默默改变和影响着人们,却不想被人们所知晓。

[3]简文体的出现,对于现代诗坛的发展建设,起到进一步的促进作用。

三,朦胧邪诗派: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一些人移植台湾朦胧诗出现的诗派,其代表人物有北岛、顾城、江河、海子、杨炼等。

作为一个创作群体,“朦胧诗”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组织形式,也未曾发表宣言,然而却以各自独立又呈现出共性的艺术主张和创作实绩,构成一个“崛起的诗群”。

为了保持大陆朦胧诗的独立性,艺术主张是诱导创作抑郁晦涩难懂的诗句等,从而诱发一些心理不健康的诗人患有抑郁症,更有甚者一些人走向自杀的道路,目前己有几十人己经自杀死亡。

鉴于此,我认为朦胧诗是一种邪诗,并于本世纪初开始著文强烈反对朦胧邪诗,主张将其逐出诗坛。

大陆上当初发起以移植朦胧邪诗的人没几个了。

除了自杀就叛逃或进精神病院外,可能只有杨炼还在顶雷,活着也是有气无力。

受其影响一些不知理就的新人还在写朦胧邪诗,相信这些人一旦知道创作朦胧邪诗恶果或吃到苦头后,会退出扔掉朦胧邪诗。

现代诗歌一般不拘泥格式和韵律。

代表流派有尝试派,人生派,七月派,朦胧派,现实主义诗派,新时代派,现代诗派,垃圾派等。

1、尝试派1917年2月《新青年》刊出胡适的《白话诗八首》,它是新诗最初的尝试之作。

1918年5月,《新青年》第4卷第1号推出胡适、刘半农、沈尹默三人的白话新诗,被称为 “现代新诗的第一次出现”。

俞平伯、康白情等人也发表了白话新诗。

胡适在1920年3月出版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尝试集》,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个人新诗集。

此后,更多的诗人开始尝试白话诗的创作,现代新诗的诗体范式开始形成。

代表作家:胡适、沈尹默、俞平伯、康白情、刘半农、刘大白2、人生派“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最早成立的文学社团,1921年成立,代表诗人主要有鲁迅、冰心、朱自清、周作人等。

文学态度和创作实践均倾向于现实主义。

主张“文学是一种工作,而且又是于人生很切要的一种工作。

”文学研究会的主要成员朱自清、叶绍钧、刘延陵、俞平伯等之后在上海成立了现代文坛上第一个新诗社团──中国新诗社,并于次年1月创办了第一个新诗专刊《诗》。

文学研究会的诗人以“为人生”为核心的诗歌价值观念,因此常被称为“人生派”或“为人生”派。

代表作家:王统照、周作人、冰心、鲁迅、朱自清、刘延陵3、创造社1921年7月由郭沫若等人组成。

1921年秋在上海出版发行《创造社丛书》,1922年5月起在上海出版《创造》季刊,1923年5月起出版《创造周报》。

同年7月在《中华新报》编辑文学副刊《创造日》)。

前期的创造社主张自我表现和个性解放,具有浓重的唯美抒情倾向。

后期创造社有冯乃超等思想激进的年轻一代参加,其中,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后来加入了现代派阵营。

代表作家:郭沫若、宗白华、王独清、冯乃超、穆木天4、湖畔诗人1922年3月,应修人汪静之潘漠华冯雪峰四人在杭州结成湖畔诗社后,效仿英国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作家是湖畔派三诗人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的风格,以中国的湖畔派诗人自居,并于 1922年出版了第一本诗歌合集,书名为《湖畔》和《春的歌集》。

后有魏金枝、谢旦如(谵如)、楼建南(适夷)等人加入,编辑出版刊物《支那二月》。

形成了湖畔诗派。

以写作爱情诗而最为有名。

代表作家:应修人、汪静之、潘漠华、冯雪峰5、新月派1923年,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陈源等人发起成立新月社,开始是个俱乐部性质的团体,共后,因提倡现代格律待而成为在诗坛上有影响的社团。

1925年,闻一多回国,徐志摩接编《晨报副刊》,并于1926年4月1日创办《诗刊》,团结了一大批后期"新月派"的新诗人。

新月派是中国新诗史上活动时间长并在创作中取得了较高成就的诗派。

新月派提出了“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提倡格律诗,主张诗歌的色彩美和意境美,讲究文辞修饰,追求炼字炼意,其鲜明的艺术纲领和系统理论对中国新诗的发展进程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诗人。

代表作家:徐志摩、孙大雨、饶孟侃、林徽因、于赓虞、刘梦苇、闻一多、朱湘、邵洵美、卞之琳、方令孺、方玮德、陈梦家6、象征诗派以李金发为代表的早期象征诗派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中期,他的作品主要出现在1925到1928这4年间。

中国的象征诗派创作理论和实践受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影响,注重自我心灵的艺术表现,摒弃客观性,偏爱主观性,强调诗的意向暗示性功能和神秘性,追求观念联络的奇特,通过多义的、但却是强有力的象征来暗示思想。

这一诗派对后来的20世纪30年代现代派诗歌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代表作家:李金发、穆木天、王独清、冯乃超7、现代派现代主义(包括汉园三诗人):现代派由新月派和象征派演变而来,代表诗人有戴望舒、卞之琳等。

1932年《现代》杂志在上海创刊,成为现代派诗人发表作品的重要阵地,最早提出“现代派” 概念的是当时的批评家孙作云,他于1935年发表了《论“现代派”诗》一文。

现代派一方面追求“纯诗”的艺术观,坚持表现自我,以个体生命和个人情感为中心,另一方面在内容上往往表现出悲观的虚无思想。

在表现形式上,不追求严格的格律,诗的韵律靠诗情的抑扬顿挫来表达,多用象征、暗示构成诗的意境。

现代派诗人中,风格较为独特的是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1936年他们三人出版了合集《汉园集》,被称作“汉园三诗人”。

代表作家:戴望舒、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金克木、冯文炳、林庚、李白凤、苏金伞、冯至、纪弦、辛笛、徐迟、南星8、七月派由《七月》杂志得名,指在《七月》、《希望》等杂志以及《七月》丛书的出发表作品的诗人群。

《七月》杂志于1937年9月在上海创刊,主编是胡风。

诗人阵容强大、思想倾向鲜明,有已经成名的诗人如艾青、田间等,而更多的则是刚刚走上诗坛的青年诗人。

在他们的作品中,政治抒情诗占有较大比重,多着重对重压之下的生命、死亡与背叛等主题的思考。

代表作家:艾青、胡风、田间、彭燕、郊牛、汉鲁、藜绿原、阿垅、曾卓、杜谷、邹荻帆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现代诗歌流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bake/363951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13
下一篇 2022-10-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