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冰求鲤的故事中给了什么启示

卧冰求鲤的故事中给了什么启示,第1张

卧冰求鲤的故事中给了什么启示 卧冰求鲤给我什么启示卧冰求鲤的故事启示

王祥的继母只是生了一场小病,王祥就不顾自己生命的安危跑到河边捉鱼。

可见他是非常地尊敬他的继母的,不为那些小事而改变他心中的想法;也可以看出,他对继母是非常宽容的,不为之前那些不愉快的事而耿耿于怀。

更让我们看出,他是一个孝敬父母的人。

他也很懂得如何关心他人,体贴他人,尊重他人,宽容他人。

父母为我们付出了太多太多的精力、时间、金钱,我们应该尊敬、孝顺他们。

我们应该学会去体贴长辈,关怀长辈,而这些都可以从小事做起:我们可以认真地听老师讲课、完成作业;认真地完成每一项事,哪怕是芝麻点大的事;帮父母做家务,给他们捶背,洗碗,听他们给我们的教导,哪怕是他们的唠叨,也要牢牢地镶在我们的心里......“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现在开始我就要好好孝敬父母,关爱长辈。

听他们的话,帮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长大后一定要好好报答的养育之恩。

同时我也知道和别人相处要有宽容之心,不计较太多,要善待身边所有的人。

这样,我们整个世界也会因此而变得更加团结和美好!“卧冰求鲤”的典故最早出自西晋时干宝的《搜神记》卷十一,原文:王祥字休征,琅邪人。

性至孝。

早丧亲,继母朱氏不慈,数谮之。

由是失爱于父,每使扫除牛下。

父母有疾,衣不解带。

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

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

母又思黄雀炙,复有黄雀数十入其幕,复以供母。

乡里惊叹,以为孝感所致焉。

译文:晋朝有一个人叫王祥,早年丧母,继母朱氏对他不好,常在他父亲面前数说王祥的是非。

他因而失去父亲之疼爱,总是让他打扫牛棚。

但当他父母生病,王祥忙着照顾父母,连衣带都来不及解。

有一年冬天,继母朱氏生病了想吃鲤鱼,但因天冷河水冰冻住了,无法捕捉,王祥便脱掉衣服卧在冰河上,忽然间冰化开,从裂缝处跃出两条鲤鱼,王祥高兴极了,赶紧带着鱼回家侍奉继母。

继母又想吃烤黄雀,但是黄雀很难抓,在王祥担心发愁的时候,忽然有几十只黄雀飞进他捕鸟的网中,他大喜,旋即又用来供给继母。

他的举动,在十里乡村传为佳话。

人们都被祥是的孝心所感动。

扩展资料:“卧冰求鲤”是古老的民间传说故事。

最早出自干宝的《搜神记》,讲述晋人王祥冬天为继母在冰上捕鱼的事情,被后世奉为孝道经典故事。

2006年12月入选山东省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卧冰求鲤”同时也是中华“二十四孝”故事之一,中有七孝出自临沂,而王祥卧冰求鲤的故事被推为“二十四孝”之首,影响最为深远。

王祥以孝事亲的行为,规范了几千年来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成为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卧冰求鲤

卧冰求鲤的寓意你知道卧冰求鲤的故事寓意吗?

典源出自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一:”王祥字体徵,瑯琊人,性至孝。

早丧亲,继母朱氏,不慈,数(屡次)谮(说人的坏话)之,由是失爱于父,每使扫除牛下。

父母有疾,衣不解带。

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

母又思黄雀炙,复有黄雀数十入其幕,复以供母。

乡里惊叹,以为孝感所致。

《宋史,萧服传》[萧服]调望江令,治以教化为本,访古迹,得王祥臥冰池,叫孩子们从王祥卧冰中得到启示和教育。

后入二十四孝图。

孝是中华民族的美德,这是24孝之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www.outofmemory.cn/bake/363577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13
下一篇 2022-10-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